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捏著肉痛,那就說明經絡不通,道理就這麼簡單。經絡不通人體會發出某些信號:
1、冷
除了頭涼之外,身體其他某些部位發涼,比如最常見的是手腳發涼,常常是經絡不通的信號。因為人的體溫是由氣血輸送來決定的,氣血旺盛,體溫才會正常。哪個地方發冷,哪個地方可能經絡不通,氣血難以到達。
此外,還有體溫、出汗不對稱出現,如某些半身不遂的人,經絡嚴重不通,健康部位和不健康部位會出現一側體溫正常一側涼的情況。
經絡不通對皮表的影響,除了冷熱感覺外,還可以表現為皮膚毛孔粗大、毛囊淤堵等問題,血氣不至,毛孔內垃圾排不出來,把毛孔塞住了,毛囊自然長不好。
2、熱
其主要表現是身體某些地方低熱、乾燥,或者局部異常出汗。一般這也是體內經絡不通,熱氣不能通過正常渠道散發出去的緣故。
除了外邪引起的紅、腫、熱、痛與發熱所在的經絡不通有關,一般低熱可能來自相連的經絡。
氣血在體內運行周而復始,如果此路不通,它就會從臨近的經絡那裡尋找突破口,首先容易影響的就是具有表里關係或者子母關係的經絡,使該經絡發熱。
比如頭部低熱,不一定全是膀胱經的問題,而可能是與它相表里的腎經氣血不足或者不暢造成的。
3、疼和痛
疼和痛是兩個概念,兩者都和經絡不通有關,但程度上有些差異。比如我們被扎了一下,立刻產生的感覺叫做「疼」;如果接著按壓一下受傷的地方,這時候產生的感覺才叫做「痛」。
總的來說,「疼」是經絡不通的初發期,位置在「經」,「痛」則是經絡不通的進一步加重,擴散到「絡」。「初病在經」,「久病久痛在絡」,就是這個道理。其中,穴位是「點」,經是「線」,絡則是「面」。遇到疼痛類的問題,可以採取點面結合的方法來疏通經絡。面積小的可以用阿是穴,也就是哪裡痛就按摩哪裡,面積稍大一些可以刮痧,這樣經絡慢慢就通了。
4、麻和木
經絡不通引起的疼痛進一步發展就是麻或木。
比如我們盤腿坐得太久,下肢氣血不通,就會疼痛;接著,經絡被堵死,氣血徹底不通,雙腿就會麻木,只有改變坐姿,氣血通暢才能恢復知覺。
麻和木的症狀經常一起出現,但在中醫里,它們的病因不同,「麻為氣虛,木為血虛」,如果麻得重,說明氣不足,木得重則說明血虛。
肢體出現麻木時,需要引起重視,尤其對於高血壓病患者來說,一定要注意及時疏通經絡,這樣能降低中風的發生概率。
5、酸
酸說明經絡氣血供應減慢,不能滿足身體需求。
人在劇烈運動以後,比如短跑比賽,事後機體會發酸或者無力,這是因為短跑需要更多的氣血供應,超過了正常機體氣血供應的限度,導致氣血供不上來而發酸。
正常狀態下,消耗和補充是一個平衡,所以養生運動從來不是劇烈運動,而是氣血供求平衡的運動、比如太極拳、導引術等,西方醫學也非常推崇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柔韌性運動等。
如果機體某個部位無故發酸,或者輕微運動也發酸,則說明該部位經絡不暢通,氣血供應減慢。這個時候,拍打、按摩所在的經絡,就可能發現潛在的痛、腫、脹等經絡不通的症狀。
6、腫和脹
經絡不通可以是有形的,這就是腫,常由血瘀引起。要消腫,就得活血化瘀,可以用刮痧法或者拔罐法來調理。很多人刮出來、拔出來的紫色或者黑色「痧」,其實就是經絡里的瘀血。
同時還可以配合穴位按摩,比如膝蓋內側的血海穴(簡便取穴法:屈膝,以左掌心按於右膝髕骨上緣,2~5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仿此)。血海的血指的是脾血,海指脾經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其氣血能量博大如海。血海穴位於脾經,脾主統血,具有控制血液不亂行、不淤積的功能,經常按揉可以促進氣血流通,對消除淤腫有輔助治療作用。如果按摩的時候有疼痛感,更要注意經常按摩。
經絡不通也可以是無形的,這就是脹,由氣滯引起。脹通常是氣在經絡運行不暢時形成的「渦氣」。身體某部位發脹,首先可以對該部位經絡上循經按摩,找到疼痛點再進行按摩。其次還可以在三焦經查找有關痛點,《難經》言:「三焦主氣」,凡是「氣病」,都可以通過三焦經來治療,例如掐中渚穴可以治療小腿抽筋,支溝穴可以治療脅痛。三焦氣不順主要集中在頸部與上臂之間。患者無事時可以把手當作耙子,從頸部、肩部往手臂後方細細地耙下來,直到無名指。然後哪裡痛就重點撓片刻,這樣就能理順三焦之氣了。
經絡不通是怎麼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造成的:
一是:胡吃海塞大量的垃圾食品。很多朋友一提垃圾食品,只知道洋快餐,其實垃圾食品比較廣泛,,世界衛生組織確認:十大類食品為垃圾食品。
由於垃圾食品里含有大量的添加劑,這些非大自然的東西,進入人體後,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很多體內垃圾而無法排出體外,這些東西最容易堵塞人體的經絡。大家如果有興趣,可以上網查一下一本日本人安部司寫的書<食品真相大揭秘>。我敢保證,看完後,你以後再也不會吃這些垃圾食品了。
二是:長期處在空調的環境中。人是熱血動物,天熱了就要出汗,而出汗本身就是一個排毒的過程,你大量使用空調,不讓身體排毒,久而久之,體內的垃圾本來可以正常的排出的,也被抑制了,這些垃圾就會堵塞人體的經絡。
三是:長期一種姿勢工作。比如長期使用電腦,造成人體內的氣血無法流通,部分肌肉或者組織,長期得不到氣血的滋養,這部分的經絡自然也就不會通暢。
上述三點,基本上是現代社會的生活方式造成的,所以被稱之為現代病。
打通經絡有哪些方法
一是要運動。因為「動形以達郁」,「動則不衰」,「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動,氣血才能周流全身。
二是常練氣功。因為氣功鍛煉有素者常可體會到真氣的循經絡運行,就是通過內景感到自身經絡的存在。氣功中的「周天運轉法」、「升降開闔法」就是能使經絡之氣正常地循經絡運行的重要功法。
三是要常吃一些能夠理氣活血的藥物和食物,如陳皮、木香、砂仁、四磨湯、越鞠丸、當歸、川芎、桃仁、紅花、油菜、黑大豆、慈姑等。
四是要心情愉快。因為「愁憂者,氣閉塞而不行」。不管發生了什麼不愉快的事情,也要想得開。
編輯推薦:
自我診療:你的經絡暢通嗎?
從頭開始 通經絡贏健康
三款食譜輕鬆達到經絡暢通
暢通經絡 告別「黃臉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預防秋季便秘 可多吃「三養」食物
近日一些家長發來郵件,諮詢如何避免寶寶秋季發生便秘。因為秋季比較乾燥,所以如何補水、增加營養就成了家長們最為關心的問題。為此,本報記者諮詢了相關專家。
專家介紹說,由於秋季氣候乾燥,如果不進行飲食調理,寶寶很可能會出現大便乾結、便秘等症狀。特別是現在的寶寶,由於生活條件優越加上有些家長存在育兒誤區,常給孩子吃一些容易上火的零食,便秘更是常事。另一方面,秋天乾燥的氣候也很容易傷及孩子的肺。如果秋季沒有好好地養肺,冬季感冒在所難免。
因此,如果在秋天發現寶寶有便秘的情況,就應該及早動手解決問題。不然等到了冬季,孩子由於蔬菜瓜果吃得更少,活動量也減少,更易使便秘趨於嚴重。
因此,專家建議,家長們在秋天就要行動起來,讓孩子多吃「三養」食物。
一為養腸胃,即一些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竹筍、蘋果及一些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芝麻等。
二為養肺,除了用人們熟知的銀耳、百合、生梨等拌蜂蜜煮粥或燉湯外,還可多讓孩子吃些山藥、荸薺、蘿蔔及大蒜、洋蔥,也都能起到清心潤肺,防治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疾病的作用。
三為養身,孩子多吃些顏色深的水果也可以起到預防傷風感冒的作用。芒果、黃桃、獼猴桃等深色水果的維生素C含量都比較高,對於抗感冒、增加身體抵抗力有很好的效果。
三伏天鍛煉講究多
一、每天補充維生素。在高溫環境下鍛煉,因出汗較多,水溶性維生素損失較大,同時體溫升高,增加了體內維生素的消耗和破壞,尿中排出量增加。故高溫下鍛煉者,維生素補充不可少。
二、及時補充水分。據測定,當氣溫在32℃至35℃時,人體汗液分泌量大大增加,每天可達10升以上。所以盛夏鍛煉,如不及時補充水分,可因大量出汗引起肌體脫水。口渴對體液缺乏的反應不夠敏感,憑口渴感任意飲水只能補充出汗量的40%到60%,因此最好在鍛煉前半小時飲足水(約500升),在鍛煉過程中少量多次飲水,解渴後適當多飲,這樣對生理機能和體力改善比較有利。務必避免鍛煉時顧不上飲水,停止活動後暴飲,導致影響心、腎和消化功能。
三、注意飲食營養。高溫下鍛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要增加,同時也要注意膳食平衡,增加富含無機元素、維生素、高熱量的食品。製作膳食時,要有一定的烹調技術作保證,可適當添加辛辣、酸、甜調料,使菜餚色美味全,以提高食慾。
當然,對一般的夏季鍛煉者,還必須注意控制運動量和運動時間。運動要由小到大,逐漸達到預定要求;運動時間不要過長,需要不斷地到陰涼地方休息。當感到體溫上升、頭昏、頭痛、口乾等身體不適時,說明運動過量了,要立即停止運動。
《黃帝內經》解析秋季養生
《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逆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中醫「秋凍」有助於預防感冒
「秋凍」是指秋天到來後,隨著氣溫的降低,不要立即增衣,應循序漸進地添衣保暖,以增強身體的禦寒能力。中醫指出,秋凍有助於防治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