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萬物復甦,是一個充滿生氣的季節,也是疾病的多發季節。就中醫養生來講,春季是一個尤為重要的養生季節。一年之計在於春,所以下面就給大家說說春季如何養生以及春季預防要預防的疾病,一起來看看吧!
春季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1、夜臥早起
中醫認為人們為了適應春季陽氣生發的規律,應該早起晚睡一些,可以讓人們的神氣而舒暢怡然。這裡的晚睡,並不是叫人熬夜,而是相對於冬天的早睡晚起而言。適當晚睡早起能讓人神清氣爽。
2、忌發物
立春之後,體內肝氣隨著春日漸深而愈盛,在春季之際達到最旺。
而過猶不及,如果肝氣過旺,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正常消化吸收,還可造成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從而引發各種疾病。
所以這個時候,有慢性疾病的預防過敏,從飲食上更要注意忌口。?通俗來講,發物是指富有營養或刺激性強,特別容易誘發某些疾病(尤其指舊病宿疾),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
有哪些食物屬於發物呢?
(1)食用菌類
主要包含蘑菇、香菇等,過食這類食物容易誘發或加重各種皮膚疾病。
(2)水產類
主要包含帶魚、黃魚、鯧魚、蚌肉、蝦、蟹等,這類食物大多咸寒腥膻,對於過敏體質的寶寶,極易誘發如哮喘、蕁麻疹等症。同時也是各類皮膚疾病的誘因之一。
(3)蔬菜類
主要含有椿芽、菠菜、南瓜、竹筍、芥菜等,容易誘發各種皮膚疾病。
(4)水果堅果類
主要包含杏、桃、銀杏、花生、芒果、楊梅、櫻桃、荔枝、甜瓜等,此類食物對各種皮膚疾病來說也是誘因之一。
(5)禽畜類
主要有公雞、雞頭、雞翅、雞爪、豬頭肉、鵝肉、驢肉、獐肉、牛肉、羊肉、狗肉、鵝蛋、鴨蛋等。
而雞蛋不宜多吃,一般一天不宜超過2個,尤其是對於過敏、高熱、腎臟病、高血脂、肝炎、腹瀉的病人,更是不宜多吃。
因為雞蛋內富含蛋白質,是一種「異體蛋白」,很大一部分人吃了以後會出現過敏反應加重或誘發疾病。
除了以上五類之外,還有酒釀、糟、白酒、蠶蛹、蔥、蒜、韭菜等。有時也將一切葷腥膻燥的食物均視為發物。
3、多食蔬菜水果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多雨陰濕、乍暖還寒。」此時的飲食宜溫,應多吃些時令蔬菜水果,如韭菜、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溫胃祛濕。
也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比如薺菜、菠菜、山藥,對身體也有好處。
春季預防常見疾病?
1、防春瘟
春瘟是指春季常見的、具有傳染性的熱性疾病,包括流感、流腦、猩紅熱、麻疹、痄腮、風疹等。其具有發病突然、熱象偏盛、容易傷陰、流傳極快的特點。
春季乍暖還寒,晝夜溫差較大,會影響人體呼吸系統的防禦功能,使人體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種致病菌。
預防春瘟需注意適當通風,儘量少去人多的地方;多吃果蔬多飲水,少吃煎炸鹵、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
2、防腹瀉
春季時期出現腹瀉的幾率也很高。主要原因是外出時誤采誤食,特別是孩子,易採摘不認識的野花、誤食野果。
3、防過敏性疾病
春季前後是過敏性哮喘、鼻炎、起疹等過敏性疾病的高發期;
空氣中的致敏原,如花粉、粉塵等,往往比其他季節更多。所以,對花粉及植物過敏者儘量不要去公園或植物園。
建議過敏人群出門最好戴口罩,回家可用淡鹽水沖洗鼻腔。
4、防情緒病,情志養生
在春天這個追憶緬懷的季節里,要學會調節心態、儘量使心情舒暢,切莫過度傷懷了。當然,還有一點要記住,養肝最好的方法就是保證充足的睡眠。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正骨法掰頸椎有什麼害處?
現在職場工作環境雖然較好,但是也無法避免長時間的俯案工作,長此以往,就很容易出現頸椎方面的問題,影響到正常的工作,也傷害了身體健康。對此一定要引起注意,工作要做好,身體也要保養好。
出現了頸椎問題怎麼辦?
多數頸椎患者都會想到中醫按摩、針炙、拔罐還有正骨,中醫這些療法,對於治療頸椎方面的疾病的確是有良好的效果的,但是需要找專業的中醫師,因為一旦手法不對,操作失誤,會出現風險。中醫在用正骨的方法掰頸椎時會產生咔嚓的響聲,聽到這樣的聲響,我們的頸椎問題就明顯的得到了緩解,但是長期採取這樣的方法,對身體是否有害處呢?這也是頸椎患者想了解的問題。
並不是所有的頸椎問題都可以採取這樣的正骨方法的,正骨掰頸椎也只是針對頸部肌肉鬆馳,而又出現頸椎不正情況,才可以採取正骨掰頸椎以進行校正,而且也是需要藉助病人自己轉動的力,儘量避免產生咔察響聲。這樣的方法,如果長期操作,是容易造成習慣性骨位滑脫,也就是做多了,動輒骨位就偏歪了,硬性正骨正過來後很短時間又偏歪了。
原因就是在於,造成頸椎骨頭偏歪的發力單位是肌肉,而不是骨頭。如果長時間採取正骨掰頸椎,可使肌肉過度勞損,在肌肉根骨面處形成無菌性炎症,炎症刺激神經末梢產生疼痛,疼痛刺激肌肉痙攣牽拉僵硬,這個痙攣牽拉力才是骨位偏歪的主要原因,所以導致這一切病態的主要因素在於肌肉病態。治療的關鍵在於找到病態肌肉,專門針對肌肉根骨面處的炎症做驅散處理。
手腳容易發麻是怎麼回事?
在我們平時生活中,會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久蹲廁所或是久坐後,手腳容易出現發麻現象。遇到這樣的情況,通常只要適當活動一下,就可以慢慢恢復正常了。這只是一種生理現象,一種生理感覺而已,不必過於擔心。
但是也有一些人,尤其是年齡較大的人,會持續性出現手腳發麻,這顯然就不是生理感覺了,而是一種疾病症狀。
這類疾病主要有:
一、神經炎引起的手腳發麻。主要與營養不良有關,長時間的營養不良,會造成機體缺乏足夠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尤其是B族維生素的缺乏會導致神經營養與代謝功能阻礙和傳導速度減緩,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根病變而造成手足麻木。
二、頸椎病、腰椎病引起的手腳發麻。頸椎間盤突出,會壓迫頸部的神經、血管,造成手臂、手指麻木,而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也是如此。
三、糖尿病引起的手腳發麻。糖尿病神經病變主要是由於高血糖損傷血管和神經引起手腳發麻症狀。
四、腦供血不足引起的手腳發麻。如果手腳麻木出現在一側肢體,而另一側正常,有可能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造成的。
五、腕管綜合徵引起的手腳發麻。這類疾病並不少見,主要常見於從事拖地板、洗衣服等家務勞動較多的中年婦女。
六、懷孕也容易引起手腳發麻。這主要是因為孕婦在短時間內身體的末梢血液流通不暢而導致的手腳發麻。
七、中風偏癱引起手腳發麻。一般這類人群,由於肢體偏癱,無法正常行動,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手腳發麻。
八、藥物副作用引起的手腳發麻。一般老年人身體疾病較多,多數要長時間用藥,有些藥物如磺胺、痢特靈、雷米封、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和長春他辛等化療藥物,在劑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長的情況下可能會誘發神經末梢炎,引起肢體麻木。
得了痔瘡要不要開刀呢?
痔瘡是最常見的肛腸疾病,任何年齡都可發病,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病率逐漸增高。痔瘡的誘發因素很多,其中便秘、長期飲酒、進食大量刺激性食物和久坐久立是主要誘因。那麼,得了痔瘡如何治療,要不要開刀?
孕婦有大三陽孩子能要嗎?
懷孕是一個非常美好幸福的階段,可是如果在懷孕三個月,經過醫生檢查發現是B肝大三陽的話,如同晴天大霹靂,孕婦和整個家庭都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負擔,內心對於孩子健康狀況的擔憂會貫穿整個孕期,如果懷孕三個月被確診為大三陽,該不該留這個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