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救職場三霸


  就業形勢的嚴峻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職場如戰場,在求職大軍中,很多人都經歷著寄簡歷、擠招聘會、跑面試的生活。被通知參加面試的求職者,無疑是幸運兒。不過,面試征途漫漫,有公司居然進行10次面試。於是,「面霸」、「拒無霸」、「聽霸」誕生了。

  拒無霸

  用於在失敗中吸取經驗一家大型國企的人力資源負責人張小姐表示,目前隨著企業招聘制度越來越公開、透明,企業用人基本按照「惟才是舉」的原則進行。如果求職者個人能力出眾,要找到一份「有編制、穩定、月薪3000元」的工作應該不成問題。女碩士屢次求職受挫,張小姐個人認為,主要是女碩士本人的能力尚未達到這樣的要求,將「沒有關係」作為求職被拒的原因多少有些站不住腳,而拋出20萬元的貼子,更反映出其不成熟的就業心態。

  成為「拒無霸」的大學生,有的才能不濟,有的因外貌、身高、性別等客觀原因遭拒。相關專家表示,用人單位要根據崗位需求,樹立科學用人觀,不要全盤否定這類人才。「大學生要克服自卑感,展示優點,勇敢面對現實。大學生也要克服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有人在面對就業壓力時,產生恐懼心理;有的畢業生面對擁擠的人才市場止步不前,不去主動爭取用人單位的賞識,不敢與招聘單位接觸洽談,不能正確對待自身的缺陷等。」

  職業規劃方面的專家表示,目前像女碩士這樣的應屆「拒無霸」不少,但是從中反思自身問題的卻不多。「求職不順利的經驗其實也是相當寶貴的,可以真實地反映出求職者身上存在的種種問題。」

  聽霸

  不妨有選擇參加宣講會上海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張某是典型的「聽霸」。校園推廣會、報告會、演講會等,從不錯過,場場聽,還認真做筆記。他認為,聽校園宣講會,可以開闊眼界,也給自己提供機會。

  相關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負責人表示,企業宣講會主要宣傳企業文化,介紹企業用人觀、招聘流程等。有時,就職於這些單位的師兄師姐也返校「現身說法」,向師弟師妹們介紹應聘經驗和注意事項。

  因此,大學生在不影響學習的情況下,多參加企業宣講會,可以加深對企業的認識。一些公司人力資源經理也認為,大學生通過宣講會,對企業文化、崗位需求有更多了解,在企業宣講會期間,可以抓住「自由提問」機會,對不明白或想知道的更多企業信息進行提問。這樣能增加求職命中率。建議大學生要通過同學、企業網站、學校網站等途徑,了解企業校園宣講會的行程。有關專家建議,目前,眾多高校都舉行校園宣講會,大學生最好有選擇地參加宣講會,不要影響正常學習。

  面霸

  理性求職更可取今年剛從上海某名牌大學本科畢業的李某,被同學們公認為學校的「面霸」,曾頻繁參加面試,明明手中已經有好幾張offer,結果每一次招聘會上,他又和同學站在一起爭奪新的職位。

  人力資源方面的專家表示,「面霸」型大學生,說明他們有一些優點,尤其在製作簡歷方面,有獨特之處,容易得到用人單位認同。他們雖是面霸,但頻繁地選擇用人單位,說明這類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不明確,他們中的不少人片面追求高薪,結果不但要多走冤枉路,浪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有時選擇太多,錯失良機,甚至會出現南轅北轍的現象。

  相關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說,有些「面霸」大學生,過分自信,非名企不去,在求職中不斷地挑選工作,不知不覺中失去一些機會。此外草率毀約,容易給單位留下不誠信的印象。因此,大學生在經常接到面試通知的有利條件下,要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單位。否則,與其他順利就業的同學相比,白白浪費寶貴時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如何更好地推銷自己

問:從某種意義上說,面試的整個過程是一個賣方(求職者)自我推銷的過程,是一個買方(考官)選購產品的過程。那麼,對於求職者來說,在面試時如何更好地推銷自己?

  答:對於這個所有求職者都關注的問題,智聯招聘顧問楊媛媛表示,要想面試成功,成功地推銷,求職者自身很重要。

  一要從從容容,過猶不及。銷售人員對產品要有自信,同時也要給顧客考慮的時間,過度的推銷只會引起反感,讓顧客想馬上離開。求職者也是一樣,一進入面試考場就馬上自吹自擂,考官會覺得你動機太強,對你產生一種不信賴感,甚至覺得有種被逼迫的感覺,容易導致考官反感。應該讓考官先提問題,學會傾聽,聽聽他們怎麼說,仔細考慮後再從容回答。

  二要平等交流,友好互動。好的銷售員通常都能探出買主的底細,所以求職者也可以觀察面試官的肢體語言,探探他的脾氣為何。走進一家公司,先放輕鬆,了解公司需要什麼,自己擁有什麼,探探考官怎麼說,儘量營造成功的人際氛圍。求職者要避免使用一些特殊語彙,例如順口溜、歇後語、俚語以及流行於時髦青少年中的網絡用語等,否則會讓考官覺得不太莊重。

  三是履歷表上也要用詞莊重,否則十分令人討厭。因為面試官往往是有某種年紀和資歷的人,求職者使用特殊的網絡上時髦、輕佻語言,會使二人之間產生語言溝通的問題。面試的時要儘可能和未來的老闆一唱一和,讓未來的老闆產生信賴感,以達到「成交」的目的。

人在職場請閉緊抱怨的嘴

  在白領工作室的「諮詢屋」里,有時會發生一些有趣的事情:一對「冤家」前後腳來諮詢,一個是抱怨老闆管理不善想跳槽的員工,一個是被抱怨攪得心煩意亂想裁員的老闆。

  來自大企業的技術主管小廖,被「獵」到一家民營製造企業擔任製造總監。 雖說職務和薪金都漲了一大截,但他很快就發現這家公司問題頗多:戰略不清晰、管理混亂、保險不健全、老闆經常變化思路等等,有一次,情急之下他對老闆抱怨說:「你請我來是幹事業的,不是來和你們變來變去的。」他來到白玲工作室,說這樣的企業和老闆不值得效力,準備跳槽。

  緊接著來訴苦的是這家民營製造企業的老闆,他說花血本「獵」來的總監怎麼這麼挑剔,對企業這也看不慣,那兒也看不慣。有一天竟聽到他抱怨說:「這回簡直是掉進了火坑,居然還有這麼落後的制度和管理……」老闆很惱火,想請他走人吧,又擔心一筆獵頭費血本無歸;有心留下吧,又擔心他整天抱怨成為公司的不安定因素。

  職業 顧問認為,對抱怨的員工來說,他可能沒有認識到,管理落後問題是很多小企業必須跨過的一道「檻」,而一個員工在這種時候不僅要做事,還要學會應對各種可能的突發事件,要共同創造做事的環境。面對這種情況,除了默默忍耐外,還需要掌握一些規律,比如在不同環境中自己的心態和行為會有怎樣的變化,如何把握;什麼樣的老闆應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相處;不同企業的發展規律是怎樣的。這樣可以多一些主動權,少一些失望和抱怨。

  職業顧問給這位「空降兵」開的藥方是:閉緊抱怨的嘴,少說多做。老闆喜歡有能力的人,喜歡有實際績效的人。先打一些「小勝仗」,干出樣子來,再選擇合適的時機提出建設性的意見;給這位老闆的建議同樣是:忍耐一下,看看往後的情況如何。

  老闆忍耐了兩個月,面對業績 報告喜笑顏開了,總監很不錯,他把成本控制得非常好,每月節約上百萬,產品質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毫不誇張地說,企業的管理水平飛速進步了10年。」

  而這位製造總監也看到了新企業的發展潛力,看到了自己的施展空間,這對「歡喜冤家」終於對上眼了。

辦公桌 折射出你的職場個性

不管你的老闆是不是對你的辦公桌會特別觀察,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一張辦公桌直接反映出了你的職場個性。我們專門請來了駱宏博士,請他來談談各種辦公桌反映出來的職場個性,多年從事職業心理學研究的駱宏博士認為,辦公桌和個人的職場個性密切相關。

隱的不是婚 是利益

不管是劉德華的隱婚,還是馬琳的婚姻事件,他們隱藏的都不是婚姻,而是利益。結婚還是不結婚的背後,都隱藏著複雜的利益博弈關係。 若干年前,IBM公司在中國推出過一個語音輸入軟體。所謂語音輸入是指你用嘴說,電腦能把它用文字記錄下來。為了讓這個軟體適應你的說話方式以及口音,一開始必須對著話筒朗讀兩百多個詞組,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詞組表第一排的是: 房子、車子、票子、孩子、位子。 當今的社會,我一方面對有層出不窮的五花八門的新鮮事物感到高興;另一方面,我又覺得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絕大多數行為只需要上述5個詞來解釋,甚至升官發財4個字就夠了。 比如,新鮮事物「隱婚」。 前一段時間,劉德華隱婚門東窗事發,許多內地的影迷不理解為什麼劉德華早結了婚卻不敢公布已婚的事實,大家會覺得,大陸的男演員都結好幾次婚一點也不影響他們的演藝事業。內地影迷有所不知的是,香港演藝圈存在眾多利益團體,結不結婚——更準確地說公不公布結婚的消息——有時候不是由演員自己說了算,一切要以所謂的演員的形象為重。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劉德華的隱婚和早些時候(也許是「晚些時候」)發生的「很傻很天真」事件本質上是一樣的:他們隱藏的都不是婚姻,真正要隱藏的是利益。 這兩天鬧得沸沸揚揚的桌球手馬琳的婚姻事件被媒體稱為體育界中的劉德華,從媒體披露的情況看,涉及的利益關係似乎更直接一些。而且從涉事雙方的態度很容易看出背後的利益博弈關係:馬琳知名度高所以希望低調一些;女方知名度低,一直在自覺不自覺地利用這段感情的分合。 這裡還有一個重要的隱形利益方,那就是媒體。上網搜索一下,其實很容易發現馬琳並沒有真正隱藏什麼,網上很容易找到馬琳在電視上秀他們感情的節目、接受雜誌的採訪、以及兩人的親密照,這至少說明馬琳和劉德華有所不同。不過媒體不管這些,它們最希望有人說些「馬琳很單純,不知道領證就算結婚」之類的傻話。 其實,坦率地說我內心深處相當渴望自己也能夠隱藏點什麼,這樣頗有舞台感。記得當年看完施瓦辛格主演的電影《真實的謊言》,我就常常幻想自己也是身兼數職,還有個秘密身份;或者像《史密斯夫婦》那樣,我和我太太各屬一個營壘,時刻想置對方於死地。 《真實的謊言》裡有一個男配角,冒充特工成功地吸引到了哈里(施瓦辛格扮演)的妻子。後來假特工交代說,因為美國的家庭主婦生活太乏味、需要刺激,假特工的身份很容易使她們上鉤。 我在這裡提醒中國的編劇們,如果你們想編一個中國版的《真實的謊言》,千萬不要也用「刺激」來吸引中國的主婦們,那不太符合中國的國情了,我建議不如直接就用房子、車子和票子了。 只不過,最終的結局也許主婦們就不是隱婚了,而是乾脆就離婚了。 (張結海,知名心理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