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子的食用和藥用
橘子外觀可愛、口感上佳、營養豐富,因此深受男女老幼的喜愛。除鮮食外,橘子還可以加工成罐頭、果醬、果汁、果酒、果醋、蜜餞、橘精粉等。
另一方面,橘子除了是一種很好的水果外,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歷代中醫文獻中記載橘子可生津止渴、通絡化痰、開胃疏氣、提神醒酒。
平時,人們在吃橘子的時候,常把吃剩的橘皮、橘絡、橘核等作為廢棄物扔進垃圾桶,殊不知橘子一身都是寶。橘子的皮、核、葉乃至橘絡,都可入藥。
橘皮:橘皮入藥以陳年者為佳,故又名陳皮,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功效,可用於治療脾胃氣滯、脘腹脹滿、嘔吐,或濕濁中阻所致的胸悶、噁心,食慾差、大便不成形等症,但平素易口乾,大便秘結者慎用。
推薦方:
●橘皮10克、生薑適量,共泡茶飲服,可用於風寒咳嗽以及胃脘脹滿、噁心、嘔逆。
●用夏梨一隻,加橘皮、冰糖少許同熬,製成的橘皮梨子飲可潤肺止咳,尤適於夏季肺燥咳嗽者食用。
●治療凍瘡,可在每天晚上臨睡前,用鮮橘皮適量,煎湯熏洗患部,效果很好。
●單用陳皮濃煎飲汁,可治療食魚、蟹中毒,並能解酒毒。
橘絡:是橘瓣上的白色絲絡,俗稱橘筋,有宣通經絡,行氣化痰功效,主治痰滯經絡,咳嗽引起的胸脅作痛。吃橘子時最好不要把橘絡撕去,一起吃下,既能化痰又助通便。
推薦方:
●橘絡煎湯可用於過量飲酒後口中乾渴。
●橘絡泡茶飲服可用於咳嗽脅痛。
橘核:橘子的種子。橘子的種子雖小,也是藥材。它有理氣、散結、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小腸疝氣、睪丸腫痛、乳腺炎、腰痛等病症。一般在中藥湯劑中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
橘紅:橘皮去掉了內層果皮所剩的外層紅色薄皮,有利氣寬中、祛痰散結功效,可用於風寒咳嗽、噁心、胸腹脹悶等病症。橘紅也多在中成藥中廣泛使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多吃橘子防肝臟病
多吃柑橘可預防肝臟病和動脈硬化。
研究所專家指出,柑橘中含有豐富的類胡蘿蔔素,而調查中發現,類胡蘿蔔素在人體血液中濃度越高,人的肝功能越正常,患上動脈硬化的危險就越低。
在日本,男性飲酒的情況非常普遍,而眾所周知,過度飲酒會造成酒精肝、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疾病。因此,專家專門對每天攝入25克乙醇(也就是640毫升以上啤酒)的男性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每天吃1個以下柑橘的人,比每天吃3—4個柑橘的人,患酒精肝的可能要高出將近一倍。專家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以及肝硬化等患者體內血清中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而柑橘中豐富的類胡蘿蔔素和維生素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對保護肝臟有益。
此外,專家指出,動脈硬化會隨著人年齡的增長而惡化,飲食、吸菸、飲酒等生活習慣都會對其造成影響,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也會成為造成動脈硬化的主要原因。而這次調查中發現,人的血清中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人,比含量低的人,患動脈硬化的可能要低上2—3倍。這證明,多吃柑橘,攝取大量類胡蘿蔔素,可以避免患動脈硬化。
橘子與牛奶不宜同食
食用得當,能補益肌體,特別對患有慢性肝炎和高血壓患者,多吃蜜橘可以提高肝臟解毒作用,加速膽固醇轉化,防止動脈硬化。適當食用可增進食慾,但如食用不當反而無益。
在食用橘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控制食用量
據研究,每天吃3個橘子,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對維生素 C的需要量。若食用過多,過量攝入維生素C時,體內代謝的草酸會增多,易引起尿結石、腎結石。另外多吃對口腔和牙齒有害。
橘子不宜與蘿蔔同食
蘿蔔進入人體後,會迅速產生一種叫硫酸鹽的物質,並很快代謝產生一種抗甲狀腺的物質——硫氰酸。若這時進食橘子,橘子中的類黃酮物質會在腸道被分解,而轉化成羥苯甲酸和阿魏酸,它們可以加強硫氰酸對甲狀腺的抑制作用,從而誘發或導致甲狀腺腫。
橘子與牛奶不宜同食
牛奶中的蛋白質易與橘子中的果酸和維生素 C發生反應,凝固成塊,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會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吃橘子的前後1小時內不宜喝牛奶。
飯前或空腹時不宜吃橘子
因為橘子中的有機酸會刺激胃壁的黏膜,對胃不利。
老年人要少吃
胃腸、腎、肺功能虛寒的老人不可多吃,以免誘發腹痛、腰膝酸軟等病狀。
有些孩子多吃橘子會上火
有些孩子吃橘子過多還會出現中醫所說的上火表現,如舌炎、牙周炎、咽喉炎等。因此,我們認為兒童不要多吃橘子。若吃多時,應停食1~2周再吃。
秋季吃橘子有哪些好處呢
秋季是橘子盛產的季節,秋季吃橘子的好處有很多。橘子富含葡萄糖、果糖、維生素、蘋果酸、檸檬酸、蛋白質、礦物質等,且橘子渾身都是寶。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秋季吃橘子有哪些好處。
吃橘子皮祛病增食慾
眼下正是橘子上市的時節。橘子因其外皮金黃、鮮艷美觀,果肉酸甜可口,受到人們的喜愛。人們吃完橘子後,大多把皮扔掉了,實在可惜。其實,橘皮是一味中藥,叫陳皮,味辛而微苦,性溫,入脾、肺經,有理氣調中、燥濕化痰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