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可以一直泡著嗎

1、一直泡著不好,普洱茶是大葉種茶,它的茶多酚和生物鹼的含量很高,味道比較重,如果長時間浸泡在水裡,它的很多物質都會跑出來,這一道水的味道很重,就沒有一道水一道水的味道了,它不像綠茶,很多綠茶是小葉種茶,是屬於不發酵茶,它喝的就是清新淡雅的味道,但是普洱喝的是厚重沉穩圓潤,長時間浸泡苦澀味重就品不出它本來應該品出的味道了。

2、浸泡時間與茶葉用量、水溫、茶葉粗嫩與鬆緊有關。經由緊壓的普洱茶較好先在1~2周之前將其全部撥開透氣、回性;1~2周後待舊味退去,使新的空氣進入發酵後再置入陶罐或紫砂罐內,普洱茶之原味將會慢慢呈現,泡茶時茶葉只要放置沖泡茶壺的五分之一茶量即可(散茶需要多放一點,約四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量)。但並不是所有的普洱茶都這樣,如果質量好一點的普洱茶能泡到15次之久,如果是上好的陳年老普洱茶沖泡次數可達20次之久,普洱茶泡幾次,要因其品種和年限而定!所以最好不要一直泡著。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普洱茶香氣你喝出來了嗎?

普洱茶是有氣味的,多數人都只認識身邊熟悉的參照物來說是某某香,其中某些香味是普洱茶的魅力和韻味所在,香味的高低、醇正、持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普洱茶的價值。那麼普洱茶都有哪些氣味呢?這些氣味都是如何形成的呢?

甜醇型花香。此類香氣或如茉莉,或如梔子,嗅來令人愉悅,往往使人不自覺地深呼吸,精神更為之一振。此類香氣在生茶中極為常見,β-紫羅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羅酮衍生物等香氣物質在生茶中都參與了這種香型的表現。這些香氣物質基本在加工過程中生成,沸點高低不同,不同含量不同比例又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是普洱茶香氣特色多樣的原因之一。

清香味。這是普洱茶(生茶)以及曬青茶最常用的一個香氣描述,以其有清鮮淡然之意,與濃郁芬芳截然不同,讓人嗅來有素雅之感,如深山老林、廣袤草原之氣,無撲鼻之香,卻自然和諧,讓人舒適。茶葉的清香的氣味分子構成主要是青葉醇以及一些簡單脂肪族分子。殺青初期,隨著葉溫上升,順勢青葉醇大量揮發以及轉變成反式青葉醇,加上一些高溫下降解產生的簡單脂肪族分子共同形成了清香的特徵。

柔和型花香。此類香氣以玫瑰香為代表,一些存放了幾年的生茶會表現出這種香型。這種表現在普洱茶(生茶)中的柔和型香氣與鮮爽或甜醇類的較易刺激嗅覺的香氣不同,讓人感覺不溫不火,在普洱茶中較為少見,獨具特色。所謂「蘭香型」也可以屬於此類,只是蘭香比玫瑰香更低沉更輕柔,已接近於似有似無的狀態了。與玫瑰香相關的氣味分子主要是香葉醇,香葉醇具有玫瑰香氣,是在茶葉中重要的香氣物質,級別較高的茶含量會偏高一些。但總體來說,雲南大葉種中的香葉醇含量較中、小葉種低,所以能表現出玫瑰香型的普洱茶極少。

糖香在普洱茶中也較為常見,其中以冰糖香最為突出,它往往伴隨著強勁的回甘,與涼爽的喉感,因此是茶葉品質優異的特徵。還有如甘蔗香者,也自成風格。糖香的構成一方面與蜜香甜香有一些重複之處,另一方面就是一些糖類本身的香氣。可溶性糖在普洱茶中含量很高,一般占乾物質的4-7%。但此處所說糖香都是對普洱茶品質做出肯定判斷的積極香型,並不包括以下將要描述的焦糖香。

鮮爽型花香。花香在普洱茶(生茶)中很常見,而且表現得多種多樣,其中很多具有鮮爽花香特色的茶往往令人印象深刻。這種類型的花香或如鈴蘭、或如百合,雖可香得撲鼻,香得透牆,香得沁人心脾,但香得純粹,單只是一種純嗅覺的享受,不似果香蜜香一般嗅來令人流延生唾。「鮮爽型花香」也可以叫做「高揚型花香」。對生茶的鮮爽型花香貢獻最大的物質是芳樟醇,這是一種高沸點香氣物質,通過殺青將以青葉醇為代表的低沸點香氣物質揮發掉後,其如百合或鈴蘭的花香就顯現出來了。

梅子香。通過一定時間存放的生茶經常會出現梅子香,在普洱茶(生茶)中是非常好的經典香型,最具代表性的梅子香嗅來有清涼之感,又略微帶酸,恰同青梅氣息,受到廣泛好評。為何梅子香如此令人喜愛?其主要原因是一種心理作用,即對比效應。當我們在單一香型中加入一點點的其它不同香氣,就會使得兩種香感都更加突出,梅子香中的對比效應就非常典型。有些茶因為發酵不當或是存放不當出現不良酸氣,往往被人牽強附為梅子香,但這二者區別很大。梅子香自然舒適與茶搭配無違和感,而不良酸氣則顯得突兀。有梅子香的茶滋味純正,而有不良酸氣的茶茶湯滋味也發酸。

水果香。此種香氣在普洱茶中普遍存在,或如蘋果,或如檸檬,或如甜桃,或如西瓜等等。形成原因不一,有些是因為本身具有水果香的香氣物質得以顯現,有些則是因為具有幾種香氣混合而形成的效果,因此雖然常見,卻不易捉摸。如蘋果香在青氣將散的新茶中常見,西瓜香在存放了較長年份的生茶中時有見到,但更多具水果香的茶,都是偶有所見,如羚羊掛角,難以捉摸。與之相關香氣有部分紫羅酮類衍生物,以及具有濃甜香和水果香的部分內酯類,具有檸檬清香的部分萜烯族酯類,還有在加工及儲存中產生的芳樟醇氧化物。

普洱茶有傳言中那麼神秘嗎?

中國有包括普洱茶在內十大名茶,還有各種各樣不知名的茶,但是最邪乎的唯有普洱茶。

其實,普洱茶沒那麼神秘。

從食品工業的角度來說,普洱茶屬於發酵食品的一種,和各種酒、醬油、醋、腐乳、泡菜、豆醬、酸奶、奶酪,魚露蝦醬等一樣。只不過,那些發酵食品的原料是糧食、果實、豆子、奶、蔬菜、小魚小蝦等等,而普洱茶用於發酵的原料是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做的曬青毛茶。發酵食品在人類社會至少有近萬年的歷史,最早的無意識的發酵食品據說是酒。後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食物的需求大增,發酵食品的好處逐漸突顯,比如能夠延長食品的保存期,還能讓食物中的營養素得以釋放,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等等。藉由現代科技之光,我們對大部分發酵食品的科學研究已經相當充分,很多也已步入工業化進程。相對來說,普洱茶的工藝研究及工業化生產尚處在初級階段,比如生茶存儲過程中的發酵和熟茶的渥堆依靠的是環境中的野生菌種,生產過程很難標準化,更多的是依靠經驗和運氣。

由於工藝差異,普洱茶大致被分為普洱生茶和普洱熟茶。有關這兩類產品的茶類歸屬,圈內曾經也爭的不亦樂乎。其實,它們發酵過程的原理是一致的: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生產環境中的微生物在曬青毛茶上安居樂業,其新陳代謝過程中又產生了各種各樣的酶,這些酶會促進毛茶中的物質發生不同的生化反應,比如澱粉酶會把澱粉水解成糖增加甜味,氧化酶能把茶多酚氧化成茶黃素而降低苦澀,聚合酶可以把多酚轉化聚合成茶紅素而使茶湯紅濃,蛋白酶可以把蛋白質水解成胺基酸和多肽從而產生鮮味……只不過生茶的這些變化是在存儲過程中緩慢發生的,且受環境因素的影響非常大。而熟茶是在一個幾十天的生產周期內,在比較高但是可控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讓同樣的微生物們加班加點地工作,使茶葉的變化極盡高效。可以說,如果把同樣的毛茶分別做成生茶和熟茶,熟茶就是生茶的「速成版」。

那為什麼人們經常說「喝熟茶,存生茶」呢?這並不是說生茶剛生產出來不能喝,而是有可能不甚好喝——苦澀不協調或者滋味不豐富。在存儲陳化的過程中,每個時間點上的發酵反應結果都不相同,表達在茶湯的色香味上就有了差異。但這些差異有的是向善的,有的是劣變的,都會給品飲者帶來神奇的體驗——常見常新的風情。而不同產區、不同樹種樹齡、不同鮮葉質量、不同毛茶初制水平、不同毛茶配方、不同緊壓成型工藝、不同倉儲環境甚至不同的泡茶技術等等,都會導致生茶品質特徵表達上的差異。這些差異琢磨不定,無法預見,令人困惑,更令人痴迷。

熟茶呢,短時間內強化發酵使其浴火重生,苦澀隱去了,茶湯甜潤稠滑了。所以說,熟茶只要渥堆工藝好,成茶品質就差不了。熟茶存儲帶來的差異化沒有生茶那麼明顯,也不大追求什麼山頭老樹的,對沖泡技術要求也不很高。總之,熟茶喝的就是個省心省事,而生茶呢,品的是差異,是變化,享受的是伴隨它一起成長的過程。

近些年,商品經濟大潮使普洱茶几起幾落,各種神化或者妖魔化普洱茶的說法使受眾缺乏安全感。真心希望產業以及科研機構願意投入,從茶園管理開始,對原料進行細分,在工藝標準化、菌種識別、後發酵流程的優化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應用,還普洱茶真實、客觀和公正。

所以,普洱茶真的沒有傳言中那麼邪乎、神秘,它跟其他茶一樣,只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禮物。

怎麼品鑑普洱茶——干評

怎麼品鑑普洱茶?普洱茶的品鑑要求是很高的,整個感官審評包括干茶審評、開湯審評,其間還有取樣稱量和沖泡。一般普洱茶的干茶審評和開湯審評稱為干看和濕看,也叫干評和濕評。普洱茶的感官審評的品質結果一般以濕評為主要參考依據,而干評則是提供了前期取樣、沖泡等參數來可保持審評結果科學和公平。

普洱茶「野生茶」和「野放茶」有哪些區別

野茶是茶飲最早的源頭,不論是飲茶之始還是歷史名茶研發,都是從野茶開始的。最早食用鮮葉,之後是摘下葉片曬乾收藏、烹煮羹飲。另外幾乎所有歷史上有名的茶葉,其發明時所採用的鮮葉原料都是野茶,因此把野茶作為茶飲之源,應該是毫無疑義的。茶葉的發展史,歸根結底,是人對茶的馴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