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爽涼 小兒謹防秋瀉

  秋風乍起,讓飽受酷暑折磨的大人們終於鬆一口氣。可是,一種相當厲害的小兒「殺手」——傳染性幼兒急性小腸炎,卻將魔爪悄悄伸向嬌嫩的寶寶。專家特別提醒家長——

  秋季是幼兒腹瀉的好發季節,主要發生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更多見於1歲半以內的小嬰兒。華北地區一般在9~12月份流行,所以稱此病為「秋瀉」。

  跟「夏季腹瀉」(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起因不同,「秋季腹瀉」的元兇卻是幾種比細菌還小的微生物,其中外形似車輪的「輪狀病毒」就是幼兒「秋瀉」的主要病原體。

  其發病也和普通「拉肚子」不同,發病急,起病即高燒、頻吐和腹瀉。每天腹瀉可在十次以上。糞便呈蛋花湯狀,一般無特殊腥臭味,顏色可分為黃色、淺黃色或深綠色,最典型的是白色便。

  由於腹瀉和嘔吐,病兒常發生脫水,表現為少尿、無尿、口唇乾、皮膚彈性差。這種病毒性腹瀉常伴有咳嗽、咽喉紅腫、流鼻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甚至可引起中耳炎,是和一般性拉肚子明顯不同的地方。

  「秋瀉」比菌痢嚴重,極易出現酸中毒、血壓下降等症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每逢秋季,它都是危害嬰幼兒身體健康的重症之一,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預防辦法:

  首先要對已經發生「秋瀉」的病兒實行隔離,防止流行。化驗表明,患兒每克大便中可含有100億個病毒!故患兒用過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圖書等)都應進行徹底清洗、消毒。

  第二是提倡母乳餵養,這可以減少「秋瀉」的發生。母乳中含有對抗腹瀉病毒作用的淋巴細胞和吞噬細胞,這些成分都是牛奶或其他乳製品所沒有的;母乳中所含幫助嬰兒消化的酶,亦可提高小兒的消化能力。

  第三要循序得法地添加輔食,切不可突然加得種類過多或數量過大,造成寶寶消化系統的紊亂。

  第四應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喝生水、飯前便後要洗手、勤換衣服勤洗澡,把好「病從口入」關。

  第五應多多曬太陽,注意餵養,防止發生營養不良、佝僂病,否則由於全身抵抗力下降,這類嬰幼兒比健康的寶寶更容易患「秋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六節氣防病指南

  立秋——當心心情情緒障礙

  立秋,天氣轉涼,秋天涼爽宜人的天氣使不少人感到很舒適,但秋天氣候乾燥,氣溫變化不定也容易給人的心理及生理帶來一定影響。尤其是對於心理比較脆弱的人來說,秋雨淒淒往往會引發他們的情緒或精神障礙,甚至引發抑鬱症。

  中醫學認為,秋應於肺,在志為憂,這個時期是抑鬱症的高發期。因為從夏天進入秋天,陽光照射逐漸減少,人體的生物鐘尚不能適應日照時間短的變化,導致生理節律紊亂和內分泌失調,因而容易出現情緒及精神狀態的紊亂。而對於有抑鬱症或抑鬱情緒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抑鬱症到了高發期。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日照減少,研究證明大腦內的松果體內含有豐富的5一羥色胺,它在特殊酶的作用下轉變為褪黑激素。褪黑激素的分泌受到光照的制約。當強光照射時,褪黑激素分泌減少;在暗光下褪黑激素分泌增加。而人體內褪黑激素多時會心情壓抑,反之,人的心情則愉悅。

  秋季情緒調理方法:

  1、秋季時可以多吃些熱量高的飲食來滿足身體的需要,如肉類、豆類等。另外情緒低落時可以適當的喝點綠茶或咖啡,吃點香蕉等可以起到興奮神經系統,改善心境的作用。

  2、勤於運動,多參加一些室外活動,如太極拳、球類、快走、跳舞等能夠有效的使人放鬆心情。

  3、保持心情愉悅是戰勝悲觀情緒的基礎,應以辯證的眼光看待大自然的季節交替,保持神智安寧,不悲春傷秋。

  4、多增加陽光照射,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可以調動人的情緒,增強興奮性,減輕或消除抑鬱情緒。如果遇到陰雨天不妨打開室內全部的照明設備,多吃些含糖量高的食物,這些都可以幫助調節心情。

  5、培養興趣愛好,秋季情緒容易低落,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可以有效的轉移注意力,同時能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FDPageBreak}

  處暑——當心乙腦、感冒來襲

  專家表示,處暑時天氣開始由熱轉涼,但這時天氣狀況還是中午熱、早晚涼、晝夜溫差大,在這樣的天氣條件下,公眾要當心乙腦、感冒等疾病的侵襲。

  乙型腦炎為乙腦病毒傳染引起,是蚊蟲叮咬傳播的急性中樞神經系統傳染病。臨床特徵為高熱、意識障礙、抽搐、腦膜刺激症狀。乙腦的預防主要採取兩個方面的措施,即滅蚊防蚊和預防接種。

  這一時節還要預防感冒的發生。秋天氣候多變,經過炎熱的夏季後,人體內耗較大,導致免疫力下降。隨著氣溫逐漸降低,病毒乘虛而入,藉助呼吸道疾病侵入人體。特別是初秋時節,氣溫差異明顯,午後的對流天氣及大範圍的冷空氣活動,都會造成氣溫驟降,從而挑戰人體的免疫力。

  專家們還提醒說,處暑時節,氣溫不穩定,早晚溫度低,所以在這時要注意增減衣服,小心著涼。此外,這時表現最明顯的就是天氣乾燥,雨水少,空氣的濕度小,這時候容易咳嗽、咽干不適、鼻燥口乾,所以要注意補水。另外,居室內要經常開窗通風,要參加健身活動,加強體育鍛煉,生活應有規律,睡眠充足,一旦出現類似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應及時就診治療。

 

${FDPageBreak}

  白露——暑氣消慎冷飲防疾病

  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標誌著暑氣漸消,涼爽秋季真正來臨。從白露起,天氣由熱轉涼,冷熱交替、晝夜溫差變化較大。專家建議:此時,人們要注意預防食源性疾病、細菌性痢疾、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9月是感染性腹瀉的發病高峰,市民應樹立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生或半生食品以及腐敗的變質食品,慎食冷食冷飲。一旦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要及時去醫院診治,以免延誤病情。對細菌性痢疾的預防應注意飲食飲水衛生,樹立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由於開學後很多學生聚集一起,還要預防手足口病和各種呼吸道傳染病。

  秋分——警惕腸道疾病

  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一天裡太陽直射赤道,形成晝夜等長,而從今天起北半球各地夜漸長、晝漸短。

  這個時節由於南下冷空氣的勢力增強,大陸高壓開始占據北方大部分地區,雨季結束,涼風習習,秋高氣爽,從此您看見霜已不足為奇了。

  秋分時節,非常適合戶外活動,但要注意添加衣服,防止感冒。另外,這個時節是腸道傳染病、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季節,也常引起許多舊病,如胃病、老年慢性支氣管炎、哮喘等病的復發,所以您還要注重飲食衛生,加強鍛煉。

 

${FDPageBreak}

  寒露——謹防抑鬱

  「寒露」時節起,雨水漸少,天氣乾燥,晝熱夜涼。從中醫角度上講,這節氣最大的特點是「燥」邪當令,而燥邪最容易傷肺傷胃。在此時期人們的汗液蒸發較快,因而常會出現皮膚乾燥,皺紋增多、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甚至毛髮脫落和大便秘結等現象,所以養生的重點是養陰防燥、潤肺益胃。

  精神調養也不容忽視。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人們心中難免引起淒涼之感,出現情緒不穩,易於傷感的憂鬱心情。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培養樂觀豁達之心是養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

  在飲食上還應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燻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蔔、番茄、蓮藕、牛奶、百合、沙參等具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品。同時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注意補充水分,多吃雪梨、香蕉、哈密瓜、蘋果、水柿、提子等水果。

  霜降——腸胃疾病、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患者要當心

  專家提醒,霜降這一時節正處於秋冬過渡期,天氣變化幅度較大,患有腸胃疾病、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的患者要特別注意。

  隨著霜降的到來,作物、草木開始泛黃、落葉。霜降過後氣溫下降較為迅速,患有腸胃疾病、高血壓及腦血管硬化的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保持情緒穩定和心情舒暢,早晚減少外出,儘量避免受冷空氣侵襲,這是積極主動預防這3種疾病的有效途徑。

  生活小提示:氣候逐漸變冷,人們的睡眠時間增多,而人在睡眠時,血流速度減慢,易於形成血栓,所以寒露節氣過後患腦血栓的病人就會增加。在祖國醫學中明確指出:秋季應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達,以順應節氣,確保健康。

秋季低溫養生更健康

  蘋果放在冰箱裡,兩三天後依然鮮美如初。雖然人不可能躲進冰箱來求得永葆青春,卻無意中觸及到中醫養生的一大法寶--「低溫養生」.中醫巨著《黃帝內經》中就提出:「高者其氣壽,下者其氣夭。」說的就是高處寒冷地、人的壽命長;低處氣溫高、人的壽命短。

  目前世界上壽命最長的人,多生活在亞寒帶和寒帶,比如日本和北歐。總人口只有500萬人的喬治亞,百歲以上的壽星竟有2000人之多,就是受益於低溫的生活環境。研究表明,生活在寒帶的人,壽命比熱帶人平均要長10-30歲。同樣在自然界中,蛇等冷血動物的壽命都很長,而雞的壽命就短,因為雞體溫高。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動物之一的海龜,也是冷血動物。

  現代人需要「降降溫」

  「低溫養生,並不能簡單理解為降低人體溫度,而是以降低細胞代謝速度,進而達到延緩衰老的目的。寒冷使細胞分裂慢,新陳代謝也慢,所以衰老來得晚,壽命自然長。」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教授楊力這樣解釋。

  中醫養生名家、京城四大名醫孔伯華中醫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孔令謙說,相對中醫主張的悠閒與恬淡生活,當下都市生活中的壓力,也可說是一種燥熱。就如同一個開關,你來回開關次數多了,壽命自然變短。人類生命活動是遵循能量的消耗規律而運作的,消耗越快,壽命越短;而低溫養生則能調控「生命能」的消耗速度,使其慢些再慢些,壽命便可隨之延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學術顧問、中醫藥文化分會秘書長溫長路認為,現代都市人群因精神壓力過大、熬夜以及過食肥甘厚味等諸多原因,造成都市人群體質大都以內熱為多,尤以陰虛內熱者更為常見。內熱、火旺成為許多都市人的體徵,也成為百病之源。低溫養生則能培養更為合理的生活習慣,從而達到平衡陰陽、調節身心的作用。

  低溫養生現在正當時,俗語就有「春捂秋凍」一說,在秋冬季節陰氣旺盛、陽氣衰微的時候蓄養陰氣,猶如天助。正如給一棵乾渴待飲的植物澆水,什麼時間最好?春夏陽氣盛,養陰猶如中午澆水,會被蒸發浪費掉大半,傍晚澆水則不但蒸發減少,還可以兼得夜露補充。因此說,秋季開始低溫養生,就好比傍晚澆水,是最佳季節。

 

${FDPageBreak}

 

  吃魚蝦、掛薄窗簾、用竹家具

  既如此,那如何才能做到低溫養生呢?這可不是少穿一件衣服那麼簡單,要從飲食、環境、睡眠、運動等四個方面著手。

  從飲食著手。1、低溫烹調。低溫烹調能減少高溫烹飪時致癌物出現的幾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食物中的養分,可謂一舉兩得。2、少吃偏熱的食物,適當吃些涼性食物做調節。麻辣燙、火鍋等現代人愛吃的食物會給秋燥「火上澆油」,涼性食物有助於身體氣息平衡,去除燥熱,比如水鴨、魚蝦等體溫偏低的肉類食物,稻、藕、筍等水生植物,大白菜、蘿蔔等蔬菜,冬菇、蘑菇等背陰處生長的菇類,冬棗、蘋果等秋冬季成熟的水果,可起到滋陰潤肺的作用。3、飯吃八分飽。進食越多,產生的熱量也越多,易使體溫升高。國外研究顯示,少食可使動物體溫下降,使其死亡幾率降低1/3以上。

  從睡眠著手。1.睡個「低溫覺」.我們的體溫並非恆定不變,而是處於動態變化之中。晚間9-11點開始下降,凌晨1-3點降到低谷,清晨8點左右開始緩慢上升,晚餐後(晚7-9點)達到頂峰。因此夜間睡眠是「低溫養生」的好時機,必須杜絕熬夜,每晚要確保7-8個小時的睡眠,切忌夜生活過度,甚至通宵達旦地瘋玩。2.避免「光壓力」.在燈光中入睡會導致體溫上升,使人體產生「光壓力」,影響正常代謝功能,因此最好在黑暗的環境中入睡。

  從環境著手。1.多接近綠色植物。室外多栽種樹木與綠色攀爬植物,如綠蘿、爬牆虎、金銀花和瓜豆類植物,室內可擺放吊蘭、水仙、茉莉等盆花或盆景,以降低環境的溫度。比較起來,植物蒸騰吸收熱量的貢獻大於樹木遮擋太陽輻射所減少的熱量,「雙管齊下」效果更好。2.棄用厚重的窗簾。換成薄些的、看起來淡雅清爽的輕紗或者棉質窗簾。3.家具也降溫。多採用造型簡潔、色調偏冷的藤、竹、木製品,達到吸收部分熱量之目的,發揮輔助降溫作用。4.嘗試冷光燈。在保證必需的閱讀亮度的前提下,不妨多用局部照明的檯燈、落地燈,或用低瓦數的冷光燈替換暖光燈。不僅省電,而且可以營造出更為涼爽的氛圍。

  從運動著手。1.來一場自然之旅。多到河湖、高山、森林、峽谷等處做深呼吸。這樣可以更多地采吸自然陰氣,以收滋陰之功。2.常溫沐浴。平時洗澡時,無論盆浴或淋浴,水溫不必高,桑拿時房間的溫度也不宜太高。溫泉有滋潤身體之功效,但不宜長期頻繁浸泡熱溫泉。3.多做瑜伽、普拉提、太極拳等慢運動。游泳也是值得推薦的好運動,因為在水中消耗的熱量要明顯高於陸地,降溫效果會更好一些。

 

${FDPageBreak}

  喝涼水、開空調不是「低溫養生」

  「低溫養生」是個綜合的概念,不能簡單理解成一味的貪涼。溫長路提醒,踐行低溫養生,要避免四個誤區。

  1.少穿衣。低溫養生不是簡單的少穿衣服多貪涼,在氣溫低的時候還是要注意保暖。

  2.開空調。「低溫養生」注重的是自然環境下的「低溫」對人體的調節,大熱天開空調有悖「低溫養生」的原則。

  3.喝涼水,吃冷飲。少吃麻辣、易上火的熱性食物,並不代表要多吃冷飲。中醫講究少食「生冷」,與人體溫度接近的食物才更養生。

  4.不分人群。老人和兒童體質較弱,免疫力低下,季節交替時要注意保暖;孕婦、經期的女性要少吃涼性的食物;陽虛體質的人,本身就容易怕冷,不適宜低溫養生。

常笑宣肺 秋季養肺五妙招

在秋天尤其要注意養肺,因為呼吸系統的慢性疾病易在這個季節復發。如果能堅持做一些肺部保健操,再結合養生調理,到了冬天也不易生病。

經絡不通疾病多 人體經絡面面觀

人體是非常敏感的,如果經絡不通,就會發出很多不舒服的信號來求救。現在就來看看,如果經絡不通,人體還會發出哪些不舒服的求救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