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一到 冬藕最俏

大寒一到 冬藕最俏

大寒節氣期間正值冬藕上市的時候了,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老藕排骨湯,是寒冬季節最溫暖的一道家常菜式,備受男女老少的青目來「荷蓮一身寶,冬藕最補人」。藕是最好的養陰佳品之一,非常適合冬季食用。

秋冬是進補的季節,而且應該注重補陰,藕裡邊是白色的,白色主肺,冬季多會出現肺熱、肺燥的現象,所以冬季應多吃一點藕,因為藕具有養陰和潤燥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發揮藕清熱祛火的作用呢?

這就要考慮藕的吃法了,藕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但是這兩種吃法的作用是不同的。要想發揮藕性味寒涼、清熱祛火的作用,就要生吃。如果你有上火的症狀,就要選擇吃生藕,藕生吃可以涼拌,也可以榨成汁。

不過,冬藕性溫,較難消化,在生吃的時候可以加點醋一起食用。但濕熱體質的人不宜多吃。

藕除了有清熱去火、涼血的作用外,還有養胃健脾、增強食慾的功效。

不過,生吃藕是起不到這樣的作用的,要想讓藕有養胃健脾功效,就一定要熟吃。

藕熟吃,最常見的吃法就是用蓮藕做湯,如蓮藕排骨湯,補心益脾的功效非常好。用冬藕入湯時,可配點綠豆一起煲,以去其溫燥;用藕來刷火鍋,可與性寒涼的青菜搭配著吃,這樣,寒溫互補,比較適中。

藕熟吃除了做湯外,還可以熬粥食用。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款安神粥—藕丁土豆小米粥。取蓮藕100克,土豆100克,小米50克,將蓮藕、土豆削皮切成丁,與小米一同倒入鍋中加水煮粥,熟後即食。將這三種食物搭配在一起,具有互補作用,對提高睡眠質量和調節心情是非常有幫助的。這款粥除了具有安神、調節心情的作用外,還有預防感冒的作用。因為土豆里含鉀較多,鉀可以提高身體免疫力,改善不良心情,而心情好的時候,身體免疫力也會有所提高。

對於孩子來說,冬季更應該吃些藕,如果能將藕和胡蘿蔔一起食用,效果會更好,因為胡蘿蔔偏熱,而藕偏涼一點。如果孩子不愛吃胡蘿蔔,可以把胡蘿蔔切成條,塞在藕眼兒里。蒸熟之後,切成片,每片裡都有一個紅點,小孩看著就愛吃。

最後再來說說如何挑選藕。一定要選兩頭都是堵上的,超市裡那種切好的,看似很乾淨,但最好別買。因為藕是在泥里長的,它要挖出來,泥很髒,進到藕裡面,很難洗淨。所以,一定要買兩頭堵上的才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寒養生食療

小寒養生食療

小寒節氣正處於「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二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

俗話說:「小寒大寒,冷成冰團」。古代民間在小寒季節里有一套體育鍛煉方式,如踢毽子、滾鐵環、跳繩、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

如果遇到下雪,更是歡呼雀躍,打雪仗、堆雪人,很快就會全身暖和,血脈通暢。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氣也是陰邪最盛的時期,從飲食養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禦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蹲魚、辣椒、肉桂、花椒等;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薑、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石榴、烏梅、香椽、佛手、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豬肝、豬肚、火腿、狗肉、雞肉、羊乳、鵝蛋、鱔魚、墉魚、蟋魚、蝦、海參、淡菜、蠟、酒等。

居民日常飲食也偏重於暖性食物,如羊肉、狗肉,其中又以羊肉湯最為常見,有的餐館還推出當歸生薑羊肉湯,近年來,一些傳統的冬令羊肉菜餚重現餐桌,再現了南京寒冬食俗。

古時南京人對小寒頗重視,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並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鹹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工再剁上一些生薑粒與糯米一起煮,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但隨著時代變遷,現古老的食俗已漸漸淡化,如今人們只能從生活中尋找出點點痕跡。

到了小寒時節,也是老中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製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製一點,吃到春節前後。

廣東小寒食風俗是吃糯米飯。廣州傳統,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加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小寒時節正是吃麻辣火鍋、紅炯羊肉的好時節。下面介紹幾個適合於小寒食用的食療方:

當歸生薑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強身的作用,適用於神疲乏力。

羊腎紅參粥,有益氣壯陽、填精補髓的作用,適用於虛弱無力、腰膝酸軟、畏寒怕冷、耳聾耳鳴、性功能減退等腎陽不足的人群。

胡桃仁餅,有補腎禦寒、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乾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素炒三絲,可健脾化滯,潤燥。

西紅柿粥,可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座瘡的人可長期食用。

風蕭蕭兮要霜降

風蕭蕭兮要霜降

每年的10月23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210度時,交霜降節氣。「霜降」,表示天氣更冷了,露水凝結成霜。「霜降」一詞,最早見於《呂氏春秋》一書。在漢時《淮南子》中,已把「霜降」定為二十四節氣之一。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古籍《二十四節氣解》中也說:「氣肅而霜降,陰始凝也。」可見,「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開始見霜了。如農諺就說:「霜見霜降,霜止清明。」

其實,白露為霜,古人早已洞悉。如在《詩經》中就有「兼蔑蒼蒼,白露為霜」的句子。此後,許多文人都寫到這種自然現象。如曹工在《燕歌行》中說:「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白露因何為霜呢?南宋詩人呂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寫道:「釋內侵斜月,溪橋度晚霜。」陸游在《霜月》中說:「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這都說明寒霜出現於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沒有雲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熱很多,溫度會驟然下降到O「C以下,靠近地面不多的水汽就會凝結在溪邊、橋間、樹葉和泥土上,形成細微的微粒,或呈針狀,或呈羽毛狀,這便是霜了。所以,霜只能在晴天形成,「濃霜猛太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一代偉人毛澤東對秋霜也很喜愛,這可從他的詩句中看到。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等。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徵。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全國的霜日之最。

而北緯25度以南以及四川盆地,全年僅有10天左右的霜日。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地區,全年霜日則不足1天,是全國霜日最少的了。

不過,在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後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也有把早霜稱為「菊花霜」的,因此時菊花盛開。

在人們的心月中,霜更多的倒是意味著肅殺。

「霜降殺百草」,嚴霜打過的植物,頓失生機。這是由於植株體內的液體,因霜凍結成冰晶,蛋白質沉澱,細胞內的水分外滲,使原生質嚴重脫水而變質。因此,霜是無情的、殘酷的。並常被說成「嚴霜」、「霜劍」和「霜威」,正所謂「風刀霜劍嚴相逼」。

到了「霜降」,東北和內蒙古地區日平均氣溫已降到2一3℃,華北地區多在10℃。此時,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是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而南方正處在「三秋」的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滿地秸稈拔個盡,來年少生蟲和病」。收穫以後的莊稼地,都要及時把秸稈、根茬收回來,因為那裡潛藏著許多越冬蟲卵和病菌。

霜降時節,還是黃淮流域羊配種的好時候,農諺有』『霜降配種清明乳,趕生下時草上來」。因此,要注意羊群管理。

當然了,農田水利建設也要及時展開。這就是農諺所說的「霜降立冬逢九月,興修水利好時節」。

小寒與臘八節

小寒是臘月的節氣,古人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臘的本義是「接」的意思。古人取新舊交接的寓意。臘,也指一種祭祀活動。每年十二月初八為臘八節。與臘八節密切相關的還有臘日節。

萬物收藏迎立冬

每年11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225度時,交立冬節氣。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冬分孟冬、仲冬、季冬,即夏曆的十、十一、十二3個月,統稱為「三冬」,3個月90天,故又稱為「九冬」。其實,冬是個氣候概念,指氣溫較低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