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祛濕的穴位

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祛濕的3大刮痧穴位

1、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2、陰陵泉穴

採用正坐或仰臥姿勢,陰陵泉穴位於小腿內側,在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處於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作用:體內有濕就容易感受外濕,別讓體內濕邪太大,除了外散還要內化一部分。在陰陵泉穴的位置刮痧,可以起到內化濕邪的作用,還可清利濕熱、健脾理氣、益腎調經、通經活絡,輔助緩解腹脹、泄瀉、水腫、膝痛等。

3、豐隆穴

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里濕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

久坐便秘吃什麼食譜好?

1、紅薯粥

紅薯50克,小米50克。紅薯洗淨去皮,切成一寸長,五分厚的小塊。小米淘淨。小米、紅薯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用武火燒沸後,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每日2次,早、晚餐服用。適用於習慣性便秘者食用。

2、拌菠菜

將菠菜100克洗淨,放入沸水中焯約3分鐘,撈出瀝水後切段,酌加芝麻油、食鹽、味精拌勻即成。適用於大便不暢者。

3、炒竹筍

取竹筍250克,去皮切片,用植物油50毫升按常法炒熟。佐餐,可常食。適用於經常便秘。

4、蜂蜜香油湯

蜂蜜50克,香油25克,開水約100毫升。將蜂蜜盛在瓷盅內,用筷子或小勺不停的攪拌,使其起泡。將開水約100毫升,晾至溫熱(約45℃)時,徐徐注入蜂蜜香油的混合液內,再攪勻使其3種物質成混合液狀態,即時服用。

5、蜜胡桃

蜂蜜100克,胡桃(核桃)肉100克,香油250克。將香油放鍋內燒至七成熟,分次放入胡桃肉炸至黃酥,撈出控干油後搗成細末,加入蜂蜜攪成糊狀,放乾淨容器內保存。每日1~2次,分5~10次服完。滋陰潤燥。可治療老年性大便秘結。

6、豬油蜜膏

豬油100克,蜂蜜100克。豬油放入搪瓷杯內,加蜂蜜,用文火燒沸後,停火晾涼。將油與蜂蜜攪均勻即成。每日2次,每次一湯匙。適用於腸燥便秘者食用。

7、杏仁當歸燉豬肺

杏仁15克,當歸15克,豬肺250克。將豬肺洗淨切片,在沸水中氽後撈起,與杏仁、當歸一起燉熟即可。潤肺,潤腸通便。

8、鮮筍拌芹菜

鮮嫩竹筍100克、芹菜100克。將竹筍煮熟切片。芹菜切段,用開水略焯,控盡水分與竹筍片相合,適當調味即可。清熱,潤腸,通便。

9、無花果粥

無花果30克、粳米100克。先將米加水煮沸,然後放入無花果煮成粥。服時加適量蜂蜜和砂糖。

清熱祛濕的茶飲推薦

將金銀花、菊花擇選乾淨,用水淘洗後放在潔淨的鍋內,山楂擇選後洗淨,一同放在鍋里,注入清水(約30公斤),用文火燒沸約半小時,即可起鍋,濾出煎液待用。

久坐便秘怎麼飲食調理?

多吃蔬菜水果,補充膳食纖維。蔬菜水果是膳食纖維的一個重要來源,含膳食纖維高的蔬菜水果包括菜豆、蘋果、梨、草莓、土豆、番茄、柿子椒、蒜苗、青蒜、韭菜、空心菜、綠豆芽、大白菜、小白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