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療可以治療內科疾病,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
(1)、 呼吸系統疾病: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急性扁桃體炎等。
(2)、 循環系統疾病:如高/ 低血壓、冠心病、心臟病、貧血、心絞痛、下肢靜脈曲張等。
(3)、 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膽囊炎、膽結石、痔瘡等。
(4)、 泌尿系統疾病如慢性腎小球腎炎、泌尿繫結石等。
(5) 、代謝及內分泌系統疾病如糖尿病、肥胖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
(6)、 神經系統疾病如腦動脈硬化症、腦血管意外後遺症、三叉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神經衰弱、癲癇、焦慮症等。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足療右足的按壓順序
右足與左足有相同的反射區,也有不同的反射區。相同反射區的按摩方法同左足,不同反射區的按摩方法如下:
1、用單食指叩拳在肝臟反射區由後向前壓刮5~7次。
2、用單食指叩拳在膽囊反射區定點深壓5~7次。
3、用單食指叩拳在盲腸及闌尾、回盲瓣反射區定點按壓5—7次。
4、用單食指叩拳或拇指指腹在升結腸反射區由後向前推按5~7次。
足療按摩手法的五步驟
足療按摩手法的五個關鍵步驟:
足療技法的步驟是什麼?在進行足部按摩時,要因人而異,手法靈活運用。按壓區位時,要進行適度持續性的刺激,有正常的壓痛感最好,應以反射區內壓痛最敏感部位為重點,當體內器官發生病變時,雙足相應的反射區會有針刺感。另外,進行足部按摩時應保持室內清靜、整潔、通風,按摩前用溫水洗淨足部,全身放鬆。按摩每個穴位和病理反射區前,應測定一下針刺樣的反射痛點,以便有的放矢。按摩結束後 30分鐘內患者應飲一杯溫開水,這樣有利於氣血的運行,從而達到良好的按摩效果。
步驟一 :左腳足底
檢查心臟→基本反射區(腎上腺→腹腔神經叢→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大額竇→三叉神經→小腦→頸項→頸椎→鼻子→大腦→腦垂體→食道→甲狀旁腺→甲狀腺→小額竇→五點六面→眼睛→耳朵→斜方肌→肺、支氣管→心臟→脾→胃→胰→十二指腸→小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肛門→性腺→失眠點;
步驟二: 右腳足底
基本反射區(腎上腺→腹腔神經叢→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大額竇→三叉神經→小腦→頸項→頸椎→鼻子→大腦→腦垂體→食道→甲狀旁腺→甲狀腺→小額竇→眼睛→耳朵→(聰耳明目)→斜方肌→肺、支氣管→肝臟→膽→胃→胰→十二指腸→小腸→盲腸→回盲瓣→升結腸→橫結腸→肛門→性腺→失眠點;
步驟三: 足內側
頸椎→胸椎→腰椎→骶骨→內尾骨→前列腺、子宮→內肋骨→腹股溝→下身淋巴→髖關節→直腸、肛門→內側坐骨神經;
步驟四 :足外側
肩關節→肘關節→膝關節→外尾骨→卵巢、睪丸→肩胛骨→外肋骨→上身淋巴→髖關節→放鬆下腹部→外側坐骨神經;
步驟五: 足背
上頜→下頜→扁桃體→喉、氣管→胸部淋巴→內耳迷路→胸、乳房→內外肋骨→上、下身淋巴→解溪→基本反射區(腎上腺→腹腔神經叢→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足療足部反射區按摩的選區、配區
對於機體某一組織或器官功能失調引起的不適症,一般也應採取「全身按摩,重點加強」 的辦法,即把足部所有反射區都按摩一遍,以促進血液稈循環,增強全身各組織器官的機能。在此基礎上,根據具體不適症,選取重點反射區,增加按摩的次數與力度上以加強刺激,以收到較好的效果。
足療後可出現的短暫反應
足療後可出現下列短暫反應,不必驚慌,堅持數日後,反應可自行消失,不要放棄足療。(l)、按摩後尿量增加,氣味變濃,顏色變深。(2)、出現低燒、發冷、疲倦、全身不適等症狀。(3)、 按摩後踝部腫脹,有淋巴阻塞現象者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