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抗炎我放心」——短短一句廣告語,反映了人們對「中藥抗生素」療效和安全性的信任之深。所謂「中藥抗生素」一般指清熱解毒類中藥,使用廣泛,深受老百姓青睞。但也因此,清熱解毒類中藥用得太多太濫,帶來不少隱患。
當您隨便走進任何一家藥店,就能發現「中藥抗生素」果然很有「市場」。清熱解毒類中藥往往擺在正對大門口的顯眼位置;其品種最為豐富,大敗毒膠囊、三黃片、板藍根沖劑、穿心蓮片、雙黃連口服液,應有盡有。
清熱解毒藥能替代抗生素嗎?可以隨意吃嗎?據報道,不少醫院就接診了不少清熱解毒藥「吃壞了」的病例:
1.病情被耽擱甚至遷延難愈
原來,很多病人的「感冒咳嗽、咽喉腫痛」屬於細菌感染,需要抗菌治療。 如果這時一味地只使用清熱解毒藥,肯定達不到理想的抗菌效果,因為這類藥物抗菌作用較弱,拿「弱旅」對「強敵」,後果可想而知,造成患者病情遷延,咳嗽、發熱反覆發作,甚至出現病情加重。 此外,對於咳嗽等症狀,過多地用寒涼的清熱解毒藥會造成邪氣內郁而不能外散,病程反而延長,遷延難愈。
清熱解毒藥和抗生素不能互相替代。雖然研究表明清熱解毒中藥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但單用這類藥物療效難保證。因此,如果吃藥兩三天病情沒有痊癒,最好上醫院接受進一步的診治。
${FDPageBreak}
2.吃藥吃壞了胃腸
很多人認為,中成藥安全無毒,長期服用沒有問題;因此,有的人為了預防感冒經常喝板藍根,有的人為清咽利喉長期用胖大海泡茶等。實際上,無論是古籍記載,還是現代研究,都表明清熱解毒中藥不能久服。原來,清熱解毒藥屬於寒涼之品,長期服用會造成脾胃陽氣受傷, 而致食慾下降、腹脹腹滿、腹瀉等。很多人吃這類藥吃出了腸胃不適卻渾然不知, 蒙在鼓裡,還以為是其他疾病引起的。
3.不對證用藥加重病情
中醫治病強調辨證施治,用藥時往往表現為同病異治或異病同治,如清開靈口服液主要用於外感風熱、火毒等內盛所致高熱不退等,但有些患者輕微發熱時就用此藥,這樣做不但不會治好疾病,反而有可能讓病情加重。 此外,冬天房子裡暖氣開得太足,或夏季空調溫度調得過低,而造成室內外溫差太大而感冒的患者,屬外邪襲表之表熱證或表寒證,也不適合使用苦寒的清熱解毒藥, 而應該使用加減葛根湯、加減小柴胡湯等藥發散,否則會使「外邪」被包裹得更緊,發散不出,而導致外邪由表及里。
清熱解毒類中藥用得太多太濫的原因主要有三種:一是抗生素限售令後,藥店的抗生素賣不動,二是廣告宣傳將一些不正確的用藥觀念「潛移默化」,並沒有醫學道理;三是長期以來人們對清熱解毒藥厚愛有加。這造成了很多家庭都盲目地儲備這類藥物。 要知道,中醫藥的精髓在辨證論治,只有在醫院拿過脈、看過舌象之後,才可能開出最適合病人的藥物 ,家裡盲目貯備中成藥的做法是錯誤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天膏藥熱敷能有更好效果
膏藥是一種極為常用的外用藥,它價格低廉、使用方便、療效顯著,很多人家中都備著幾貼,如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等等。不過,使用膏藥也有訣竅,用得好能治病,用得不好適得其反。尤其在冬天,有些膏藥更需熱敷。
在貼膏藥前,應先用熱毛巾或生薑片將準備貼膏藥的地方擦淨、拭乾。因為這樣有利於患處的毛細血管開放,可以讓藥物更好地透過皮膚和皮下脂肪進入血液。如果因為天氣寒冷,橡皮類膏藥的基質變硬,不容易在皮膚上貼牢,就需要將它用熱水袋敷一下再貼,而且貼之前應剃淨汗毛或避開汗毛較多的地方。
如果使用的是黑膏藥,即俗話說的「狗皮膏藥」,更需先將其在蠟燭、酒精燈上烘烤,或將其漂在開水上使其軟化。軟化後待膏藥溫度合適了,再貼於患處。注意膏藥不能在煤氣爐上烘烤,因為煤氣燃燒時產生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氣體會被膏藥基質及水分所吸收,然後經皮膚進入人體,危害健康。
此外,使用膏藥也需對症下藥。如果是風寒導致的腰腿痛,應選辣椒痛可貼、狗皮膏來治;風熱導致的腰腿痛則須用有清熱解毒功效的膏藥,如拔毒膏。若二者混淆,不僅治不好病,還可能使病情進一步惡化。如果是肌肉挫傷或關節、韌帶拉傷,則注意不能傷後立即就用傷濕止痛膏、麝香追風膏。因為它們有活血的功效,能使血液循環加快,更多的水分進入組織間隙,從而加劇局部的腫痛。正確的方法是:先用冷水敷傷處,待消腫後再貼膏藥。
最後須注意,含有麝香、桃仁、紅花、乳香等成分的膏藥,孕婦均需禁用,以免造成流產。
自然臥功:舒適安泰的氣功保健法
此功能發動內氣,使內氣運行全身以打通經絡穴位上的關竅和阻礙,達到四肢百骸無所不通的健康狀態。
1.調身:正規臥式(以右側臥例),右手放在頭與枕之間,右拇指指尖的少商穴輕微接觸右耳垂後隆起處下的翳風穴;其餘四指貼在右臉上.不要壓住耳屏;左手伸到右肩頭,掌心的勞宮穴貼在右肩鎖骨窩內的缺盆穴上;身體微俯屈,不能挺胸突臀;兩腿微屈.左腿比右腿屈一點,以左足大趾頭臨近右小腿中部為度。少商穴是手太陰肺經的井穴,它能清肺潤燥;翳風穴是手少陽三焦經和足少陽膽經的會穴,它能疏風通絡。
兩穴位輕觸,有利於呼吸的通暢和內氣在經絡的運行。掌心的勞宮穴貼在肩窩的缺盆穴上,不僅可防止寒氣從缺盆侵入,還有增強內氣的作用。然後,放鬆全身的關節和肌肉。如果不能放鬆,也可調整姿勢,右手不放在頭與枕之間而放在右臉面一點,甚至手臂伸直放在床上也可以;左手也可以不去貼右肩窩而直接地放在左腿上;兩腿也可以不照規定的彎曲度,只要不伸得太直就行。
2.調息與調心:舒適的姿勢擺好後。進入泰然自如的境界,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內視自身及呼吸、意識活動。調息的標準就是達到深勻細長的腹式呼吸,一個初練功的人,一般照見自己的呼吸是粗浮淺表、長短不勻的;練功較久,則將照見自己的呼吸逐漸變為深勻細長。
這種觀息法很有利於入靜和發動內氣。內視意識活動。常常會出現雜念妄想,此時就需守住上竅(把注意力向自己兩個眉頭和兩個眼角之間的一小塊地方集中,它的中心點在印堂之下、山根之上,也就是玄關、上丹田),意想自己的頭在自己的小愎內(此法能發動內氣),便可逐漸入靜。
3.入靜:入靜是練好氣功的關鍵和基礎,而入靜又是最不容易辦到的。可以默念南無阿彌陀佛的方法,達到以念止念,以一念代萬念的目的。
中醫和儒道文化的關係
儒、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兩者如聳立的雙峰統領群山,共同構築了燦爛的華夏文明,深刻地影響了中國人與中國社會。然而,中醫這個傳統文化的特殊成分,無論在朝在野都盛行不衰。
中醫偏方的利與弊
提起中醫偏方,很多人能一下子說出好多,什麼治便秘、治凍瘡、治痔瘡等等偏方,數不勝數。也有一些偏方是我們大家都很熟悉,如生薑治感冒、蘋果泥止腹瀉、野菊花治目赤、蘿蔔消腫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