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帖「冬病夏治」常見十問

  暑伏將至,「三伏貼」治療已經開始預約。對於冬病夏治這一傳統的中醫治療手段,儘管認可者越來越多,卻依舊存在不少疑問。本版特將讀者最常遇到的問題進行了總結,並邀請全國各地的中醫專家進行解答,希望能夠幫助您明明白白去治病。

  1 什麼病適合冬病夏治?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針灸科主任莊禮興:「冬病」,顧名思義,是指在寒冬季節容易發作或病情加重的疾病。患有「冬病」的人多屬於陽虛體質,一年四季中,人體在夏季時的陽氣最為旺盛,而在這個季節通過一些培補陽氣的方法來糾正陽虛體質,常能使「冬病」的發作次數和嚴重程度得到明顯的改善,這便是「夏治」。「夏治」實際上是針對「冬病」的一種預防措施。

  適合進行「夏治」的「冬病」主要包括三類,即: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等慢性胃腸病,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頑固的脊椎關節性疾病。

  「冬病」的共同特點是屬於「寒證」、「虛證」。也就是說,在上述三類疾病中,只要是在天氣寒冷或溫差變化大時,就容易發作或加重的,多屬於可以進行「冬病夏治」的範疇。除此之外,如胃炎等疾病,雖然也是慢性腸胃病,但由於並非只在寒冷季節發作,就不適合冬病夏治。

${FDPageBreak}

  2 冬病夏治都有哪些方法?

  湖北省中醫院針灸科周仲瑜副教授:說到冬病夏治,人們馬上想到貼膏藥,其實,冬病夏治的治療方法並不僅僅是貼膏藥那麼單一,穴位艾條灸、穴位注射、穴位拔罐、臍療、刮痧、藥膳等也都是「夏治」增強療效的重要治療手段。

  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反覆刮動,摩擦患者某處皮膚,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通過對經絡穴位的良性刺激,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出現青紫色出血點,從而改善局部微循環,起到疏通經絡,舒筋理氣,祛風散寒的作用,有助於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這一方法對治療腸胃病、肩周炎、頸、腰椎病、腰肌勞損、關節炎等病效果更好。

  拔罐,是一種以杯罐作工具,借熱力排去其中的空氣產生負壓,吸著於皮膚,造成淤血的一種療法。具有疏通經脈,溫經散寒、行氣活血、止痛消腫等功效,適宜哮喘、風濕痛、頸椎病,腰椎病、肩周炎等病。

  穴位注射,是選用中西藥物注入有關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它可將針刺刺激和藥物性能兩者結合,發揮其綜合效應。穴位注射的適應範圍很廣,如肩周炎、關節炎、腰腿痛、哮喘等。

  艾條灸、隔姜灸等,可起到溫經通絡,行氣活血,祛濕散寒的效果。其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性咽炎、過敏性鼻炎;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關節炎、慢性結腸炎、過敏性結腸炎、胃腸功能紊亂以及平常體弱多病而體質偏寒者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臍療,就是把藥物直接貼敷或用艾灸、熱敷等方法施治於患者臍部,激發經絡之氣,疏通氣血,調理臟腑,用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療法,適合虛證、寒證和痛證。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馮淬靈:在臨床中碰到過這樣的事,一名正在哮喘急性發作期的患者,來到醫院,看了病,卻不打算取藥,而要等著即將到來的貼敷治療。這是非常錯誤的一種做法。因為冬病夏治是一種系統的綜合療法,包括外治、內服、氣功、食療、體育鍛煉,對於呼吸系統疾病而言,尤其還要注意呼吸功能的鍛煉。患者只有抓住夏季這個時間段,在疾病穩定期,綜合運用多種方法,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不可只靠三伏貼。

${FDPageBreak}

  3 什麼時間貼三伏貼最好?

  莊禮興:「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選擇治療時機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熱的時節,同時人體也正處於陽氣最為旺盛、氣血通暢、皮膚腠理鬆弛的狀態。在此期間採用穴位貼敷療法來預防「冬病」,將辛溫發散的藥物精製而成藥膏貼敷於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溫陽益氣、通經活絡、祛風散寒止痛等作用,對「冬病」起到良好的預防作用。

  一般來說,「三伏天」是從二十四節氣的「小暑」後開始,橫跨「小暑」、「大暑」、「立秋」三個節氣,分為初、中、末伏,共30天,還有些年份是40天。為順應天時,貼敷治療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當遇到歷時40天的「三伏天」時,為了保證治療的連貫性,使每次貼敷的間隔時間相同,通常會增加一次,稱之為「加強灸」。比如今年,大部分醫院的貼敷治療就定在7月14日(初伏灸)、7月24日(中伏灸)、8月3日(加強灸)和8月13日(末伏灸)。通常認為,3年為一個療程。

  需要提醒的是,其實穴位貼敷作為一種治療方法,並不是只限於三伏天使用。數據顯示,三伏天和非三伏天做穴位貼敷對預防「冬病」發作都有效果,只不過前者效果更好些。

${FDPageBreak}

  4 孩子能貼三伏貼嗎?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兒科主任王俊宏:中醫較為溫和的調理手段,在治療兒童疾病時通常都會有出人意料的優秀表現。而作為內病外治、冬病夏治的「典範」,三伏貼在這方面也不例外。但必須提醒的是,2歲以下幼兒不宜做貼敷,一來他們的皮膚過於嬌嫩,可能無法耐受藥物的刺激;二來,孩子太小,不懂得如何表述自己的不舒服,這也會影響到治療的安全性。

  與成人選擇冬病夏治有適應症一樣,只有患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和過敏性鼻炎,以及反覆呼吸道感染的孩子才適合三伏貼療法。一般來說,孩子貼敷要在半小時以上才能起效,建議以2小時為上限。如果孩子皮膚特別敏感,很快就有不適感,如燒灼感、疼痛則須提前取下。

  另外,有此需要的家長,建議帶孩子在頭伏的當天直接來,不建議提前預約。因為孩子的身體狀況隨時都可能變化,如預約後,卻在貼敷當日出現發燒、流涕、咳嗽、腹瀉等症狀,就不得不「打道回府」,白白折騰了。如果趕上孩子身體不適,無法進行某次貼敷也沒關係,因為只要是做了治療,就會比不治強,將時間推後一次,同樣能有療效。

${FDPageBreak}

  5 什麼情況不能貼?

  馮淬靈:以下幾類情況的人不宜做「三貼敷」治療。支氣管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處於發作期;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的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孕婦;有嚴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貼敷膏中的很多中藥都是熱性的,因此陰虛火旺的人是不適合的;咳嗽、腹瀉者最好也不急於做貼敷治療。

${FDPageBreak}

  6 貼前要做哪些準備?

  天津中醫藥大學心內科副主任醫師朱亞萍:首次貼敷的患者應提前調整好心態,最起碼要對貼敷療法有信心。去貼敷當日,最好穿著寬鬆、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膚者宜在浴後或清洗背部後進行貼敷。

${FDPageBreak}

  7 如果沒到時間,但出現紅腫是不是要拿掉?

  朱亞萍:貼敷中要密切觀察,根據患者的年齡、體質和對藥膏的耐受程度分情況護理。如年富力強者對藥物耐受能力通常較強,可貼3—4小時;老年人及體質較弱的患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兒童皮膚嬌嫩,只貼0.5—2小時或更短時間;個別對藥物特別敏感的患者要嚴密觀察,最好記錄下首次的耐受時間以備之後作為參考。

  當然,上述時間只是籠統的要求,每個人體質不同,所以到底貼敷多長時間應酌情而定,使其恰到好處,不及則功效難求,太過則起泡痛苦。

  貼敷的最佳時間為去藥後局部潮紅,有熱痛感,幾天後脫一層薄屑或有細小水泡。此則既達到治療目的,又無起大泡的痛苦。

  除根據以上標準掌握時間外,還要觀察貼藥後的局部反應,如貼後熱辣燒灼感明顯,皮膚不能耐受時可提前去藥;若貼後局部溫熱微癢,皮色不紅或微紅,覺得舒適者可適當延長貼敷時間,以不燒傷皮膚為宜;皮膚嬌嫩者,貼敷時間也可短些。

  不過,不管是哪種情況,貼敷時間的長短都必須以病人的皮膚反應為度,一般以局部皮膚有燒灼感為宜。

${FDPageBreak}

  8 貼完當天能洗澡嗎?

  朱亞萍:藥餅取下後可以洗澡,但不要搓背,最好也不要用沐浴液等化學製劑,清水最好,淋浴後用毛巾輕輕吸乾穴位上的水。如皮膚起泡,最好等泡消失後再洗。

  其實,除了洗澡問題,貼敷後更應該注意不能著涼。既然是選擇在夏天治療,就是看中了天氣中的「熱」。所以患者在醫院接受治療後,回家也不能過分貪涼。

  貼敷當天要避免過度吹電風扇,避免在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暑後救護方法

  高溫中暑常發人群為:高溫作業工人、夏天露天作業工人、夏季旅遊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長期臥床不起的人、產婦和嬰兒。若有人員中暑,其救護辦法為:

  1.立即將病人移到通風、陰涼、乾燥的地方,如走廊、樹陰下。

  2.讓病人仰臥,解開衣扣,脫去或鬆開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濕透,應更換乾衣服,同時開電扇或開空調,以儘快散熱。

  3.儘快冷卻體溫,降至38度以下。具體做法有用涼濕毛巾冷敷頭部、腋下以及腹股溝等處;用溫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鐘。

  4.意識清醒的病人或經過降溫清醒的病人可飲服綠豆湯、淡鹽水等解暑。

  5.還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氣水。另外,對於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撥打120電話,請以求助醫務人員緊急救治。

${FDPageBreak}

 

  中暑後的對策

  發現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輕症中暑表現時,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離引起中暑的高溫環境,選擇陰涼通風的地方休息;並多飲用一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還可以在額部、顳部塗抹清涼油、風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中藥。如果出現血壓降低、虛脫時應立即平臥,及時上醫院靜脈滴注鹽水。

  對於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從高溫環境中轉移至陰涼通風處外,還應該迅速將其送至醫院,同時採取綜合措施進行救治。

${FDPageBreak}

  

    孩子中暑如何急救?

  夏日炎炎,孩子在外面玩得臉蛋通紅,滿頭大汗是常有的事。細心的媽媽要學會判斷孩子是不是中暑了。當孩子出現渾身發燙、體溫升高,同時顯得煩躁不安、頭痛噁心、心慌無力,甚至突然昏倒、四肢肌肉發生抽動時,這就是中暑了。當體溫達到42℃以上將會引起全身細胞變性,造成腦、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的功能受到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對於中暑,要及早發現,儘快治療。

  如果孩子有中暑的跡象,應該立即把他從高溫的地方轉移到陰涼通風透氣的地方或者室溫低於25℃的空調房間。然後,解開孩子的衣服,讓他散熱,同時根據中暑的輕重程度作相應的急救處理。

  如果孩子有頭暈頭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的症狀,但是體溫沒有超過38℃,可以用冷濕敷的辦法進行降溫。具體做法是:把毛巾疊成兩層或四層放在冰水或冷水中浸濕,取出擰去一些水分,使毛巾滴水即可。讓孩子仰臥在床上,把毛巾放在孩子額頭上,可以用兩塊毛巾交替更換。同時可以讓孩子喝一些清涼含鹽的飲料,以補充因大量出汗而造成的體液損失。還可以讓孩子吃適量的西瓜或冰鎮綠豆湯,或服用一些解暑中藥。這樣,孩子的中暑症狀就會逐漸消失。

${FDPageBreak}

  如果孩子體溫超過38.5℃,渾身皮膚乾燥發燙,除上述措施外,還必須採取冰水或酒精擦浴來快速降溫。在家裡如果一時找不到冰水或酒精,也可以用白酒來代替。具體做法是:

  (1)酒精擦浴法:先把孩子身上的衣服全部脫掉,找一塊小毛巾或一些紗布,蘸上經過稀釋的酒精(75%的酒精1份加清水l份),分別在孩子的頸部、腋下、肘窩,大腿根部來回反覆地輕輕擦拭。通過酒精的揮發作用可以把體內的熱量迅速散發掉。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前胸和腹部不能擦,因為這兩個部位對冷刺激特別敏感,如果擦拭的話,會引起心跳減慢和腹瀉等不良反應。

  (2)冰袋冷敷法:把冰塊放入冰袋中,冰袋外面用毛巾或布包好,放在孩子頭下枕著,也可以放在孩子腋下和大腿根部。

  在給中暑的孩子降溫時,媽媽一定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體溫、脈搏和面色。當孩子的肛溫降到38.5℃以下時要暫停酒精擦浴或冰袋冷敷。如果孩子體溫持續不降,並且出現面色蒼白、冷汗淋漓、脈搏細弱、甚至四肢抽動、意識障礙等嚴重症狀,就應該立即把孩子送到附近醫院急救治療。

  下一頁:中暑急救步驟五字訣

${FDPageBreak}

  中暑急救步驟五字訣

  一、移。迅速將病人移至陰涼、通風的地方,同時墊高頭部,解開衣褲,以利呼吸和散熱。

  二、敷。可用冷水毛巾敷頭部,或冰袋、冰塊置於病人頭部、腋窩、大腿根部等處。

  三、促。將病人置於4℃水中,並按摩四肢皮膚,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散熱。待肛門溫度降至38℃,可停止降溫。

  四、浸。將患者軀體呈45度浸在18℃左右井水中,以浸沒乳頭為度。老年人、體弱者和心血管病患者,水溫過低不能耐受。

  五、擦。四個人同時用毛巾擦浸在水中的患者身體四周,把皮膚擦紅,一般擦15—30分鐘左右,即可把體溫降至37℃—38℃,大腦未受嚴重損害者多能迅速清醒。

室內潑水降溫不利健康

  夏季到來,天氣炎熱,室內氣溫往往高達25℃以上,對於某些場所和一些沒有安裝空調的家庭來說,常常採取在室內地面潑水來達到降溫的目的。其實,這種用潑水來降溫的做法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不可否認,用潑水的方法使水汽蒸發可以帶走一些熱量,剛潑完水時,室內氣溫暫時下降,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但是,如果室內空氣是不流通的,空氣處於靜止狀態,此時在地面上潑水,水氣難於向外散發而滯留在空氣中,使室內空氣濕度不斷增大。短時間雖然可以起到降溫的作用,但時間稍長,室內氣溫又會上升,加上濕度增加,就會使人感到室內比平時更悶熱,這也是人們身有體會的。另外,由於夏季溫度高,水分蒸發快,室內的細菌和塵埃隨著水汽進入空氣中,使空氣比潑水前更混濁,因而對人體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夏季室內用潑水來降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做法為:在市內潑適量的水來進行降溫的時候,要打開門窗,使得空氣流通,最好打開風扇加快空氣流通。或者採取用臉盆置水的方法進行空氣增濕降溫,但要注意臉盆的水要每日一換。

預防中暑三件寶

白開水從營養學觀點來看,任何含糖飲料都比不上白開水對生理和健康的價值大,因為純淨的白開水進入人體後能很快被胃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發揮新陳代謝的功能,同時調節體溫、清潔人體內環境。喝白開水應選擇沸後自然冷卻的新鮮涼開水(20℃~25℃),這種白開水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容易透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很快被吸收利用。

高溫作業謹防中暑

盛夏酷暑,高溫條件下勞動、工作的人員,由於體力透支較大,極及造成中暑現象。因此,在飲食和營養方面應當多補充一些水分、食鹽和水溶性維生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