有的人和同事成為好朋友,分享了很多隱私,特別是對單位和上司的不滿,但結果卻被對方向上司打了小報告。有的人靠自己的真實能力被提拔了,可原來的好朋友卻認為是他瞞著自己背地裡搞小動作爬上去的,感覺受到了欺騙,於是用泄漏他的隱私來「報復」。
但是,同事關係又是如此重要。工作的成功離不開同事的並肩協作;很多解決不了的難題會在與同事的溝通中茅塞頓開;同事可以對你的工作表現提出意見和建議;與同事的公平競爭能給你動力和學習的機會,讓你在工作中保持愉快心情。
總之,和同事交朋友的風險和好處如硬幣的兩面一樣並存。掌握「三要三不要」這些技巧,我們可以在享受職場友誼的同時儘量把風險降低:
三要:
要想別人對你好, 你首先要對他好。人與人的交往是很靈活多變的,對同一個人,用心能換心,用牙則只能換來牙。
要保持人格上的平等。老員工對新員工的指導應該是一種友好的幫助,不能總是居高臨下的指教;朋友之間,不能只是一方對另一方好,變成受人欺負的「老好人」。
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在什麼場合下,用什麼方式談什麼樣的話題都是很有講究的,不能僅憑自己想當然而行事。
三不要:
不要過多談論是非。尤其不要談論上司和其他同事的是非短長,這本身也是職業素質的一種體現。
不要搞小圈子。如果成天只和特定的幾個人打交道,容易讓人產生「小圈子」的印象,所以要和更多的人交流。
不要迴避競爭。在職場,朋友之間也要把競爭看作是正常的、積極的、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
競爭能提高工作效率,參與競爭能促進能力的提高。謙讓但不退讓,積極進行良性競爭。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社交使人更聰明
你是不是經常參加社交活動呢,諸如聚會、卡拉OK、結伴旅行等?據美國媒體報道,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奧斯卡·巴拉及其同事研究發現,社交活動不僅能幫你結識許多朋友,還能讓你變得更聰明。這項研究發表在2月號的《性格與社會心理學期刊》上。研究者將受試者的認知水平與其社交的頻率相比較,結果發現,社交越多的人認知水平測試的成績越好。
奧斯卡指出,社交需要人與陌生的對象打交道,因此,社交可看作是對大腦認知的鍛煉。如你在聚會上和朋友交流,就要把注意力分配到每個人身上,大腦不斷閃過他們的信息,例如姓名、職業、個性等。在整個活動中,大腦皮層一直處於興奮狀態。
活躍氣氛總是我們與人交往時所要做的,於是就會從大腦「資料庫」中抽取關於體育、娛樂、生活、時尚等熱點話題,引發大家的興趣。沒準你不時地還想講上一個段子,抖抖包袱。即興的語言交流對理解力、概括力和推斷力都有極大的鍛煉作用。
最後,與人交流是宣洩情緒、保持心理健康的不二法寶。也許交流對象不是死黨,沒法談論你對上司如何的不滿、同事給你穿小鞋、老公冷落你……但交流使你對這些負面事件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其他事情上,可能就是幾句八卦、美國總統選舉、商場折扣,這就足以讓你暫時拋開煩憂,平復心情。
職場充電總動員
春天,萬物復甦,一切開始靈動。充電大軍啟程。懷揣著對明天美好的憧憬,收藏起對現實的焦慮和不安,選擇做個防患於未然的智者,充實知識與心靈,白領們以各種各樣的充電方式和2008年相逢。他們的背後,是家人的期待,是同儕的激勵,是自己對未來的承諾和期許。透過充電的表象,壓力、焦慮、積極、奮鬥是有關他們的關鍵詞。現實永遠有不可承受之重,但接受現實、面向未來所做的任何努力都值得尊重。
下面我們就為各位職場人奉獻一期關於新年充電攻略的專題,新春伊始,讓職業規劃師、人力資源專家、心理諮詢師為你支招,伴你在2008年的充電路上正確抉擇,穩步前行。現在,就上路吧!
職場新年:
「安全」危機,充電在即
在職場中,有一則寓言非常流行——草原的夜幕下,一頭獅子在沉思: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那隻羚羊。與此同時,一隻羚羊也在琢磨:當明天的太陽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逃脫跑得最快的那隻獅子的追趕。現實的職場中,每個人都可能是獅子,每個人也都可能是羚羊。既要努力往前跑,又不能被後來者趕上,職場中重重的危機感讓很多人不得不把充電作為一種職業常態堅持下去。
剛過年關,諸多白領已經奔忙在培訓充電的路上。夜幕中的培訓班裡,周末的校園中,都可以看到穿著齊整的白領們行色匆匆的身影。常言道,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諸多即將步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春天是求職的季節。當成千上萬的畢業生在各類招聘會奔波忙碌之時,已身處職場的白領們也不敢懈怠,面對職場的壓力與困惑,他們以奔跑的姿態加入到了充電大軍中來。
王琳就是充電大軍中的一員。她是一家IT民企的行政經理,不要說開年後的培訓了,就是春節期間她也沒閒著。年前她報名參加了一個口語班,就是想趁著放假期間好好梳理思路,讀讀外語,為年後的口語充電熱身。「早就想充充電,補補外語了,一直騰不出時間,今年我真的要把它提上日程了。」她信誓旦旦地說。王琳的目標很明確,她是奔著外資公司的HR職位而去的。「和我一起畢業的同學,進入外企的,現在薪水比我多一倍。如果我再不充電,沒個金剛鑽,現在的位置很容易被人頂替。」
和王琳一樣,缺乏職場安全感是當下很多職場人士忙於充電的主要原因。在不斷變化的職場上,如果不學習,不接受新事物,不用最新的知識、技術武裝自己,當新的技術普遍運用時,你就有可能最先被淘汰掉,而職場上的任何一個人,要想在日新月異的行業中求得發展,求得生存,就必須主動來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掌握最新的技能、技術,給自己職業的發展補充新鮮血液。很多人即使已是公司中層領導,甚至是高級主管,但是仍舊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心理的危機感使他總是擔心有一天會被別人取代。所以,趁有機會時,很多人會選擇讀些書,報班學習一些知識、技能。
心理諮詢師:
「軟充電」中的硬道理
現象觀察:心理問題困擾職場
美國某大型藥企的人力資源經理曾說過,看一個企業好不好,其中一項就看這個企業的美女多不多。雖是笑談,細想來也不無道理。一個和諧的工作環境自然會比令人焦慮的氛圍滋養出更多的美女。
初到一個單位,你或許感覺這裡朝氣蓬勃,也可能覺得死氣沉沉,同事之間可能很和諧,也可能有很多鬥爭,這反映的就是一個團隊中的心理問題。廣州薇薇安心理諮詢中心的心理諮詢師於東輝曾經為某報社的校對員做心理輔導,他發現這些校對員中50%的人或多或少都有強迫症。「他們的工作是要在一個小時之內檢查出報紙上的錯誤,時間短,任務急,生怕出錯,所以很焦慮,以至下班回到家裡,焦慮的情緒依然無法解除。」職場中的心理問題可能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校對員的焦慮症屬於典型的職業心理問題,而一個單位的歷史傳統,上級領導的為人處事以及員工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有可能造成心理上的不協調。
環視我們身旁,每日能露出會心笑容的白領少之又少。很多白領都被壓力所擾,難展笑顏。除了整體的工作環境對人的影響外,就個人而言,除了成長過程遺留的心理問題,「對未來規劃的不明確、焦慮和恐懼也會影響你的工作表現,」於東輝說。通過多年的觀察於東輝發現,對未來焦慮的人往往缺乏自信,對自己的評價也比較低,他們會覺得自己能力還不夠,所以對未來產生一定程度的恐懼。這種焦慮感伴隨激烈的競爭壓力以及並非理想的工作氛圍使眾多白領遭遇著心理危機。
專家支招:心靈充電同樣重要
職場的壓力無處不在,很多白領會選擇讀研、學外語、考證等充電方式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卻忽視了無時無處不在的心理問題。殊不知,心病不除,外在充再多的電恐怕也快樂不起來。於東輝建議首先你要學會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評價,多給自己積極的暗示,鼓勵自己去做最棒的、最好的,主動應對未來的挑戰。防患於未然,事前的預防比事後的補救好得多。其次,你要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合理的規劃。規劃不能太具體,不能把明年幹什麼、後年幹什麼統統計劃好,這樣萬一完不成就會很焦慮,也會打擊你的積極性。所以規劃最好是方向性的,而不是過程性的。
此外,嘗試著進行心理調試的具體方法有很多。比如你可以調整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把辦公用品擺放得有條理,因為混亂擺放的辦公用品會給人很負面的暗示。再比如,儘量和同事搞好關係,因為你對周圍的人越熟悉,你在職場的安全感就越強。對於那些心理問題已經比較明顯的人來說,於東輝建議他們參加心靈成長工作坊,也叫做減壓工作坊,集中兩天或三天的時間,在團體活動中通過體驗的方式來舒解心理問題。「減壓工作坊會通過體驗性治療的方法,讓你學會以更積極的方式解決以後的問題。」於東輝說。
當一個團隊出了問題怎麼辦呢?在發達國家很多規模超過500人的企業要定期開展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即 「員工幫助計劃」,由心理諮詢師對企業的員工進行心理輔導。但遺憾的是,我國有意識求助專家為員工開展EAP服務的企業目前非常有限。
職業規劃師:有效的充電=有的放矢+學以致用
現象觀察:充電還需明確目標
在日常的諮詢工作中,成功職業指導中心的首席職業規劃師陳功發現了一個現象,值得深思。「就充電而言,相當一部分人會選擇學外語的充電方式,但一個普遍現象是很多人學外語後職業並沒有得到提升和變化。」陳功說。原因何在?在陳功看來,這是因為很多人充電沒有明確目標,只有模糊的願望,缺乏清晰的職業規劃,充電帶有一定的盲目性。「不少人充電學外語是為了進入外企,但具體進去做什麼工作並不明確,而這恰是最重要的。」沒有職業方向和規劃,沒有明確目標的充電,在職場人職業生涯的發展中常常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只有有了清晰的目標,充電才會有的放矢。
同時,很多人想轉行或者想進行職業提升時才去充電,臨時抱佛腳,又往往抱怨以充電的方式來實現目標太慢,總感覺找不到快速實現目標的方法。在陳功看來,這種在職場人中普遍存在的感覺和現象,還是和他們職業規劃不清晰有關。「要想達到自己的目標,要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要有職業的規劃和合理的目標,然後在這個目標的引導下去充電。」他接著補充道,「而且,學習知識、技能,操練知識和技能,都需要一個周期,要配合自己的職業規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充電。」
專家支招:學以致用是制勝法寶
職業規劃師陳功常遇到這樣的諮詢者,他們也去充電想拿各種證書,但往往是中途就退出,堅持不下去,或者是上完課就完了,不再去學,也不去用,這樣的充電花很多錢,收穫卻不大。「很多人的證書考過之後根本沒用,擺在家裡『睡覺』。」在陳功看來,對於充電方式的選擇最終目的是學以致用。
「如今,各種資格證書很多,在職場中,只有在少數國家實行嚴格准入制度的行業,比如律師、建築業等,證書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學歷重要過資格證書。」陳功介紹說。在他們的諮詢案例中,通過諮詢明確了職業發展的方向,在此目標的引導下接受充電和培訓,為預備進入一個新行業打下基礎,繼而成功轉行的例子並不少見。可見,白領「充電」需根據自己未來職業發展規劃進行選擇,合理依據實際情況給自己定位。有的放矢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充電方式,學以致用,才能真正通過充電使職場生涯如虎添翼。如果僅僅是為了一張文憑或證書,這種充電的想法是不可取的。
人力資源專家:
花樣充電任你選 充電不止「老三樣」
人的需求是多樣性的,低級的需求滿足了,自然而然就會向更高的需求發展。柏明頓人力資源管理諮詢公司高級顧問師劉春霖借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來解讀職場,他認為隨著在職場中地位的穩固和提高,很多白領的生活本身已經不成題,他們有錢有精力了,會用更多的時間來安排自己的業餘生活,而對他們來說充電也不止是駕駛、計算機和外語這「老三樣」。受到的教育越多,白領們對業餘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高,他們不再滿足於純粹的放鬆身心和消耗時間,而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豐富多彩的充電活動,所謂的「玩也要玩出水平來」。
針對白領們中間潛在的亞健康問題,各種健身培訓日漸紅火。相對於過去的簡單鍛煉,現在培訓的項目花樣繁多,減肥瘦身、瑜伽、芭蕾舞、有氧拳擊等等琳琅滿目。此外,更有白領選擇以靜制動來充電,通過調解生活而達到為身體充電的目的。生活在高速運轉的社會裡,每個人的壓力都很大,生活缺乏規律,飲食和睡眠這些基本的東西有時
女性抑鬱應及時發泄
對此,廣東三九腦科醫院心理行為醫學科主任郭沈昌建議,職場女性應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減壓;而出現抑鬱情緒時,越早介入治療越好。
單身 不利於職場發展
此次調查顯示,58.4%的被調查者認為造成職場大齡未婚的主要原因是「生活圈子小,機會少」;「工作太忙,沒時間談朋友」的比例為16.9%;抱定「獨身主義」的比例僅為4.1%;其餘20.6%認為是「經濟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