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雞翅真致癌嗎 雞身上兩個部位千萬別吃

  微博上一條有關雞肉含激素,吃雞翅雞爪易致女性子宮癌的帖子被轉發一萬四千多次。雞肉含激素?常食雞翅雞腳易致女性子宮癌?這條駭人聽聞讓不少人,特別是女性對雞肉望而卻步。對於這一說法,相關食品專家予以否定。在專家看來,這條言論與當年某快餐店被曝「激素催生六翅膀畸形雞」一樣毫無根據,十分可笑。

  女藝人發食品安全微博引關注

  該微博來自於某女藝人,博主在微博中稱:「原來雞的激素或抗生素,注射部位通常在雞翅膀、雞頸位,而雞腳則會囤積抗生素,故此常吃雞翅膀或雞腳,再加上女性荷爾蒙分泌影響,令愛吃雞翅膀或雞腳凍的女士們特別容易患上子宮部位的腫瘤。」該微博一經發出,三天內被轉發一萬餘次,不少博友表示擔心,「好可怕,不會再吃雞翅了!」

  實際上,「肉雞注射激素」的言論並不新鮮:「三歲女童吃含激素雞肉致卵巢囊腫」、「某快餐店養殖場驚現六個翅膀的畸形雞」……雖然內容不同,但駭人聽聞的程度節節攀升。肉雞是「打激素」催長的嗎?雞翅、雞爪是雞身上「最毒」的地方嗎?女性和孩子可以吃嗎?食品專家給出答案。

  雞身上哪些部位不能吃

  雞屁股除了含有大量脂肪外,還聚集著無數個淋巴組織,淋巴中暗藏病菌、病毒、致癌物等有害物質,因此不建議食用。

  雞脖子是腺體集中的部位,最好剝下雞皮,去掉肉眼就能看到的小肉疙瘩後再加工。雞皮中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容易導致肥胖,誘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建議肥胖和「三高」人群把雞皮剝下後,單獨用水慢慢熬,熬成雞油後,在餛飩、湯類中放一點,可起到調味效果。

  柴雞比肉雞更有營養嗎

  從營養補充來說,柴雞和肉雞的營養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從風味和口感來講,放養、每天吃菜葉和蟲子、生長周期長的柴雞確實口感更好。但從食品安全角度來看,由於柴雞長時間放養,無法溯源,一旦控制不好,安全風險更大。

  買雞肉時怎麼挑顏色

  活雞被宰後,血放出來,肉的顏色就會發白。如果肉質發紅、發黑,這樣的雞不是病雞就是死雞。因此,買雞肉時最好買顏色發白的。還有一些方法可以判斷雞肉的好壞。如果雞肉外層微干,不發黏,用手指壓後立即復原,無異味,則說明雞肉比較新鮮。還可通過看翅膀識別注水雞,如果發現翅膀上有紅針眼,就證明雞肉被注了水。用手捏一捏皮層,如果感到明顯打滑,也可能意味著注過水。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季吃魚好時節 警惕四類人不宜吃魚

夏季是去海邊,吃海鮮的好時節。魚產品是我們生活中的常見美食之一,魚不僅美味,還具有很豐富的營養。但是如此有營養的食材就適合每個人食用,下面我們就來看下吃魚的法則和禁忌:

吃魚的四大法則

第一法則:海魚與河魚交叉吃,營養才均衡。

根據調查顯示無論是河魚還是海魚,營養價值都很高。但是長期單吃一種魚類會導致營養缺失,因此若是有條件,最好是河魚和海魚交叉來吃。

常食用的河魚有鯽魚、草魚、鱔魚等,要是給兒童烹製,最好是鱔魚,因為因為它含鐵比其他魚高,而且沒有魚刺,烹調起來美味又方便。海魚食用的話,尤以深海魚為最佳,比如三文魚、鮭魚等。深海魚中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以歐米伽—3脂肪酸為主,對維護心血管健康、降低炎症反應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而這種脂肪酸在家禽、家畜中含量很少。

還有一個小常識,我們常以為凍海魚不新鮮,不可給兒童多吃。這裡有一個誤解,因為遠洋捕撈海魚一定要冰凍魚,而迅速冷凍起來的海魚,其實能很好地保留魚肉中的營養。因此凍海魚也是不錯的選擇。

第二法則:不能單吃魚肉,否則健康會失衡。

魚並非吃得越多越好。因為魚類也並不是十全十美的食物,比如大多數魚肉中的礦物質鐵的含量就比不上牛羊肉。所以,應該幾種肉搭配起來吃,魚肉略多一些為佳。

專家專門對成年人健康膳食作了量化解讀,其中特別建議每周至少吃兩次魚,每次100~150克,至少一次為高脂魚。那麼兒童相應地減半即可。

第三法則:魚肉用蒸最健康。

媽媽們常以孩子吃得多作為衡量的標準,因此在烹調魚的方面多以煎炸、油炸方式來做孩子們喜歡魚餅、魚肉丸之類的。但為了孩子吸收到更多的營養,應該以清蒸為好,因為烹調溫度較低,能很好地保證魚肉中的蛋白質和脂肪不被破壞。燉湯也很不錯,尤其「魚頭燉豆腐」,經過長時間燉煮,魚頭裡豐富的膠原蛋白能充分溶解,鈣也更易被人體吸收。

不採取煎炸或油炸的方式,也是避免孩子過於肥胖的情況出現。

第四法則:魚腦和魚眼可以讓兒童多吃點。

魚腦中富含俗稱「腦黃金」的DHA,還有磷脂類物質,有助於大腦發育。還有一種說法,叫「吃眼補眼」,這個說法也有一定道理,DHA還能促進孩子的眼視網膜發育。所以建議大家在做魚的時候,不要把魚眼燒焦,保持它的完好,尤其是深海魚眼對補眼更有好處。

需要注意的是患有以下疾病者不宜多吃魚,這些疾病是:

1、痛風患者,因為魚類含有嘌呤類物質,而痛風則是由於人體內的嘌呤代謝發生紊亂而引起的;

2、出血性疾病患者,如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維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要少吃或不吃魚,因為魚肉中所含的20碳5烯酸,可抑制血小板凝集,從而加重出血性疾病患者的出血症狀;

3、肝硬化病人,肝硬化時機體難以產生凝血因子,加之血小板偏低,容易引起出血,如果再食用富含20碳5烯酸的沙丁魚、青魚、金槍魚等,會使病情急劇惡化,猶如雪上加霜;

4、結核病人,服用異煙肼時如果食用某些魚類容易發生過敏反應,輕者噁心、頭痛、皮膚潮紅、眼結膜充血等,重者會出現心悸、口唇及面部麻脹、皮疹、腹瀉、腹痛、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甚至發生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等。

常用微波爐有哪些弊端 微波爐使用注意事項

  微波爐是最受歡迎的煮食方法,家居、辦公室、便利商店都幾乎必備,方便、快捷、乾淨。但從健康的角度看,微波爐仍有很多爭論。

  常用微波爐有哪些弊端

  權威的英國醫學學報 Lancet曾發表過的一篇文章中指出,微波影響蛋白質的結構,把食物中的左旋脯氨酸(L-proline)轉成右旋脯氨酸(R-proline),而後者已證實是神經系統、肝臟、腎臟的毒素。該報告同時指出,微波爐改變食物的分子結構,致使進食後身體出現「結構性、功能性及免疫上的變化」。

  此外,另一項瑞典的研究,利用對照方法,把一些不含脂肪、膽固醇的蔬菜用微波爐加熱,發現測試者進食後,血液中的高密度血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下降,低密度血脂蛋白(LDL)及超低密度血脂蛋白(VLDL,俗稱「壞膽固醇」)上升,而對照組中用傳統方法煮熟的食物,卻沒有此現象。怎樣解釋呢?吃了沒有脂肪、膽固醇的食物,也會產生這樣的反應?研究人員的解釋是,這些血脂蛋白的變化反映了身體免疫機能受到挑戰,而使身體血液出現微妙的變化。

  微波爐生產商當然大力反對這些研究結果。若家中、辦公室已有微波爐的,可以做個實驗。分別用:(1)自來水;(2)微波爐加熱後冷卻的清水;(3)傳統方法煮熱後冷卻的開水來灌溉植物,結果你會發現,微波爐加熱過的水,使植物難以生長。當然,水仍是水,仍然是 H2O,但性質卻因微波加熱而改變了,水變得了無生命力。

  微波爐使用注意事項

  1、忌將肉類加熱至半熟後再用微波爐加熱:因為在半熟的食品中細菌仍會生長,第二次再用微波爐加熱時,由於時間短,不可能將細菌全殺死。冰凍肉類食品須先在微波爐中解凍,然後再加熱為熟食。

  2、忌再冷凍經微波爐解凍過的肉類:因為肉類在微波爐中解凍後,實際上已將外面一層低溫加熱了,在此溫度下細菌是可以繁殖的,雖再冷凍可使其繁殖停止,卻不能將活菌殺死。已用微波爐解凍的肉類,如果再放入冰箱冷凍,必須加熱至全熟。

  3、忌油炸食品:因高溫油會發生飛濺導致火災。如萬一不慎引起爐內起火時,切忌開門,而應先關閉電源,待火熄滅後再開門降溫。

  4、忌超時加熱:食品放入微波爐解凍或加熱,若忘記取出,如果時間超過2小時,則應丟掉不要,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5、忌用普通塑料容器:使用專門的微波爐器皿盛裝食物放入微波爐中加熱,一是熱的食物會使塑料容器變形,二是普通塑料會放出有毒物質,污染食物,危害人體健康。

  6、忌用金屬器皿:因為放入爐內的鐵、鋁、不鏽鋼、搪瓷等器皿,微波爐在加熱時會與之產生電火花並反射微波,既損傷爐體又加熱不熟食物。

蒜治百病唯害一目 久食亦傷肝

蒜治百病唯害一目 久食亦傷肝。日常生活中經常聽有人說,吃點大蒜,殺菌防癌。中醫認為,吃點大蒜對於患有肺結核、癌症、以及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很有好處。然而大蒜不宜過量食用,久食大蒜易傷肝損眼。

大棗補氣補血好保健 食用誤區要謹記

補氣補血吃大棗,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我們可以在做飯時用、可以泡水喝,還可以生著吃,不論怎樣吃大棗都能滿足我們對它的需求。打造雖好不過有些注意事項我們還是要注意的,因此要避免以下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