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疼痛怎麼辦?養生小體操幫你消疼痛

  腰痛是一個症狀,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絕大多數的原因已經知道,但仍有少數病因尚未明確。常見的病因可概括為四大類:

  ①由於脊柱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疾患所引起。如挫傷、扭傷所引起的局部損傷、出血、水腫、粘連和肌肉痙攣等。

  ②由於脊髓和脊椎神經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腫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

  ③由於內臟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宮及其附件的感染、腫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這種病人往往同時伴有相應的婦科症候。

  ④ 由於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為主訴,但並無客觀體徵,或客觀檢查與主觀敘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識來解釋的病,這種腰痛常為癔病的一種表現。

  常腰痛可練習以下小體操緩解疼痛:

  增加下腹部力量 仰臥,舉腿,直到大腿與腹部垂直。小腿要與大腿成直角。努力把大腿垂直上舉,直到臀部微離地面,但背部不能離開地面。

  抻拉下背部 平躺,彎曲膝蓋,雙手緊抱膝蓋並往肩部運動。頭部不可離地。這樣就能抻拉腰部。稍休息後,再重複此動作。

  伸展背部 用手和膝蓋撐地。將左臂和右腿同時水平伸直,保持這個姿勢5~10秒鐘,然後將手和腳收回。身體保持不動。然後換另一側再做。

  抻拉臀部肌肉 仰臥,舉起雙腿。將一條腿架到另一條腿的膝蓋上。雙手抱住大腿,將膝蓋和腳往胸部方向拉動,直到臀部和大腿外側有抻拉感覺為止。保持這個姿勢10秒鐘。重複做這一動作。

  鍛煉肩部肌肉 跪立,膝蓋著地,低頭,收下頜,直到出現雙下巴為止。將手臂向兩側上舉,然後小臂彎曲於頭後,胳膊肘成直角。再將頭、手、肘、上臂向下往腰腹部方向拉動,讓肌肉保持幾秒鐘緊張狀態。

  如果能經常作腰部的自我按摩,不僅能防治腰痛,而且還能補腎強身。現介紹如下:

  揉腰眼腰眼位於第四腰椎棘突下間旁開3.5~4寸之凹陷。兩手握拳,用拇指掌指關節緊按腰眼,作旋轉用力按揉30~50次,以腰酸脹為宜。

  擦腰兩手掌根緊按腰部,用力上下擦動,動作要快速有力,發熱為止。

  點揉腰背部棘突雙手後背,以中指指腹著力,點按在脊柱的棘突(俗稱「算盤珠」)上,其餘手指著力於中指上下,以輔助點揉發力。雙手要儘量後背、上夠,凡是手能夠及的棘突和棘突下凹陷中的穴位,均應遂一點揉,直至陽關穴下(即第五腰椎棘突)。在點揉時,動作要協調、有節律,用力要均勻,有透力,兩手可交替點揉,反覆30次左右。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胃痛怎麼辦?揭秘最給力養胃竅門

  很多人只是單一的認為胃病就是胃疼,其實胃病的症狀很多除了疼痛還有氣脹、口苦、反酸、打嗝等,今天小編就會帶大家一起深入了解胃病的症狀到底有哪些?

  1)疼痛。這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導致隱痛的原因很多,表現形式也複雜。病因包括受寒、氣滯、血瘀等,表現形式有隱痛、刺痛、絞痛。

  2)氣脹。這也是胃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如果脾胃運化失職,或者因寒受阻,或者其他因素,都會導致胃內的氣體不能及時、不能正常排出,從而導致氣脹。

  3)食脹。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胃不能正常消化食物,或者或者腸胃蠕動過慢,都會導致食脹。

  4)舌淡無味。中醫理論認為,脾開竅於口,如果脾受困,或其他原因導致脾虛,都會引起患者口不知味,不欲食。

  5)口苦。這是肝膽受熱產生的典型症狀,是膽氣上泛的表現。西醫檢查規類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6)面色。胃病患者病史過長,面色容易萎黃、黯淡無光。

  7)舌苔顏色。正常的舌頭,舌體柔軟,活動自如,顏色淡紅光澤,有潤澤,舌苔薄白。胃病初期,舌苔黃,口有異味,此為實證。時間久後,舌苔轉白,便秘者舌質肥厚,疼痛者舌質有瘀斑。

  8)噁心嘔吐。飲食失常、寒溫不適引起的胃病,容易造成患者噁心嘔吐。

  9)打嗝噯氣。跟情緒有關,或者因吵架、壓力過大等導致的胃病患者容易有此症狀。

  10)胸悶。以氣不順、滯留胸腔為特徵,脾氣暴躁者、情緒不佳者易得。

  11)噎膈。脾胃陰虛、或者寒濕困脾者易得。

  12)反酸燒心。這是胃病患者最常見的症狀之一。有胃酸、泛酸、反酸、吐酸之分。胃熱者有燒心感。

  13)乏力、四肢無力。久病體虛,常感覺乏力,不思動,四肢出現無力感。

  14)大便。陰虛、實熱導致大便乾結,如大便稀,則脾運化失常。

  胃病患者在飲食上需注意的:

  1.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

  2.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4.規律飲食:研究表明,有規律地進餐,定時定量,可形成條件反射,有助於消化腺的分泌,更利於消化。

  5.定時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適度,每日3餐定時,到了規定時間,不管肚子餓不餓,都應主動進食,避免過飢或過飽。

  6.溫度適宜:飲食的溫度應以「不燙不涼」為度。

  7.細嚼慢咽:以減輕胃腸負擔。對食物充分咀嚼次數愈多,隨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對胃黏膜有保護作用。

  8.飲水擇時:最佳的飲水時間是晨起空腹時及每次進餐前1小時,餐後立即飲水會稀釋胃液,用湯泡飯也會影響食物的消化。

  9.注意防寒:胃部受涼後會使胃的功能受損,故要注意胃部保暖不要受寒。

  10.避免刺激:不吸菸,因為吸菸使胃部血管收縮,影響胃壁細胞的血液供應,使胃黏膜抵抗力降低而誘發胃病。應少飲酒,少吃辣椒、胡椒等辛辣食物。

  11.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C對胃有保護作用,胃液中保持正常的維生素C的含量,能有效發揮胃的功能,保護胃部和增強胃的抗病能力。因此,要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

秋季增強免疫力小貼士

  因人施膳即「食補」。體質偏於氣陰虛者,可適當選些甘寒益陰補腎之品,如,龜、鱉、鴨、鵝肉做菜餚,偏於陽氣虛者可適當選用溫性食品進補,如牛肉、雞肉、羊肉等,以溫中益氣,填補精髓,增強體質。但由於夏季人體消化功能較弱,因此,除適當服食一些上述補品外,飲食宜清涼味淡,少食肥甘油膩厚味之品。此外,在炎熱的夏季,適當飲用一些保健消暑湯類是有必要的,但切忌過度貪食冷飲。

  辨證服藥

  此為「藥補」。陰虛體質者可適當服用一些滋陰清火、生津止渴之品,如西洋參、沙參、麥冬、五味子以及生脈飲等中成藥。陽虛者,可選用鹿茸、龜齡集等中成藥。氣虛者可選用人參、黃芪等補氣之品,即可適當調整機體偏差,又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節慾保精

  此為「精補」。 酷暑盛夏期間,要適當節制性生活,防止過度耗傷腎精,降低機體抵抗力。

  謹防寒冷

  「三伏」之際,既要預防暑熱,也要謹防貪涼受寒。在空調室時間不宜過長,睡眠之時空調的溫度不宜調得過低,要注意室內與室外的溫差不要過大,以防風寒濕邪侵入人體,引起手足麻木、關節疼痛、口眼歪邪等病。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濕與寒在一起叫寒濕,與熱在一起叫濕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濕,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濕。濕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濕邪、痰濕有關。專家指出,體濕的人容易出現疲勞、汗多、頭重、四肢乏力、皮膚瘙癢、濕疹、腹脹等症狀。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避免濕氣入體。

  1、對付體濕,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健脾利尿的食物

  比如莧菜、扁豆、冬瓜、薏仁、綠豆、西瓜翠衣等。莧菜梗性涼味甘,它富含易被人體吸收的鈣質,也有解毒清熱、通利小便、補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補強壯、補脾益氣、消暑化濕以及利水消腫的功效。

  薏仁不僅含有高蛋白,而且還富含B族維生素、鈣、鐵、膳食纖維等,是一種營養平衡的穀物。因其容易被消化吸收,有促進新陳代謝和減少胃腸負擔的作用,可以健脾除濕、增強腎功能。

  另外,冬瓜和西瓜也屬於性寒味甘,清熱生津的食物,濕熱天氣多吃冬瓜和西瓜都有較好的利尿作用。

  2、保持屋內空氣流通。

  房間內的濕氣如果很重,建議多保持空氣流通,讓空氣帶走濕氣。地板濕了,立即拖干,免得濕氣滯留。如果外界濕氣也很重,可以打開風扇、空調,藉助這些電器保持空氣的對流。

  3、少食甜膩食物。

  在濕氣如此重的環境中別吃傷脾胃的食物。比如,涼拌食品,冷飲。喜歡吃甜食的人也得禁禁口,因為「甜膩化濕」。

 

編輯推薦:

助你應對高溫的10個小貼士

廚房小貼士:大料做菜用途大

貼士:冬寒正是養腎時

運動需按年齡段進行 教你健康運動助養生

為了達到身體的健康,運動是必不可少,為了獲得最佳的鍛煉效果,避免傷害,應要根據年齡及性別進行不同的運動。

秋季下火潤肺 保健藥茶

秋季乾燥,肝火容易因秋燥而變得旺盛。如何下火呢?首先羅漢果比較適合秋季降火之用,另外介紹一些適合秋季的保健藥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