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困或是6大疾病症狀 簡單三招教你制服春困

很多人覺得春困是春天裡的正常現象,算不上是病,頂多是一種亞健康狀態。但有時候春困是一種疾病的症狀。

「春困」或是心理逃避

「三月四月傻子忙。」意思是在春天裡,晝夜溫差較大易引起精神波動,因此精神疾病發病率有所增加。在生理方面,人體同樣處於生發向上的狀態,體內能量大量消耗,易引起春困。如果僅是對於季節變化敏感而出現的春困,可以通過食物補充能量,用呼吸新鮮空氣和按摩穴位等方法醒腦提神。但是,因逃避而總想睡覺的人則需要從心理調節入手。

貧血

貧血可能在任何年齡段發生,最常見和最早出現的症狀就是疲乏、睏倦,此外還可能伴有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蒼白等。因此,如果貪睡同時伴有面色蒼白等症狀,最好到醫院做一個血常規或貧血四項,儘快明確診斷。特別是找到貧血的真正原因,有時原發病比貧血本身危害嚴重得多(比如胃腸道腫瘤導致出血),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

大腦缺氧

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變窄、腦血流量減少,容易導致腦細胞缺血缺氧,時間長了會引起睏倦、乏力、嗜睡等症狀。如果春困的同時伴有記憶力下降、行為異常、反應遲鈍、個性改變等精神、神經症狀,要高度懷疑神經系統和腦血管的問題,某些部位的腦卒中症狀主要就是嗜睡及反應遲鈍。

睡眠性呼吸障礙

由於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時出現呼吸暫停,導致機體缺氧,身體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復,白天很容易出現睏倦、乏力、嗜睡等症狀。對於肥胖或打鼾比較嚴重的人,出現上面的問題,最好觀察有無睡眠呼吸暫停,必要時及時治療。

心臟病

冠心病、風心病、肺心病等心臟問題,可能導致心臟功能障礙,使血液循環不暢,乳酸等代謝產物積聚在組織內,使人產生疲勞感。如果同時有心悸、氣短、胸悶、頭昏等症狀,特別是在活動後症狀加重、休息後減輕,最好查查心臟,如做心電圖、心臟彩超等。

春困是精神疾病發作前的信號

春季歷來是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專家提醒,對一些易激動、易焦慮,有抑鬱情緒的人來說,春困是精神疾病發作前的報警信號,要及早治療。有些有精神疾病的人,比較排斥吃西藥,其實中醫在調理情志方面也有獨到的作用,用中醫調理情緒、睡眠問題的同時,還可以緩解服用精神心理疾病西藥所致的副作用。

春困怎樣預防?

第一招:頭面部按摩。頭面部有許多經絡和穴位。有節奏、有規律地對頭面部的它們進行梳理,有利於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解除睏乏。有種方法既簡單又有效,那就是眼保健操。一套操下來,面部的許多穴位都能得到按摩,安全可靠。

第二招:梳理頭部。梳理的方法是,用梳子從前額部往後,一直梳到頂項部,如此反覆幾次。這一招同樣能夠改善腦內血液循環,緩解大腦缺氧的狀態,省時方便,只要有把梳子就行。

第三招:涼水洗臉。從中醫上說,春困可能源於肝陽上亢,涼水洗臉可以清涼頭面,提神醒腦;從西醫上說,春季氣溫變暖,引起面部血管擴張,血液過度分布到臉上,而使顱內血量減少,涼水可以刺激血管收縮,幫助更多的血液回流大腦,以達到解困的目的。

春困吃什麼好?

 韭菜

春季養生重在養肝,吃韭菜可以增加人體脾胃之氣,強化肝功能。韭菜除了菜用之外還有藥用價值,它能活血散瘀,理氣降逆,溫腎壯陽,治療身體虛弱。韭菜不僅能解春困,還對人體有重要藥理作用,但是不是多多益善。

春筍

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竅、通血脈、消食等功效。春筍味道清淡鮮嫩,營養豐富,有充足的水分和植物蛋白等營養成分和微量元素,有幫助消化和防止便秘的功能。經常吃點春筍可以滋陰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作用。春日裡睏乏,吃點清淡東西更養生。並且春筍還有吸附脂肪、促進食物發酵、助消化的功能,是減肥的好食物哦!

芡實

芡實又叫做雞頭子,是睡蓮科的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可以食用也可以藥用。芡實性味甘平,補中益氣,是滋養強壯性食物。有健脾祛濕的功效,但是芡實不宜多吃,並且芡實無菜品,最佳食用方法是慢火燉煮到爛熟,然後細嚼慢咽。

山藥

健脾益氣,提高機體免疫力。山藥類型很多,味甘性平,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可以治療脾虛食少,久瀉不止等病。山藥能養陰助濕,但是有感冒或者便秘的人要慎用。山藥還有鎮靜作用,可以抗肝昏迷,所以能解春困。山藥多和其他藥品搭配,做成粥品飲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春季易犯春困 中醫四妙招教你應對

一、運動刺激巧對春困。春日環境比較優美,一派生機。此時應多走出室外活動,進行一些適合自己的體育鍛煉,可以使人體呼吸代謝功能增大,加快機體對需氧量較高要求的調適,春困便會自動解除。

二、視覺刺激巧對春困。儘量使自己工作與生活的地方明亮清爽,還可增添些艷麗和富有生機的飾物,以刺激視覺神經。休閒時去郊遊踏青,生氣勃勃的大自然會通過你的視覺加快機體調節,以適應春季氣溫上升的氣候。

三、聽覺刺激巧對春困。人們在獨自一人時最易睏倦,因此春天要多交際,可和朋友一起談天說地,會有很好的解困效果。經常聽些曲調優美明快,有刺激振奮人心作用的音樂或是歌曲,或是多聽一些相聲、笑話,都會使人聽覺興奮而緩解困意。

四、嗅覺刺激巧對春困。春困時可以通過使用風油精、香水、清涼油、花露水聞其氣味而刺激神經減輕困意。最好能種養些有芳香味又可提神的時令花草,並使工作間隙增加點勞作也可壓制春睏倦意。合適時還可在室內使用空氣清新劑或負離子發生器,它們都有助於提神醒腦。

春捂也要憑感覺?最該捂的4大部位推薦

首先要看溫度

通常來說,15攝氏度是一個臨界值。低於這個氣溫時,最好是繼續「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帶來的不便;而當超過這個溫度時,則可考慮脫點衣服了。

其次憑感覺

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耐受冷熱程度也不同。要是「捂」著時不覺得咽喉燥熱,身體冒汗,即便氣溫稍高於15攝氏度也不必急著脫衣;如果感覺「捂」了身體會出汗,就不妨早點換裝,否則,「捂」出了汗,萬一再被冷風一吹,反而容易著涼。

晝夜溫差也是判斷「捂」不「捂」的標準之一。專家提醒,早春時節,應該多關注天氣預報,提前一兩天了解氣溫變化,適當增減衣物。這可在很大程度上使身體免受冷空氣突至的刺激,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特別是當天氣預報預告晝夜溫差超過7—10攝氏度時,就該小心防寒了哦。

哪些部位最該「捂」?

1、肚臍

中醫稱肚臍為神闕穴,溫暖這個穴位可鼓舞脾胃陽氣,特別是一些胃部怕冷、易腹瀉的人,要特別注意這個部位的保暖,可以經常在肚臍熱敷。另外,還可在中脘穴(位於臍上4寸)和胸骨下劍突連線的中點處熱敷,有助於胃腸保暖。

2、腰眼

人體陽氣的根在腎,而腰為腎之府,腎陽虛時常出現腰酸軟、怕冷、尿頻或是容易睏倦疲乏。用熱水袋熱敷或艾灸腰眼處的腎俞穴,可起到溫暖腎陽的作用。腎俞穴位置:取穴時通常採用俯臥姿勢,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3、手腕

手腕處有心經原穴神門穴,而原穴是臟腑原氣經過與留止的部位,能夠強化臟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脈,通過輸送氣血來溫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個關鍵部位就是神門穴。神門穴位置:位於腕橫紋上,手小指一側腕下方肌腱內側。

4、小腿

有些人在天氣寒冷時容易出現偏頭痛或是小腹痛,甚至出現噁心、嘔吐等,中醫認為這種表現屬於陽虛,這時要重點保護好小腿外側,可多熱敷足臨泣穴和陽輔穴。足臨泣穴位置:第四腳趾與小腳趾之間縫的終點,取穴方法是將手指從第四腳趾和小腳趾之間的縫向腳背方向推,推到有骨頭的邊緣時就是足臨泣穴。陽輔穴位置:在小腿外側,腳外踝關節上方四寸的位置。

另外,春捂工作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切勿不可過頭。溫馨提示,春季衣物增減要根據天氣變化而定,同時也要考慮個人素質。

觀察耳朵可了解內臟健康程度

耳朵色淡白,多見於風寒感冒;還見於素體陽氣不足的人,這類人多怕冷惡風,手腳冰涼。耳朵紅腫,多是「上火」的表現,常見於肝膽火旺或濕熱。觀耳朵可知疾病,快來測測吧。

春季養生防病 簡單四招自測亞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工作越來越便捷,生活也越來越舒適。雖說一切都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人們的身體卻漸漸呈現出一種「病態」。很多人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毛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亞健康。那麼,你的身體夠不夠健康呢?下面的測試能幫你找到答案!四種自測方法檢查你是否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