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中自行拔罐三大注意事項

拔火罐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淤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所以,許多疾病都可以採用拔罐療法進行治療。

現在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壓力的增加,經常拔火罐能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尤其是長期就坐於電腦前的白領人士,肩酸、背痛等症狀使用最為適宜。不過拔火罐也有禁忌,自己在家中拔火罐時這些一定要注意。

拔火罐後拔罐部位不能受涼,不要被風吹,如果是頸部拔火罐,最好穿立領的衣服。在拔火罐後兩小時內不宜洗澡,而且不要用冷水刺激拔火罐部位,洗澡一定要用溫水。

一、拔火罐兩小時後再洗澡

拔火罐時,有的人儘可能地延長拔火罐的時間,以為可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然而專家提醒,拔火罐的時間最好控制在10分鐘或10分鐘之內,如果時間太長,拔火罐部位很可能出現起泡、破潰甚至感染。

二、火罐拔哪兒要找准穴位

傳統的中醫療法里的拔火罐,是用杯罐吸附在人體穴位或某個疼痛的局部,達到治療目的。自己在家拔火罐,首先要講究部位是否正確,拔火罐不只是哪裡疼在哪裡拔火罐,中醫講究辨證施治,除了疼痛部位的穴位要拔火罐外,還要在疼痛的相關穴位拔火罐,才能達到效果。如有的患者腰疼,可能還需要在腿部的穴位拔火罐。很多人並不了解人體的穴位情況等,因此最好在拔火罐前諮詢正規的中醫,了解自己的疼痛情況需要在哪些部位拔火罐。

三、紫印未消失部位不宜重複拔

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紫紅印記還沒有完全消失,是不能在紫印部位連續拔火罐的,要更換到相關穴位。否則不但不能緩解疼痛問題,還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夏天拔罐治慢性病效果最好

夏季是拔火罐的旺季,和其他季節相比,夏季陽氣旺盛,人體的氣血也最為充盈,經脈之氣流暢,肌膚穴位更敏感,因此是治療慢性頑固性疾病的最佳時機。加之夏天氣溫高、雨水多、濕度大,人體內很容易濕氣積聚,此季節拔罐不僅能溫補陽氣、增強體質,還能收到散寒祛濕、通絡行氣、活血化瘀等治療效果。

夏季感冒 夏季多見暑濕感冒,以發熱、汗出但熱不解、鼻塞、流濁涕、頭昏、頭痛、頭脹、身重倦怠、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尿短赤、舌苔黃膩為主要症狀,可在肺俞、至陽、陰陵泉、足三里、曲澤、委中等穴拔罐,留罐15~20分鐘。每日1次,病癒即止。也可沿背部膀胱經穴走罐,走罐處可以塗搽薑汁作為潤滑劑,來回走罐以皮膚呈紫紅色為度,最後將罐留在大椎、肺俞穴20分鐘。但是,高熱的患者不可拔罐。

中暑 可以選用大椎、委中、外關,配合中沖、十宣、脊椎兩側、關沖,採用單純拔罐或刺絡拔罐,留罐5分鐘。脊柱兩側用梅花針重叩刺3~5次後走罐;中沖、關沖、十宣用三棱針點刺放血,不拔罐。

頭痛 一般來講,如果頭痛的部位在頭側面,疼痛為脹痛、跳痛,伴隨頭暈、眼乾等症狀,可選擇風池、肩井、陽陵泉等足少陽膽經和足厥陰肝經的穴位進行拔罐;頭頂痛常和情志有關,可選擇足厥陰肝經的穴位,如肝俞、腎俞進行拔罐;如果頭痛的部位在前額,要選擇胃俞、足三里等足陽明胃經的穴位進行拔罐,配合刮痧效果更好。

腸胃病 夏季腸胃病非常普遍,常選肝俞、脾俞、胃俞穴,留罐10~15分鐘,每日治療1次,10日為一個療程。

頸肩腰腿痛 在家裡用火罐治療頸肩腰腿痛時,可以遵循「哪痛拔哪」的原則。

風濕性關節炎 腰上部位及上肢部關節炎取大椎、身柱、風門、心俞、膈俞;腰下部及下肢部關節炎取脾俞、三焦俞、大腸俞。每個部位拔4~8罐,留罐時間約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兩周為一個療程,療程間休息5~6天。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夏天出汗較多,拔罐前最好洗個澡,把身體擦乾,以免汗液影響火罐在皮膚表面的吸附。拔罐後不要洗澡,可以用干毛巾將汗擦去。皮膚有過敏或潰瘍、水腫以及大血管分布的部位,都不適宜拔罐;孕婦的腹部、腰骶部位,也不宜拔罐;腹部、臉部等肌肉不豐富、有臟器空腔的地方不提倡拔火罐,尤其是腹部,很容易形成腸套疊、腸梗阻;還有就是體位容易移動或是骨骼凹凸不平,毛髮比較多的地方不適宜拔罐。要根據所拔部位的面積大小選擇適宜的罐,操作時必須迅速,才能使罐拔緊,吸附有力。

拔罐顏色不同健康大有說道

越來越多的人們祛體內濕毒都選擇用拔火罐方法。拔罐法,又名「火罐氣」、「吸筒療法」,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火焰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使灼熱的火罐緊緊吸著於皮膚,負壓力再回吸造成皮膚瘀血現象的一種療法。拔火罐雖然是一種古老的民間醫術,但是經過代代相傳改造升級,驅除體內濕毒療效顯著。

但是你是否有留意,每次拔完火罐背上都會留下圓圈形狀的顏色,這些顏色其實是告訴我們身體哪裡出了問題。看懂這些顏色,便可對症下藥,下面來學習一下,中醫不外傳的拔罐秘密。

1、罐印紫黑而黯,表示體有血瘀,如行氣經脈不暢、女性痛經或心臟供血不足等。當然,如果身體近期受風寒較重,也會出現紫黑而黯的印跡;如果拔完火罐後印跡數日不退,則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療一段時間;如果出現大面積黑紫印跡時,則提示風寒所犯面積甚大,應對症處理以驅寒除邪。

2、 罐印發紫伴有明顯顏色不同的斑塊,表示有寒凝血瘀之症。

3、罐印呈散紫點,深淺不一,提示為氣滯血瘀之證。

4、 淡紫發青伴有斑塊,表面身體以虛症為主,兼有血瘀;如在腎俞穴處呈現,則提示腎虛;如在脾俞部位則系氣虛血瘀。此點常伴有壓痛。

5、罐印鮮紅而艷,提示陰虛、氣陰兩虛,陰虛火旺也可出現此印跡。

6、罐印呈鮮紅散點,通常在大面積走罐後出現,並不高出皮膚;如果散點在某穴及其附近集中,則預示該穴所在臟腑存在病邪。(臨床中有以走罐尋找此類紅點,用針刺以治療疾患的。)

7、罐印灰白,觸之不溫,多為虛寒和濕邪。

8、罐印表面有紋絡且微癢,表示風邪和濕症。

9、罐體內有水汽,表示該部位有濕氣。

10、罐印出現水疱,說明體內濕氣重,如果水疱內有血水,是熱濕毒的反應。

11、拔罐區出現水疱,水腫水汽過多者,揭示患汽症。

12、出現深紅、紫黑或丹痧,或觸之微痛兼見身體發熱者,提示患熱毒症;身體不發熱者,提示患瘀症。

13、皮色不變,觸之不溫者,提示患虛症。

14、吸拔後沒有罐跡或雖有但啟罐後立即消失,恢復常色者,則多提示病邪尚輕。當然,如取穴不準時也會拔無罐跡。也不能以一次為準,應該多拔幾次確認是否有症狀。

拔罐起水泡怎麼回事 怎麼辦好

症狀較輕,水泡沒有破的情況,可在常規碘酒和酒精消毒後,用注射器在水疱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然後塗以龍膽紫即可,不必包紮。如出現了感染,可服用抗菌藥物即可。

冬季拔罐要注意四點

冬季氣溫低、乾燥,拔罐要選擇溫暖的房間,注意保溫。對需要進行背、腹等部位拔罐的患者,可以適當減少拔罐時間,不要讓身體暴露太久。拔完及時穿衣,可以適當喝點熱水,暖暖身體。由於該季節皮膚乾燥,拔罐要潤滑罐口,保護皮膚不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