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父母一到季節轉換的時候就心焦,稍不注意衣被增減不當,就感涼發熱了,寶寶一發燒,精神也不好,而且最怕一來就高燒。很多家長總覺得孩子怎麼突然就發燒了,其實不然,無論是發燒,還是感冒、咳嗽,前期都可能會有一些病症表現出來。所以我們要趁寶寶可能快發燒之前,通過一些蛛絲馬跡,就把發燒在無形之中化解了。
那麼,孩子發燒都有哪些前奏呢?
1、積食可引起發燒
當寶寶有積食表現,你看他睡覺趴睡,翻來覆去,手心熱,舌苔厚膩,大便乾結,或者出現咳嗽的時候就需要觀察寶寶體溫了。
2、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
咽喉腫痛多為急性咽炎或扁桃體炎,是病毒、細菌感染所致,毒素也可能引起發熱。
3、皮疹
出現皮疹的時候,也要注意發燒情況,這種常為病毒或細菌引起的傳染病,如小兒急疹、水痘、猩紅熱等等病變引起。
4、疱疹
則可能為水痘、手足口病。疱疹是病毒感染導致,該病可能會引起發熱。
5、寶寶突然有這些表現
精神不足,情緒不穩定,嗜睡,黏人,食慾減退,臉頰發紅等都有可能是孩子發燒的徵兆,需注意監測體溫。
判斷孩子是否發燒的方法:
相信很多人初步判斷孩子發燒,都是用手背試額溫,然後再和自己額溫對比,這個畫風是不是特別熟悉,其實這個方法是不準確的。因為小兒的正常體溫受性別、年齡、晝夜及季節變化、飲食、哭鬧、氣溫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響,體溫有一定範圍的波動。體溫稍有升高,可能並沒有病理意義,需綜合患兒的神態和舉止來判斷;而且如果是內傷發熱(比如飲食燒),用手摸額部是不會感覺到過熱的,但其實腹部已經很燙了。而檢查孩子體溫最準確的還是水銀體溫計,量腋窩溫度。
遇到孩子發燒去醫院之前,家長這樣做:
(1)注意散熱,同時注意不要再次受涼感冒。
(2)讓患兒臥床休息,多睡覺,保證充足的睡眠。
(3)適當敞開包被或脫去過多的衣服,衣著寬大,忌用棉被包裹。
(4)飲溫開水,補充體液,促進出汗 。
(5)溫水擦拭,水分蒸發有一個吸熱過程,所以有降溫的效果。
(6)冷敷頭部,其實頭部降溫對身體降溫影響不大,主要是緩解頭部不適症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骨質疏鬆跟這些行為脫不了關係!做好4點遠離骨質疏鬆
說到骨質疏鬆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家裡有老人的一般應該都比較清楚了,骨質疏鬆是中老人的三大疾病之一,屬於老年群體中的一種常見病。據資料顯示,在我國,50-60歲的女性中,約有30%在絕經後發生骨質疏鬆,而60歲以上的女性發生骨質疏鬆率約為30%-50%。但是,骨質疏鬆看起來是一種很平常的病,它的危害程度可不低,而恰恰因為它的常見性到這裡很多人忽略了它的危害!且據預測,未來骨質疏鬆導致的骨折可能占骨折病例的一半。那麼,骨質疏鬆是一種什麼疾病呢?面對骨質疏鬆我們應該這麼做?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骨質疏鬆是一種什麼疾病?
骨質疏鬆簡單的理解,就是骨頭的密度降低、質地變鬆軟了,導致骨頭的容易承受不了身體或外來的壓力,發生骨折。而骨質疏鬆有一個很讓人頭痛的地方就是,它的發生過程是無聲無息的,通常只有在進行檢查時、已經造成身體傷害後才能發現。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們要養生定期到醫院進行身體檢查的好習慣。
骨質疏鬆的發生往往伴有2大風險:
1、致殘率高。根據資料顯示,骨質疏鬆患者中也存在50%以上不同程度的殘疾。
2、死亡率高。骨質疏鬆是一個會引起多種併發症的疾病,並且,有數據顯示,由多種併發症引起的死亡率達到20%以上。
此外,骨質疏鬆造成家庭經濟負擔、社會經濟負擔加重。而骨質疏鬆的發生,除了與遺傳、衰老、內分泌等因素有關,還與以下6件事有關。
1、不愛運動,曬太陽太少。
2、過度減肥。
3、吃鹽太多。
4、吸菸、飲酒。
5、愛喝咖啡、濃茶。
6、不注意飲食結構,挑食、偏食。
除了以上這四種情況外,引起骨質疏鬆的因素還包括長時間服用激素類的藥物、藥物的濫用風濕性關節炎等。
應對骨質疏鬆得做到這4件事
1、運動
堅持長期合理的鍛煉,有助於維持骨密度,減少骨質流失。且資料顯示,絕經期的女性如果每周能堅持3小時的運動量,總體鈣量會增加。
2、補充營養
想要預防骨質疏鬆,補鈣只是我們要做的第一步。除了補鈣還需要,蛋白質、維生素D、維生素C、鐵、磷、鋅等營養的共同補充,才能促進骨質的形成,起到壯骨作用。
而補鈣量,也分人群。建議成人每天補鈣800-1000mg,絕經後的女性每天補鈣量需提高至1000-1500mg。
3、曬太陽
人體維生素D超過90%來自皮膚,而皮膚需要依靠曬太陽將維生素D3轉變活性維生素D。所以,經常曬太陽是中老年人預防骨質疏鬆的一大法寶。
4、防摔跤
前面三點說的都是預防骨質疏鬆,對於已經發生骨質疏鬆的人呢?不要著急,對於已經骨質疏鬆的人除了注意補鈣、積極治療外,預防摔跤,可減少骨折的發生,降低致殘風險。
此外,在容易發生骨質疏鬆的人群中,絕經後女性、65歲以後的老人、長期臥床人群,他們屬於骨質疏鬆高發人群,尤其需要做好預防工作。
每次換尿不濕都要清洗寶寶屁股嗎?清潔到位最重要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寶爸寶媽還沉浸在為人父母的幸福感中,寶寶就開始拉尿了,這個時候才清醒過來,寶寶不僅僅是用來曬幸福的,還是需要照顧的。養孩子是一個很繁瑣的過程,尤其是處理好寶寶的排便,一旦處理不好,就會來個尿布疹(紅屁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這個滋味並不好受。
要避免出現這樣的情況,就需要做好寶寶的衛生工作。尤其是在換尿不濕時,最好清洗一下寶寶的屁股,這樣是可以減少患尿布疹的機率的。然而是不是每次換尿不濕時都要清洗呢?這個不可否認,有條件最好是每次都清洗,不過也是需要根據具體情況。
一、對於月齡較小的寶寶,尤其是六個月以內的,寶寶小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還沒有儲存尿液的能力,基本上一有尿就會排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最好是能夠在更換尿不濕時清洗一下,不然寶寶就會長時間受到尿液的刺激,容易出現紅屁股。
二、對於大齡寶寶,腎臟功能基本正常,排便次數減少,適當的減少清洗屁股的次數是可以的,在換尿不濕時,要查看一下寶寶屁股情況,如果沒有明顯的異味,也不太髒,可以間隔清洗。
有幾種情況,在更換尿不濕時,是一定要清洗的:
一、寶寶排大便後,對於以喝奶為主的寶寶,排便中的液體較多,臭味較大,也較稀,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在換尿不濕時清洗屁股。
二、每天早晨在更換尿不濕時,一定要清洗一下屁股。紙尿褲一般使用3個小時後就要更換一次,寶寶晚上睡覺時沒有換紙尿褲,經過一晚上的積累,小屁屁在潮潮的紙尿褲里浸潤,因此一定要進行清洗。
三、寶寶出現尿布疹時。如果寶寶起尿布疹了,此時屁屁肌膚相對敏感,應時刻保持屁屁乾爽舒適,保證紙尿褲的及時更換,以及清潔到位。
四、尿不濕更換三次時,是必須清洗屁股的。也就是說一天,總是需要洗三、四次,有條件要勤洗澡,不能讓寶寶屁股長時間處在潮濕的狀態下。
如果孩子患上抑鬱症 父母應該怎麼做?
抑鬱症是臨床常見的心境障礙的一種類型,患者表現為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悶悶不樂、悲觀厭世甚至悲痛欲絕,嚴重抑鬱症患者有自殺企圖或行為。臨床上認為,情感低落、思維遲緩和精神運動性抑制三大症狀為抑鬱症的基本特徵。
如何保養自己延緩衰老?了解6件不起眼的事情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別人說,某個人小時候非常可愛,長大了不太好看,「長殘了」是我們在調侃他人長相的時候用的詞語。一年一年的,隨著年齡的增加,日漸衰老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衰老會讓人變醜。那導致衰老出現的原因,都是因為年齡增大導致的嗎?當然不是,看似不起眼的事情非常容易引起衰老。下面就來介紹下這些事情,提前進行改善調節,能較好的保養自己,一起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