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勝職場的八項注意

  最近一段時間,公司一直在招人面試,期間我接觸了大量的80後甚至是85後的應聘者,在面試的過程中,我不斷發現這些年輕應聘者身上的亮點,比如他們大都具有朝氣,青春陽光,激情向上,好學自信。但在同時,也發現了不少他們的不足,比如恃才傲物、好高騖遠,朝三暮四、缺乏定力等。不過好在是年輕人學的快,改的快,所以今天就根據我在面試過程中多次講到的內容,整理提煉成經濟危機時期決勝職場的「八項注意」,與諸多年輕朋友共享。

  一、員工重能力 老闆重態度

  通常情況下,一個人的發展路徑往往會經歷這樣一個心路歷程的側重點轉變。當自己還是員工的時候,很看重自己的能力和同事的能力比較,而當自己做老闆的時候,則會逐漸更重視員工的態度。從當員工,當高管,當合伙人,到當老闆,伴隨著工作角色的轉變,自身也在不斷探索能力和態度之間的平衡點。這裡面最典型的當屬牛根生關於「德才問題」的哲學辯證:有德無才培養使用,有才無德限制錄用,有才有德重點使用,無才無德堅決不用。這裡的「才」指的就是能力,而「德」則指的是態度。

  究竟以什麼樣的態度和方式來展現給公司?這將是每一位職場人士首先要思考的問題。不可否認的是,如果說沒有一定的能力將很難勝任工作,但是如果說僅僅具備能力,而在態度上桀驁不馴的話也很難會有太大的發展。

  在這裡舉兩個成語,很能代表上述結論。第一是「恃才傲物」,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傲物」者通常都「恃才」,因為「恃才」是「傲物」的資本和資格。但是與恃才傲物相對應的另一個成語則是「懷才不遇」,所以由此可見,從「恃才傲物」到「懷才不遇」這種悲劇色彩的宿命某種程度上揭示了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從自身角度上發展的時候會特別注重自身的能力和才華,但是一個公司為了統一管理,不可能讓有才的人徹底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甚至胡作非為,於是乎就難免會有所抑制,或有所牽制,這些都在客觀上導致了對人才的統一平衡,從而出現了懷才不遇。因此我們在這裡再次重申,員工重能力,老闆重態度,要想決勝職場首先要充分斟酌這兩個側重點。

  二、一專多能

  我曾在09年出發表的《新12句感言》裡提到過「一專多能」是人才在中小型企業的立足之本,通常情況下,越是大公司越講究螺絲釘精神,而越是小公司則越講究一專多能。並且公司規模至少到50人以上才會對一專多能的要求適度放寬,否則如果你現在是處在一個50人以下的小公司,那麼就必須要從一專多能角度考慮自己的長遠發展問題。現在,每個人不妨可以閉目思考一下你所在的公司的人才結構,公司前台是否在兼負日常行政事務,公司出納是否兼負日常行政事務,公司網管是否在兼負後勤主管,公司司機是否在兼負生活秘書,等等。

  究其根本,不可否認的是,在今天的經濟危機特殊時期,大多數企業都在裁員,都在緊縮人力成本,而這時候,能力相對單一的人難免其競爭優勢比較薄弱,而一專多能的人則相對更加受到歡迎,這也是大勢所趨,也算是一種時勢造英雄,時勢催生出來的人才篩選機制。

  三、不在乎起點 而在乎進步的速度

  客觀來說,我國的人才結構是多種多樣的,伴隨著10多年來的高校擴招也衍生出來各式各樣的能力參差不齊的畢業生,這時候就不可否認的會出現有名牌高校畢業,有普通高校畢業,甚至也有「極為普通」的高校畢業,但是大家都要生存,無論起點高與低,大家都要奮力找工作,這時候就特別體現出來你究竟有沒有一個更快的進步速度能展現給你所服務的公司,通常情況下,企業在招人的時候,面對現在的人才結構,難免會招到不同院校畢業的學生,他們的來源和起點差異是很大的,但也並不見得名牌高校畢業的學生在工作中就一定能做的好,非名牌畢業、「普通名牌畢業」就一定做不好,因此,要想決勝職場,我們不應過多的關注他的起點,而更應該關注他的進步速度,也就是你在工作過程中有沒有展現一種積極向上,日新月異,見賢思齊,比學趕幫這樣的精神面貌和狀態。

  四、自我管理

  我們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伴隨著80後甚至85後年輕人陸續進入工作環境,也相對誕生出來了在自我管理上的發展瓶頸,這裡面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自我的時間管理和自我理財,我曾經提到過一個相對經典的時間管理「三八原則」,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天有24小時,分成3段,每段8小時,通常是8小時工作,8小時休息,8小時業餘時間,而這時候我們會發現8小時的工作和休息大家都差不多,而8小時的業餘時間則是有效拉開不同人之間進步和成就差距的重要因素,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捫心自問,你在這8小時業餘時間都做了什麼,是在奮起直追擠出時間學習、整理,還是僅僅消遣、吃喝玩樂、消磨時光,這一系列的結論在長期日積月累之後都會直接影響到你在職場的成功與否。

  第二個關鍵就是自我理財,而自我理財其實是考驗一個人自我發展規劃以及條理性最重要的因素,最近比較流行的是「月光一族」、「負翁」,往往是在寅吃卯糧,入不敷出,這些都很難讓人得到可持續發展,平心而論,一個人如果連自身有限的財務管理都很難做好的話,那麼將來怎麼可能會把公司的財務管理好?所以這裡特別考驗一個人的自我規劃性。

  五、珍惜名譽和信用

  對於企業來講,企業的形象、聲譽,都是讓人非常珍惜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對於我們很多年輕人的個體來看,尤其是剛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由於自身的知名度還不是很高,所以難免在自身的名譽和信用上沒有足夠重視,在這裡我之所以重申一下,就是讓大家有足夠的重視,一個人的名譽和信用是伴隨終生的,你每一次不經意的日常表現都將會在未來的某一時刻給你帶來相應的結果回饋,比如我了解有很多年輕人辦理信用卡,為了得到辦卡時贈送的某一個小禮品,而辦完信用卡得到禮品之後就把信用卡退掉。或者說在日常向公司和同事借款沒有及時歸還,或者說在日常工作中自身承諾的某一項工作任務沒有及時完成等等,看似無傷大雅的事情都非常能折射出一個人的信用觀和名譽觀,等到日積月累有一天去進行價值回報的時候才發現悔之晚矣,所以我們在這裡強烈建議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剛入職場的年輕人,一定要律人律己,尤其是做好自律,時時刻刻重視並珍惜自身的名譽和信用,從而為自己將來做大事、成大器打下良好的信用基礎。

  六、成本控制

  說到成本控制,從表面上來看,我們通常會直接理解到老闆或者CFO等這樣的崗位所管理的事,而不是我們員工自己的事情,但是在經濟危機的特殊時期,如果說能有員工能充分為公司著想,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處處考慮公司如何開源節流,並用實際行動進行合理的成本控制,那麼將勢必會得到老闆的欣賞和重視,因為一個人要想向公司表決心、表忠心,僅僅靠語言和口號是不夠的。我在《新12句感言》裡說過,老闆的眼睛是雪亮的,你有沒有真正跟公司很貼心,有沒有真正的主人翁意識和思想建設性,老闆是能看的出來的,也是能感覺得到的。但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個別員工會認為鋪張浪費的不是自己的,所以就大手大腳、盡情揮霍、疏於管理,這些在客觀上都會導致自身在成本控制上疏於防範的惡性結果,從而會讓公司感覺你並沒有同心協力去工作,給公司老闆和同事形成很差的印象。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享樂主義頻道

${FDPageBreak}

  七、減少抱怨

  通過長期研究職場發現,有一個很奇怪的怪圈映入眼帘,那就是古往今來凡是在抱怨的、指指點點的、指手畫腳的,其自身往往一事無成,這就是我們通俗所說的「端起飯碗吃肉,放下筷子罵娘」,這些人往往終生都很難有大成就。從某種程度來講,大舍大得是一個非常大的智慧,而現實工作中卻發現有很多的年輕人總是在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公司和老闆,總是把自己很專長跟老闆相對薄弱的地方作比較,這些都是很不明智的。因為我們不可否認任何一個公司或機構都有它表面光鮮而內部部分實質難免污濁的地方,這就意味著一個人越走近公司會越了解到公司具體經營的實質,越深入了解公司就會越不自覺的發現有很多不夠完善的地方,那麼這時候究竟該以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這些,將是一個非常考驗智慧的抉擇,所以這應了我們剛才所說的,大多數抱怨的人、挑剔的人,自身往往一事無成,其核心原因就是因為自己太過於關注負面和消極的地方,而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更放眼長遠的人則往往能取得最終的成就。

  八、順應主旋律

  國家有主旋律,企業也有主旋律,國家改革開放30年,建國60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變化,世人有目共睹,但是也不排除細枝末節有個別地方做的不如人意,企業同樣如此,有很多企業在健康茁壯成長,但是也不排除在某個事物上或者在對待某個別員工的處理上難免會有所疏漏或處理不當,這都很普遍,也很正常。另一個方面,伴隨著一個企業的發展壯大,我們會發現順應企業主旋律發展的是一部分人,而抱怨、挑剔、挑毛病的則是另一部分人,久而久之便會形成兩個大的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健康心態是職場生存武器

20歲到35歲是一般人從職場新鮮人到尋求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期,兩名職場過來人告訴你該如何利用職業生涯的這段黃金期。

  20歲以前大多數人的人生大同小異,大都還在努力完成學業,為未來的職場生涯奠下基礎。20歲到35歲是一般人從職場新鮮人到尋求事業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期的職場生涯就像一塊海綿,大多數人都是努力吸收,累積職場經驗,把握與規劃自己的未來。這時期的職場人生,又該如何面對,如何自我磨練?

  兩名職場過來人,一是從辦公室文員、採購員一路走來的益群旅行社董事經理陳蘭詩,另一人則是先後在美國電話電報貝爾試驗室微電子公司和摩托羅拉任職的林之櫻,她們將過去多年累積的職場經驗與讀者分享。

  超越局限 擴大視野

  陳蘭詩說,踏入職場,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是十分重要的,但了解自己的局限並不是說要甘於局限,而是給自己合理定位,但不要設限,甚至要努力超越局限,建立自己的信心。

  事實上,每一個成功者都不只是局限於自己的能力,相反的往往是比自己的能力範圍還多做一點,也做得比別人期待的還多,職場中要獲得成功,就得懂得超越自己原本自以為的局限。

  林之櫻說,20歲到35歲視野應該嘗試放遠一點,告訴自己面對的是更為寬廣的人生,看清楚自己的強處與弱點,更有信心去開創新領域與新工作,只有抱著這樣的心態才會在職場上取得突破。

  確定目標 把握機會

  陳蘭詩說,知道自己的局限後應該設定目標,心裡知道自己想要往哪裡去,要達到什麼目的。

  林之櫻也說,要在職場中有進展,一定要設定目標,茫茫然沒有目標的話,也很容易滿足於現狀,很難達到新境界,但是,也不要太苛求自己,也無需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例如有人設定要在某歲時賺第一個100萬,那樣的要求未免過於嚴苛。

  林之櫻說,職場上機會和選擇很多,有機會換跑道的時候就換跑道,不應該放棄機會。她說:「我在二十七八歲才開始立定目標希望能夠從工程部轉到市場部,結果我後來做到了,所以首先還是要有目標。」

  有了目標之後,只在心裡偶爾想想是無效的,要心想事成一定要經過一番努力,例如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培訓課程去充電,參加職業培訓一定要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麼,因此目標性一定要強。

  遠離是非 堅持原則

  匯集各方人馬的職場難免有人事問題,身處職場,每個人的情緒管理都不一樣,有的人在職場中混得八面玲瓏,有的人卻始終我行我素。

  林之櫻說,爾虞我詐的辦公室政治的確是很討厭的事情,無論是剛進公司的新人,或是職場老手,都會碰到這些大同小異的問題,因此在職場中學會處理人際關係和情緒管理十分重要,要在不同的職場生存,提升自己的職場EQ是必需的。

  林之櫻說,對於辦公室政治,她一貫的態度是,對於那些來說是非的同事,態度要拿捏得好,最重要的是不要卷進其中一方,成為其中的一員,因為辦公室是非往往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但也不要對對方完全不理不睬,因為完全置身事外,被人誤以為太過明哲保身,日久之後也會惹人討厭,到時候反而招來兩方人馬的厭惡。

  林之櫻說,面對辦公室政治,既要遠離是非,又不樹敵,並不表示得兩面討好,那未免顯得過於卑微;方法是堅持自己的原則,回應是非時不妨以邏輯、說理的方式表達立場,與其花費心力應付辦公室政治,不如以實力證明自己。

  心態健康 定期運動

  陳蘭詩說,在職場中,建立健康良好的心態十分重要,不要讓壓力與人事問題讓自己的心靈扭曲。每個人在職場上或多或少都會有挫折感,或覺得自己懷才不遇,沒有得到應得的賞識,有些人遇到挫折時會想辦法自我開解,但有些人則傾向於鑽牛角尖,老是裝了一肚子情緒。

  事實上,健康的心態才是迎接挑戰的武器,因此職場中要懂得自我放鬆,也不要任意發泄情緒,對於那些習慣性發泄情緒者,可以包容就包容,儘量將自己的胸懷放寬些,真的忍無可忍,則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林之櫻則說,要抒發情緒可從一些有「對手」的運動下手,例如各種球類運動有助於訓練及培養性情,職場中人不妨選擇其中一種作為定期運動,因為這些運動會培養起運動者積極的心態,很少打球的人不希望打贏對手,取得勝利,這樣的人往往情緒較為正面,而一個人只要有積極的人生態度就不會總是往負面去想,也較不會老是活在怨氣中。

  陳蘭詩說,職場和商場一樣,誠信十分重要,只有真誠對待職務和同事,腳踏實地,以自己的真才實學為工作盡力,一定會取得應有的回報。

身在職場 方法總比問題多


  職場中,一個有智慧的員工,必然是一個最能解決問題的員工。遇到問題,不是只會請示領導,更不是領導答應給你好的待遇和回報才去把問題解決,而是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先將問題解決掉。可以說所有的優秀企業,都有一群能夠在第一時間把問題解決的人。從現在開始,我們就要有這種職業素養。

  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說過,企業是一個不斷出現新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的地方,所以在任何企業問題都是無處不在的,作為一名員工,如果你一遇到問題就去請示領導,那還不如領導自己去解決,還花錢請你幹嘛?我們在遇到新的問題時,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怎樣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尋求解決的辦法,萬一不行,可以藉助同事的力量一起去解決。大家都知道,任何領導都是喜歡聽到屬下匯報自己的成果或自己的方法而不是聽到員工提出問題並詢問方法。一個智慧型員工必然會不先計較條件,而趕緊去解決問題。正因為有這樣的素養,這樣的員工一定比其他人容易找到方法,並讓問題到此為止,那麼他的發展空間也就更大了。

  平時工作中,我們要時時把公司的問題當作自己的問題去解決,而不是說不屬於自己管的問題自己就可以置身事外,甩手不管,這時你可以積極給當事人出謀劃策,爭取早日取得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不僅公司受益,我相信你的人際關係肯定會有更好,你的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認可。

  要會做事,更要會做人。會做人,是你事業成功的必備條件。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總會指責某某職位比你高的人能力如何不如你,埋怨他職位卻比你高,其實完全沒這必要,你應該好好想想你哪一方面不如他,他能到那個位子必有自己的過人之處。當然,學會做人後還是要學會做事,這兩者都是你事業成功的前提。中國自古就有一種說法,做人要外圓內方。外圓就是說處事要講訣竅和方法,在不傷及他人感情的基礎上能把事處理好;內方就是說要有自己的原則,不能為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只有這樣,你才算是學會了如何做人。

  總之,在職場中的我們,要學業務,更要學會做人。遇到問題時,首先想到的是去尋求解決辦法,以主人翁的身份對待問題,發揮自己的智慧,只要你肯努力,肯思考,最後一定能找到解決辦法,因為「方法總比問題多!」

職場草莓族:如何打響反擊戰

職場開心有妙招

經濟大環境不好,為了避免被裁員、減薪,許多人可能不得不「屈就」眼前這份「爛工作」,也許降了級,也許是責任增加卻得不到額外報酬。面對這種情況,愁眉苦臉不是解決辦法。「快樂計劃」(TheHappinessProject)部落格(blog)作者葛萊琴‧魯賓(GretchenRubin)指出,這時候,當事人正面臨「開心挑戰」(happinesschallenges)應積極應對,她並提供一些尋求快樂的妙招,不妨一試。 一、在職場多交朋友。不僅是為了心靈上的滿足,將來出現工作機會時,朋友說不定扶你一把。她建議,無論目前的工作是否為臨時性的,都應「投資」於周圍的人。她說:「享有親密關係的人通常比較快樂。」 二、花一點時間仔細思考職場到底有什麼東西令你不快樂。如果確知某些東西應該除掉,那就負起「清潔大隊」的責任,例如把垃圾食物清除,把髒亂的廚房加以整理。 三、上班通勤時間太長也是令人不爽快的事。魯賓建議,不妨利用通勤時間聽有聲書(audiobooks)。 四、千萬別忘了追求快樂最全面的福祉:好好照顧自己,睡眠充足、常運動、準時起床。保持精力充沛,隨時準備跟人與事打交道。 五、如果工作場合確實需要某種設備,應該要求增添。取得改善工作的利器,高興的可能不只你一人,上司也可能因此注意到你的貢獻和動機。 魯賓相對地提醒管理階層,應牢記員工開心將能提高多少生產力。她強調,快樂的員工比較不會缺勤,較能成為好的領袖,比較願意幫助同事。快樂的員工對銷售業績也有好處,因為人們容易受到真正快樂者的吸引。 另一位管理專家說,管理階層讓員工愉快,非常重要,因為如此才能留住最有才能的員工。招聘新人需要花很多時間訓練。 魯賓指出,在理想的世界裡,職場快樂的來源在於對工作滿意,覺得自己可以掌控專業,覺得自己是在一個可以成長的環境中工作。如果獲得上司的支持、賞識,工作單位幫助你在專業成長,你當然在職場心滿意足。再者,如果能照自己的意思行事,也能令人在職場感到快樂。 魯賓提醒人們,在經濟衰退時期,大家容易陷入「只求活下去」的心態,甚至認為自己在職場不應快樂,但這是不正確的。她說,讓自己快樂不會令別人不開心,而有感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