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的拔罐療法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臨床表現為:皮膚出現紅色或白色風團塊,大小不一,小如芝麻,大如蠶豆,扁平凸起,時隱時現,奇癢難忍,如蟲行皮中,灼熱,抓瘙後增大增多,融合成不規則形狀。此病常可持續數小時或數十小時,消退後不留痕跡。急性發作者數小時至數天可愈,慢性患者可反覆發作數月甚至數年。現代醫學認為,吃魚、蝦、海鮮等食物;或接觸化學物質、粉塵;或蚊蟲叮咬、日光暴曬、寒風刺激;或精神緊張等諸多因素,皆可引發此病。一般分為風熱、血虛2型。

一、風熱

(一)症狀

發病急,風團色紅,灼熱劇癢;兼見發熱、惡寒、咽喉腫痛、心煩口渴、胸悶腹痛、噁心欲吐。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風門、肺俞、膈俞、曲池、神闕、血海。

(2)定位 大椎:在背部正中線上,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當第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2個椎骨,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肺俞:在背部,當第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大椎穴往下推3個椎骨,即為第3胸椎,其下緣旁開約2橫指 (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膈俞:在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由平雙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曲池:在肘橫紋的外側端,屈肘時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仰掌屈肘成45°,肘關節橈側,肘橫紋頭為取穴部位)。

神闕:在腹中部,臍中央。

血海: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位,屈膝成90°,醫者立於患者對面,用左手掌心對準右髕骨中央,手掌伏於其膝蓋上,拇指尖所指處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閃罐法、刺絡拔罐法。神闕穴用閃罐法。大椎、曲池兩穴用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微微出血為度,之後拔罐,以有較多血點冒出皮膚為度。余穴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二、血虛

(一)症狀

皮疹反覆發作,遷延日久,午後或夜間加劇,神疲乏力,不思飲食,睡眠差,口乾不思飲,手足心熱。

(二)治法

(1)選穴 風門、脾俞、胃俞、神闕、血海、足三里。

(2)定位 風門:見前。

脾俞: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3個椎體,即為第11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胃俞:在背部,當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與肚臍中相對應處即為第2腰椎,由第2腰椎往上摸2個椎體,即為第12胸椎,其棘突下緣旁開約2橫指(食、中指)處為取穴部位。

sp; 神闕:見前。

血海:見前。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站位,用同側手張開虎口圍住髕骨上外緣,餘4指向下,中指尖處為取穴部位)。

(3)拔罐方法 

閃罐法、灸罐法。神闕穴用閃罐法。余穴用艾條行溫和灸,以皮膚感覺溫熱、舒適為度,後留罐l0分鐘,每日1次,3次為1療程。

三、注意事項

(1)本病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病原很難找到,對某些慢性蕁麻疹較難根治,避免接觸過敏原,並積極查治可能引發本病的原發病證。

(2)在治療期間忌食魚蝦、海鮮等食品,多吃新鮮蔬菜和瓜果,多飲綠茶,保持排便暢通。

(3)如急性發作,並伴有呼吸困難(合併過敏性哮喘)、腹痛、腹瀉等症狀時,應及時採取中西醫藥物綜合療法治療,以免發生窒息、危及生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醫拔罐巧妙治療腰肌勞損

腰肌勞損是常見的腰部疾病,患者常會出現腰部酸痛的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及工作,那麼腰肌勞損該如何治療呢?

下面專家為大家介紹治療腰肌勞損的拔罐療法。

慢性腰背肌勞損屬中醫學的「傷筋」、「扭傷」、「風濕」、「腰背痛」範疇。其病機為腎精虧損,復感寒濕外邪,或跌仆外傷使氣滯血瘀、氣血運行不暢,因而「不通則痛」。治宜祛邪通絡,活血化瘀,補腎益氣。

選取:阿是穴、膈俞、脾俞、腎俞。

令患者取伏臥位,充分暴露腰背部。術者用一手拇指力量均勻地從肩頸部至腰骶部自上而下地按壓,同時令患者體會按之最痛、最舒服或最酸困的那個明顯的點(這個點越明顯、越準確越好;如果沒有明顯點,就以術者覺拇指下最為明顯的結節或條索處為施術的穴點),取阿是穴、膈俞。

術者在阿是穴和膈俞穴處先用一手拇指指腹力量適中地揉搓,使血液積聚至穴位局部發紅、發熱,左手拇、食二指自然放於局部,並向兩旁撐開穴點處皮膚致其繃展。消毒後右手持小號三棱針,拇、食兩指捏住針柄,中指指腹緊靠針身,下端露出1~2厘米長的針尖,對準穴點局部快速點刺3~6下(如局部有暴怒、深色淺表靜脈可直接點刺)。用95%酒精搽拭點刺處(便於血液的順利外泄)後,術者迅速拔罐於阿是穴、膈俞、脾俞、腎俞上,留罐10分鐘起罐,常規消毒。隔日一次,5次為一個療程。

膈俞穴為八會穴之一的血會,有補血養血、活血化瘀的作用。通過三棱針點刺放血能夠刺激神經血管,使血管擴張,血液、淋巴液循環加快,再藉助火罐使體內廢物和毒素隨血液外泄,組織細胞能夠在祛瘀、排廢的前提下得到新鮮的營養,從而加速恢復。脾俞與腎俞配伍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溫中培土、固本培元、補腎養精的功效。

治療期間提醒患者應注意患部避寒濕,養成科學正確的勞作(坐姿)體位和勞逸結合的好習慣,節制房事,勿使腎精虧損,腎陽虛敗。定時做鬆弛腰部肌肉的體操,腰部用力應適當,不可強力舉重、負重久行,注意避免跌、仆、閃、挫。

腰間盤突出拔罐穴位及方法有哪些

腰間盤突出的發病率是很高的,對於腰間盤突出患者來說,不妨試一下拔罐哦!這種方法對治療腰間盤突出還是挺有效果的。關於腰間盤突出拔罐穴位相信很多朋友都是不了解的,接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腰間盤突出拔罐穴位及方法有哪些的相關內容,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哦!

腰椎間盤突出症又稱腰椎間盤纖維環破裂症。現代醫學認為,病因是腰椎間盤退行性病變、腰外傷、積累性勞損,使纖維環部分或完全破裂,髓核向椎管內突出,壓迫或刺激神經根和脊髓而引起腰腿疼痛綜合徵。根據病因及臨床表現特點不同分為寒濕型、瘀血型及腎虛型3型。不同類型的腰間盤突出,拔罐穴位及方法是不同的。

一、寒濕型

症狀:腰部冷痛重著,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劇,痛處喜溫,轉側不利,靜臥痛勢不減,或伴有下肢肢體麻木重著疼痛,體倦乏力,或肢末欠溫,食少腹脹。

治法:

選穴:腎俞、腰陽關、陰陵泉、委中。

拔罐方法:採用針刺後拔罐法。先用毫針刺入,得氣後留針10分鐘,出針後,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起罐後腰部及沿著下肢疼痛部位加溫和灸20分鐘,以皮膚潮紅、人體感覺舒適為度,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二、瘀血型

症狀:腰痛如刺,痛處固定,日輕夜重,痛處拒按,輕者俯仰不便,重者不能轉側,面晦唇暗,伴有下肢肢體麻木疼痛,或時有短暫針刺樣加劇,下肢活動後疼痛加重,或伴血尿,病勢急暴,突然發病者,有閃挫跌打外傷史。

選穴:膈俞、腎俞、次髎、血海、委中。

拔罐方法:刺絡拔罐法。委中穴採取三棱針點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為宜,餘4穴用梅花針輕叩刺,以皮膚微微發紅為度,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1療程。

三、腎虛型

症狀:腰痛以酸軟為主,喜按喜揉,遇勞更甚,常反覆發作,伴有腰膝無力,或見心煩失眠,口燥咽干。或見手足不溫,少氣乏力。

選穴:腎俞、大腸俞、次髎、委中、承山。

拔罐方法:灸罐法。可隔附子片或艾條直接溫和灸各穴15分鐘,再進行拔罐,留罐10分鐘,每日1次,5次為l療程。

以上就是關於腰間盤突出拔罐穴位及方法有哪些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後,對腰間盤突出拔罐穴位及方法已經非常了解了。其實,腰間盤突出是有不同類型的,所以,腰間盤突出拔罐穴位及方法也是不同的。大家如果想要拔罐的話,一定要事先弄清楚自己的腰間盤突出是屬於那種類型的。

拔罐 九大常用養生穴位

大椎屬督脈,在第七頸椎與第一胸椎突出正中處,低頭時明顯,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處。大椎位於人體背部極上,故為陽中之陽穴,具有統領一身陽氣,聯絡一身陰氣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調節陰陽,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清熱解毒,預防感冒,增強身體免疫力的功效。

腰部可以拔火罐嗎 腰部拔罐可治療腰肌勞損

取大小口徑適合的抽氣罐數個,術者一手持罐,罐口向下緊扣疼痛局部阿是穴(或陽性反應點)上,另一手用注射器或吸引器抽出罐內空氣形成負壓,然後以止血鉗夾緊導管留置20~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