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將至,它既是農業上生機盎然的一個節氣,又是追悼先人悲痛傷感的祭祀節日。在這樣的日子裡,我們會外出掃墓祭拜先人,那麼在途中遇到以下情況會如何做好保健工作呢?
一、蚊蟲叮咬
蟲咬皮炎是指昆蟲叮咬皮膚而引起的炎症性皮膚病,主要由蚊蟲、白蛉、跳蚤、臭蟲等節肢動物叮咬引起。疹子常發生於身體暴露部位,皮膚表現為局部紅腫,在疹子中央常可見有叮咬痕跡。自覺瘙癢或奇癢,有時因搔抓繼發感染,皮膚出現紅線,表示淋巴管發炎,有時局部淋巴結腫大。
治療措施:一般病情,局部可分別外用0.5%氨溶液、風油精、丁酸氫化可的松膏或艾洛松膏。瘙癢重,皮疹範圍廣可以內服抗過敏藥,如撲爾敏4毫克,每日2~3次;或氯雷他啶10毫克,每日1次;或仙特明(西替利嗪10毫克,每日1次)。
二、被毒蛇咬傷
清明節,很多人會外出踏青,但走入草叢時最好不要穿淺口鞋和短褲。
治療措施:一旦被蛇咬傷,應立即在傷口靠心臟一端局部結紮,每隔半小時放鬆一兩分鐘,注意不要去吮吸傷口,並且以最快速度前往醫院。眼下草地上、寵物皮毛上等都會寄生蟲,常見的有蟎、蚊子、跳蚤等。被其叮咬後產生毒素也會誘發「蟲咬性皮炎」。
三、蜂蜇傷
蜂蜇傷是由蜂尾的毒刺或毒液進入人皮膚後引起的局部和全身的過敏反應。
1、被馬蜂蜇可以在傷口塗上氨水(肥皂水),並服用抗敏和消炎的藥物。
2、被有毒的毒蜂蜇
治療措施:應該儘快處理傷口,吸出毒汁。如果局部紅腫,應該立即檢查傷口內有無毒刺遺留,如有,應該小心將其拔出,吸出毒液;可用生理鹽水或氨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沖洗。在咬傷後應儘早採取措施阻止毒素吸收,如結紮止血,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帶每隔15~20分鐘應放鬆1~2分鐘。如果有嚴重過敏反應,如顏面蒼白、血壓下降、氣促、呼吸困難等過敏性休克症狀及局部多處蜇傷,應儘快找醫生救治。
清明掃墓其他注意事項:
1、常規順序不可反
掃墓祭祀是有個先後順序的,許多年紀大的老人都會相當注意這點。一般都是先把墓園或墓地打掃乾淨然後才是祭祀。由於祭祀是相當講究風水和禮節的,所以先後順序儘可能不要出現差錯。先後順序如下:修正墓地-上香-上肉-敬酒-拜祭-送別。
2、何時拜山最佳
最佳的拜山時間為寅時,也就是5-7點。不過由於墓地大多離居住地較遠,甚至不在日常生活工作的城市,通常都不會這麼早,不過最好是在下午三點前完成掃墓拜祭。
3、懷孕婦女不宜祭拜
通常來說懷孕婦女是要避開清明掃墓活動的,除了強調風俗外,其實長途奔波對婦女和胎兒來說都是不宜的。相信家中如若有上了年紀的長輩多數都會阻止孕婦清明拜祭的。
4、悼念逝者應買白色菊花
我國古代把菊花當作寄託之花,有思念和懷念的含義。白色菊花是最適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綠草,如百合,綠葉,康乃馨等,會更漂亮。不過黃色菊花有長壽菊之稱,比較適合看望病人,而不是拜祭已逝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清明踏青 如何讓健康與你同行
一日之際在於晨,一年之際在於春,轉眼又到了萬物復甦的春季了。春天氣候逐漸轉暖,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節。然而,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因此,鳳凰網健康頻道提醒您:春季注意保健養生。
清明,作為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是人們出遊尋找春天的好時機。為此,清明節,又稱為「踏青節」。三天的小長假對於很多家庭來說都是一種誘惑,都想藉此機會到野外走一走,郊遊一番。清明踏青,不僅可欣賞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而且是鍛煉身體、增強免疫力的最佳方式。
清明時節踏青可謂好處多多:
1、改善血液循環:清明時節,氣溫轉暖,郊野春遊,做些輕微活動,可以增強下肢肌肉和筋鍵的活力,靈活百骸,使氣血運轉,冠狀動脈血循環得到改善,是強心最佳法。
2、按摩人體臟器:清明時節,芳草萋萋,心戀崎嶇,信步閒遊,全身都會受到震盪,這種震盪可以防止血管壁出現沉澱物,加速裡面渣滓的散退;有節奏的步行,低頻、適度的顫動,對內臟器官更能起到按摩的作用。
3、調整人體代謝:清明時節,春和景明,大地綠遍,空氣新鮮,陽光充足,大氣中的「長壽素」——陰離子較多,是調整人體代謝的天然「藥物」,更是治療精神緊張的理想「解毒劑」。
但在踏青的同時也要注意以下事項:
做好防護預防花粉過敏:眼下正是花粉傳播的時期,花粉飄浮在空中,被人吸入體內後,常出現鼻塞、流涕、打噴嚏、鼻腔以及全身發癢等症狀。到野外踏青時,要注意防止過敏性皮炎、花粉過敏症等炎症的發生。不要到草叢、樹林或潮濕、蚊蟲多的地方玩耍。回到家後應及時洗臉、洗手。如果患了皮膚疾病,不要濫用藥物,須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治療。有過敏體質或患有蕁麻疹、皮炎濕疹等過敏性皮膚病的人,儘量少去踏青,避免直接接觸各類容易誘發過敏症狀的植物,以防止過敏性皮炎的發作。有花粉過敏史的人出遊前應隨身攜帶抗過敏的藥物,並戴上口罩、手套等防護裝備,少去鮮花開放的地方。中午日曬最強,花粉的釋放量最多,此時對花粉過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或戴口罩外出。陰雨天空氣濕度大,花粉不易飄散,尤其是雨後花粉暫時被清洗掉,這時可放心外出。
注意保暖預防感冒:最近幾天,天氣變化無常,忽冷忽熱,早晚溫差大,細菌、病毒等微生物活躍,此時出門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引起感冒。特別是兒童、孕婦、老人和身體虛弱的人等抵抗力較差者是重點保護對象。有踏青計劃的朋友出門時間不宜過早,不要空腹上路;過度疲勞也容易引發感冒,因此旅程切忌安排得太緊。同時儘量不要在外過夜,避免季節性感冒。最好帶上一些防治感冒的藥品。
就餐注意衛生預防胃腸疾病:旅途中食物最易腐敗,外出旅遊最好攜帶有密封包裝的食物,尤其是肉類食物,比麵包等食物更容易變質。打開包裝的食物應儘快吃完。在外野餐前最好用乾淨的活水和肥皂洗手。
不要輕易採摘野菜防止食物中毒:出外踏青,很多人都喜歡摘一些野菜帶回家。不過,那些生長在大路旁的野菜最好不要隨便採摘。因為它們很有可能長期受大量汽車的尾氣排放污染而鉛含量超標。被污染過的河水邊的野菜也不要食用,謹防食用後造成中毒。野菜不可過量食用。如苦菜性味苦,過量食用可傷人脾胃;青青菜含有生物鹼,常食可致人脾胃虛寒。
登山需量力而行:心臟病、高血壓、急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腎炎、貧血、肺結核、發熱、急性感染以及結石活動期的病人都不要逞強登山。另外,平時很少鍛煉的人,不要一鼓作氣地爬上去。每年都會有一些老人、兒童因在踏青時不慎摔倒受傷,輕者扭傷關節,重者出現年骨折。所以,老人出遊時最好拄拐,一旦摔倒,需立即就醫。帶兒童出遊時,家長更需看護好兒童,禁止其攀爬,以防出現意外。
炒菜惡習有損健康 炒菜時的4大致癌隱患
日常生活中,大多數人都會炒菜做飯,很多主婦更是精通。但是關於一些烹飪技巧很多人卻未必做得正確,有些炒菜惡習是有損健康的,所以大家要注意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做菜習慣是應該摒棄的。
3個炒菜惡習有損健康:
蔬菜先切後洗
洗菜時,切開後的蔬菜與水的接觸面積會大大增加,易使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水溶性維生素和部分礦物質大量流失。正確的做法是先仔細清洗蔬菜,並儘量將水分控干後再切。需要提醒的是,切好的菜最好馬上烹調,放置時間不要超過兩小時,否則易導致某些營養素的氧化。
切完菜再用水焯
蔬菜切太碎,容易流失原有的菜香,若再經過水焯,其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會大量損失。所以,焯菜時應儘量讓蔬菜保持完整,用水量要多。此外,焯綠葉菜的時候,要加點鹽和油,不僅可以防止氧化酶破壞葉綠素,還能保持蔬菜鮮亮的顏色。
做菜先過油
做地三鮮、干煸豆角等菜餚時,很多人喜歡先將食材在油里過一下,撈出來再炒,這樣做出來的菜色澤明亮、氣味香濃。但這種烹調方法會導致攝入的油脂超標,破壞蔬菜本身的營養,同時還可能產生致癌物。建議大家少吃過油菜、煎炸菜,烹調蔬菜多用白灼、清炒、涼拌和清蒸等方式。
以下惡習更是會致癌:
炒菜後不刷鍋接著炒
很多人為了省事或看鍋比較乾淨,往往第一道菜炒完後直接就炒下一道。然而,看似乾淨的鍋表面會附著油脂和食物殘渣,當再次高溫加熱時,可能產生苯並芘等致癌物。因此,建議大家每炒完一道菜都要將鍋認真清洗乾淨後再炒下一道,這樣不僅減少了有害物質的產生,還能防止上一次炒菜的調味料和殘渣影響下一道菜的口感和賣相。
炒完菜馬上就關油煙機
炒菜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而油煙機在排除廢氣方面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有的人喜歡炒菜結束後,立馬關掉油煙機。事實上,油煙機排除廢氣也是需要時間的,當炒菜結束後仍有未排乾淨的廢氣殘留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妨讓油煙機繼續運轉3~5分鐘,確保有害氣體完全排出。另外,炒菜時儘量關上廚房門,將窗戶打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減少有害物質在廚房內的殘留。
油冒煙時才下鍋
等到油鍋冒煙,這樣的油溫往往已經達到200℃以上,此時才把菜下鍋的話,產生的致癌物會增加癌症風險。這種條件下,蔬菜中的很多營養素也被破壞了。此外,油在這種溫度下,不僅其中所含的脂溶性維生素受到破壞,而且其中人體中必需脂肪酸也受到氧化破壞,降低了油的營養價值。烹調時,應控制油溫在150℃~180℃左右。最簡單的方法是,把竹筷子插入油中,當其四周冒出許多小氣泡時,就表示溫度夠熱可以下鍋了。
剩下油炸的油仍用來炒菜
很多人不捨得扔油炸過的油,還會用來高溫炒菜或油炸。但這種做法非常不可取,因為油經過高溫加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有毒的油脂氧化產物,當繼續使用這種油高溫烹調時,致癌物產量會急劇增加。這類油應該避免高溫加熱,可用來做燉菜或者花卷等面點。
寶姐姐告訴我們吃螃蟹要注意什麼
蟹是秋令美食,洗淨、熟透為宜,常伴菊花酒,以姜醋蘸食。既添詩意境,增加鮮味,又減寒涼。吃螃蟹後要喝薑湯去寒,用菊花或者香菜燒水洗手,1小時以內禁飲茶或冷飲。食蟹中毒者可以紫蘇葉30g、生薑250g煎汁溫服,或搗服生薑汁均有功效。
常喝咖啡好嗎 喝咖啡的誤區
生活中很多的年輕朋友都喜歡喝咖啡,可以讓你的大腦瞬間清醒,緩解大腦的疲勞狀態,但是喝咖啡也有吸血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