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解說各種拔罐的運用方法中醫拔罐,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也為我國中醫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病治癒了好多人身上的疑難雜症。下面是中醫專家介紹的常用的拔火罐的方法。
1、單罐:用於病變範圍較小或壓痛點。可按病變的或壓痛的範圍大小,選用適當口徑的火罐。如胃病在中脘穴拔罐;岡上肌肌腱炎在肩髃穴拔罐等。
2、多罐:用於病變範圍比較廣泛的疾病。可按病變部位的解剖形態等情況,酌量吸拔數個乃至拾數個。如某一肌束勞損時可按肌束的位置成行排列吸拔多個火罐,稱為「排罐法」。治療某些內臟或器官的淤血時,可按臟器的解剖部位的範圍在相應的體表部位縱橫並列吸拔幾個罐子。
3、閃罐:罐子拔上後,立即起下,反覆吸拔多次,至皮膚潮紅為止。多用於局部皮膚麻木或機能減退的虛證病例。
4、留罐:拔罐後,留置一定的時間,一般留置5-15分鐘。罐大吸拔力強的應適當減少留罐時間,夏季及肌膚薄處,留罐時間也不宜過長,以免損傷皮膚。
溫馨提示: 走罐,一般用於面積較大,肌肉豐富的部位,如腰背、大腿等部,須選口徑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平滑,最好用玻璃罐。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拔火罐廣受青睞 如何科學拔火罐
雖然火罐療法簡單易行,很多人都在家進行,安全性也比較好,一般拔火罐也不會出現什麼事,但如果操作不當也會給患者帶來不適甚至痛苦,所以拔火罐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拔罐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到一種祛病方式,它不但可以治療風寒痹痛、虛勞、喘息等數百種內外疾病,而且還可以強身健體,所以深受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歡迎,全國各地的拔罐店也比比皆是。但我們在享受拔罐給我帶來健康的同時,也要注意一些健康隱患。
科學拔罐 注意五大事項
1、保暖
拔罐均要在脫衣服後才能操作,所以治療時應避免有風直吹,防止受涼,保持室內的溫度。
2、避免燙傷
引火物不要掉入罐中,更不要在罐口處灼燒,以免燙傷。
3、不宜部位
皮膚破損處、皮膚瘢痕處、皮膚有贅生物或骨突出處均不宜拔罐。另外,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瘢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
4、防止感染
起罐後,皮膚局部如出現潮紅、瘙癢,不可亂抓,經幾小時或數日後就可消散。如果出現水泡、水珠、出血點、淤血等,均屬正常治療反應。水泡輕者只需防止擦破,待其自然吸收即可,水泡較大時,可在水泡根部用消毒針刺破放水,敷以消毒紗布以防感染。
5、拔罐時間
病情重、病位深及疼痛性疾患,拔罐時間宜長;病情輕、病位淺及麻痹性疾患,拔罐時間宜短。肌肉豐厚的部位,時間可略長;肌肉薄的部位,拔罐時間宜短。氣候寒冷時拔罐時間適當延長,天熱時相應縮短。
拔火罐能治療白癜風嗎
中醫博大精深,民間一些常用的常用方法都很普及。如拔罐,刮痧等醫術。拔火罐簡單實用,對於一些皮膚病也很有效。中醫認為,白癜風多因七情內傷,肝氣鬱結,氣機不暢,復感風濕之邪,博於肌膚,致氣血失和,血不榮膚所致。拔火罐對治療白癜風有一定的幫助。
分部位拔火罐治療白癜風的方法:
一、俠下(肱二頭肌外側沿中1/3與下1/3交界處稍上方)
方法:採用刺絡拔罐法,留罐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
二、病變部位、脾俞、中脘
方法:病變部位用梅花針叩刺,然後用旋轉移動拔罐至皮膚充血發紅;脾俞、中脘穴用單純拔罐法,留罐15-20分鐘,起罐後,均用艾條溫灸5-10分鐘。 每日治療1次。
三、皮損區
方法:先用三棱針由外向內淺刺,以微出血為度,然後拔罐20分鐘。或在皮膚區先塗以骨白酊,然後拔罐15-20分鐘。或拔罐後再塗亦可。每日或隔日治療1次 。
拔火罐簡單有效,但在操作中要注意安全不要燒傷。
拔火罐是如何操作的
拔火罐是中醫的一種療法,又稱「拔罐療法」、「拔管子」或「吸筒」。能使施治部位造成充血現象,從而產生治療作用。拔火罐危險性小,易操作,且療效明顯。
拔火罐治療腰肌勞損的操作方法介紹
骨科醫學認為拔罐可以溫經散寒,活血通絡,舒筋止痛。現代醫學認為,由於罐內負壓對局部具有機械的吸引作用,可使局部組織充血,甚至瘀血毛細血管破裂,引起血管溶血現象,出現罐斑等,對機體起著良性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