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逢大變尚能微笑未必是堅強

  微笑著面對災難,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地震後家破人亡,但有些人尚能微笑面對,其實,這未必是堅強,而是心理上不能接受現實的表現。」近日,廣東省社會醫學研究會等專家在廣東藥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舉行「地震後生物、心理、社會醫學干預研討會」,會上有專家指出,地震後很多人心理嚴重受創,但每個人的反應都會不一樣,微笑面對的未必更堅強,號啕大哭的未必更脆弱。

  廣東省社會醫學研究會副會長、心理諮詢專業委員會主委黃鐸香指出,地震發生引起的心理障礙都屬於心因性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為極度焦慮、恐慌或者抑鬱,情緒不穩定,還有些表現為內疚、自責或憤怒。

  此外,有些人會發生急性心因性反應,如出現朦朧狀態,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楚地感覺到、知覺到,好像處於夢境之中,不認識周圍的人,不知自己處於什麼地方,當時是什麼時候。

  而當意識恢復後,往往不能回憶。有的災民表現為突然僵住不能動,緘默不語,呼喚不應,可持續幾分鐘或者幾日。有的也會表現為興奮、大喊大叫,甚至衝動與無目標的跑,即反應性「興奮狀態」。

  「這次地震發生雖然已經過去了十幾天,但由於災區一直餘震不斷,災難一直在延續,所以很多災區群眾仍然停留在受災應激狀態。從廣州收治的傷員來看,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不一樣。」廣東省精神衛生研究所副主任醫師尹平告訴記者,遭受心理創傷之後,人們的心理變化可分為四個階段:最早的是倖存反應,多數表現為麻木不仁;接著是否認現實,不肯面對親人離世、家園盡毀的殘酷真相;前兩個階段過後,會感到無盡的恐懼和哀傷;悲哀過後,才是面對現實、接受現實,漸漸開始新生活的階段。

  尹平說,災區很多人家中失去好幾個親人,但他們看起來似乎麻木不仁,有的甚至還能微笑面對並忘我工作,其實,這不是冷漠的表現,也不是堅強的代名詞,而是人們在心理上的一種自己保護本能,很多人習慣用道德標準來評判,這是不符合心理學規律的。「對於心理救援者來說,不應把應激者的心理阻擋在上述某一個階段,相反,應該幫助他們順利度過,順利進入下一個階段,這樣才能讓他們真正和過去和解,也才能有利於他們今後的生活。」

  最後,尹平還提醒說,凡是這場災難的見證者都是應激者,不管是倖存的人、受災的人還是救援者,包括每天守在電視機前觀看救災的人,都可能因此而誘發心理上的創傷,一定要密切關注,發現有問題要積極進行心理干預。 (記者雷坤 通訊員孫文慧)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熱情洋溢促成的事業,竟千瘡百孔

在一個高速發展和變動的社會中,個體的心理壓力與日俱增。曾幾何時,心理學和心理諮詢開始慢慢熱了起來。尤其在兩年前,國家勞動部推出心理諮詢師的職業資格考試,在國內一下子引爆了學習心理諮詢知識的熱潮。有些人覺得自己有助人的能力,希望將來以心理諮詢謀生或業餘做些志願者的工作;也有一些人因為自己有心理問題無法解脫,希望通過相關學習,處理一下自己的問題。

  素音就是在這時候接觸心理諮詢的。她是一名中學老師,對心理學一直很感興趣,平時也幫著學校的心理諮詢室給學生做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但她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訓練,只是平時看一些相關書籍自學。得知社會上推出心理諮詢的學習和相關的職業資格考試,她馬上報了名。

  在培訓班上,她認識了曉敏和小萱。素音47歲,曉敏36歲,小萱28歲,儘管存在年齡差異,但她們挺談得攏。三個女人一台戲,她們自稱「老中青三結合」。曉敏是公務員,在婦聯工作,常要和人交流談心、做思想工作,所以她覺得學習心理學和心理諮詢,對自己的工作有幫助;小萱研究生畢業不久,在外企工作,是個白領,但她對現在的工作不太滿意,想來個職業轉型,一時也沒想好未來要做什麼,剛好聽說有這樣的培訓,覺得挺神秘的,就跑來先學著再說。想法不同而殊途同歸,三個素昧平生的女人因學習心理諮詢而聚到了一起。

  不知不覺,半年的業餘學習很快就過去了。培訓班快結束時,三個人成了好朋友。有一天她們說起了未來,小萱提議三人合夥開個心理諮詢事務所,於是大家一下子來了興致。對於小萱,這個事務所可以成為她未來的職業,而且可以自己當老闆,不用再像以前那樣看上司的臉色行事;對於曉敏,這個事務所可以給自己業餘玩票,調節一下生活;對於素音,她自然樂意能有個地方提供更多機會來實踐學到的心理諮詢知識。

  說干就干。事務所不需要太多的註冊和運作資金,大家各自拿出5萬元。按她們的想法,即使賺不到多少錢,至少可以做到以諮詢的收入保障相關支出。看看身邊有這麼多人痛苦煩惱,常常需要她們開解,她們對市場很有信心。可是,一做才知道,事情絕非她們想像的那麼容易:第一個月有幾個人看了廣告打來電話詢問,但卻沒有了下文,第二個月好像更慘,連問的人也沒了。她們趕緊採取對策,印了一批宣傳單,在周圍的社區投放。可那些宣傳單也沒激起太大浪花,只來了三五個人。

  開局不利,三個人開始商討對策。一討論才發現,原來三人想法各異。比如,小萱認為,白領應該是諮詢公司的主攻對象,他們有錢,思維開放,更容易花錢來諮詢;曉敏認為,如今家庭和婚戀問題最普遍,應該主攻這方面的諮詢;素音則認為青少年問題多,應該主攻青少年的諮詢。大家各持己見,討論了幾次,裂痕也出現了。曉敏覺得自己本來只是玩票,既然諮詢業務前景暗淡,輸得不明不白沒意思,遂提出撤資。三個月不到,就有人要撤資,小萱和素音也很是不滿,指責曉敏不顧整體利益、太自私。這種指責更讓曉敏萌生去意。於是,情況急轉直下,小萱和素音再堅持了兩三周,終於也沒辦法撐下去了。一個轟轟烈烈、風風火火辦起來的事務所,竟然只存在了三個月就煙消雲散了。事務所關掉後,三個昔日的好姐妹、好朋友,再也沒聯繫過。

  如今,談起這家短命的事務所,素音仍然慨嘆自己的魯莽:「看到別人辦公司容易,自己真的做起來,才知道困難重重。看來,僅有熱情是不夠的。」

     心理點評:熱情和行動力是成功的商業活動的一個重要素質,但僅有熱情和行動力是不夠的。基本的理性思考和商業常識也是必需的。以上面的故事為例,三個女人合夥開公司,對消費市場卻缺乏事前的基本評估,只是憑自己的片面經驗和興趣領域,靠感覺行事,事實證明她們的感覺並不準確;她們沒有對未來的明確規劃和共同的目的,各自有各自的計劃和想法,一遇到困難矛盾和決策分歧,這種想法上的差異就成為分裂的隱患;她們缺乏冷靜傾聽、包容別人的心態,缺乏處理衝突的能力,所以遇到順境還好,若是遇到逆境就難以協調;她們不懂公司管理,比如採取平均股權,當誰也說服不了誰時,就沒有一錘定音的機制;她們的專業能力還相當弱,無法取得當事人的充分信任,未能樹立良好口碑,也不能定出足夠高的諮詢費用。凡此種種,決定了這個公司必定會出問題。就像一條想要遠航的船,在光鮮的外表下卻隱藏著千瘡百孔,這是很危險的,也一定會沉沒的。

  合夥投資辦公司的大都是親朋好友,但操作不好,不僅掙不到錢,相反,很可能最後連友情和親情都受到損害。這一點,也是需要事先充分考慮的。

  預告:當老闆難,當女老闆更難,當成功的女老闆難上加難。對女性而言,「A.成功的事業經營 B.成功的家庭經營」究竟是單選題還是複選題?請留意下期的老闆系列故事。(編輯:陶陶)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自我膨脹者多緣於自卑

  同事、同學或朋友圈兒中,總免不了有這樣的人——不論什麼時候都一副自信滿滿的樣子,甚至有點盛氣凌人,講話時喜歡高談闊論,乍聽之下似乎很在行,而相識久了,卻發現他經常言過其實。後來,熟人就都會知道,這原來是個「自我膨脹」的傢伙,對他的信任度也因此大打折扣。

  自我膨脹,是指一個人表現出來的自信心超出本人的實際情況,演變成盲目自大和自負。而過度自負,不僅有損心理健康,還會給人際關係帶來負面影響。首先,自我膨脹實質上是在人缺乏足夠自信時,對自我進行的一種過度補償。即為自卑的表現;自負與自卑,就像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不可分割。因為缺乏穩定的自信與自尊,這類人極易受到來自外界環境和事件的影響。偶有小成就,就容易洋洋自得,充滿全能感;而一旦遭遇一點挫折,或受他人批評和指責,又會使硬幣翻到自卑的一面,喪失動力和進取心。這時,自我為了避免陷入自卑的痛苦,會有意或無意地使用更多的自我膨脹機制來保護自己,表現出對他人的不屑、貶低、憤世嫉俗,這也使得領導、同事等很難與其相處和共事。

  其次,在自我膨脹的機製作用下,個體通過迴避現實來避免接受自己的弱小感,所以對現實的判斷和檢驗能力變差,無法準確評價自己,也無法切實地評估客觀環境,這將導致其難以對未來做出合理預測。從而陷入新一輪「挫敗—自卑—防禦—自我膨脹」的惡性循環。

  過度自我膨脹是對自卑的一種不成熟的心理防禦。要改善這一問題,獲得更成熟的心理狀態,需要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和認識,意識到自己的優勢和長處,也了解並接納自己在某些方面的弱小和不足。只有對自我和環境擁有較為客觀的認識,才能獲得穩定而適切的自信與自尊。(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研究所博士後 黃崢)

直呼上當的面試之路

我是女生,21歲,是一所重點大學旅遊系的大四學生。在外人看來,我的學校和專業都算不錯,有名氣,熱門。按照以往慣例,每年的12月份,都會有企業進駐學校招人。但這年頭因為大學擴招,慣常的日子早過了,還沒有單位到學校招人。同學們都紛紛急了,開始了各自艱辛的求職之路。幸好我在大三開始就做過兼職工作,還在學校合唱團里當過副團長。 在求職問題上,應該說,我比別的埋頭苦讀的同學有一定的優勢。 但求職一開始,我也陷入了迷茫。坐在電腦前搜尋各大BBS、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信息,各個工作介紹平台網站,以及各個公司的網站,填寫公司的網上招聘表格,真真讓人不勝其煩。在投放了近五十份簡歷後,反饋消息如石沉大海,我顆粒無收。……就在我感到絕望的時候,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張人才招聘會的門票,無異於一根最後的「救命稻草」。第一次「親密」接觸:招聘會成「萬人大會」 那場面簡直太恐怖了!一個足球場大的地方,一個上午據說就來了4萬人。人超多,很吵,什麼也聽不見,誰也看不清誰。現在回憶起這場招聘會的過程,還有點心有餘悸。偶爾遇見幾個自己的同學混在裡面,像鴨子般地伸長脖子排隊,真覺「同是天涯淪落人」。不過,最大的困難卻在於,在擁擠的人群中,我根本無法表現自己。有幾次,我被洶湧而來的人潮擠出隊伍,其中不少還是西裝革履的男生。我感到很氣憤,男生們怎麼連一點風度也沒有了?甚至還有一個男生因為插隊,當場和另一個女生吵起架來。 但是,令我感到最無奈的是,招聘會上沒有幾家真正合意的單位。名氣大一點的或者稍稍看得上眼的,攤檔前面的隊伍長得要彎成幾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排到前面,遞上自己精心準備的簡歷,對方連看都不看一眼,就把簡歷扔在一邊,丟下一句「如果面試會通知你」。但是,後來就都沒有了下文。哇!他們這不是在做秀做廣告嗎?起早摸黑:換來性別歧視 自那以後,我已經習慣了擠著公共汽車乃至城際汽車奔波往返於各式招聘會。我習慣了看著和我一樣的同齡人奔波在人潮中。我也習慣了起早摸黑地去趕路,上門自薦,準備和參加形形色色的筆試、面試。辛辛苦苦大學四年,就為了今天的窘狀嗎? 有一次,一個面試官對我說:「你的條件完全符合我們的要求,但我們領導說只招男生……道理很簡單,因為女員工有生育問題,不能單獨出差,不能跟老闆一起出去喝酒等。」我聽後,真如五雷轟頂。我暈!這是明擺的性別歧視哪!……沒辦法,我總不能為此去做變性手術,一夜之間變成男的吧。不收就算了!面試直擊:遇上荒唐「細緻」考官 終於有天中午,我正在飯堂吃飯,突然接到一個通知面試的電話。我喜出望外,好不容易等到了一個面試公關部經理助理的機會。臨行前一天晚上,我翻了一遍《××求職寶典》,順便記了一些面試的技巧。第二天,面試我的是一位30多歲的主管。在我一番流利的自我介紹後,令我直呼上當的時刻到了。 「你有沒有男朋友?」 「這,這個,……有。」我一下意識到這是個隱私問題。但立刻又想,如果不是太難回答的,一般都要給出一個答覆,總不能讓人家覺得你很保守。但下不為例。 「有沒有和男朋友同居或者合租?」那主管繼續輕描淡寫地問。 我有點生氣,愣了一下,但很快對自己說,可能他這樣問只是想試試我的承受能力。 「沒有。但請先生尊重我的隱私。我認為這跟我的應聘無關。」我提高了一點聲調。 「哦,對不起,有些情況我還是要了解清楚的。不然,我無法判斷你究竟適不適合這個職位。你知道吧,公關部是要常跟人打交道的部門,經理助理行為上肯定需要端莊一些……」那人繼續追問:「小姐,請問你的身高和胸圍是多少?」 我那時真是被問得面紅耳赤,心直狂跳。我立刻站了起來,厲聲道:「你真是欺人太甚!對不起,無可奉告!」說完我就奪門而出。 直到現在,我還氣憤那變態考官如此下流。我感嘆,為什麼求職之路這麼坎坷和艱辛?心理點評: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 看了小亭的故事,給人的第一感覺就是恐慌、焦慮、混亂、挫折。 本文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現在大學生就業競爭的激烈和所要面對的壓力之巨大。大學是人生發展的一個特殊時期。這個時期表現在人的生理層面上,身體機能已經發育成熟,但人格、心理層面仍處在發展和完善期。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只能說是一隻腳踏入社會,另一隻腳還留在校園,跟真正的全面接觸社會還有很大的差別。這時候的大學生在心理上仍有很大的依賴性,看問題往往過於單純、樂觀和理想化。當面臨畢業時,生存的壓力、人生的責任等等都會接踵而來,這對每個大學生的心理都是一種磨鍊。 能不能順利度過這次磨鍊,取決於以下因素: 一、生理層面:人在面對壓力和應激事件時會產生焦慮,而焦慮會消耗身體的能量,因此,一個健康的身體,是人面對壓力的充分條件,否則,則可能因外在事件的刺激而引發心身疾病,造成心理和生理層面的紊亂。在本案例中,我們沒有看到明顯的軀體化表現。一般來說,當人在面臨過大壓力時,會出現失眠、焦慮、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系統以及內分泌紊亂等症狀。當覺察到有這些現象出現時,就要提高警惕,及時作出調整。 二、心理層面:良好的性格、穩定的心理狀態和健全的人格在面對壓力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案例中,小亭需要從情緒和認知兩方面作出調整。 情緒方面 小亭目睹的激烈的競爭場面給她的心靈留下了恐懼、驚慌、緊張等情緒。多次應聘未果會產生挫折感並降低自信心。而「性別歧視」、考官的「性騷擾」又對小亭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和傷害,隨之引起的羞辱、憤怒,包括上面所有的負性情緒都需要得到疏導和宣洩。 認知方面 心理學上有一句話:「問題本身不是問題,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心理學認知理論認為:人對外界刺激事件的認知系統決定著人的相應的情緒情感和行為反應。小亭之所以會受到影響,是因為她的認知系統沒有辦法接受社會上一些不公平和陰暗的現象。換句話說,她想像中的社會和現實的社會不相吻合。當這些潛在的信念受到衝擊,就會造成心理失衡。小亭應該告訴自己,要逐漸接受社會的一些不完美現象,有些事情是我們不能左右的,但我們可以左右這些事物對自己的影響。接受這些不完美,同時意味著你仍然有選擇做自己的權利和機會。 三、社會層面:壓力源即外界刺激事件的大小在壓力反應系統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每個人所遇到的機遇都不一樣,有些人比較順利和幸運,有些人則會遇到一些困難和障礙。如果壓力事件過大,超過了一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則會引發一系列的身心問題。 我在諮詢工作中,每個月都會接到一些因為遇到各種問題前來就診的大學生個案。這些案例包括:職業規劃問題、人際關係問題、就業壓力問題、戀愛情感問題等。對這些個案一般先採取情緒疏導的方法,讓其感受安全、溫暖和支持,然後輔以認知治療,對個別個案因壓力引發過去的或潛意識的創傷問題的,需作深層的專業處理,使其達到心靈的成長和人格的完善。 一般來說,大學生在遇到就業壓力問題時,應該從以下角度作好自我調整: 1.注意培養自己良好的性格,增強心理耐受度和抗挫折能力。 2.建立客觀的自我評估系統,調整自己的期望值,對可能遇到的問題作充分的估計。 3.建立一個支持系統,包括家人、朋友、老師等,遇到問題不要一個人扛著,而要找人傾訴。一方面可以宣洩情緒,獲得力量和支持,另一方面可以集思廣益,把問題看得更清楚,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辦法。 4.注重心理健康,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學習通過放鬆訓練、呼吸冥想等方法緩解自己的焦慮、緊張、不安等負性情緒。 5.長期壓力過大無法緩解或遇到其他心理問題時,應及時找心理醫生尋求專業幫助。(點評者:田野)(編輯:郭子東) (以上內容僅授權家庭醫生在線獨家使用,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九成白領大呼職場缺氧

某網站近期做了「你的職場是否缺氧」的調查,數據顯示,高達96.82%的職場人,他們或多或少地處於「缺氧」狀態。調查問卷中,22.46%的投票者來自北京,上海為22.22%。排列第三位的是廣州,占了16.89%。受訪者主要來自於計算機、電子技術、金融、網際網路通信和機械製造行業等行業,以大專和本科學歷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