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是身體「進補」大好時節7款藥膳推薦

「大雪」節氣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此時,我國北方患感冒人較多,如能服點大雪順安養生湯,對抵抗寒邪襲之體表、口鼻很有益處。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在大雪前中後三天的酉時(17-19時,腎經主時):食用大雪養生湯。具體方法為:將冬蟲夏草3克、狗肉250克、上肉桂3克,用水煎煮(可放調味品),將狗肉和湯一塊服下,祛寒育腎。

第二、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了「進補」的大好時節。在大雪至冬至期間,可食用下列食品:

枸杞肉絲

[配料]枸杞20克、瘦豬肉100克,青筍20克、油、鹽、砂糖、味精、紹酒、麻油、干澱粉、醬油適量。

[做法]枸杞子洗淨待用。瘦肉、青筍洗淨切絲,拌入少量澱粉。炒鍋燒熱用油滑鍋,再加入適量的油,將肉絲、筍絲同時下鍋翻炒,烹入紹酒,加入砂糖、醬油、食鹽、味精攪勻,放入枸杞子翻炒致熟,淋上麻油即可起鍋。

[功效]滋陰補血,滋肝補腎。

這是藥食合用,陰血雙補,明目健身的藥膳方。對於體虛乏力、貧血、神衰、性功能低下、糖尿病患者均有強身益壽之效。

木耳冬瓜三鮮湯

[配料]冬瓜150克,水發木耳150克,海米15克,雞蛋1個,食鹽、水澱粉、味精、麻油適量。

[做法]冬瓜去皮洗淨切片。木耳、海米洗淨備用。雞蛋打勻攤成蛋皮切寬片備用。鍋內加鮮湯上火燒開,下海米、木耳煮沸5分鐘,再將冬瓜放入,開鍋後撒入食鹽、澱粉,起鍋前倒入蛋皮,淋上麻油即成。

[功效]生津除煩,清胃滌腸,滋補強身。

山藥枸杞雞湯

懷山藥30克,枸杞子15克,母雞半隻(約500克),生薑3片,精鹽適量。母雞洗淨切塊,與懷山藥、枸杞子、生薑一同放入沙鍋,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1.5~2小時,調入精鹽即成。有養陰健脾、益腎補虛的功效。

菟絲子粥

菟絲子30克,粳米150克,白糖適量。將菟絲子洗淨並搗碎,放入沙鍋中,加適量清水,小火煎湯,去渣取汁,再加淘淨的粳米煮粥。待粥快好時調入白糖,稍煮片刻,便可食用。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益脾止瀉的功效。

枸杞核桃芝麻雞丁

枸杞子90克,核桃仁150克,黑芝麻50克,嫩雞肉600克。將去皮的核桃仁用溫油炸透,加入枸杞,即起鍋瀝油。鍋燒熱注入素油,待油五成熟時,投入雞丁,炒熟,投入核桃仁及枸杞子炒勻即成。有養肝益腎、健脾益胃的功效。

黃精燉肘子

黃精10克,豬肘子750克,黨參10克,懷山藥20克,大棗5粒,姜、料酒、味精、鹽各適量。豬肘子去毛洗淨,剁成塊,與黃精、黨參、懷山藥、大棗、姜一同放入沙鍋,加適量水,置大火上煮沸,小火煨燉至熟,調入料酒、味精及精鹽即成。有補脾益胃養肺的功效。

山藥枸杞雞湯

懷山藥30克,枸杞子15克,母雞半隻(約500克),生薑3片,精鹽適量。母雞洗淨切塊,與懷山藥、枸杞子、生薑一同放入沙鍋,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熬煮1.5~2小時,調入精鹽即成。有養陰健脾、益腎補虛的功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冬季受冷易腹瀉 腹瀉後最好喝點咸稀粥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後,胃酸分泌增加,胃腸易發生痙攣性收縮,胃病高發是規律。還有一部分人沒有胃病,但天氣一冷,特別容易出現反胃、腹瀉、胃痛、唾液分泌多的情況,仿佛胃也受涼了,該怎麼辦呢?

脾胃陽虛,受冷易腹瀉

脾胃陽虛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所謂「脾胃陽虛」,在中醫的描述為:「腹脹滿冷痛,喜熱飲,喜暖喜按,嘔吐清水,食少便溏,氣短無力,舌淡,苔白滑,脈沉細」。通俗地講,就是吃東西比較容易腹瀉,腹漲,尤其吃冷東西時,有時還會回清水,反胃作嘔。特別在冬季,這種身體現象會非常明顯。

腹瀉後最好喝點咸稀粥

專家表示,腹瀉時人體會失去水分和電解質,如鉀、鈉、氯等。單純飲用大量白開水,可能造成體內電解質進一步紊亂。腹瀉患者可通過飲用糖鹽水補充身體必需的電解質,或飲用加少許鹽的米湯和稀粥。

有人認為腹瀉時喝牛奶既可以補水又可以補充營養。對此,曾慶表示,牛奶中含有較多蛋白質和脂肪,需要消化道分泌較多酶來消化,腹瀉時本身消化功能就很弱,喝牛奶會造成消化不良、腹脹,還可能加重腹痛。

飲食要注意少食多餐

良好的飲食能夠促進腸道自身癒合,輔助治療炎症性腸病,緩解症狀,防止復發。患者應選擇柔軟、清淡、少渣、易消化、富於營養、有足夠熱量的食物,少量多餐,定時定餐,宜細嚼慢咽,避免邊進食邊做其他事情。

每餐以正常食量的2/3為宜,每日進餐4~5次。頻繁腹瀉後,每日應飲用一些含鉀高的果汁,如香蕉汁。腹瀉次數較多時應多飲水,每日飲1500~2000毫升為宜,飲水要少量多次、速度要慢,以免引起噁心嘔吐。

少吃粗糧 慎喝牛奶

專家建議,患者要避開四類食物。平時可通過記錄食譜日誌,來識別哪些食物可以緩解不適,哪些則加重症狀,對於那些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儘量不要再嘗試。

1、少吃粗纖維、粗加工食物:大量的粗纖維食物會刺激腸道,並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韭菜、芹菜、白薯、蘿蔔、粗雜糧、干豆類等儘量少吃。疾病活動期應忌食生蔬菜。不要用大塊肉烹調,要經常用碎肉、肉丁、肉絲、肉末和蒸蛋羹、煮雞蛋等形式。

2、慎吃海鮮牛奶:海產品中的異種蛋白質易引起過敏,加重炎症反應。疾病活動期也不建議喝牛奶及乳製品。

3、少吃刺激性食物:應禁忌辣椒、芥末、酒等辛辣刺激食物,少吃大蒜、生薑、生蔥。也不要食用過冷、過熱的食物。

4、少碰油膩食物:膳食脂肪量要限制,應採用少油的食物和少油的烹調方法,如蒸、煮、燜、燉等。

腹瀉兩月不愈應做腸鏡檢查

炎症性腸病容易被誤診為功能性胃腸病、結腸慢性炎症等。沙衛紅建議,如果腹瀉、腹痛持續一兩個月,且治療效果不好,甚至出現便血、發熱、關節痛等症狀,應及時做腸鏡檢查。

一旦確診為炎症性腸病,應進行至少兩年的藥物治療。目前常用的藥物有氨基水楊酸類、糖皮質激素、抗生素、免疫製劑等。

七竅連五臟 從七竅變化知曉健康狀況

電影電視上我們常見的橋段就是七竅流血而亡,那麼你知道七竅指的是哪些部位嗎?七竅即眼二、耳二、鼻、口、舌。我們的身體是一個相互聯繫的整體,七竅連五臟,七竅的變化會直接反應五臟的健康。

七竅連五臟 七竅變化知健康

心開竅於舌

「心氣通於舌,心和,則舌能知五味矣」。實際上,心氣足,不僅能保證舌辨五味,舌頭轉動靈活、說話流利順暢也有賴於心神的健旺。通常來說,舌色紅潤即表示心之氣血充足。

心主血脈,舌上血管最為豐富而淺表,因而舌也能靈敏地反映出心的功能狀態。心陽不足,則舌胖嫩或紫暗;心陰不足,則舌紅絳;心血虛,則舌暗淡;心火上炎,則舌紅爛、生瘡、疼痛;心血淤阻,則舌紫暗或有淤斑;心主神志功能異常,則會出現語言障礙,說不清話。

腎開竅於耳

「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能聞五音矣。」也就是說,腎氣足者,就會聽力好。在病理方面,若腎精虧虛,則腦髓不足,容易出現頭暈、耳鳴、聽力下降等症狀,腎陰虛的病人還經常會有耳如蟬鳴的現象。

另外,老年人出現的聽力減退、耳聾失聰等衰老表現,也與老人腎氣較弱關係密切。所以,聽力較差的人,可以考慮是不是要補補腎氣。

肝開竅於目

視力的好壞有賴於肝氣的疏泄和營養。中醫講,肝藏血,而血又是眼睛活動最直接的物質基礎,所以,肝血的盛衰會直接影響到視覺功能。若肝血不足,目失所養,則兩眼昏花、視物不明,出現如夜盲等問題;若肝經火盛,可見眼紅腫痛;肝陰虛,可致眼糊乾澀,或也可見眼珠不靈活、斜視等;肝氣鬱結過久,則能導致口苦目眩。

肺開竅於鼻

「肺氣通於鼻,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肺主呼吸,鼻為呼吸出入的門戶,所以說,鼻子要想發揮正常的通氣和嗅覺功能,就必須依賴肺氣調和,呼吸暢利。其實,「肺主氣」的功能除了會影響呼吸,還有供給鼻子營養、保證鼻子通暢、預防鼻病的作用。

臨床上,肺的某些疾病表現也常反映在鼻子上。如外感風寒影響到肺,就會鼻塞流涕、影響嗅覺;肺有燥熱,則鼻孔乾澀。反之,如果鼻出現以上異常變化,即可推斷肺臟病變。

脾開竅於口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是口的組成部分,被認為是脾的外在表現之處,當脾氣健運,氣血充足時,口唇得養,則唇紅潤澤;若脾失健運,氣血虧虛,唇失所養,則唇色淡白,或萎黃無光。

不過要提醒的是,儘管五臟與七竅密切相關,但臨床診斷還需要結合其他方法綜合判斷。

改善兒童氣喘多吃蔬果及深海魚是良方

台灣衛生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李淑貞表示,學童每天吃4分新鮮蔬果;一分魚類,及含益生菌的酸奶,有助改善氣喘。

腳跟沾地就疼怎麼回事?或是得了足底筋膜炎

56歲的叢阿姨這段時間腳跟總是疼,最近甚至嚴重到每天早上起床,腳一踩地,腳跟就出現劇烈的刺痛感。她天天用熱水泡腳,卻也不見好轉。最後到醫院就診,醫生說她得了足底筋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