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導致耳聾逐漸增多
耳鼻喉科專家介紹,導致耳聾的因素很多,包括耳毒性藥物、遺傳、噪聲、感染和疾病等。近年來,因環境噪聲污染導致耳聾的人數逐漸增多,根據WHO統計,在人類所有的致聾病因中,噪聲僅次於衰老,排在第二,約占37%。常見的噪聲包括以下幾種:工業噪聲,如工業生產中的機器轉動、震動產生的機械性噪聲;交通噪聲,鳴笛音、火車行駛的噪聲等;社會生活噪聲,舞廳、迪廳的樂器演奏音,家用洗衣機空調的噪聲等。
隨身聽音量不宜過90分貝
減少噪聲對人體的危害最積極的方法就是儘量遠離噪聲源。平時使用「隨身聽」音量儘可能低些,一般不宜超過80分貝~90分貝。在公交車或大街上等噪音很大的地方,最好不要用耳機聽音樂。別在睡覺的時候聽,如果聽著聽著睡著了,耳朵處於休眠狀態時,所受的損害會更加明顯。使用「隨身聽」切不可長時間聽,最好每次不超過1小時。工作期間在隔音室里行工間休息,或減少每日、每周的接觸噪聲時間,也可降低發病率。
在噪音環境下要採取耳部隔音保護措施,戴用耳塞、耳罩、隔音帽等防聲器材、一般在80分貝噪聲環境長期工作應配用簡便耳塞;90分貝以上時必須使用防護工具。簡便者可用棉花塞緊外耳道口,再塗抹凡士林,其隔音值可達30分貝。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游泳時別忘了保護耳朵
由於不潔水質和游泳不當導致疾病的事件時有發生。據了解,孩子們大多是因為游泳不當導致聽力受到一定損害,而到醫院五官科看外耳道炎的成人患者也日益增多。孩子在游泳時極易受到感染而使耳朵流膿、出水,甚至引發中耳炎,造成一定的聽力障礙。有些喜歡跳水的孩子在跳水時由於壓力使耳膜破裂,聽力因此受損。
一些游泳愛好者也長時間泡在游泳池內,一不小心就灌了滿耳朵的水,即使當時把水倒出,外耳道也有被感染的可能。患者當時無任何異樣感覺,幾日之後才發現耳朵腫痛得厲害。據了解,這種情況在不少醫院都很普遍。
對此,醫生認為,市民在洗澡、游泳時應注意保護自己的耳朵,平日裡最好不要挖耳朵。若耳朵不小心進了水,也要用藥棉將水清出,並對耳朵進行消毒。家長在帶孩子游泳的時候,一定要到設施衛生、消毒徹底的游泳池,並儘量避免讓孩子從高部位跳水。以前發過中耳炎的孩子,一定要檢查一下是否復發,無後遺症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從事游泳活動。
正確掏耳朵的方法
很多人都為了舒服就自己或和別人互相掏耳朵,看起來好像很衛生,可是卻會一不小心傷了自己。
解析:掏耳朵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進行的「活動」,不光是為了乾淨,還因為掏起來特別舒服、過癮。
不少人還喜歡互相掏耳朵,但是,掏耳朵很容易損傷外耳道皮膚,把細菌帶進耳道。
我們外耳道的皮膚非常嬌嫩,和軟骨膜連接很緊密,皮下組織少,血液循環差,掏耳朵時用力不當就會引起外耳道損傷、感染,導致外耳道發炎、潰爛,甚至影響張嘴和吃東西。有的人耳朵癢了,還隨便用發卡、火柴棍兒、挖耳勺等很深、很用力地掏耳朵。我們的鼓膜是一層非常薄的膜,這樣掏很容易傷及鼓膜或聽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響聽力,甚至導致中耳炎。
忠告:耳屎在醫學上稱為耵聹,是耳道皮膚正常分泌物結合皮屑等形成的。一般少量的屑狀耵聹,會隨運動時的震動和下頜運動自行排出,大塊硬結的耵聹,應該請耳科醫生用專門工具取出,千萬別自己掏。如果真的癢得難受,可以用手在耳外側輕輕揉,或用棉簽輕輕擦,但不要太往裡伸。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開車時開窗小心聽力下降
每天「關閉」耳朵半小時 多食含鐵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