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如何祛濕 中醫推薦3個方法

1、按摩祛濕

說起祛濕,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懶人招數就是洗桑拿。這種被動的出汗方式並不適合炎熱的夏季,尤其不適合頻繁採用。因為蒸桑拿雖可以加快血液循環,排除體內的濕邪,但因在洗桑拿的過程中,出汗過多,並不利於心臟健康。其實相對於桑拿,洗個溫水澡並稍事按摩是更健康的排水方式。

溫水澡能讓身體微微汗出,配合簡單的按摩手法,不僅可以起到排出體內濕邪的作用,也是一種很好的放鬆方式。夏季運動後,等汗幹了再用與體溫相近的溫水洗澡,輔以排水功效的植物精油,有助於更快緩解疲勞,放鬆身心。

2、適當午睡

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因為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而夏季晝長夜短,再加上許多忙碌的職業人晚上加班,夜間睡眠時間往往不足,應特別注意勞逸結合。

適當午睡可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讓大腦和身體各個系統都得到放鬆與休息,下午的工作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而對於那些因受客觀條件限制,中午不能很好地進行午休的女性而言,更要保證充足的晚間睡眠。

3、少鹽,幫助腎排水

這主要是針對夏日從事劇烈運動、體力勞動的人,對很少出汗的白領們來說則未必合適。因為攝入體內的鹽主要通過腎臟排出,當攝入的食鹽太多或腎臟有病變的時候,就不能及時將攝入體內過多的鈉排出。血液中鈉離子濃度升高時較多的水進入血管,極易造成水鈉瀦留,水腫也就不請自來。你雖沒多吃,看上去卻比別人大一號。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天長痘口臭是濕熱 教你祛濕妙招

1、 天氣悶熱

近來受悶熱天氣影響而患夏季濕熱的病人明顯增多,其中,胸悶、頭暈、胃口不好、燥熱、出汗很多或有汗不出等情況尤為多見。

夏秋人體代謝旺盛,能量消耗較大,但由於天氣悶熱,排汗不暢,就造成濕氣積聚。若疏於調理,則容易導致濕熱病。

2、 潮濕多雨

在夏天,特別是夏至後,很多地區都進入了雨季,如果身體素質不夠好,外界的濕濁之氣就會乘虛而入。要是脾虛再來湊湊熱鬧,濕濁之氣就會在體內積聚,特別是堆積在臟腑和經絡里。

這時,身體裡的熱就會不斷炙烤這些濕濁之氣,就像大熱天用被子捂著東西一樣,即中醫所說的「化熱」,時間長了,就形成濕熱。

因此,生活中,不要淋雨,儘量避開潮濕的環境,能夠避免外感濕邪,還可以避免腳氣、濕疹、下肢潰瘍等病症的發生。

第一招:調整作息睡午覺

濕邪入體的人,早上起床會覺得頭暈、腿肚發酸;還會出現排便不暢,小便色濃、味重,大便粘附馬桶等。

如果舌苔很厚,舌頭很胖且大,兩邊沒有鋸齒狀的齒痕,咀嚼或說話時會不小心咬到舌頭,這就表示出現脾虛的情況了。

應對以上問題,除了調整飲食結構,注意清淡,少吃生冷或煎炸食物,還需調整作息,每天保證至少7小時睡眠,給身體充足的時間進行自我修復。

白領人士經常晚上加班,此後邀約朋友同事聚會、娛樂等又使夜生活延長,夜間睡眠往往不足,就特別需要午覺的補充。

過度勞累容易耗傷氣血,氣血不足會進一步加重水濕內停。午間適當補眠能讓身體更輕盈,更精力充沛地投入下午的工作。

第二招:「對症下藥」做食療

1、醒脾 芳香能夠醒脾。將薄荷、生薑涼拌,稍微放點辣椒,能刺激脾胃。脾胃「清醒」過來,才能利濕。

2、清脾 具體來說,噁心欲吐者,喝藿香正氣水,吃參苓白朮丸。舌苔膩、早上肚子偏大者,說明身體裡有水排不出去,往往是脾虛、脾不健運的表現,可吃薏仁山藥粥或山藥冬瓜湯。

3、祛熱 脾胃濕熱者,有口苦、口臭、舌苔黃膩、尿偏少、大便不爽等症狀,可吃綠豆薏仁粥、西瓜皮絲瓜湯、涼拌苦瓜或苦菜湯,嚴重的可煮蒲公英綠豆水喝。

4、驅寒 寒濕毒多見於冬天,但少數人夏天也會有,一般為寒涼體質,或因貪涼吃生冷食物、長時間開空調等導致,表現為大便稀、食慾差、舌苔白膩等,可用生薑散寒祛濕。

第三招:調息養氣來站樁

站養生樁是如今調整身心最簡單和安全的方法。它能夠在根本上消除陽虛所導致的不少身心問題,健脾祛濕。

方法步驟:

1、兩腳保持與肩同寬,雙手抱胸前,呈抱球姿勢,雙腿同時彎曲,膝蓋不要超過腳尖,全身都要放輕鬆。

2、在站養生樁的時候,可以在心中冥想,當感到自己的掌心有一種酸麻的感覺,將胳膊舉高或放低,高舉時不過眉,放低時不過肚臍。兩隻手可以左右調整位置。

注意:站樁時間不宜過長,要循序漸進,初學者站10分鐘就會有效果,之後可以漸漸加長時間。

日常5個好習慣是養生基礎 推薦一款養生茶

人一旦到了50歲,身體機能逐漸衰老,老年健忘、眼花、筋骨酸痛都會有,雖然我們阻止不了衰老,但是可以讓衰老的腳步慢一些,通過飲食及生活習慣來調節,改善衰老速度,保持精力。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一種草藥配伍,雖然說「50歲吃了像28歲」這種說法有些誇張,不過,在針對40歲以後朋友的補腎安神、通絡、提升精力、保持腦子靈光、腳腿靈敏等方面確實不錯。

推薦一款養生茶

遠志5克,益智仁5克,伸筋草5克

喝法:洗乾淨,放杯里,沖水。一次沖開水泡上後,喝完再沖。不要沒喝完水就再添,這樣泡出來的水容易變味。若是隔天喝,而茶杯里有異味,那就用自來水沖一下,把水倒掉留著藥材,重新用開水泡,效果是一樣的,下面的前兩味藥,在藥書中的功效是增加智慧,治頭昏,精力不濟。最後一味藥材是解決老年人腿腳不靈的筋縮問題,它能讓人腿腳靈便,三個藥材對於老年人頭腦、智力、運動力的保障來說都是寶貝。

遠志,交通心腎,開竅祛痰。性微溫,味辛,歸心、腎、肺經。遠志可安神益智,祛痰開竅,消腫。用於心腎不交引起的失眠多夢、健忘驚悸,神志恍惚。遠志既能開心氣而寧心安神,又能通腎氣而強志不忘,為交通心腎,安定神志之佳品。

益智仁,保下路。性溫,味辛,入脾、腎經。有補腎固精,縮尿,溫脾止瀉,攝涎唾功效。用於下元虛冷、不能固密所致的遺精、早泄、尿頻、遺尿及白濁等症。

伸筋草,補骨、活絡、腿腳好。性溫,味苦辛,入肝、脾、腎三經。伸筋草為石松科草本植物石松的帶根全草,因有舒筋活絡作用,而得此名。伸筋草還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消腫、舒筋活血功效,有一定的降壓作用,是一味主治中風後,偏癱及癱瘓側手足拘攣之因絡脈不通問題的藥物,外用可對付跌打扭傷腫痛。遠志、益智仁、伸筋草,這樣的組合起到補腎安神通絡的作用,按中醫的機理推論是有一定的調養作用,可以引用。

養生除了好茶還要有好習慣

1、刷牙洗臉擦身

別小看這個習慣哦!睡前刷牙比早晨更重要,不僅可清除口腔積物,且有利於保護牙齒,對安穩入睡也有幫助。電視看完後,洗洗臉、擦擦身,以保護皮膚清潔,使睡眠舒適、輕鬆。

2、梳頭通腦

古醫家探明頭部穴位較多,通過梳理,可起到按摩、刺激作用,能平肝、熄風、開竅守神、止痛明目等。早晚用雙手指梳到頭皮發紅、發熱,可疏通頭部血流,提高大腦思維和記憶能力,促進髮根營養,減少脫髮,消除大腦疲勞,早入夢鄉。

3、洗(搓)腳祛病健身

民諺曰:「睡前燙燙腳,勝服安眠藥」、「睡前洗腳,勝服補藥」、「養樹護根,養人護腳」等等。國外醫學家把腳稱為「人體第二心臟」、「心之泵」,十分推崇腳的保健作用。祖國醫學認為,腳上的60多個穴位與五臟六腑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若能養成每天睡覺前用溫水(40~50℃)洗腳、按摩腳心和腳趾,可起到促進氣血運行、舒筋活絡、陰陽恢復平衡狀態的作用。對老年人來說,更具有祛病健身的功效。

4、散步

平心靜氣地散步10~20分鐘,會使血液循環到體表,入睡後皮膚能得到很好的保養。躺下後不看書報,不考慮問題,使大腦的活動減少,較快進入睡眠。

5、開窗通氣

老年人應該每天給室內通風,新鮮的空氣可以讓老人頭腦清醒,對身體也有好處。特別是寒冷的冬天和空調房,更是應該通風,不過開窗通風的時間要短一些,睡覺之前要關緊窗戶,這樣可以讓你睡眠的時間變得更棒。同時老年人睡覺的時候一定不能用被子蒙頭,對身體不好。

在人的一生的旅途中,50歲以後是一個充滿幸福溫馨的階段,也是疾病多發的時段,但是只要我們關心健康,呵護好身體,就不會出大問題,小問題身體自己大多也能克服過去的!給同齡朋友、同學都看看吧!

春季祛濕健脾吃的食物是什麼?

鮮土茯苓適量、白茅根80克、紅棗10個、豬瘦肉400克、生薑3片。

盤點5款祛濕茶的做法大全

薏米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濕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