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重在養氣 少思慮養心氣

中醫認為,「氣」既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也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莊子·知北游》:「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人活一口氣」、「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等,都是在強調「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作用。

「氣」的生成複雜,來源不一,分類多端。其功能有五:推動、溫煦、固攝、防禦和氣化。「氣」之為病有氣虛、氣鬱、氣滯、氣阻等,心氣虛、肺氣虛,肝鬱氣滯、肺氣阻塞等臨床常見。《靈樞·口問》對氣虛的症狀進行過描述:「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腸為之苦鳴;下氣不足,則乃為痿厥心悗」。

鑑於「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中醫養生保健總以養氣為首務。清代醫家黃凱鈞在《友漁齋醫話》中提出的「養氣訓」,對養氣的方法進行了概括總結。

一少思慮養心氣

心氣泛指心的功能活動,現代也可特指心臟推動血液循環的功能。心氣不足,會導致一系列病症。《靈樞·天年》:「六十歲,心氣始衰,苦憂悲,血氣懈惰,故好臥。」人之思慮最易耗傷心氣。《靈樞·本神》:「心怵惕思慮則傷神」。《靈樞·口問》:「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憂愁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怵惕思慮、喜樂無極、悲哀憂愁、恐懼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響心,而後引發相關臟腑的病變。

二莫嗔怒養肝氣

嗔怒是一種強烈的情緒反應,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脅或損害時出現。嗔怒易導致兩肋脹痛、胸悶不舒,並常見消化機能紊亂或女性月經不調等症狀,嚴重的還會使血壓升高甚則猝死,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所謂:「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苑於上,使人薄厥」。可見,保持心態的寧靜與平衡非常重要。

三薄滋味養胃氣

胃氣泛指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氣充足是機體健康的標誌。中醫認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更明確提出「人以胃氣為本」。不禁口腹之慾,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損傷胃氣,《素問·痹論》概括為「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四少言語養肺氣

肺主氣,司呼吸,主宣發肅降,通調水道。肺氣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風、自汗、易感等最為常見。除疾病因素外,話多語稠易耗損肺氣。中醫謂「多言耗氣」。孫思邈也告誡「莫多言」、「多言則氣乏」;宜「少語」,少語氣得充養,不致無謂耗散。

五節房室養腎氣

腎氣指腎的功能活動,主要表現在生殖、生長和發育等方面。中醫認為「房勞傷腎」,主張節制性生活,寡慾葆精,精足、氣充、血旺,人體自然健康。

「養氣訓」文字淺顯,通俗易懂,讀者倘能體會其中蘊含的微言大義,即可達到黃凱鈞所說的「人能留心五養,長壽永年無難也」的境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護好脖子健康 對付落枕一個穴位搞定

一些常見病可以通過按摩某一個特定的穴位來治療,效果顯著、屢試不爽,例如落枕。

一、落枕:落枕多因夜間睡覺時姿勢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患者經常是頭一天晚上睡覺時脖子還好好的,但一覺醒來,便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這時,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落枕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二、閃腰:閃腰在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是一種常見病,多由姿勢不正、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上仙穴」,非常顯效。「上仙穴」位於第五腰椎正下方凹處。人體雙側肋弓下緣聯機與脊柱的交點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數三個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三、鼻衄:鼻衄俗稱流鼻血,在天氣乾燥時常有發生。發生鼻衄時除了低頭、用冷毛巾濕敷頭部等外,還可以按壓「止血點」來加快止血。「止血點」位於面部正中線與髮際交界處上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三九保健別忘艾灸 三九艾灸養生三要穴

近日全國不少地區都處在零下的低溫中,使人感到「三九」的嚴寒。俗話說「夏養三伏、冬補三九」,養生專家指出,三九期間是冬季補陽的最佳時機,這時保健的方法多種多樣,比如灸療就是不錯的選擇,能夠起到溫陽補氣,溫經散寒的作用,從而提高機體的抗寒和抗病能力,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和對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還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

三九艾灸的保健用處:

1、艾灸補氣養血

艾灸是將艾葉經過特殊加工製成艾條,用點燃的艾條放入艾灸灸熏特定的穴位,並且配合外用的中藥,通過經絡腧穴的作用,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能調和氣血。氣是人的生命動力,血為人的基本營養物質,氣血充足,運行通暢,人的生命活動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補氣養血,又可以疏理氣機,使得氣血調和以達到養生保健的目的。

2、蒸氣灸防治凍瘡

藥熏蒸氣灸法是利用藥液蒸氣熏灸經絡穴位,而達到治療目的的一種灸法。在我國最早的臨床著作《五十二病方》和清代《理瀹駢文》兩書中均有該灸法的記載。近來臨床也應用較多。臨床上因其藥物處方和施灸的部位不同,適應症也有區別。比如治療凍瘡可選用棉子蒸氣灸、茄椒根蒸氣灸等。蒸汽灸還能治療痔瘡、鵝掌風、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

3、天灸溫經散寒

天灸是中醫灸治療法中非火熱灸法中的主要方法,又稱發泡療法。天灸通過將特殊調配的藥物貼敷於特定的穴位,可使藥物持續刺激穴位,通經入絡,達到溫經散寒,疏通經絡,活血通脈,調節臟腑功能的效果,既可改善臨床症狀,又可提高機體免疫力。「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種獨特治療技術,屬於「天灸」,它是採用人體經絡循行規律、穴位功效、年曆中24個節氣規律和時間治療學原理,根據人體體質情況和發病特點,選擇在冬季三九天時候,通過中藥藥物貼敷在特定治療作用的穴位上,達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對於一些虛寒性疾病有著明顯的治療作用,部分可以達到根治的效果。此治療時間性強,療效好,兒童成人均可以接受。

三九艾灸養生三要穴:

三九時節的艾灸保健常用養生要穴――關元穴、中脘穴和足三里穴來溫補脾腎,有補益腎氣,促進脾胃運化功能的功效。

關元穴

功能:該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要穴,長期施灸可使人元氣充足,具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能調治諸虛百損及泌尿生殖系統各種病症。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中脘穴

功能:該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的寬度,對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狀均有比較好的效果。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足三里穴

功能:該穴位於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簡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從膝蓋正中往下摸取脛骨粗隆,在脛骨粗隆外下緣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補益脾胃、扶正培元、調和氣血、驅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條灸10~15分鐘,艾罐灸20~30分鐘。

臉部皮膚不適合刮痧 膚色調理多飲綠茶

在很多人眼裡,刮痧是在背部操作的,然而近來「轉移」到臉上的刮痧在白領中十分流行。不少上班族到美容院做這種號稱能美容、嫩膚的面部刮痧。面部刮痧真有那麼神奇的效果嗎?

看天龍八部學養生之道 六脈神劍手指穴能治病

近日,新版《天龍八部》電視劇的熱播,勾起不少觀眾朋友心中的「武俠情結」。其中,各路門派的武林絕學更是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武學秘籍、蓋世神功雖屬藝術誇張,可它們的背後卻蘊含著不少養生保健知識,值得學習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