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部無毛血管不好 15種腳部症狀反映健康問題

 

  一、腳部痙攣

  腳部突然痙攣,可能是由鍛練或者脫水引起的。如果經常會在睡覺的時候,一塊肌肉或周圍一片肌肉突然痙攣,之後有酸痛感,或許是缺鈣等引起的。你的飲食需要增加鈣、鉀和鎂的攝入,尤其是孕婦在妊娠晚期一定要注意。一旦發生腳部痙攣,需輕輕拉伸、彎曲腳,按摩疼痛的部位,使肌肉放鬆。或者用冷毛巾、消毒酒精等放鬆肌肉。

  二、腳部無毛

  腳部無毛通常是因為腳部供血不足造成的,腳部供血不足還會有其它症狀,如感受不到腳的脈搏,站立的時候,腳部顏色泛紅或黑,而當腳部上升時,腳又會變成蒼白的顏色。供血不足經常是因為血管病,動脈硬化,因此心臟無法將足夠量的血供應到腳部。

  三、腳趾微陷

  腳趾稍微下陷,出現象杓子狀的壓痕,往往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血紅蛋白(一種存在於運送氧的血細胞中的富含鐵的蛋白質),是貧血的表現。貧血時指甲和甲床往往也會顯得蒼白,指甲易碎,腳部總是感覺寒冷。另外身體會感到疲勞,或站立時唿吸急促、頭暈、頭痛等。引起貧血的原因很多,比如可能會是內部出血(如潰瘍)或嚴重的月經不正常。

  四、腳掌疼

  腳掌痛是糖尿病的主要表現。因為血糖濃度的升高會使腳部神經被破壞,當有壓力或不小心的摩擦就會引起刮傷、切傷或刺激。糖尿病患者還會伴有比如經常會感到口渴、尿頻、易疲勞、視力模糊、易飢餓或體制減輕等症狀。

  五、腳冷

  很多女性特別是到了四十歲以後,經常會覺得腳冷,是因為女性的核心身體溫度比男性低,所以女性對寒冷比男性更敏感。特別到了四十歲以後,如果調節身體溫度和新陳代謝的甲狀腺功能不足的話,更會有腿部寒冷的感覺。另外,如果身體內部循環不暢也會有這樣的感覺。

  六、大腳趾突然「長大」

  當人患有痛風,特別是40到50歲的男性、絕經後的女性,更易患有痛風。痛風患者體內過多的尿酸經常會跑到體溫較低的身體部位,而大腳趾因為離心臟最遠,因此也是最「涼快」的地方。

  七、腳部麻木

  腳部麻木、嚴重的甚至可能延伸到手部,讓你覺得好像戴著手套一樣。使人有這種感覺是因為周圍神經病變造成的,而造成周圍神經病變有多種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兩個原因是糖尿病和濫酒。化學療法也是另一個主要的原因。

  八、腳關節痛

  腳關節出現對稱性疼痛,同時伴有腫脹、僵硬的症狀,這是風濕性關節炎的表現,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於女性,女性的患病率是男性的4倍。症狀通常首先會出現在小關節如腳趾和手指關節。

  九、腳趾甲有痘痕

  牛皮癬不僅影響皮膚甚至會影響關節,牛皮癬患者的指甲會有很多小洞,有3/4的牛皮癬關節炎患者的關節和皮膚也會受到影響,通常表現為不光滑的有痘痕的指甲。

  十、腳抬不起來

  腳抬不起來,同時伴有疼痛和僵硬,這是是足下垂的表現,嚴重的可能會延續到背部、肩部或頸部,足下垂有的可以治癒而有些則可能成為永久性的疾病,這取決於患病原因和治療方法。

  十一、腳趾甲厚、黃

  糖尿病患者、有循環問題和免疫系統疾病的人較容易出現這樣的問題。腳指甲變厚、發黃是因為黴菌感染,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甲癬。感染甲癬人們經常毫無知覺,而這種感染會迅速擴展到所有的腳和手的指甲,使指甲發出難聞的味道,變厚,發黃。

  十二、腳部皮膚乾燥

  身體其它部位皮膚乾燥一般都不會有什麼問題,但腳部皮膚乾燥很可能是真菌感染的最初表現,緊接其後就會發展為炎症和水泡。當出現水泡的時候,感染就會擴大。預防措施是要經常清洗腳部皮膚,保持腳部乾燥。

  十三、多彩的腳

  當腳部會有紅白藍三種顏色的轉換時,可能是因為雷諾病造成的。在寒冷的天氣里,雷諾病會使四肢先變成白色,然後變成藍綠色,在恢復自然膚色之前會變成紅色。女性和經常在寒冷氣候生活的人易患雷諾病。

  十四、腳部疼痛

  引起腳部側面疼痛或腳掌疼痛的普遍原因是因為應力性骨折,造成應力性骨折的原因往往是由於骨質減少、營養不良,包括維生素D缺失、不易吸收鈣或厭食症。

  十五、腳趾尖向上腫起

  有肺部疾病或者心臟和腸胃疾病的患者,腳趾或手指有這種現象出現。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頑固性偏頭痛試試艾灸 中醫支招甩掉春季偏頭痛

  全球約10%-15%的人患有偏頭痛。在偏頭痛發作時,患者頭痛難忍,噁心、嘔吐,可持續數小時甚至數日。儘管如此,只有很小部分病人獲得恰當治療。中醫認為,春季屬「風」季,冷空氣、風邪容易從頭部侵入人體,易感風寒,導致氣滯血淤而發生偏頭痛。春季也會導致人們體內的血液循環不好,引起身體疼痛與偏頭痛。此外,春季不良的情緒也往往容易引起肝氣鬱結髮生偏頭痛。

  中醫方法去頭痛:

  灸法

  對於一些頑固性的頭痛,針灸、拔火罐和艾灸可有效緩解病痛的辦法。以艾灸為主。可以灸健運脾胃的穴位。比如,可以灸陰陵泉穴。陰陵泉是脾經的合穴,也是自古以來中醫有名的祛濕要穴。濕氣最容易阻礙人體氣血的流通,求的就是增強人體元氣來幫助除濕。還可以灸背部的脾俞穴,艾灸這些穴位有利於運脾胃,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痙攣,減輕偏頭痛、腰酸背痛的症狀。都能達到祛濕健脾,緩解疲勞的功效。一個穴位不超過10分鐘,一天不超過20分鐘。

  拔罐

  拔罐的祛濕效果也是不錯的。建議患者每天可以在脊柱附近的膀胱經和督脈等穴位拔火罐,每個穴位的留罐時間應在5~10分鐘之內即可。對於一些居家保健的市民,推薦使用真空拔罐器,相對來說比較安全,而真空拔罐器的原理其實與拔火罐相近,都是空氣負壓在起作用,對療效來說是差不多的。

  進食宜忌

  由於肝木克脾土,肝氣旺盛就容易傷脾,導致脾氣虛弱,從而導致人們容易感到疲勞,甚至偏頭痛。所以,建議,有胃病或慢性腹瀉的患者要格外給予關注。不吃辛辣刺激食物,戒菸戒酒,保持心態平和。健脾食療可給予山藥、薏米、芡實、大棗等適量熬粥喝,以健脾補氣。

  善用熱敷和冰袋

  當偏頭痛發作時,也不是束手無策的,可以試著把熱敷袋放在頸部,冰袋放在前額。冷熱刺激能幫你有效緩解肌肉緊張,減少痛感。

  勤做肩頸運動

  頸部和肩部肌肉的某些部位承受壓力時,會加劇偏頭痛,甚至令從未有過偏頭痛的人患上慢性頭痛。所以對於上班族來說,如果你需要長時間使用電腦,每工作50分鐘,最好休息10分鐘,並常常朝左右上下活動一下頸肩部。

  含鎂食物

  鎂能調節血流、放鬆肌肉。對某些人來說,即使只缺一點鎂,就能引發頭痛。偏頭痛患者平日可以多吃點含鎂高的食物,例如:全穀類食物、堅果種子(如葵花子、杏仁、腰果、榛子等)、花菜、豆腐等。

驚蟄節氣的習俗 驚蟄應該做哪些

  驚蟄節氣的習俗: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國的民間傳說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會在這天出來覓食,開口噬人,犯之則在這年之內,常遭邪惡小人對你興波作浪,阻撓你的前程發展,引致百般不順。大家為了自保,便在驚蟄那天祭白虎。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驚蟄節氣的習俗:「打小人」驅趕霉運

  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所以每年驚蟄那天便會出現一個有趣的場景:婦人一邊用木拖鞋拍打紙公仔,一邊口中念念有詞地念:「打你個小人頭,打到你有氣冇定抖,打到你食親野都嘔」的打小人咒語。

  驚蟄節氣的習俗:抒發內心不忿

  很多人都將「打小人」神化,其實此純粹是民間習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於透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瘟神,宣洩內心的不滿,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冇小人搞搞震,而被「打」的對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們知難而退及抒發個人內心的不忿

  驚蟄節氣的習俗很多,小編在這裡僅僅是提到了南方的部分地區經常會做的一些習俗。

春季慎防6大病 開春做好8件事一年少得病

春節剛過,我們如何修整假期里負擔過重的身體,如何為自己下一整年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驚蟄養生重在護肝健脾 謹記驚蟄養生四要點

春屬木,入味為酸,對應五臟為肝,順應自然界生長生發之規律,春季容易肝風、肝火妄動,易引起心腦血管病及高血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