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綠豆
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藥。
2、薏仁
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症。
3、紅豆
是利水、消腫、清熱佳品,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燥濕、補心健脾、養肝益腎。
4、黃瓜
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美白皮膚、抑制脂肪形成。
5、苦瓜
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據研究發現,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四款排毒祛濕粥
祛濕粥一:綠豆藕片粥
綠豆粥最適宜夏天飲用,夏天屬梅雨季節,暑濕比較大,綠豆有解濕熱氣功效,還有解毒的作用,使體內毒素儘快排出。此粥可清濕泄熱、養陰止渴、除煩安神,治療熱盛津傷之症。
原料:綠豆60克,鮮藕20克,鮮薄荷3片。
做法:將藕片與綠豆共同煮粥,臨熟加入薄荷攪勻,可用於皮膚感染。竹葉粥:竹葉10克(鮮者加倍),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再加大米5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沸即成。
祛濕粥二:蓮子扁豆薏米粥
扁豆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中醫書籍提到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竄,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蓮子扁豆薏米粥健脾和胃、養心平肝,對心悸失眠、暑熱傷氣均有治療效果。對於脾胃虛弱、食慾減退的人群非常適合。
原料:炒扁豆50克,蓮子50克,薏米100克,紅棗10顆,陳皮3片,大米適量。
做法:將材料清洗乾淨後,將炒扁豆等浸泡兩小時,蓮子不去心。將所有材料加水煮粥。
祛濕粥三:五豆粥
五色入五臟,五豆粥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B2、B6和維生素A等物質。中醫認為,赤小豆具有利水除濕的作用;炒扁豆善解暑濕,能健脾、和中化濕;綠豆解暑熱,可清熱解毒;黑豆祛風熱,具有除熱下瘀、利水下氣等好處;黃豆能滋養身體,具有祛濕、除風熱等好處。五豆粥具有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等功效。
原料:赤小豆1兩、炒扁豆1兩、綠豆1兩、黑豆1兩、黃豆1兩、陳皮1片、白米適量。
做法:先把所有食材洗淨,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先蒸一次後,再加入適量的水蒸第二次,在蒸熟後起鍋前,可以灑點鹽或糖調味,然後加入白米粥即可食用。
祛濕粥四:山藥薏米芡實粥
脾虛最好的食療方是山藥薏米芡實粥,方法是山藥、薏米、芡實按1∶1∶1比例熬粥。這三種食物都有健脾益胃的功效,同時各有側重:山藥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具收斂的功效;薏米,健脾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祛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備收斂固脫的作用。
原料:薏米、芡實、山藥、青豆、胡蘿蔔。
做法:薏米和芡實用粉碎機打成粗粉,山藥切成丁入水中,胡蘿蔔切成丁,青豆準備好。薏米芡實粉提前用水泡,青豆焯水一下備用。水開後下入泡發好的薏米芡實粉糊,開鍋後放入胡蘿蔔小火煮5分鐘左右。放入青豆再煮3-5分鐘,粥做好了,喜歡吃甜的可以此時放點冰糖攪拌均勻即可。
祛濕的3大刮痧穴位
1、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2、陰陵泉穴
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作用: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別讓體內濕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3、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里濕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中醫祛濕的穴位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清熱祛濕的茶飲推薦
將金銀花、菊花擇選乾淨,用水淘洗後放在潔淨的鍋內,山楂擇選後洗淨,一同放在鍋里,注入清水(約30公斤),用文火燒沸約半小時,即可起鍋,濾出煎液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