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藥勿超30分 專家支招煎中藥

如果是從醫院取回中藥飲片自己回家煎煮,藥材在煎煮之前泡一泡,可使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泡出,藥效會更佳。如果按季節分,春秋季一般泡30~60分鐘,夏天天氣較熱,浸泡過久藥物更易變質,因此控制在30分鐘以內即可。

熬製中藥時先用大火燒開,然後用文火慢慢煎煮。其他草藥飲片用乾淨的塑膠袋或玻璃瓶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儲存。但是,夏季藥材保存不要超過一個月。

夏季氣溫高,藥液保存也需注意。為了充分利用藥材,人們通常習慣在第一次煎後,將藥渣保存到晚上甚至次日,藥渣翻煎後服用,夏天藥渣翻煎要記住,別保存藥渣,而要保存藥液。一服藥通常一天煎兩次,夏天在煎藥時應在頭煎後,立刻加溫水煎第二次,以防藥渣變質。此外,從冰箱拿出來的藥液,一定要徹底加熱後再服用,以免引發腸胃不適。加熱時,應把藥液放入蒸鍋、電飯煲隔水蒸,最好不用微波爐加熱。如果是醫院或者藥店代煎的中藥一般是採用真空密封包裝,保存時間是比較長的,但最好是將藥液放在冰箱裡儲存,保存時間不宜超過7天,不能圖方便請人代煎多袋中藥拿回家慢慢服用。

夏季吃中藥要少吃涼辣食品。對服藥者來說,要注意避免和藥材相衝。虛底、寒底體質的人如吃溫補藥物,要避免吃冷食;而熱底者如果在服用清熱解毒類藥材,再吃性質寒涼的食物,就可能會「涼過頭」。

中藥煎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藥物治病的療效,我國歷代名醫都十分重視中藥煎煮方法。漢代醫家張仲景將煎煮用水分為雨水、千揚水等多種;徐靈胎認為:「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李時珍指出了藥液煎煮不當的不良後果:「凡服湯藥,雖品物專精,修治如法,而煎藥者魯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則藥亦無功。」這些都說明古人已認識到煎煮過程中有諸多因素影響煎煮質量,而煎煮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中藥藥效的發揮。

中藥煎煮過程中要發生兩種變化:一是藥物有效成份的溶出;二是藥物中各種生理活性成份進行化合反應。因此,湯劑的煎制方法有許多特殊的講究。

可見中藥的煎煮方法對於有效地利用藥物和提高治療效果十分重要。中藥的合理煎煮可以充分地發揮藥物的作用,對於防治疾病均有重要意義。中藥的煎煮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1。清洗:

中草藥大都是生藥,在出售之前一般都進行了加工炮製,煎煮之前一般沒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確覺得草藥有些髒,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沖洗,以防易溶於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丟失,從而影響中藥療效。

2。器具:

煎藥器具以砂鍋為好,因為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藥物成份發生化學反應,導熱均勻,熱力緩和,鍋周保溫性強,水分蒸發小,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但砂鍋孔隙較多易「串味」,且易破碎。此外,也可選用搪瓷鍋,不鏽鋼鍋和玻璃煎器,具有抗酸耐鹼的性能,可以避免與中藥成份發生反應,大量製備時多選用。銅、鐵質煎器雖傳熱快但化學性質不穩定,易氧化,在煎煮藥時能與中藥中多種成份發生化學反應而影響質量,不能使用用銅、鐵、鋁鍋、錫等器具,鋁鍋雖傳熱快、化學性質較穩定,但鋁鍋不耐強酸強鹼,對酸鹼性不很強的藥可以選用,但不是理想的煎藥用具。

3。浸泡

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於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煎煮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損、破壞過多。多數藥物宜用冷水浸泡,把藥物倒入藥鍋內攤平,然後加常溫水--室溫水浸泡60分鐘,輕壓藥材時水高出藥平面約2厘米。以藥材浸透為原則。夏天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冬季可以長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藥絕對不能用沸水浸泡。

4。用水

煎藥用水必須無異味、潔淨澄清,含礦物質及雜質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河水及自來水,井水則須選擇水質較好的。水最好採用經過淨化和軟化的飲用水,以減少雜質混入,防止水中鈣、鎂等離子與藥材成份發生沉澱反應。

加水多少:按理論推算,加水量應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量及煎煮後所需藥液量的總和。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根據飲片質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水的用量一般為:第一遍煎煮時為藥材量的5-8倍,或將飲片適當加壓後,液面淹沒過飲片約2厘米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頭煎結束後,將藥汁濾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藥平面約0。5-1厘米,繼續武火煎煮至沸騰後改為文火煎煮15-20分鐘即可。質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地疏鬆,或有效成份容易揮發,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一般如果方中草、花、葉類藥物較多,吸水量較大,煎煮前應補充加水,可以多放一點水。

很多中藥說明是三碗水煮成大半碗。其實這是籠統的說法而已。碗有大小之分,藥物有多少之別,藥材質地亦有所不同,不能簡單以三碗煎煮成大半碗而論。

5。方法

5。1煎煮中藥應注意火候與煎煮時間。

火候指火力大小與火勢急慢(大火、急火稱武火,小火、慢火為文火)。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後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狀態,以免藥汁溢出或過快熬干,減慢水份蒸發,有利於有效成份的溶出。至於火候和時間的控制,則主要取決於不同藥物的性質和質地,在煎煮過程中,儘量少開鍋蓋,以免藥味揮發。

5。2煎煮次數與方法

中藥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應煎兩次。煎煮次數太少,提取不完全,藥材損失大;煎煮次數太多,不僅耗工和燃料,而且煎出液中雜質增多。一般而言,一副中藥在煎煮兩次後所含的有效成份已大為降低,故以煎煮兩遍為佳。但對於藥量較大的處方,在兩次煎煮後可能存留的有效成份較多,可再煎第三遍,改為一日3次服用,以節約中藥資源,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療效。因為煎藥時藥物有效成份首先會溶解在進入藥材組織的水液中,然後再擴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藥材內外溶液的濃度達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份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有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份才能繼續溶出。為了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一劑藥最好煎煮兩次或三次。治療一般疾病的中藥煎煮以2次為宜,一般先用急火煮沸,水沸後計算煎煮時間,一般為頭煎20~30分鐘,二煎10~20分鐘。用於治療感冒的解表中藥或清熱藥宜用武火,時間宜短,煮沸時間為l0~20分鐘即可,,並趁熱服用。用於治療體虛的滋補中藥以3次為宜,頭煎為40~50分鐘,二煎為20~30分鐘,三煎為l0~20分鐘。有效成份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補益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用效成份充分溶出。以上煎煮過程中需要經常攪拌。

煎煮好的中藥要趁熱濾出,免得有效成份沉澱在藥渣上;如果不小心把藥物煮干煮焦了,則此藥不能服用,因為此時產生很多有毒物質,服用對身體有害。

5、3煎煮榨渣取汁

湯劑煎完後應榨渣取汁。因為一般藥物加水煎煎煮後都會吸附一定藥液。其次主藥液中的有效成份可能被藥渣再吸附。如藥渣不經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份損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熱有效成份容易損失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藥物,藥渣中所含有效成份所占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

一般在最後一次煎煮時,趁熱將藥液濾出後,要將藥渣用雙層紗布包好,絞取藥渣內剩餘藥液。有研究表明絞取藥渣內的藥液可增加藥液成份的l5%~25%。

中藥煎後所取得的藥液成人一般每次150毫升,學齡期兒童100毫升,嬰幼兒50毫升為宜。按一日2次服用,成人每劑300毫升日服2次,學齡期兒童200毫升日服2次,嬰幼兒100毫升日服2次為宜。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小暑少動多靜 來個午睡更養生

  俗話說:「熱在三伏。」小暑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按照中醫理論,小暑是人體陽氣旺盛的時候,陽氣在中醫里又叫「衛陽」或「衛氣」。這裡的「衛」是衛兵、保衛的意思,也就是說,陽氣好比人體的衛兵一樣,負責抵禦一切外邪,保衛人體的安全。任何一個人,只要陽氣旺盛,就會百病不侵。

  炎炎夏季,驕陽普照,地熱蒸騰,正是人體陽氣活動旺盛之時,養生也宜側重於養陽才能順應季節變化。人們在工作生活之時,要注意勞逸結合,保護人體的陽氣。這個時候,最好堅持「少動多靜」的原則,最好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徑、撫松竹,還可以在環境清幽的室內,讀書習字、品茶吟詩、觀景納涼。運動最好選在早上和晚上,晨練不宜過早,以免影響睡眠。

  需要注意的是,進入高溫天氣,心臟排血量明顯下降,各個臟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顯減弱。心臟有問題的人活動後容易出現氣短、心慌等現象,因此,家人要對患者的行動和生活方式給予足夠的重視。

  小暑節氣午睡有什麼好處?

  專家介紹說,夏季正午時分,烈日當頭,太陽像火球一樣灼熱,由於周圍環境氣溫高,皮膚的血管往往容易擴張,血液大量集中於皮膚,引起體內血液分配不平衡,尤其是腦子方面的血液減少,從而發生一時性的腦供血相對不足現象,使人感到提不起精神來,昏昏欲睡。因此午睡顯得至關重要。

  消除疲勞,恢復精力。上午,人的精力總是比較旺盛的,這是因為經過了一夜休息,內部機能獲得了休整,前一天的疲勞消失了。但是工作或學習一個上午以後,由於體力和腦力的高度集中和緊張,新的疲勞又產生了,並且人體內的熱量也有很大的消耗,這時候生理機能除了要求補償消耗掉的熱量外,也要求能夠適當地消除疲勞,恢復精力,以便下午更好地進行工作和學習。

  補充睡眠,消暑解熱。夏天日長夜短,天氣炎熱,早上鳥鳴蟬噪,夜間蚊叮蠅爬,加之暑熱襲人,人們夜間入睡遲,早上醒得早,不僅睡眠時間短,而且睡眠質量也不高,這就更需要通過午睡來補充夜間睡眠的不足。況且,由於中午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人的中暑大多發生在中午前後,此時若能來個午睡,放鬆靜養一下,會降低中暑的發病率。

  增強體力,改善功能。午睡雖不是主要睡眠,且時間短暫,但它所產生的效應卻不容忽視。午睡不但有利於補足必需的睡眠時間,使身體得到充分的休息,並對改善腦部血供系統的功能、增強體力、消除疲勞、提高午後的工作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時午睡還具有增強機體防疫功能的作用。此外,午睡還可減少腦血管意外事件的發病機會。

  保護大腦,緩解緊張。當睡眠時,不但大腦皮質的神經細胞受到保護抑制,得到休息,同時身體各部分也得到一個全面的休息,全身肌肉鬆弛了,因活動而消耗的體力就可以逐漸恢復過來,身體內部的各種器官就可以平靜更有規律地工作。

  小暑節如何午睡更健康?

  據有關調查顯示:只有近三成的人有定時午睡的習慣,而這些人中,又有80%的人因睡姿不當、睡眠時間失度而使午睡質量大打折扣;另有過半數的人認為,午睡可有可無,實在太困時才敷衍了事。由於夏季正午時分氣溫較高,在人體的降溫排汗過程中,皮膚毛細血管擴張,體內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滯留外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再經過一上午的繁忙工作和學習,普遍會感到疲乏和精神不佳。如果午飯後正確午睡,會對身體進行及時的調整,對下午的工作和學習都是十分有利的。那麼,如何午睡更科學、更健康呢?彭石林主任告訴大家要注意以下幾點:

  睡前不吃油膩食物,不吃得太飽。油膩食物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冠狀動脈病變,加重胃消化負擔,影響午休質量。

  睡覺時應墊上枕頭,這樣可以減少心臟壓力,防止打鼾,並有助於胃腸功能。

  午睡姿勢宜平躺仰臥或側臥為佳。

  把握好午睡時間長短,可隨夜晚的睡眠狀態及上午工作的勞累程度而定,一般不宜過長,以半小時左右為宜。時間睡得太長由於進入深睡眠,醒來後會感到頭部昏沉。

  醒後輕度活動,午睡後要慢慢站起,再喝一杯水,以補充血容量,稀釋血液黏稠度,不要馬上從事複雜和危險的工作。

  避免受較強的外界刺激,因入睡後肌肉鬆弛、毛細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易患感冒或其他疾病,還要注意免受風寒,避免空調電扇直接吹向身體。

  不要坐著或趴著打盹,伏案午睡和坐著打盹會減少頭部供血,使人醒後出現頭昏、眼花、耳鳴等大腦缺血缺氧的症狀,時間長了還可引發脊柱變形、腰肌勞損等。有的人用手當枕頭,趴在桌上午睡,這樣會使眼球受壓,還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也影響血液循環和神經傳導,使雙臂、雙手發麻刺痛。

  午睡不能隨便在走廊上、樹陰下、草地上、水泥地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風口處睡。因為人在睡眠中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減退,重者受涼感冒,輕者醒後易造成身體不適。

  但是,由於小暑正午時分氣溫較高,在人體的降溫排汗過程中,皮膚毛細血管擴張,體內血液分布不平衡,大量血液滯留體表,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再經過一上午的緊張工作和學習,人們普遍會感到疲乏和精神不振。如果午飯後正確進行午睡休息,會對身體進行及時的調整,對人的健康以及工作和學習都是十分有利的。

    午睡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忌:午睡時間越長越好

  午睡時間以半小時至一小時為宜,睡多了由於進入深睡眠,醒來後會感到很不舒服。如果遇到這種情況,起來後適當活動一下,或用冷水洗臉,再喝上一杯水,不適感會很快消失。

  二忌:隨遇而安亂午睡

  午睡不能隨便在走廊下、樹陰下、草地上、水泥地面上就地躺下就睡,也不要在穿堂風或風口處午睡。因為人在睡眠中體溫調節中樞功能減退,重者受涼感冒,輕者醒後身體不適。

  三忌:坐著或趴著打盹

  不少人由於條件限制,坐著或趴在桌沿上睡午覺,長期形成坐著或趴著午休的習慣,這樣極不利於身體健康。趴在桌沿上午睡會壓迫胸部,影響呼吸,使手臂發麻,更達不到使身體得到調劑休息的目的。

  四忌人人都需要午睡

  午睡也不是人人都需要,只要身體好,夜間睡眠充足者,不午睡一般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對從事腦力勞動、大中小學生、體弱多病者或老人,午睡是十分必要的。

警惕!過度運動會讓人變笨

  「生命在於運動」,它能塑造我們強健的身體,增強我們抵抗疾病的能力。然而,對人體而言,運動也是有極限的,一旦超過了這個限度的,對人可能非但無益,反而會有害了。

  最近,美國神經科學家賈斯廷·羅德就在研究中發現,那些運動成癮的老鼠的大腦反應比運動量正常的老鼠遲鈍。該項報告發表在《神經科學》和《行為神經科學》雜誌上。由此羅德指出,「運動雖然對大腦有益,但也應該適可而止。」

  適量運動人會更聰明

  在人的大腦側面,有一個像海馬一樣凸起的部分被稱作海馬體,它是大腦中主管學習和記憶的組織。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拉霍亞「索爾生物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發現,喜歡在滾輪上走動的老鼠,其大腦內的海馬體上會長出新的細胞,而被關閉在普通籠子裡的老鼠,則沒有長出新的細胞。

  由此研究人員認為,人如果能經常進行有規律的、適量的運動,也能讓大腦中的海馬體長出更多的細胞,讓人的思維、感覺和反應都能更靈敏,從而讓人變得更聰明起來。

  運動過度腦子會變笨

  大強度運動可通過多種途徑對大腦機能造成損害。運動時能源物質ATP的耗竭,可能是中樞神經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運動過程中機體血液的重新分配、自由基的大量堆積及血流加速造成血管內皮損傷使腦的血液和氧供應減少,局部酸性產物的堆積等不僅影響腦的能量供應,而且直接遏制神經的活動,使腦機能下降。

  有研究顯示:短期的大強度運動使大腦皮層活動減少,長時間大強度運動則使廣泛的腦組織興奮性降低。

  生活中人們常常覺得劇烈運動後不僅身體的反應遲鈍了,而且腦子也有短暫的「跟不上」的現象。這不僅與上述因素有關,而且是機體本身的「保護性抑制」機製作用的結果。

  過量運動時,由於人體消耗了大量的能量,為防止能量進一步消耗而出現機能抑制,這時人們會感覺極度疲勞,渾身無力,大腦反應減慢。如果長期進行過量運動,機體的「保護性抑制」機能敏感性下降,使大腦機能受損,其表現的症狀主要有: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健忘等等,長此以往將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傷害。 把握科學的運動量

  運動是否適量,標準主要看心率,應該是最大心率的60%—85%。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每一個人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與安靜心率相比,應相差15%-30%,甚至更多,所以選擇最佳運動量應根據自己的年齡、性別、職業特點、體力狀況、健康水平、體育基礎、生活環境、目的任務等不同情況來決定。

  檢驗運動量是否合適還可以看運動後人體的相對反應。比如可以參照運動狀態下人的汗流量和輕鬆度。還可以留意自己的食慾、睡眠以及次日是否還有參加運動的欲望。

  相對而言,老年人在有氧運動的前提下可多進行手部的單項鍛煉,增強人體的協調能力。小孩則要多做一些機械運動,如擺放積木等等,看似簡單,其實能大大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及手眼協調能力。

  關鍵要把握好運動強度,除了心率保持在適當範圍,還要有強烈的時間概念,一般而言有氧狀態下每次的運動時間在30分到60分為宜,一旦過量,不僅無益,反倒可能損害身體機能。

    推薦閱讀:

    不一定出汗才有效果 7大運動誤區你知多少?

    運動強度適宜為妥 警惕這些健身誤區

    學眼鏡蛇運動 六種不花錢治痛經的妙招

    運動強度適宜為妥 警惕這些健身誤區

中醫:晨起嘴裡發苦怎麼辦

晨起有些人會感覺,口腔里偶有異味,口中發苦,這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24氣節七言詩

二十四節氣是把一年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分為二十四段,每段約隔半個月,分別在十二個月裡面。在月首的叫"節氣",在月中的叫"中氣,所謂"氣"就是氣象、氣候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