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腳冰涼出虛汗中藥是要如何調理
冬天手腳冰涼多是經絡不通暢所致,按照年齡層次來劃分。比如:老年人來說,手腳冰涼的原因可能是心臟、腎臟功能衰退,造成動力不足;對於年輕人來講,壓力過大、情緒不好、生活習慣不好或者是末梢循環不好,都可能造成經絡不通暢,從而手腳冰涼。
家裡的好偏方
肺虛自汗,黃芪、防風、白朮各10克,煎水服,每日2次。
陰虛盜汗,天門冬、麥冬各10克,泡茶喝即可。
出汗是人體排泄和調節體溫的一種生理功能,正常的出汗,只要及時補充水分就可以了,而虛汗出多了則會渾身乏力,手腳心煩熱,怕風易感冒。
虛汗最常見的是肺虛自汗和陰虛盜汗。
肺虛自汗的表現是汗出怕風,易患感冒。
陰虛盜汗,汗會不自覺地出來,還會手腳心發熱,口乾,小便少,心情煩躁。這是由於陰虛,津液不能自制,導致汗液越出體外。治盜汗,先服用虛汗停,再取天門冬、麥冬各10克,泡茶喝即可。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女人如何健脾補虛?食療方來幫忙
1、山藥苡仁粥
組成:山藥粉60克,薏苡仁30克。
方法:先將薏苡仁洗淨水煮,將熟時,調入山藥粉,用文火繼續煮至粥熟。早晚溫服。
功效:健脾益氣,滲濕止瀉。適用於脾氣虛弱、食少便溏,或脾虛不運、濕濁下注之婦女帶下等證。
2、健脾利水茶
組成:豬苓,澤瀉,黨參,白朮,木瓜,木香,檳榔,紫蘇,陳皮,茯苓,肉桂。
方法:按原方比例劑量,研成粗末。每日用50~70克,置保溫瓶中,以沸水適量沖泡,蓋悶20~30分鐘,頻頻代茶飲用。
功效:健脾溫陽利水,寬中理氣行水。主治慢性腎炎,脾虛氣滯水腫、腹腫脹滿、小便不利、消化不良、全身重著、神疲、面色光白、腰痛乏力、食納不佳、大便溏薄、苔白滑或白膩、脈沉緩。
3、山楂苡仁粥
組成:薏苡仁30克,粳米100克,山楂5克,白糖適量。
方法:將薏苡仁、粳米洗淨,放於砂鍋中,加水1000毫升,燒開後,加入山楂,小火慢熬成粥,再加白糖適量。分兩次空腹服用。
功效:健脾止瀉、消食化積。適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脘腹脹滿、噯氣吞酸、腹痛便溏者。
健脾祛濕的4種中藥?
健脾祛濕的4種中藥
健脾祛濕中藥一: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當作養生益壽的要藥,不但自己常食用,還將茯苓製成茯苓餅,賞賜給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腎經,具有健脾和胃、補腦健身、利水滲濕、寧心安神等功效,被譽為中藥「八珍」之一。茯苓特點是補而不峻,利而不猛。藥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虛濕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濕中藥。
健脾祛濕中藥二:薺菜
薺菜帶根全草入藥,其幼嫩葉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採食薺菜記載。薺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補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等功效。宜於濕熱胃痛、血熱吐血、濕熱泄瀉、便血等症。
健脾祛濕中藥三:木瓜
一說到木瓜,人們可能想到的是番木瓜。雖然番木瓜有健脾胃功效,但是入藥的還是皺皮木瓜或者木瓜。木瓜味酸,性溫,歸肝、脾經,有較好的舒筋活絡作用,且能化濕,為治風濕痹痛所常用,筋脈拘攣者尤為要藥。木瓜還能使濕濁得化,中焦得以調和。此外,木瓜還有消食作用,可用於消化不良症。
健脾祛濕中藥四: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種健脾祛濕中藥,還是生活中運用廣泛的一種香料。砂仁昧辛,性溫,歸脾、胃、腎經。能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該品辛散溫通,氣味芬芳,其化濕醒脾,行氣溫中之效均佳,古人視其為醒脾調胃的、要藥。故凡濕阻或氣滯所致之脘腹脹痛等脾胃不和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濕氣滯者最為適宜。該品善能溫中暖胃以達止嘔止瀉之功,但重在溫脾。
男人健脾吃什麼食物好
脾濕常容易發生水腫、皮膚長痘、皮炎、人體乏力等問題。中醫里紅豆是一味藥可去濕、健脾、補血。常與薏米搭配著吃,令皮膚光滑,減少皺紋、色斑和改善皮膚粗糙。
健脾的四個小動作和食物?
扎馬步是古人練功的基本功,也是很多運動的基本功,其實,蹲馬步可以強化下半身肌力,鞏固下盤,可以幫助我們健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