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的藥效不止清熱解毒

  薄荷性辛、涼,歸肺、肝經。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之功效。《本草綱目》中指薄荷:「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癘、瘡疥、風瘙癮疹。」民間常用來治療疾病的簡單驗方有:

  預防中暑:用薄荷10克,鮮荷葉10克,綠豆衣10克,西瓜皮30克,熬水喝。

  防治痱子、疔瘡:用薄荷50克,艾葉50克,煎水洗澡。

  治療外感風熱、發熱頭痛、咽喉腫痛:鮮薄荷15克,加水100毫升搗爛,用紗布絞汁。粳米50克,加水煮粥。粥成後加入薄荷汁及白糖適量,再煮開,一次服完。

  治風熱外感、頭痛目赤、食滯腹脹:薄荷3克,茶葉5克,開水沖服,加糖調味,頻服。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太極松腰最簡單的三種方法

  腰部通過訓練,能鬆動如彈簧、靈活如柳條、通暢如江河,如是則腎的功能就會增強,人的精力就會旺盛,腰主宰一身活動之職能也會發揮得淋漓盡致,從而使「力發於足,主宰於腰,行於四肢」的太極運動真正實現「氣遍周身不稍滯。」

  筆者了解的太極松腰法至少有7種。本文主要介紹3種。

  ■第一種松腰法:上下蹲起■

  上下蹲起法(亦稱面壁蹲牆法)是太極拳松透形體的關鍵一環,是一項全身性的均勻運動,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狀態的便捷之法。

  基本動作:面壁而立,兩腳併攏,周身中正,全身放鬆,會陰上提,腳尖頂牆根,兩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後突下蹲。下蹲時頭不可後仰、不可傾斜,徹底蹲下後再緩緩上起。如此反覆多次。下蹲時,可先想一下腳底湧泉穴,同時注意全身放鬆,腰向後突,使脊柱逐節放鬆下落;上起時,注意用百會上領或先想一下藍天,然後再將脊柱逐節抻起、拉直。

  特別說明:剛開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可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確定身體的姿勢和兩腳的距離。腳尖可以先離開牆,離多遠以儘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為度。如年紀大或行動不便者,可以兩腳尖離開牆根,兩腳分開,以降低難度。甚至還可扶住樹、床架,拉住門把手等支撐物往下蹲。一開始,動作不標準不要緊,關鍵是要堅持。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隨著脊柱、腰部鬆動程度的提高,就能順利下蹲、上起了,此時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兩腳併攏,腳尖抵牆,完成上下蹲起動作,每次下蹲以30個為一組,每天至少要蹲一組以上,多多益善。

 

${FDPageBreak}

  ■第二種松腰法:直腿坐■

  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開命門之竅,進而幫助我們儘快松腰。

  基本姿勢:坐在硬板床上(鋪一層褥子或蓋一層薄被),兩眼微閉,兩腿伸直,兩腳併攏,腳尖內翹(兩腳豎起來),身體要直著,軀幹和大腿之間的角度應小於90°。腰要向後放鬆,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著向後去,下頷回收,玉枕微上提,這樣頭就比較正了。這些就是對外在形態上的要求。

  特別說明:直腿坐的過程中,始終都要注意一個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處)即骶椎和尾椎交界處,那裡是腰的氣血流注的地方。在身體彎曲的時候,一吸氣,腰要向後放鬆後凸,一呼氣放鬆之後,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頭、髂骨向外張,骶骨往後凸。還要注意胯關節,即腿部肌肉作內旋或外旋用力,然後放鬆,體會哪塊肌肉在動。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頭肌使勁往回一縮再一放鬆,再配合著會陰一縮一放,腳尖還可以配合著一蹺一點。經常這樣做,一方面了加強會陰收縮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還能幫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鬆。

  ■第三種松腰法:行走松腰■

  行走人人都會,但是,通過行走松腰,則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進我們的生命活力,實現身心健康。

  基本姿勢:保持上身與地面垂直的姿勢,不要前俯後仰,將體重慢慢放鬆地移到後腿,在體重移動的同時,前腿隨著漸漸地放鬆並被動地提起腳跟,使腳尖點地,直到將體重完全移至後腿,前腳完全放鬆,腰部骶椎呈後凸的彎狀。隨之,體重移向前腿。依然保持上身與地面呈垂直狀的姿勢,在將體重慢慢前移到前腿。在體重前移的同時,後腿逐漸地隨之放鬆並拖得腳跟提起,使得腳尖點地。直至將體重完全移至前腿,後腳完全放鬆,腰部呈豎直狀。在行走的過程中,最好能不間斷向前走。

  特別說明:走的過程,要放鬆身心,可數著步伐走。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則效果更佳。轉圈走,不僅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走的時候,要像古人說的:「行如盲無杖,自然依本份,舉步低且穩,踏實方可進。」初習者每天早晚各練一次,每次走30分鐘-1小時左右,逐漸增加,如為了治病,則最好能達到一次連續走轉1小時30分鐘以上。如身體不適,可適當休息一下再走。

冬天膏藥熱敷能有更好效果

  膏藥是一種極為常用的外用藥,它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療效顯著,很多人家中都備著幾貼,如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等等。不過,使用膏藥也有訣竅,用得好能治病,用得不好適得其反。尤其在冬天,有些膏藥更需熱敷。

  在貼膏藥前,應先用熱毛巾或生薑片將準備貼膏藥的地方擦淨、拭乾。因為這樣有利於患處的毛細血管開放,可以讓藥物更好地透過皮膚和皮下脂肪進入血液。如果因為天氣寒冷,橡皮類膏藥的基質變硬,不容易在皮膚上貼牢,就需要將它用熱水袋敷一下再貼,而且貼之前應剃淨汗毛或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

  如果使用的是黑膏藥,即俗話說的「狗皮膏藥」,更需先將其在蠟燭、酒精燈上烘烤,或將其漂在開水上使其軟化。軟化後待膏藥溫度合適了,再貼於患處。注意膏藥不能在煤氣爐上烘烤,因為煤氣燃燒時產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會被膏藥基質及水分所吸收,然後經皮膚進入人體,危害健康。

  此外,使用膏藥也需對症下藥。如果是風寒導致的腰腿痛,應選辣椒痛可貼、狗皮膏來治;風熱導致的腰腿痛則須用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膏藥,如拔毒膏。若二者混淆,不僅治不好病,還可能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如果是肌肉挫傷或關節、韌帶拉傷,則注意不能傷後立即就用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因為它們有活血的功效,能使血液循環加快,更多的水分進入組織間隙,從而加劇局部的腫痛。正確的方法是:先用冷水敷傷處,待消腫後再貼膏藥。

  最後須注意,含有麝香、桃仁、紅花、乳香等成分的膏藥,孕婦均需禁用,以免造成流產。

中藥雖好,不可濫用,請遵醫囑

中醫藥理博大精深,很多人都對中藥深信不疑,導致了濫用中藥,造成不少嚴重後果,專家提醒,有專業醫生的指導才能讓中藥發揮更好的作用

中醫和儒道文化的關係

儒、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如聳立的雙峰統領群山,共同構築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然而,中醫這個傳統文化的特殊成分,無論在朝在野都盛行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