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跟老年人一樣,抵抗力比較弱,懷胎十月辛苦,容易情緒不穩定而導致血壓升高,繼而引發高血壓。孕婦高血壓怎麼辦呢?為你介紹准媽媽高血壓防治方法。
准媽媽易得高血壓
准媽媽的血管和老年人一樣脆弱,天氣驟冷,情緒不穩定,這些都有可能導致血壓大大升高。當血壓超過140/90 mmHg就稱為高血壓,高血壓可引起全身各器官的血流灌注減少,如心、腦、肝、腎,包括子宮和胎盤的供血都將減少,因此對準媽媽和胎兒的安全都將產生威脅。每年的冬季都是妊娠高血壓的高發時節,所以患有高血壓准媽媽在冬季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血壓波動。
高血壓的症狀究竟有哪些呢?
第一、肢體麻木
高血壓的症狀表現為肢體的麻木,一般是高血壓患者的手指和腳趾的麻木,還伴隨著皮膚上像是有螞蟻爬過的感覺,有的高血壓患者還會出現,頸部和背部的肌肉的緊張和酸痛。
第二、頭暈
高血壓患者出現頭暈症狀,有些是一過性的,常在突然下蹲或者起立時出現,有些是持續性的,頭暈是高血壓的症狀主要表現,其頭部有持續性沉悶不適感,嚴重的妨礙思考、影響工作,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當出現高血壓危象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時,可能出現與內耳眩暈症相類似症狀。
第三、全身症狀
高血壓的患者症狀表現在全身,通常表現為頭暈痛,並且情緒特別容易激動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症狀,有的患者還會伴有頸部的板滯。
高血壓病 三個穴位搞定它
準確地說,太溪、太沖、曲池3個穴位對降壓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和益處,但是高血壓患者要想控制病情,平時應以降壓藥為主,配合日常的保健方法。
中醫認為,高血壓有肝陽上亢型和肝腎陰虛型。肝陽上亢的人經常面色紅,脾氣相對暴躁,容易著急,血壓波動比較大。肝腎陰虛的人,經常覺得口渴、腰酸腿軟、頭暈耳鳴等,一般情況下血壓波動不大。不管是肝陽上亢或者是肝腎陰虛,都是肝腎兩髒的問題,肝主藏血,沒有腎水的滋潤,它就升發太過,血管的壓力加大,血壓就會升高;如果腎水充足的話,就能以柔克剛,中和肝的那份「剛性」,血管也會變得相對柔韌。血管彈性變好了,就能大大減少心腦血管發病的概率。
腎經上的太溪穴補腎陰就是給「樹」澆水;太沖穴可以疏肝理氣、平肝降逆,不讓肝氣升發太過,可以說是肝經上最負責任、最任勞任怨的;大腸經上的曲池穴用來撲滅火氣。每天堅持按揉這3個穴位,確實能起到比較好的肝腎保健作用。但是,中醫的穴位按摩大多只有保健作用,可以疏通經絡、平衡陰陽和調節人體機能,作用是緩慢的。因此,已經確診為高血壓的患者不能盲目地拋棄降低血壓的藥物,一味地用保健替代治療,應該以降壓藥為主,配合日常的穴位按摩保健,來達到平穩血壓、減少併發症的效果。對於《降壓歌》的最後一句,枸杞子、菊花確實可以明目清火祛肝火,對平穩血壓有一定的作用,可以適當服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風起肺燥猛 按摩+食療清肺健肺
氣候逐漸乾燥。根據中醫的四季主氣理論,秋燥之氣最易侵犯肺部,此時,治病養生應以養肺為重。如此,養肺跟上了,冬天才能少生病或不生病。下面教你按摩跟食療潤肺。
推拿或按摩有很好的清心養肺的功效。具體操作如下:
1、左手四指微併攏,以掌根放於胸中上端,左拇指放於右鎖骨上,自左橫線來回擦動,直擦至乳頭上水平線。
2、往返數次後,換右手仿效上法擦左胸,堅持揉按膻中(前正中線,平第四肋間)、鳩尾(劍突下,臍上7寸)、巨闕(臍上6寸)穴。
3、用多指揉、擦胸脅部。
4、拇指點按內關(腕橫紋上2寸)、鳩尾、巨闕穴各1~2分鐘。
5、右手五指併攏,略屈,用虛掌拍擊左胸,重複20~30次;換左手拍右胸,使兩側肺部都拍到。
6、以右手拇指緊貼左胸外側,其餘四指緊貼腋下,作相對用力提拿;配合呼吸,吸氣時用力提拿,呼氣時慢慢放鬆。重複5~10次。換左手拿右側胸肌,以酸脹為宜。
另外,配合以下手法按摩,可使養肺護肺功效更佳。具體操作即將右手食指、中指放於兩鼻孔處,點按鼻中隔與鼻翼之間,點按時稍用力,每次點按50~100次。然後再點揉迎香穴到眼內角處,點揉時兩手交叉,用兩拇指側摩擦上下鼻翼到有熱感,往返30~50次。亦可用一手或雙手上下來回摩擦按壓頸背部2~5分鐘,每日早晚一次,並重點摩擦按壓大椎穴、肺俞穴等。再然後用手掌在頸背部輕拍200~500次。
必喝三款護肺藥茶
羅漢果茶。羅漢果甘、涼,能清肺止咳、潤腸通便。取羅漢果5~8克,去殼掰碎,用沸水泡後放涼飲用,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養聲潤肺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羅漢果性寒,胃腸不好者不宜多用。
四寶茶。即麥冬10克、桔梗6克、金銀花10克、木蝴蝶3克泡水,能清肺潤喉,生津利咽。這類茶性質較為平和,沒有明顯副作用,在人群上沒有絕對的禁忌。但如果發現明顯過敏症狀,應及時停用。
石斛煎水。它用於滋陰清熱,有護肺的作用。如果經常覺得口乾、喉嚨痛,還用石斛泡水緩解。鐵皮楓斗是較為名貴的石斛,每天可取10克泡茶,有條件者建議煎煮後取水服用,以利於發揮藥效。痰濕重的人群(舌苔厚膩),脾胃虛寒者(拉肚子)最好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無論選擇哪種藥茶,都應少吃辛辣、油炸及乾燥的膨化食品。除了喝藥茶,還建議大家在冬季多吃一些潤肺的瓜果和食物。梨是首選養肺潤燥、潤腸通便、預防咳嗽的水果。此外,金橘也有很好的止咳作用,每天可吃3次,每次5~6顆。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和發熱。
艾灸有散寒止痛之效 4大注意事項需謹記
針灸,是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在治療疾病方面有顯著的功效。對於在中國長大的人來說,針灸療法並不稀奇。然而很多外國人由於對針灸原理的一知半解,經常產生誤會。那麼針灸療法有哪些原理呢?快來看看吧!
艾灸的原理
艾葉是常用的中藥之一,性溫、味苦、辛辣、芳香,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中醫醫生多在虛寒性的出血症、腹中冷痛、月經不調、崩漏下血時配伍應用。而用得較多的,還是針灸方面,把艾葉製成艾絨、艾炷、艾條等點燃後,借灸火的熱力,給人體溫熱性剌激,並能使藥力內透,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等防病治病的目的。
古代醫書《醫學人門》中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是除藥物、針刺之外的一種重要治療方法。在傳統的灸法中,艾灸只是灸法的一種,此外,還包括用燈心草蘸油點燃淬燙為位的燈火灸,用一些剌激性較大的藥物,如大蒜;白芥子、旱蓮草等搗爛後敷貼體表,讓其發泡的無針灸,以及艾灸與其他方法配合運用,如在艾灸時墊隔生薑、食鹽、胡椒粉的隔物灸,把艾條切成小段插在已刺人穴位的針柄上的溫針灸等等。它們各有其特點和適應症,針灸醫生會根據患者的病情選用不同的灸法來治療的。
艾灸的種類
純艾條:純艾條也不加任何其他藥物。取制好的陳艾絨用柔軟疏鬆而又堅韌的桑皮紙或細棉紙卷製成的艾條。陳艾又稱熟艾,放置三年的艾葉製成的艾條稱三年陳純艾條,五年的稱五年陳純艾條。古人對艾的選擇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的記載。三年之艾就是陳艾。在《本草綱目》記載「凡用艾葉需用陳久者,治令細軟,謂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則易傷人肌脈。
清艾條:清艾條不加任何其他藥物,取當年艾葉製成的艾絨卷制的艾條稱清艾條。
藥艾條:藥艾是只在艾條中加得有其他一些藥物,起到了一些特殊作用,比如加強溫經作用,比如加入活血作用等等,用哪個都可以,關鍵是要對症、配穴和堅持使用。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防火:現代人的衣著不少是化纖、羽絨等質地的,很容易燃著,因此,施灸時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時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滾脫落。用艾條灸後,可將艾條點燃的一頭塞人直徑比艾條略大的瓶內,以利於熄滅。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時要暴露部分體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溫時要防中暑,同時還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和開換氣扇,及時換取新鮮空氣。
按摩腳心能美容 教你腳底按摩的兩種方法
如今,腳底按摩能夠美容這一新的論斷也得到了證實。專家研究發現,腳心美容與化妝美容、手術美容等方式相比,根本區別在於治本,是現在任何一項單純的美容術都無法比擬的。
拔火罐可吸毒排膿 4招防止拔罐不燒傷
在我國中醫養生中有拔火罐的傳統,現如今仍然廣為流傳。那麼,具體來說拔火罐究竟有什麼好處呢?如果方法或在操作中出現失誤都會容易造成燒傷又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解答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