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健康是什麼?症狀和危害有哪些

很多人其實都是處於一個亞健康的狀態之下,只不過因為種種原因,大家沒有發現而已,或者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亞健康,為了幫助大家全面的認識亞健康,家庭醫生在線特地採訪了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主任醫師成傑輝,來為我們詳細的講述一下亞健康是什麼?其症狀和危害有哪些?

什麼是亞健康?

亞健康是處於疾病和健康之間的第三種臨界狀態,主要是指一定時間內人的精神、體力、活力下降,出現心理不平衡或焦慮、緊張等症狀,但又沒達到現代醫學中疾病的臨床或者亞臨床的診斷標準。成傑輝認為亞健康常常困擾著現代人,處理不當可能發展為疾病狀態。

亞健康的表現有哪些?

亞健康主的表現主要分三類:

1、軀體性亞健康:以疲勞、睡眠紊亂、疼痛等軀體症狀為主;

2、心理亞健康:以鬱悶、焦慮、緊張、急躁、恐懼等情緒,或記憶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狀態為主;

3、社會適應能力下降的亞健康:以人際交往頻率減低、人際關係緊張等為主。這三種亞健康常間夾出現。

亞健康的危害有哪些?

亞健康可影響身體的整體狀態,造成機體功能紊亂或心理問題,從而影響人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若亞健康進一步發展,還可引起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等慢性疾病,而且長時間情緒不良和精神刺激,可使心理亞健康發展為心理疾患,給患者帶來極大困擾。

所以如果我們有條件,應該至少一年到醫院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這樣可以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如何,然後有什麼異常的情況,也能夠及時採取一些治療措施,不至於讓病情進一步加重的。

本文指導醫生:

成傑輝 主任醫師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

擅長疾病:各類虛損體質、病後體虛、功能失調及亞健康...[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若手腳出現這種現象,暗示體內濕氣很重

萬病皆於濕。引起濕氣重的主要根源是脾胃功能減弱,脾主運化水濕,一旦脾胃出現問題就不能正常運化水濕,從而導致濕氣重。濕氣重的人易出現四肢酸痛,全身無力,沒有任何食慾以及大便溏稀和嘴巴黏膩。當濕氣重時手腳上也會出現明顯症狀。

濕氣重時手腳會出現哪些現象?

一部分人手腳上會出現小水泡,這說明身體內部有問題。通常自身壓力過大時可紊亂調節功能,也有可能是濕氣重的一種表現,濕氣過多不能正常排出體內毒素,增加內臟器官負擔,減弱其功能,從而引起一系列問題。當肝臟和濕氣相衝時,會引起脂肪肝,甚至導致肝硬化或肝癌,不僅使得肝區有疼痛感,而且可危及生命,因此排除體內毒素和濕氣至關重要。

如何排除體內濕氣?

1、用熱水泡泡腳

泡腳是簡單易行的養生方法之一,不僅能緩解一整天的疲勞感,而且也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使得體內濕氣跟隨汗液排出體外,體內的一些毒素會通過熱水浸泡排出。另外通過泡腳也能讓內環境逐漸恢復正常,自我調節能力提高,加快濕氣和毒素排出速度,維持身體健康。泡腳水溫在37~40℃左右,泡腳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背後稍微出汗為宜。也可以在泡腳水中加入花椒、艾草或藿香等。

2、多運動

平時多參加體育鍛煉,每次運動時間不能少於30分鐘,每周至少達到150分鐘以上,通過運動能幫助排汗,排出體內濕氣。另外運動也能增強心肺功能,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推薦慢跑、快步走或打太極拳等,但不能做劇烈運動,反而會加重濕氣。

3、調整飲食

濕氣太重會超出脾的運化能力,使得水液在身體中停滯,從而影響脾功能,導致食欲不振和腹脹。不能吃過於油膩、太咸或太甜的食物,不然會影響食物消化,少吃冷飲和生冷食物。烹調食物時可加入蔥姜蒜等,能降低食物的寒性。

4、多吃能去除濕氣的食物

生薑具有解表化濕效果,可以喝生薑紅糖水,能達到發汗解表和溫肺止咳功效。赤小豆能消腫解毒和健脾利濕,若和鯪魚一起煮湯喝,祛濕健脾效果會更佳。另外,薏米也是不錯的選擇,其中含有維生素礦物質以及蛋白質等,能利腸胃和小水腫,幫助去除體內濕氣。

溫馨提示

需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能長時間待在不透風且密閉的潮濕環境中,保持居住房間通氣透風。不能穿潮濕沒有干的衣服,下雨天氣儘量不要出門。不能貪圖涼快而睡在地板上,因為空氣中水分下降,再加上地板濕氣重,會使得濕邪入侵體內而引起四肢酸痛。多吃健脾利尿功效食物,如冬瓜、扁豆和薏仁茶等,能通利小便和補血止血,同時也可達到消暑化濕和利水消腫效果。

哪些情況下切除膽囊對治療有幫助?這6種情況可切除

膽囊是對消化很重要的器官,能儲存和濃縮膽汁,並且把膽汁排入十二指腸,膽汁在消化和吸收脂肪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有些情況下需切除膽囊,才能對治療疾病有幫助。

哪些情況下切除膽囊對治療有幫助?

1、反覆出現膽囊炎

膽囊結石堵住膽囊出口,會使得膽汁不能正常排出,導致膽囊充盈,從而讓膽囊炎反覆發作。也有一部分膽囊根本沒有結石,但會反覆發炎,這在醫學上被稱為無結石性膽囊炎。不管是否有結石,只要膽囊炎反覆發作需通過手術方式切除,以免影響生活質量。還有一個原因是膽囊炎反覆發作,會使得膽囊壁慢慢增厚,再加上長期受到結石摩擦,可能會引起膽囊癌。

2、曾經引起膽管結石的膽囊

膽囊炎的發生分為兩種原因,其一,大結石可堵塞膽囊出口,小結石會流出膽囊,堵塞膽總管,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肝臟分泌的膽汁,還是膽囊儲存的膽汁,都不能正常進入小腸,使得部分膽汁進入膽囊,從而引起膽囊增大發炎。也有部分膽汁會返回到肝臟,通過細小膽管進入血液,使得全身皮膚和眼白部位發黃。結石有可能會進入膽管而引起膽管炎,導致高燒和休克,為能防止膽總管結石反覆發作,需把膽囊切除。

3、曾經發生過膽源性胰腺炎的膽囊

大的結石可堵塞膽囊出口,小結石會堵塞膽總管,泥沙樣的結石可順利進入膽總管開口,膽總管開口在十二指腸,緊挨著胰腺管道胰管的開口,很小的結石會進入胰管,從而導致膽源性胰腺炎,這種情況下也需要把膽囊切除。

4、沒有功能的膽囊

一些患者從來沒有發生過膽囊炎,但膽囊中已經有很多結石,膽汁少或沒有。也有部分因為膽囊壁過度增生增厚,從而引起膽囊腺肌症。以上兩種情況會使得膽囊中沒有任何膽汁,失去膽囊儲存和濃縮膽汁能力,若繼續保留可能會引起膽囊癌,需手術方式切除。

5、膽囊息肉

膽囊息肉有可能會發生癌變,需通過手術切除,但這並不代表著每一種膽囊息肉都必須切除膽囊。單發的息肉直徑在一厘米以下,有蒂,提示良性病變,需定期做腹部超聲檢查。若息肉直徑超過一厘米,基底比較寬,或做複查時膽囊息肉短時間內增大,需切除膽囊。

6、高度懷疑惡變的膽囊

若懷疑或已經確定是惡性的膽囊病變,只要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需把膽囊切除。

切除膽囊會有什麼不好的地方?

30%的膽囊切除患者手術後會對油膩食物消化不良,其主要症狀是上腹部疼痛、有噁心感、腹瀉、大便次數會明顯增多以及食慾下降和噯氣等,特別是手術後一年半內症狀比較明顯,後期會慢慢好轉。因為把膽囊切除後,膽囊壁會出現代償性增厚,從而儲存更多膽汁。先排除胃腸道病變後,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好飲食結構,飲食以流質食物為主,然後再慢慢恢復到以前的飲食。遵循低脂肪和高蛋白質的飲食結構,不然會加重肝臟負擔。

溫馨提示

以上6種情況下需把膽囊切除,膽囊切除後,肝臟分泌的膽汁沒有地方儲存,膽汁會不停的進入腸道中,膽汁中的膽汁酸會被腸道細菌所分解,可分解成甲基膽蒽,這是致癌物質,可直接作用於大腸黏膜,會增加患上大腸癌風險。因此做完手術後大約每三年做一次腸鏡檢查,若腸道中有腺瘤性息肉需手術切除。

注意有這4種「狂出汗」的情況,小心你的健康有麻煩了

出汗是體溫調節的一種表現,通常外界溫度升高、過度緊張以及吃辛辣食物、做運動時會出現流汗的情況。但出汗方式、汗液的量、顏色等發生改變,有可能是疾病來臨。尤其是警惕4種狂出汗,說明健康受到威脅。

為什麼體重超標易加劇高尿酸?教你3個方法控制體重降尿酸!

經過研究發現,身體肥胖和超重可加劇高尿酸,易引起痛風,因此體重超標的人一定要引起重視,積極控制體重才能避免高尿酸發展成痛風和腎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