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怎麼買】 看、聞並用更放心
看標誌:首先要看「QS」標誌,有「QS」標誌,表明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已經取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具有保障生產合格產品的生產能力和條件,產品已經過出廠檢驗合格。
看標籤:包裝印刷是否清晰、完整。是否標明了月餅的類別(廣式月餅、蘇式月餅、京式月餅等)以及餡料的類別、是何配料、以及是否標明廠名、廠址、產地、及其證號。
看外觀:優質月餅表面呈金黃色或棕紅色,底部紅褐色,色澤均勻,油潤光亮, 而劣質月餅表面生糊嚴重,有青溝、崩頂現象。從外形上來說,優質月餅薄厚均勻、外形飽滿,輪廓分明,花紋清晰、表面無裂紋、不露餡;劣質月餅塊形大小不均勻、跑糖露餡嚴重。
看日期:當多種月餅產品混裝一盒時,生產日期以最早生產的月餅的生產日期為準。保質期由企業自定(特殊的要標明貯存方法)。
聞氣味:購買時,除了看,還要聞一下月餅及其包裝材料有無異味、油脂酸敗味和其他不良氣味。一般而言,優質月餅氣味清香。
專家提醒:儘量到質量有保障的大型超市或商場或專賣店購買月餅。月餅宜存放在陰涼通風、清潔乾燥的地方,不宜冷凍貯藏,否則影響口感。
${FDPageBreak}
【月餅怎麼吃】 月餅最好早上吃 一次吃1/4
早飯:早飯吃月餅,是最為常見的,也最能接受的方式。但早晨人們需要糖、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而月餅中僅含有人體所需的糖和脂肪,因此建議搭配些富含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蔬菜沙拉。而吃月餅的量,也不能超過一個正常月餅的四分之一。晚上應少吃或不吃,特別是老年人更應如此,否則,有可能成為血液凝固、形成血栓的某些因素。
午、晚飯:將月餅當作午、晚飯的人相對較少。但有些人愛吃月餅,於是將月餅當午飯,這是相當不健康的行為。別以為月餅可取代正常的飯食,白飯、菜、魚、肉等食物所含有的各類營養、纖維和維他命,是月餅無法取代的。最多只能將月餅代替白飯的熱量,而一個月餅的熱量相當於四五碗白飯,因此月餅的量應控制在四分之一。
專家提醒:月餅屬高糖、高脂肪食品,注意不要一次食用過量。患糖尿病、膽囊炎、十二指腸炎或胃炎、高血壓、高血脂和冠心病等特殊人群應儘量不吃或少吃月餅,否則容易引起疾病發作。老年人和少年兒童吃月餅時也要非常注意,因老年人消化吸收能力較差,多食會加重脾胃負擔,引起消化不良、腹瀉;嬰幼兒及少年兒童消化系統發育不夠健全,消化器官十分嬌嫩和脆弱,難以承受大量高糖高脂食品。
${FDPageBreak}
【專家推薦】 月餅配花茶 味道很奇妙
月餅最好隨買隨吃 過節時人們往往一次買許多月餅,而月餅放置時間久易引起餡心變質,吃後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因此,月餅最好隨買隨吃。
「無糖月餅」吃多一樣升糖 時下市場上出現了許多無糖、低糖月餅。作為含油脂量低、澱粉量低的月餅,無疑是讓消費者吃得更健康。但真正意義上的無糖食品並不存在,無糖月餅使用其他甜味劑代替蔗糖製作月餅,對血糖控制有一定好處。但仍然不能改變月餅高脂肪、高熱量的特點,其熱量仍遠遠高於一般的主食,所以無糖月餅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不能敞開吃,多吃一樣會使血糖升高。
月餅的聰明吃法 先吃甜後吃咸
如有甜、鹹兩種月餅,應按先咸後甜順序來品嘗,否則就吃不出味道來。
月餅配花茶 味道很奇妙 月餅吃多了易膩,若配飲一杯淡茶(以花茶為宜),邊吃邊飲,味道更妙不可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入秋先養肺 中醫推薦羅漢果和百合
入秋先養肺
秋天,咳嗽若沒有及時控制住,很容易向肺部發展,演變為支氣管炎、肺炎。為什麼肺部在秋季這麼容易受傷呢?這跟秋天的氣侯有很大的關係。
肺在人體胸的上中部,中醫謂之「華蓋」,意思是肺像一把很華麗的大傘遮蓋著五臟六腑。在胸腹之中,肺臟位居最高,主持呼吸,上通喉嚨,開竅於鼻。鼻是呼吸出入的門戶,首當其衝的接受外界各種氣候的刺激和影響,凡是寒風暑濁,煙塵瀰漫,毒邪燥烈之氣皆通過鼻而吸入於肺。
肺為「嬌」髒,喜潤惡燥,主皮毛,朝百脈。但在四季氣候中,秋天突出的特點就是「燥」,秋季燥氣與肺喜潤嬌嫩之性相違背,所以,秋季人們易患咽喉部、呼吸道疾病。故中醫認為,秋季應養肺。
藥食兩用 止咳養肺
秋天,有止咳作用的食物和藥物很多,而最有特色的,藥食兩用的「佳品」是百合和羅漢果。
${FDPageBreak}
百合
中醫認為,百合能補益心肺。有肺虛咳嗽、乾咳無痰,或者感受秋季燥而感冒咳嗽者,都適宜吃百合。晚上容易失眠、心神不寧時,也可以吃百合。現代研究發現,百合中營養很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等,其中胡蘿蔔素對防癌也有一定用處。
吃百合的方法很多。可以當菜餚吃,如薺菜炒百合,先將薺菜切成末,與百合瓣共炒,稱得上是美味佳餚,特別適宜於肺病患者食用。也可以煮粥吃,如百合與糯米製成百合粥,放上一點糖,不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於睡眠。還可以用百合、蓮子和紅棗共煮成羹,可當點心吃,也有補益安神作用。
百合品種較多,入藥以太湖百合為佳,對身體有補養作用,素有「太湖參」之美稱。
${FDPageBreak}
羅漢果
為葫蘆科藤本植物羅漢果的成熟果實。我國廣西、廣東、海南島、江西等地均有栽培。秋季收穫置地板上8~10天,使果皮由青綠轉黃,微火烘乾,刷去毛待用。羅漢果味甘,性涼。歸肺、大腸經。能清熱止咳、利咽喉、潤腸燥。
若是肺熱咳嗽、百日咳、咽喉痛、失音,可單用羅漢果,或與柿餅配合,煎水服。若用於腸道燥熱、大便秘結,除了單用本品外,還可與胖大海配合,煎水服。
秋天脾胃弱 宜果不宜瓜
有句俗話,叫做「一夏無病三分虛」,這個「虛」包含脾虛、胃虛和氣虛。人們在夏天普遍會消瘦一些,就是因為脾胃虛弱的緣故。其實,按照中醫的理論來講,在四季中還有一個「長夏」。長夏位於夏末秋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感覺,每到夏末秋初,無論是衣物還是食物都特別愛發霉,就是因為此時正處長夏時節,而「濕」為長夏的主氣。
夏末秋初 「瓜」字輩的要少吃
中醫認為脾的特性是喜燥惡濕,長夏濕氣本來就重,如果這個時候不小心淋雨,或是沒有及時更換被汗水浸透的衣物,就極易使脾臟為濕邪所困,從而出現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肢體困重等症狀。這個時候你再多吃寒涼食物的話,就會更加加重脾胃的負擔,所以這個時候拉肚子的人也特別多。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護好腸胃,特別是冰鎮西瓜,這時能不吃就不吃了。
夏季人們對西瓜情有獨鍾,特別是涼爽可口的冰鎮西瓜,幾乎成為人們消解暑熱的必備品。但可能大家還不知道,其實西瓜還有一個外號,叫「寒瓜」。西瓜性寒解熱,食之冰涼,因此才有了這個稱呼。西瓜本來性寒,若這「寒瓜」再在冰箱裡一放,簡直就是「雪上加霜」,儘管其清熱解暑的效果較好,吃上去很過癮,但多食對脾胃的傷害卻是很大的。有些人西瓜吃多了會拉肚子,甚至出現頭昏乏力、身體困重等現象,就是因為濕邪困脾所致。
其實不只是西瓜,甜瓜、黃瓜、冬瓜、苦瓜等瓜字輩的食物都屬於寒涼食物。這個時候脾胃本就虛弱,若過食寒涼之物只會「火上澆油」,引起腹瀉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所以過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該退出「歷史舞台」了。
${FDPageBreak}
秋後暑熱 「豆」字輩要多吃
綠豆
其實,生活中有些食物即可消暑又可化濕邪,最廣為人知的就是綠豆湯了。那汁液碧綠的綠豆湯不僅可解暑熱之毒,還可化濕,助你的脾胃解圍。
紅豆
其實不只是綠豆湯,綠豆的兄弟「紅豆」(也稱赤豆、赤小豆)也有這樣的功效。李時珍曾稱紅豆為「心之谷」,中醫認為其有健脾利水、清熱除濕、消腫解毒的功效。由於紅豆性善下行,通利水道,所以經常服用還有減肥的功效。對於愛美的女士而言,若是擔心因「貼秋膘」而致身材變形的話,可以配合著多喝些紅豆湯,即有消暑化濕,還可以維持你的曼妙身材,何樂而不為!
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秋梨又被稱為「果宗」、「玉乳」,有「百果之宗」的美譽。中醫認為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是去燥的最佳選擇。
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民間有「生者清六腑之熱,熟者滋五腑之陰」的說法。如果有咽干喉痛等上火症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將梨隔水蒸過,煮湯或者做成粥來吃,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來更加安全。
大棗
另外大棗也是比較適合的佳品。大棗有「木本糧食」的稱呼,因為古人認為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綱目》認為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對於「脾虛弱、食少便糖、氣血虧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坊間甚至流傳有「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的俗言。用紅棗加大米熬成粥,對保肝護肝也有很好的效果。
但是大棗不宜食用過多,「多食令人寒熱,凡贏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棗不要超過50克為好。
${FDPageBreak}
初秋進補 鴨肉最佳
對於身體弱的人而言,秋季還是應該吃些肉類補一補的。但進補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調理好。平時可以多喝一些綠豆湯或是薏米粥之類的食品,因為夏秋之際濕邪熱邪較重,這樣可以促進濕熱之邪的排出,有利於脾胃功能的恢復。
在肉類的選擇上,以鴨肉為最好。因為秋天的鴨子是最肥嫩的,而且還有一定的醫療功效。秋天燥邪嚴重,吃些涼性的鴨肉,對於體內有熱、愛上火的人而言,便可起到祛火除燥的作用。
自己動手做鴨肉粥
將250克鴨肉洗淨,用料酒、鹽煨20分鐘,之後加入適量清水和鹽熬成鴨湯。等鴨湯開鍋後,將上面的浮油撇掉,然後將100克洗淨的粳米放入鴨湯中煮粥,粥熟後再加點新鮮的蔬菜即可食用。這道粥口味較清淡,味道也較好,再加上粳米還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對於消化能力下降的人來講無疑是秋季進補的最佳選擇。
${FDPageBreak}
初秋養脾 常按足三里
除了注意飲食以外,中醫穴位按摩也可以起到強健脾胃的效果,足三里就是一個不得不提的要穴。有句俗話,叫做"常拍足三里,勝吃老母雞"。足三里是胃經的"合穴",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的功效。經常按摩此穴不僅能補益脾胃,對於消除疲勞、恢復活力也是有一定效果的。
找穴:足三里怎麼找呢?此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處。找這個穴位時,可以用虎口圍住膝蓋,四指併攏,食指放於脛骨前緣,中指指尖所指的位置就是此穴。
按法:按壓時以有酸脹感覺為佳,每天按摩2~3次,每次3分鐘,長期堅持,不僅可和脾胃,還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效果。家裡有艾條的話,也可以用艾條灸,艾條懸放的高度以產生熱感為佳,灸的時間比按摩的時間要長一些,大約10分鐘左右。每周1~2次即可。
白露養生:適宜增辛辣切忌貪涼
白露時節,肺氣清肅,此時勿使情緒波動太大,要保持情緒穩定,寧神定志,以免影響肺氣。
6個部位知是否氣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