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後半小時讓寶寶吸吮乳頭
不少媽媽都有經驗,通過寶寶的吮吸,母乳的分泌會越來越多。現在很多醫院,在嬰兒出生後的半小時,就讓寶寶吸吮母親的乳頭。通過寶寶的吸吮,能有效地刺激母親的激素分泌,繼而促進乳房內腺體分泌乳汁。
2、注意「早開奶」
新媽媽一生下寶寶後,應儘早進行哺乳,因為寶寶越早吸奶,媽媽越容易下乳。
3、吸空乳房
媽媽要多與寶寶的肌膚接觸,孩子對乳頭的吸吮是母乳分泌的量佳刺激,每次哺乳後要讓寶寶充分吸空乳房,這有利於乳汁的再產生,而且兩邊乳房都要喂。
4、食療通乳
豬蹄兩個,花生、黃豆、紅棗各一兩,放入砂鍋內,加水,再加入生薑、鹽、料酒,大火燒開後,用小火燉至熟爛,經常食用可起到補血、開胃、通乳的功效。
5、補充水分
哺乳媽媽常會在餵奶時感到口渴,在餵奶時要注意補充水分,要多喝豆漿、原味蔬菜湯、不含酒精成分的米珍露等月子米酒水、生化湯等,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6、產後24小時內、產後三天進行乳房按摩
最好在下奶初期幾天做乳房按摩幫助開奶。通常幾天一般在產後24小時內和產後3天各按摩一次效果最佳。按摩前產婦需要熱敷一下乳房,尤其是硬塊的地方,多熱敷一會,這樣可以減少做按摩時的痛苦。
7、產後三天再喝催乳湯
過早的喝催乳湯,會使乳汁下來過快過多,新生寶寶吃不了,不但會造成浪費,還會使媽媽乳管堵塞而出現乳房脹痛。過晚喝催乳湯又會使乳汁下來過慢過少,媽媽會因無奶而心情緊張,泌乳量會進一步減少,形成惡性循環。因此一般建議在產後第3天開始給媽媽喝催乳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心慌心不定怎麼辦?每天跪坐30秒可舒緩
在古代,人們普遍都跪坐著交談,或者是跪坐著讀書、吃飯、休息等,而且古人的身體狀況還非常不錯。跪坐即雙腿跪地,屁股坐在腳上,此時,脊椎呈自然狀態,腰椎沒有特別受力,背肌可正常發揮效力,也可保持穩定性。對於很多人而言,跪坐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其實,跪坐是一種利大於弊的姿勢,跪坐其實也是一種鍛煉,對我們的身體和腰部有著很多的好處。
每天跪坐30秒好處多
1、養胃、幫助胃排毒。胃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有儲存、轉運、消化食物的功能。因此,清晨採用跪坐姿勢,練習腹式呼吸,每天堅持,可以促進胃部血液循環,改善新陳代謝,增強胃部的消化能力。
2、治療腰痛。跪坐是非常養腰的,可以有效的治療腰痛,因為出現腰痛的原因大多數都是脊椎不正、血液循環不良等,這種情況我們只要每天早晨跪坐30秒,就可以得到改善。
3、防治膝關節炎。直身跪坐可以防治膝關節炎。做法是,晨起後或晚上臨睡前,兩膝跪在床上練習跪坐。跪坐時腰杆要保持直立、臂部儘量向後坐,儘量碰觸到腳後部。
4、保護足部、驅寒。晚飯後拿個拖鞋墊著膝蓋,跪在那裡,扶著沙發,挺直腰板看電視,肚子就會好受很多。此外,跪著走一走也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戴著護膝做一做。足部離心臟較遠,供血相對不足,跪著行走,氣血容易流向膝蓋,足部的供血也會充足一些,特別是對手腳冰涼的女性,還有一定的驅寒功效,當然有下肢骨病疾患的患者就不建議採用了。
5、緩解膝痛、通經活絡。我們跪坐的時候,可以按摩到犢鼻穴,這個穴位可以有效的緩解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和腳氣等,並且還能通經活絡、疏風散寒、理氣消腫。
6、安神、修養身心。跪坐還能安神,修養身心,所以,在煩躁的時候跪坐,可以舒緩情緒,一些難以心靜的朋友可以試試跪坐。
跪坐有什麼要注意?
首先,兩膝著地,小腿貼地,上身挺直,臀部坐在小腿及腳跟上,身體氣質端莊,目不斜視。其次,跪坐的時候不能將全身的重量用臀部坐落在兩腳上,而是用兩腿肌肉出力將身體微微撐起,使臀部與兩足之間有一張紙的間隔。再者,我們在跪坐的時候要將脊椎挺直,而且身體要感覺是微微浮起來的,這樣不僅可以養成良好的跪坐姿勢,而且還不會傷害到自己的膝蓋。
哪些人適合跪坐?
跪坐在地上,可以快速減去四肢的脂肪,所以很適合想要減肥的人做,而且跪坐可以治療腰痛,所以腰不好的人也是可以進行跪坐的。跪坐還能修養身心,安神,所以在煩躁的時候跪坐也是可以有效的改正自己的壞脾氣的,難以心靜的人可以試試跪坐。
血液粘稠易惹心血管病 拍拍肘窩可淨化
高溫模式已經持續一段時間,當外界溫度高達36攝氏度、濕度70%、無風的天氣時,像桑拿天一樣長時間大量出汗會造成人體脫水,脫水後血液粘稠度上升,血液循環不暢,機體供氧不足,可能會導致休克,如得不到及時妥善的救治,死亡率高達40%至50%。
什麼是血液粘稠?
很多人不清楚血液粘稠是什麼,還有一些人把血液黏稠和高血脂混為一談,其實不是一回事。血液粘稠也被稱為血稠。在醫學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經血液流變學檢查確診。
血液黏稠≠高血脂。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而血液黏稠是指血液黏稠度過高。人體的血液黏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多種因素影響,血液粘稠處於時高時低的動態變化中,輕微的血液粘稠,一般無需特殊治療,但如果血液黏度超過一定的界限,便會影響健康。
血液粘稠超過一定界限,就會傷害到毛細血管,甚至堵塞毛細血管,不僅僅是氧氣和營養物質無法運送的問題了,連周邊的細胞都會死亡,而且肥大的血管很容易吸附脂肪、膽固醇、鈣等,由此血液會變得越發難以通過。
放置不管的話,輕則可能引起頭痛,健忘,肩膀酸痛,腰痛,水腫,長斑,長皺紋,月經不調,痛經,脫髮,失眠,體寒等問題;當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時,血液會出現凝聚現象,造成血管栓塞、組織器官缺血缺氧,引發缺血性心腦血管疾病。
血稠的5個表現
血液粘稠的影響這麼大,但是我們怎麼知道自己血液粘不粘稠呢?對照下面的血稠的5個表現,有3個就要小心了。
1、腦缺血時頭暈、嗜睡或失眠多夢。晨起頭暈,不清醒,反應遲鈍,一般要活動好久,大腦才能逐漸清醒過來。
2、午餐後容易犯困,如果午後不休息,整個下午都混混沌沌,沒精神。
3、晚餐後精神狀態和午餐後截然相反,精神極佳。
4、心缺血時多有心悸胸悶、噁心等症狀。下蹲久了容易氣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5、眼缺血時有陣發性視物模糊,視力一會清楚,一會模糊。
如果以上5個症狀你有3個,最好及時去醫院做個血液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
血液粘稠不妨多拍拍肘窩
血液黏稠人群主要是老年人群居多,因為一旦患有了血液黏稠,可能會導致很多的其他疾病,尤其是容易提高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風險,所以要積極的治療,中醫認為血液粘稠,不妨拍打肘窩,效果很好。
除了現代化的醫療技術和藥物外,中醫刮痧的出痧、退痧過程也可以達到淨化血液的保健作用。肘窩、膝窩部位是手足經脈的必經之路。肘關節和膝關節活動較為頻繁,當血液中代謝產物過多,黏稠度增加時,經脈氣血極易在此淤滯。間隔一段時間拍打此處,只要血液內代謝產物增多引起微循環障礙時,就會出痧。通過出痧的方式及時排除體內的代謝產物是最簡便的淨化血液的方法。
具體方法是:在肘窩或膝窩處塗上刮痧油,肘關節和膝關節的肌肉要放鬆,關節窩朝上;拍打者一手托住被拍打者的肘關節或膝關節,另一手五指併攏,手背微微拱起,用掌心垂直向下拍打肘窩或膝窩。拍打的力度應由輕漸重,兩次拍打要有間歇。拍打出痧的多少因人而異,少量出痧即可,也可以拍打到沒有新痧出現時為止。剛開始,可以每隔兩周拍打一次,以後每3~6個月拍打一次即可。
日常生活如何降低血液粘稠度?
不要吃得太多:為了不讓多餘的脂肪和糖分會積蓄在體內,不要讓血液變得粘稠的話,就不要飲食過量。此外,請儘量控制不要吃零食。
適當的運動:如果定期進行像步行和游泳這樣不會給身體帶來負擔的輕運動的話,會使全身血液暢通,這樣就能改善血液粘稠的狀況了。但是運動過後會大量地失去水分而容易造成血液變得粘稠,所以千萬不要忘記運動後要適時補充水分。
釋放壓力:有壓力就要以各種方式儘快排散出去,聽歌,玩遊戲,打球,散步,大笑,找朋友傾訴等等,每天要讓自己的心情爽朗沒負擔,這樣不但血液不容易變粘稠,還可以預防亞健康呢
每天洗個舒服澡:在38度到41度的熱水澡中,一整天的身心疲憊都被沖刷乾淨,血液也變得暢通起來,這樣就會稀釋粘稠的血液。但是,注意不要突然洗太熱的熱水澡,否則容易得血栓,也可能有心肌梗塞和腦中風的危險。
水分補給:一是要掌握時機。早晨起床後、三餐前(飯前1小時)和就寢前,最好飲水200毫升。二是應該飲用稀釋效果較好的水。鹽水會促進細胞脫水,不足取;冷水會刺激胃腸血管收縮,有礙水的吸收,不宜飲;純淨水因為太「純」,其低滲狀態會使水很快進入細胞內,對稀釋血液也不理想。理想的水應是20℃—25℃的白開水或淡槐花蜂蜜水,其張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和組織細胞。
術後傷口發癢怎麼回事?止癢千萬別吃這些
這熱的要命的季節,本來就很難做到「心靜自然涼」了,偏偏剛剛做完手術的小李最近又被自己的傷口癢到不行!這是怎麼回事呢?朋友說這是傷口在恢復。可是小李真的很難受,距離手術時間雖然有點久,但是傷口處的皮膚看起來還是嬌嫩得很,撓又不敢撓,這樣下去,可應該怎麼辦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李佛保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答疑平台上解答過這類問題,一起看看專家有什麼建議。
再這樣玩手機小心癱瘓 保護頸椎需做好四點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們坐在一起,你卻在低頭玩手機。玩手機傷感情這件事,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體會。但是你知道嗎?長時間玩手機的危害,遠不止「傷感情」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