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發生一起3個月大女嬰猝死案,後經檢警偵辦後,證實是女嬰的伯母多次在奶粉中加鹽,導致嬰兒因高血鈉症死亡。昨日,記者向廣州三甲醫院新生兒科專家求證,專家證實,如果案中提及的鹽含量屬實,確實可能出現致嬰兒死亡的情況。
這則新聞無疑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個案。我們除了為孩子悲傷,譴責孩子的伯母外,也應該更加重視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鹽的問題。剛出生的孩子,我們一般都會很關注孩子什麼時候吃鹽吃多少的問題。其實,成人更應該注意吃鹽的問題。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口味比較重的菜餚,長久下來,攝入的鹽就會超標,從而給自己的身體健康埋下隱患。
吃鹽過多的5種危害
1、吃鹽過多易浮腫
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有許多肥胖婦女的腳到了下午就會浮腫,穿的鞋子變得緊繃,其實是體內的鹽分在作怪。「浮腫」是多餘的水分未能被排泄而蓄積在體內時所發生的現象。一些人試圖通過排汗或利尿進行減肥,實際上也是暫時消除了浮腫,對脂肪難以起到根本減少的作用。
至於許多廣告宣傳的快速減肥方法,也是通過減去水分達到減輕體重的目的,由於平時攝鹽過多,不久體重又恢復到原水平。
其實要想減肥並不難,一是適當控制飲食,二是增加體育鍛煉,還有一條就是保持低鹽飲食。
2、吃鹽過多易長斑
最近,有研究表明吃鹽太多容易長雀斑!這讓女人們很是擔心。食鹽過多,除可使面色黑黃外,也有可能導致面頰長出雀斑。若同時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過多,則會影響肝臟正常代謝而使雀斑更顯眼。可見雀斑容易愛上「咸人」,女性一定要注意。
平日裡口味比較重的女性,無論是自己下廚還是在外面點餐,都喜歡吃鹽偏多的菜,長此以往很容易導致皺紋增多。要想皮膚好,比較科學的方法是多喝水,幫助皮膚排毒,另外每天鹽分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3、吃鹽過多可致癌
鹽是生命所不可缺少的,但是過多的鹽也不利於生命。醫學家普遍認為,多吃食鹽容易患高血壓、心肌梗塞和癌症等疾病。醫學家建議,應該使城市每人每天吃鹽量從現在的20克左右降低到10克甚至5克以下,以減少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專家稱,有近50%的中老年人,每天鹽的攝入量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6克的臨界值。
鹽食用過多,易導致血容量增加,對血管壁的側壓力增加,導致血壓增高,還會導致血管硬化。另外,吃鹽過多,讓人產生口渴的感覺,需要喝大量的水來緩解,長期大量攝取鹽會導致身體浮腫,同時還會增加腎臟的負擔。
4、吃鹽過多易得胃癌
英國和日本科學家對數萬名男女的飲食習慣和身體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愛吃過鹹食物的人患胃癌的危險是普通人的兩倍。
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已經不斷向人們提出警告,食用過多鹽分將導致心臟病風險增加。高鹽食品還容易導致萎縮性胃炎,這是胃癌的前一階段。
如何判斷吃多少鹽
一項大型的減鹽運動目前正在英國進行。英國食品標準局指出,世界衛生組織號召人們每天攝入的鹽不要超過6克,否則會增加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的危險。但如何才能知道自己一天中吃進了多少鹽呢?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日常飲食中,人們對鹽的攝入主要來自飯菜和其他食品中。飯菜中鹽的含量沒辦法做到精確的判斷,尤其是在餐館裡吃飯時,只能根據食物的咸、淡來猜測。但是,從超市裡買回來的帶包裝的食品上,大部分都標明了鹽或鈉的含量。鹽由鈉和氯化物組成,只要把包裝上鈉的含量乘以2.5,就是鹽的含量。
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通過食品包裝上的標識,判斷一種食物中是否含鹽過多,以及自己每天吃的鹽是否超標。英國食品標準局給出的標準是:對於一個成人來說,如果食品包裝上註明每100克含1.25克以上的鹽或0.5克以上的鈉,即表示含鹽量超標了;如果註明每100克含0.25—1.25克的鹽或0.1—0.5克的鈉,說明含鹽量是適度的。對於兒童來說,不同的年齡段對鹽的攝入標準也不相同:0—6個月的嬰兒,每天應不超過1克;7—12個月的嬰兒為每天1克;1—3歲的兒童為每天2克;4—6歲為每天3克;7—10歲為每天5克;11—14歲以上為每天6克。
此外,減鹽運動還提醒大家,平時要少吃醃製食品、少喝湯、少吃方便麵,因為湯料中平均含有60%的鹽,喝越多的湯就是吃進越多的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大笑時會尿失禁!盤點十大令人尷尬的健康問題
美國《讀者文摘》亞洲版近日刊出了「10個最令人尷尬的健康問題」,幫你解決難言之隱。
1、控制不住的頻繁打嗝。如果在不知不覺間吸入了過量空氣,就會頻繁打嗝。正常人每次大約吸入一茶匙空氣,如果一次性吸入過多,身體就會抗議。此時可以先大吸一口氣,然後屏住呼吸,彎腰成90度,堅持約10秒鐘打嗝就會停止。如果用該方法沒有效果,還伴有腹部不適、消化不良、胃脹或輕度噁心症狀時,就需要警惕是否幽門螺桿菌感染或泛酸。
2、無論怎麼刷牙都口臭。口臭多是因為細菌在分解嘴裡殘留的食物,產生硫化合物,散發出惡臭味。即使牙刷得再乾淨,舌頭上殘留的細菌及食物殘渣一樣會散發臭味。因此,建議口臭的人刷牙時順便刷下舌苔。美國紐約大學的一項調查顯示,每天用1分鐘清潔牙齒及舌苔兩次的人,兩周後會去除53%的口臭。使用含有氯、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乳酸鋅或二氧化氯等抗菌成分的漱口水同樣有效。
另外,一些頑固的口臭還可能是口腔乾燥、鼻竇感染、胃酸反流、胃腸道或呼吸道感染的症狀,需要諮詢醫生。
3、身上總有一股汗臭味。頑固的汗臭可能是由食物、汗水中的細菌,甚至是情緒導致的。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應該用香皂每天清洗腋下及周圍區域兩次(如果汗臭在白天又出現,可以用酒精濕巾清洗)。其次,晚上洗澡後使用止汗劑或除臭劑,能有效抑制細菌滋生。第三,潮濕的環境容易滋生細菌,因此要儘量穿著寬鬆、透氣、天然纖維製成的衣服,便於汗水蒸發。最後,留意一下你的日常飲食,大蒜、洋蔥、辣椒、黑胡椒粉、奶酪、白菜、蘿蔔、鹹魚等食物都會加重汗臭。
4、身上毛囊膿腫。膿腫是毛囊被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後產生的,表現為毛髮根部有小膿包或小血包,而且不斷擴散。有很多方法可以防止其蔓延:經常洗手;游泳、蒸桑拿後一定要認真洗澡;不要使用油膩的防曬霜;保持剃鬚刀刀片潔淨,更換刀片後要用酒精浸泡消毒;出現膿腫後,要先沖洗傷口,並塗抹抗生素軟膏,再用乾淨的繃帶覆蓋,直至傷口癒合;不要和家人共用剃鬚刀、毛巾、衣服。
5、頭皮屑越洗越多。頭皮屑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比如頭皮乾燥、真菌感染等。如果頭皮屑情況較輕,建議換用溫和的洗髮水。如果頭皮屑沒有改善,可以通過反覆試驗找到合適的去屑洗髮水。不同的去屑洗髮水成分作用迥異,例如吡啶硫酮鋅主要對抗真菌和細菌;酮康唑能去除真菌;煤焦油及硫化硒能減緩頭皮細胞的生長;水楊酸則有助於頭皮屑的徹底清潔。如果一種成分無效,可以購買兩種或兩種以上交替使用。如果幾周後症狀仍然沒有緩解,應諮詢醫生。
6、雙腳就像「毒氣彈」。想要打敗腳臭,控制腳汗至關重要。腳部汗腺多,穿鞋數小時後,汗水中的蛋白質就會使細菌滋生,產生異戊酸並散發出臭味。因此,應至少每天換一次襪子,每天用香皂洗腳,穿著用天然透氣材質製成的鞋子(如皮鞋或帆布鞋),穿過的鞋子要充分晾乾、通氣。如果腳臭仍然存在,可以按照2∶1的比例在水中加些醋來泡腳,每周至少一次,能殺死細菌。
7、經常放屁。調查顯示,平均每人每天放屁13~21次。要想減少體內廢氣的產生,應少吃豆類、西蘭花、捲心菜及蘆筍。這些食物中含有難以消化的棉子糖,會增加產氣幾率。
8、大笑時會尿失禁。體重過重和吸菸會增加壓力性尿失禁的風險。年齡增加、體內激素變化和懷孕,也有可能削弱骨盆底肌肉的力量,降低尿道緊閉的能力。鍛煉骨盆底肌肉能減少60%的尿失禁。具體方法是:收緊臀部肌肉3秒,然後放鬆3秒,慢慢增加到每次持續收緊10秒。10次為1組,每天做3組。
9、鼻毛像雜草一樣雜亂。鼻毛長出來時,千萬不要直接拔掉,否則會引起感染。最好的清理方式是使用剪刀,在光線充足的地方剪掉。修剪時要屏住呼吸,以防不慎吸入鼻腔內。
10、經常記不住名字。年紀增大、壓力增加、同時做幾件事等都會導致記憶力下降。時不時的忘記名字、約會或是放鑰匙的地方,是很正常的。如果發現記性變差,可以適當攝入一些牛奶、雞蛋、魚類、菠菜等益腦食物。
大型魚重金屬多?盤點飲食中的常見「毒害」
在台灣,「林傑梁」這個名字家喻戶曉。他是台灣唯一的臨床毒物學教授,長期專攻於毒物學與腎臟科,更有「毒物權威」之稱;每逢發生食品安全問題,他總挺身仗言,告訴大家事實真相;他在多個場合提醒大家提防飲食中的各式毒害,被台灣民眾稱為「食品安全」的捍衛者。本期,《生命時報》記者跟大家一起分享這位台灣毒理權威的飲食原則,並請權威食品安全專家解讀。
原則一,不鼓勵吃麵包,因為面包藏太多油脂,很多還含危害人體健康的反式脂肪。大連市中心醫院營養科主任王興國告訴記者,市面上的麵包並不都存在這個問題,有些麵包,比如法棍麵包,脂肪含量跟饅頭相仿,並且不含反式脂肪。消費者在選購時認真閱讀營養標籤,就能找到低脂的健康麵包。
原則二,多吃應季食物。應季果蔬價格較便宜,而且農藥殘留較少。王興國指出,和大棚種植的反季果蔬相比,應季果蔬更新鮮,營養也更好,因此,在果蔬供應充足的季節,應該首選當季的食物。但是在果蔬種類較少的季節,吃一些大棚蔬菜來實現均衡飲食是可取的。無論什麼季節,吃新鮮蔬菜水果總比不吃或者吃醃製蔬菜要好。
原則三,只吃雞胸或雞腿,不吃雞皮。王興國完全同意這個觀點,因為一般來說雞皮中的脂肪較多,膽固醇含量較高,並且雞皮中的污染物含量較高。尤其是烤雞,經過烤制後,雞皮中的膽固醇被氧化,形成膽固醇氧化產物,對人體造成較大危害。若烤制時溫度控制不當,還有可能產生致癌物。
原則四,不碰豆腐乳、豆瓣醬、梅乾菜、雪裡紅和咸白魚,如果這些食物發酵過程不當,可能發生致病菌污染。王興國認為,豆腐乳和豆瓣醬是營養價值較高的發酵食品,大型企業對它們的生產過程把控很嚴,一般不會出現微生物超標的問題。但這兩者含鹽量較高,需要控制攝入量。相比之下,其餘三種食品的營養價值較低,尤其咸白魚還有致癌風險,不建議大家食用。
原則五,汆燙青菜。汆燙就是「清洗」,農藥也會減少。王興國表示,汆燙確實是減少蔬菜農殘的一個好方法,此外,它還能起到去除草酸、殺滅病菌的作用,值得推薦。
原則六,不吃大型魚。大型魚體內易聚集重金屬。寧可吃水煮的巴掌大的靖魚、竹莢魚、秋刀魚,照樣能得到好脂肪。王興國對這一觀點表示贊同,他解釋說,海洋中的生物存在「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現象,因此,往往越大的魚,體內重金屬越多。
每天洗頭越洗越髒?盤點7種最差的清潔習慣
美國《赫芬頓郵報》11月10日載文,刊出「7種最差的清潔習慣」,以免人們越洗越髒」。
肉湯里營養不高 連吃帶喝是最好選擇
現在很多的誤區就是喝湯會比吃肉或者是吃菜有營養,因為現在很多家庭都會燉湯,雞湯、羊肉湯、魚湯等。但是家長總是說,多喝湯,營養都在湯裡面,其實肉湯的營養絕大多數還在肉里,連吃帶喝是最好選擇。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糾正這樣的誤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