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考考生的中藥養護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日益逼近。經過十二年「寒窗苦讀」的全國數百萬考生,將在同一起跑線「同台競技」。高考前夕的複習期間是考生最為緊張的階段。難免會給考生造成緊張、心神不安、恐慌、焦慮等消極情緒,有的甚至鬧出病來。對「考試綜合症」的治療,應以中藥「治本」為主,輔以飲食療法和心理治療,解除考生的煩惱最為安穩。

  一、失眠多夢的考生。可去藥店購買酸棗仁100克,水洗乾淨炒焦黃,碾成細粉裝瓶中,於每晚臨睡前三十分鐘用溫開水沖服3克,即可使之安然入睡。

  二、記憶力不佳的考生。可將桂圓肉20克,與紅棗30克、冰糖10克共燉火巴,分早、晚二次吃,能有效增強記憶力。每天一劑,連服30—45天為佳。

  三、憂鬱不安的考生。可購能「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的合歡花30克,煎水分早、午、晚3次服用,每天一劑,連服15—30天,便能解郁除煩。

  四、精神緊張的考生。可用「人參定志加味湯」治之。即用人參6克(另煎分3次兌服)、茯苓15克、遠志20克、菖蒲10克、龍齒20克(火鍛、先煎)、硃砂3克(分3次與藥汁服)、琥珀6克(分3次與藥汁服)、丹參20克、酸棗仁15克(炒焦後煎)、鉤藤20克(後下)共煎水分3次服。每天一劑,連用5—7劑即可消除緊張情緒。

  五、發燒型的治療。即黃連6克、黃芩15克、白芍15克、生地黃20克、丹參20克、夜交藤20克、竹葉20克、阿膠15克(烊化分3次與藥汁服)、淡豆鼓15克共煎水服。

  若有頭痛現象的,在前方的基礎上加川芎15克、菊花20克後煎水服。若是咽喉腫痛、咳嗽者,在前方的基礎上加玄參30克、桔梗20克後煎水服。若是大便乾燥者,可在前方的基礎上加大黃6克煎水服即可。

  以上皆是每天一劑,連服3—5劑即可解除考生的憂苦了。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治胃病不能單靠藥,還要「養」

  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生活節奏加快,胃腸疾病患者越來越多。但對所有的消化問題並非都要靠藥來解決,醫學專家指出,近四成門診病人只需通過精神調適和改變行為等方式,就能祛除消化道疾病。

  很多病人常向醫生訴說胃腸道出現不適,如打嗝、腹瀉、消化不良、腹脹、便秘及反酸、燒心、吐酸水,但各種檢查卻找不出臟器有病變。在臨床上,這種情況被稱為功能性胃腸病。比如工作壓力大、精神受刺激、生活不開心的時候,會感到腹脹、沒有胃口。對這些病人,別人開導和自我心理暗示是最好的藥物,有助於症狀逐步減輕、胃口增加。

  在日常生活中,人每天都必須排便,最理想的是每日定時排便一次。有的成年人忙於工作,有的孩子貪玩,產生排便感後有意控制,把大便憋在腸道里。但積蓄的大便不會就此「罷休」而反覆刺激肛門周圍的括約肌收縮,收縮不斷加強,因此感覺腹痛。以前把這種不明原因的腹痛歸為腸道蛔蟲作怪,現在則明確為功能性腹痛。

  專家建議,人們平時要注意排便衛生,如不要控制可貴的排便感,排便感明顯時要立即去解,入廁後不要搞「副業」,排便時做到用力最小、所需時間最短。此外,還應注意多吃水果、蔬菜,潤滑腸道。

古人飯後養生法4則

  如今,人們普遍忽視了進食後的養生保健,從而影響了飲食的效果,甚至危害健康。現介紹幾則古人的飯後養生法:

  食後手摩腹 唐代大醫學家孫思邈曾說:「中食後,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緩行。食畢摩腹,能除百病。「食後按摩腹部,既可促進胃腸蠕動和腹腔內血液循環,有益於增強胃腸功能,又可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神經傳人大腦,有益於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起到健身防病的作用。具體做法:以掌心著腹,以肚臍為中心,慢而輕柔地順時針和逆時針按摩各20圈。

  食後慢慢走 《攝養枕中方》記載:「食止行數百步,大益人。「說的是食後緩行,可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益於人體健康。但食後不可急步快走,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不可立即坐下或躺下休息。否則會給健康帶采不利。

  食後賞音樂 古人說:「食後不可便怒,怒後不可便食。「柔和輕快的音樂,乃至賞心悅目的環境,都可以作為一種良性刺激通過中樞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與此相反。喧鬧嘈雜的聲音、強烈激昂的節奏、混亂不堪的環境、污濁難聞的氣味,毫無疑問會對情緒和食慾產生不良影響。因此,食後欣賞輕柔明快、美妙動人的樂曲,對人體大有裨益。

  食後須漱口 古代醫學家張仲景指出:「食畢當漱,令齒不敗而口香。「食後漱口,可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還可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於增進食慾和幫助消化吸收。如此,老年人就會感覺吃得香、身體好,就能健康長壽。

川貝止咳但不能隨便吃

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咳嗽了就喝點川貝糖漿止咳。然而,川貝類止咳藥有20多種,其組成成分不同,具體功效也會略有差異。由於引起咳嗽的原因很多,所以用川貝藥止咳也一定要對症。

專家提醒 支氣管炎春季多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