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漸冷,不少的人會選擇泡腳緩解壓力,但你不要以為泡腳是很小的事,其實,也有大大的學問。例如,泡腳時,出汗過多或者出汗異常的部位預示的身體問題。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泡腳出汗過多有害健康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不同,所排出的汗也會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泡腳泡到後背有點兒潮或者額頭出汗即可。但是,如果出汗過多或者出汗異常,則可能是身體健康受到威脅。
1、泡腳時,下身出汗
出 現這種情況,多數是因為腎寒所導致的。腎寒是中醫陰陽失調的表現,不妨多吃核桃、芝麻等食物開調節。同時,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戒菸戒酒,勞逸結合,調整 心態。對於女性來說,多數是因為體虛冷陰。有中醫建議,可以通過補氣血來調理,也可以通過堅持長期泡腳,打通人體的經絡和汗腺。
2、泡腳時,上身出汗
一般是由於氣虛,造成泡腳時,上身出汗的情況。氣虛通常表現為氣力不足,缺乏體力和精力,只要稍微勞作,就會有疲勞的感覺。若氣虛不太嚴重,可通過飲食進行調理。
4種泡腳方法最傷身
泡腳可以反映我們的身體健康,但是現在很多人還有這樣一個問題,就是泡腳的方式不正確,主要表現在下面四點:
中藥泡腳效果差:很多人用中藥泡腳一兩次,發現作用不明顯,就覺得中藥泡腳效果差,這個想法是錯誤的,大 家都知道,中醫中藥療法在療程方面都是比較長的,所以中藥泡腳需要堅持一段時間,才能看 到明顯的效果。
中藥翻煲多次反覆泡腳:不少人覺得中藥比較貴,煲一兩次就丟垃圾桶太浪費,所以他們會把中藥翻煲多次,其實這樣 的做法是浪費時間而已。中藥藥效一般煲兩次就已經全部釋放,如果再煲第三次,那麼這些中 藥水幾乎沒有什麼藥效了;而中藥泡腳片更是一次性使用的產品。
泡腳時間過長:泡腳時間越長越好這個想法同樣是錯誤的,中藥泡腳一般泡40分鐘即可,40分鐘可以讓足部毛 細血管吸收夠有效中藥成分了,而且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冒大汗,汗液流失過多對心臟是有損害 的。
泡腳水太燙:很多人在泡腳的時候都是選用高溫度的水,他們認為溫度高,對促進中藥成分的吸收和血液循 環方面有幫助。其實這是錯誤的,因為40度左右為人們比較適應的溫度,過高的溫度,會燙傷 皮膚,而且血液循環一下子太快的話,導致血液上沖,反而引起不適,甚至出現虛脫。
中醫教你如何泡腳才最好
用生薑泡腳
生薑在中醫上屬於辛溫解表藥,有祛寒解表的作用,而且毒副作用較小。現代醫學認為生薑能夠刺激毛細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怕冷、容易手腳冰涼的人可以用生薑泡腳。
用生薑泡腳並不是將生薑放入熱水中泡一會兒,而是一般取15―30克的生薑(約為中等大小的姜半塊),將其拍扁,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全部姜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泡腳時水要沒過踝部,最好邊泡邊搓雙腳。
需要注意的是,生薑中的藥用成分有許多是小分子物質,蓋上鍋蓋煮可以避免其揮發。半塊姜的用量是對於一般家庭用來泡腳的盆裝上半盆水的量而言。如果泡腳用的水量較多,或是怕冷的症狀比較重,可酌情增加姜的用量。用生薑水泡腳一段時間後,怕冷的症狀一般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用桂皮泡腳
桂皮,又稱肉桂、官桂或香桂,它與花椒都是家庭中常用的香料,二者都有溫腎陽的作用。用他們泡腳,對於因腎病引起的浮腫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如果出現了腎源性水腫,可以用花椒和桂皮各15克(一小撮或一小塊)煮後泡腳,煮法同煮生薑的方法。連續用此法泡腳能夠起到一定的消腫作用。
腎源性水腫是由於腎臟功能問題或出現疾病而引起的水腫。一般首先發生在組織疏鬆的部位,如眼瞼或面部、足踝部,以早晨起床時最為明顯,用手指按壓水腫部位的皮膚可出現凹陷。如果先從身體的下垂部位(如腿)開始出現水腫症狀,逐漸發展到身體其他部位,則可能是由於心臟功能問題而導致的心源性水腫。這種水腫可以選用前面提到的生薑煮水來泡腳,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從而達到輔助減輕水腫的目的。
用艾草泡腳
艾草是性溫、味苦、無毒的一味藥。它具有回陽、理氣血、逐濕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於針灸,故又被稱為「醫草」。用艾草泡腳還能夠改善肺功能,對於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處。
艾草泡腳的方法和生薑泡腳的方法相近,一般取30-50克(一小把)干艾草煮水泡腳,將其放入鍋中加入小半鍋水,蓋上鍋蓋用熱水煮上10分鐘左右。煮好後,將艾草水倒出,加入適量冷水至40℃左右(一般以不感覺到燙為宜)。
身體寒濕重的病人,每周可以用艾草泡一次腳。還可在用艾草水泡腳的同時,喝上一杯生薑紅棗水(10粒干紅棗加兩片生薑,加十碗水煮兩個小時)作為輔助。用艾草泡腳期間應當注意,同時多喝溫開水,少吃寒涼的食物,注意休息。虛熱、實火引起的頭面部、咽喉部的不適、慢性支氣管炎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騎自行車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 騎行需注意3點
隨著共享單車的流行,越來越多人選擇騎自行車來鍛煉。那麼,騎自行車有什麼好處呢?怎麼騎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下:
騎自行車的好處
1、開發大腦
經常進行騎自行車不僅是一項體力運動,同時也是一項腦力勞動。因為自行車運動是異側支配運動,所以可以提高神經系統的敏捷性。兩腿交替蹬踏可使左、右側大腦功能同時得以開發,更可以有效預防大腦的早衰及偏廢。
2、改善體質
因為自行車運動可以有效地鍛煉下肢肌力,並且強化全身耐力。而且經過比較研究自行車運動對內臟器官的耐力鍛煉效果與游泳和跑步作用相同。因為此項運動不僅可以有效鍛煉下肢髖、膝、踝3對關節和26對肌肉,而且還可有效調動頸、背、臂、腹、腰、腹 股溝、臀部等處的肌肉,關節、韌帶。保持正確的騎行姿勢,長期進行騎行能明顯改善男性生殖功能。
3、瘦身減肥
自行車運動屬於有氧運動,可以調節人體內部,有效的達到熱量的消耗,當然如果您想要達到減肥的目的要有做夠的耐力,堅持以恆的鍛煉才有助於您更快的到達理想的效果。
4、減輕壓力
除此之外經常進行自行車運動還可以方式心情,適合那些壓力過大的上班族輕鬆擺脫壓力的束縛,消除沮喪的情緒,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學習與工作。
5、益壽延年
其實從前幾條騎車益處的總結也可以看出,自行車運動是一種強化心腦血管和心肺功能的運動。所以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益壽延年也就不足為怪了。根據國際有關委員會的調查統計,在世界上各種不同職業人員中,以自行車為主要郵遞工具的郵遞員壽命最長。生命不息,運動不止。一個良好的身體狀態絕對少不了適當的運動與鍛煉,希望朋友們都能有效的利用好自己的假期,利用好自行車運動的方式去保健身心,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不同騎車方法功效也不同
大多數人都知道騎自行車可以減肥,但是,不是隨便騎騎車就能瘦的,不同的騎行方式功效也不同:
快速騎行:可使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85%以上。此時機體主要通過糖原無氧酵解的方式來供能,可以提高全身尤其是大腿肌肉的無氧運動能力,幫助提升無氧閾值。也就是說,劇烈運動後的身體不適感將會被推遲,有助於我們從事更高強度的運動,或在高強度運動時堅持更長的時間。此外,快騎對心肺功能也頗具鍛煉價值。
長時間的慢速騎行:心率一般不超過最大心率的65%。持續20分鐘以上,會「燃燒」更多的脂肪來供給能量,因此,比較適合以減脂為目的的肥胖者。
快慢結合:這樣的騎行方式除了能兼顧有氧能力、無氧能力、心肺功能外,還能增加運動的樂趣。如能得到科學的指導,採用更合理的快慢結合鍛煉方式,還會取得更好的健身效果。
中速騎行:也就是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5%—85%,是鍛煉心肺功能及身體有氧運動能力的好方法。
外出騎自行車的健身誤區
1、姿勢
錯誤的騎車姿勢不僅影響鍛煉效果,而且很容易對身體造成損傷。比如雙腿向外撇、點頭哈腰等都是不正確的姿勢。正確的姿勢是:身體稍前傾,兩臂伸直,腹部收緊,採用腹式呼吸方法,兩腿和車的橫梁平行,膝、髖關節保持協調,注意把握騎行節奏。
2、動作
一般人認為,所謂的蹬踏就是腳往下踩,車輪轉起來就行。其實,正確的蹬踏應該包括:踩、拉、提、推4個連貫的動作。腳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後收縮回拉,再向上提,最後往前推,這樣正好完成一圈蹬踏。如此有節奏地蹬踏,不僅節省力氣還能夠提高速度。
3、速度
許多年輕人貪圖騎得遠和快,例如沒有騎過長途的一下子騎了50公里,而且在途中只追求速度、力量。這樣其實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嚴重時膝蓋會出現積水。運動量、頻率和強度是運動的三大原則。建議初學者找到合適自己的頻率後再增強運動量,普通人每分鐘的蹬踏頻率在60至80次左右。每次騎行至少要有20分鐘高頻率低速度(即多圈少用力)的熱身,使身體微微出汗即可。
貼秋膘也要講究方法 但4種人不宜養膘
過去,物質生活水平比較低,食物匱乏,加上夏季農田耕作勞頓,體力消耗很大。為了彌補身體的勞損,煮肉燉雞,做些營養比較豐富的美食,補養身體。在當時食物缺乏、脂肪和蛋白攝入不足的年代,貼秋膘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什麼是貼秋膘?
貼秋膘的說法來自生活水平較低的時代。那時,人們食物不足,本來就難得長肉,皮下脂肪太少,到了炎熱的夏季,沒有空調,沒有電扇,熱得汗流浹背,食欲不振,把那點兒皮下脂肪又削去一層,連肌肉也因暑熱而損耗。
到了立秋之時,暑熱減退,食慾恢復,就要提醒自己多吃一些。一是秋天是豐收季節,各種食物供應豐富,有足夠的營養資源可以享用;二是立秋之後天氣日益轉涼,為了應付寒冷的冬天,身上一定要開始充實肌肉,儲備脂肪,保暖禦寒。
傳統的貼秋膘方法就是吃動物性食品和各種麵食,燉肉、炒雞蛋、炸丸子、紅燒魚、炒鱔絲、蒸螃蟹、烙餅、餃子、小籠包,反正各種好吃的無不是貼秋膘的上好選擇。貼秋膘要與時俱進地貼,與其像過去那樣,讓自己多吃大魚大肉,多吃各種加了油的麵食,還不如考慮一下,夏天到底缺了些什麼營養,然後按需求補足即可。
傳統的「貼秋膘」以多吃些畜肉類為主
1、牛肉補氣養血
牛肉蛋白質較多,脂肪少。牛肉蛋白質含量較豬肉高兩倍多,所含必需胺基酸甚多,營養價值高。古人認為牛肉有補氣養血作用。《韓氏醫道》記載「黃牛肉,補氣,與錦黃芪同功」。水牛肉性涼,黃牛肉性溫,能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治脾胃虛弱,消化功能欠佳;或久病體虛,神疲乏力,氣短唇白,面色萎黃,手足不溫,畏寒怕冷,腰膝酸軟之人。牛肉比較適合氣血不足的中老年人。同時又因為牛肉的脂肪含量明顯低於豬肉,100g瘦牛肉的脂肪含量為2.3%,瘦豬肉的脂肪含量為65%,對於那些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不益適合吸收太多脂肪的人士來說,要多吃牛肉少吃豬肉。但需要注意的是,有小便黃、大便干、口乾舌干及咳嗽有黃痰等火旺症狀的人則儘量少吃牛肉。
2、便秘者少吃羊肉
羊肉性溫,味甘。有溫中健脾,補腎壯陽,益氣養血功效。為冬令進補之佳餚。元代李呆謂「人參補氣,羊肉補形」。但立秋後,天氣漸漸乾燥,人們常常出現口乾唇焦、大便秘結等秋燥症狀,再吃羊肉熱性食物,無異於火上澆油。
3、脾胃虛弱者多吃雞肉
雞肉蛋白質含量是豬肉的3倍,而脂肪含量僅為豬肉的1/20,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性溫味甘,具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用。立秋進補,強調先調理脾胃。雞肉味鮮,氣味清香,能促進食慾,主治脾胃虛弱,食少納差,有利於多種疾病的恢復。
4種人不適合貼秋膘
1、腸胃疾病
夏天溫度高、濕度大,易引起腸胃不適,因此有「暑濕困脾」之說。一入秋就大量進補肉食會加重腸胃負擔,再加上油膩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亂,出現腹瀉、胃脹等症狀。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發期,頻繁吃肥甘厚味之物會讓脆弱的腸胃「雪上加霜」。這時最該做的是給腸胃一個調整適應期,儘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2、心腦血管疾病
對於有高血壓、高血脂、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的人來說,短時間集中吃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危險,容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人飲食還應堅持以清淡為主,儘量別吃辛辣、高鹽食物,避免三餐過飽,及時補充水分。
3、痛風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及皮下組織而導致的疾病。「貼秋膘」時難免會攝入不少動物內臟、海鮮等含嘌呤較多的食物,加之活動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發痛風。秋季痛風發病率本就很高,痛風患者更不能盲目「貼秋膘」。
4、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飲食和大量酒精攝入是公認最主要誘因之一。這會導致胰腺分泌過度旺盛,還可以引起十二指腸乳頭水腫與膽胰壺腹括約肌痙攣等,繼而出現胰液排泄障礙。胰腺及其周圍組織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嚴重的化學性炎症,主要表現為急性劇烈腹痛、發熱、噁心嘔吐等。
舌苔厚黃症狀多 中醫分型來治療
從中醫的角度上面看當人的胃氣嚴重的時候,就會熏蒸依附著於舌頭,由此舌苔就會最先表現脾胃的功能,當脾胃濕熱的時候舌苔就會變黃。
4因素可導致闌尾炎 防治需注意氣溫變化
我們都知道,闌尾炎發作起來是又急又猛,尤其是腹部的疼痛感讓人無法忍受。因此,要想遠離闌尾炎的干擾及早預防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