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或是糖尿病?新加坡專家揭十個疾病信號

病來如山倒。實際上,任何疾病的發生發展都有一個過程,突發前有一些身體上的先兆,即便再忙,也應該多加留意與重視。新加坡腸胃與肝臟專科顧問醫生韋俊韜和郭泉醫生,為大家總結了10個疾病來臨前的信號。

1、早起感覺噁心。當消化道或肝臟出現問題時,腸胃蠕動受阻,容易導致腹脹、噁心。除胃炎外,會引起噁心症狀的疾病包括肝炎、急性胰腺炎等。

2、清晨起床活動20分鐘後,雙腿仍然浮腫。若雙腿浮腫不散,這是肝硬化的徵兆。與三種疾病有關,即心臟功能衰退、肝臟或腎臟疾病。

3、凌晨出現心慌飢餓感。凌晨四五點突然醒來,有強烈的心慌飢餓感,且疲乏無力,吃飯後,不適感逐漸消失,這是血糖偏低造成的,可能有糖尿病傾向,或是肝臟出現問題。

4、不是因為寒冷而手抖。這種看似平常的症狀,成因不詳。必須先看醫生,確保它是否與帕金森症、甲狀腺亢進、神經疾病有關,再對症下藥。

5、洗澡時頭髮容易脫落。這與頭髮養分不足或激素分泌異常有關。最常見的脫髮原因為雄性激素源性脫髮 。患者的毛囊受雄性激素雙氫睪酮影響,使某些仍處於新生期的毛囊提早萎縮,出現頭髮稀薄、脫落等症狀。

6、食慾好,體重卻減輕。這可能是患上了甲狀腺疾病,例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症。

7、黑痣變大。若黑痣逐漸變大,而且感覺很癢,甚至有出血現象,可能是皮膚癌的前兆。

8、爬樓梯時心慌胸悶。這是患有缺血性心臟病的症狀,說明心臟功能較弱。患者可能出現心臟衰竭等症狀,須及早做心臟檢測,查明病因。

9、背痛。導致背痛的原因很多,除肌肉痛外,也可能是肌肉骨骼性背痛、腰椎間盤脫出症等。若背痛持續時間較長,患者必須進行X光檢查,從而確診病因。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不幸成為口臭之人真尷尬 8個措施助你吐氣如蘭

口臭是一種生活中常見的口腔疾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困擾,那麼你知道容易患口臭的人群有哪些嗎?如何祛除口臭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容易患口臭的人群:

1、容易激動、發怒或者憂鬱的人,常發生口臭;婦女在月經期和孕期也比較容易發生口臭。

2、早晨起床後口臭特別嚴重:是睡眠時唾液分泌減少,舌頰肌肉基本上處於休息狀態,易導致口臭。

3、飲食習慣對口臭的形成起重要作用:洋蔥、蒜、動物脂肪等食物都會引起口臭;有些病人服用某種藥物後也會產生口臭,如二甲基硫化物、奎寧和抗組織胺類藥物等。

4、消化道炎症可能導致口臭:如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潰瘍性結腸炎等,消化道能源阻礙,因腸道內容物滯留、反流而易湧現口臭;便秘的病人,因糞便中有糞臭素、氨氣、硫化氫等物,也會因氣息反流到口腔,導致口臭。

5、焦慮情緒也會導致口臭:因焦慮而口臭的患者以白領居多,一般都是能力強、工作表現不錯的人士,他們對自己的要求比較高,精神長期處在緊張狀態中,生活相對不規律,睡眠質量低。不過,通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干預和調節,就能緩解過來。

6、肝腎陰虛也是導致口臭的原因:這種情況多見於上了年紀的老人,因為老人肝腎陰虛的情況較為常見。還有部分人本身是陰虛體質。陰虛之人,體內的陰氣虛損,陰氣無法制約陽氣。水不制火時,就會產生內熱,熱氣蒸騰,口臭也就無可避免了。這類人還有怕熱、煩躁的症狀。

7、具有吸菸、喝酒等不良嗜好:吸菸、喝酒不僅能使人的神經系統興奮,也會使口腔內厭氧菌活躍。在社交場合,人們經常會遇到「常規口臭」,且比通常情況下的氣味更厲害,持續時間更長。專家告知,這種社交口臭並不全是食物引起,有時候與人的生活壓力、心理狀態有關。單純性口臭主要是由口腔不潔引起的,那麼,我們該如何去除口臭?

針對單純性口臭(由口腔不潔等原因引發)的防治措施:

1、飯後漱口,睡前刷牙,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2、妥善清理假牙,尤其是牙縫中的牙垢;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3、每日於早晚及進食後,使用含氟的牙膏刷牙,同時適當清理牙縫;

4、少飲酒,戒菸;以水代替酒精飲料,咖啡、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等都要儘量避免。

5、三餐不宜過飽(尤其是晚餐),睡前不吃零食,飲食宜清淡,少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6、隨身攜帶牙刷,刷牙可使某些氣味暫時或完全消失,若無法刷牙,可用漱口取代;防治便秘,保持大便通暢;

7、促進唾液分泌,可咀嚼青橄欖、話梅,經常吃水果,還可用小葉麥冬、甘草泡茶喝;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加鹽的溫水,可調節胃腸功能,有利於消除口臭。

8、紅棗、黑棗可消除因蔥、蒜等引起的短暫口臭,飯後咀嚼1~2枚即可。此外,飲濃茶可解蒜臭。口含維生素C片,嚼口香糖,使用中草藥牙膏、嚼茶葉等,也有一定的除臭效果。

八種飲食壞習慣最易上火:喝水少常吃甜食

「上火」,似乎是一個只有中國人才能聽得懂的民間俗語,它既不是某種病的名字,也不是什麼專業的醫學術語,而是一個很泛的統稱。在很多人眼中,口舌生瘡,四肢無力、頭暈目眩、牙齦出血等症狀都被劃到「上火」的名下。「上火」不僅跟氣候等外界因素有關,還和飲食有一定關係。當出現以下「上火」症狀時,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的飲食,並及時進行調整。

1、喝水少,感覺要「冒火」。身體由於各種因素缺水從而導致體液晶體滲透壓升高,感受器將信號報回中樞產生渴感,從而會有要「冒火」的感覺。此時,應該及時補充水分。

2、吃完某些食物,喉嚨痛、有異物感。首先考慮是否過敏,國內最常見的是香瓜以及部分堅果,如果是的話下次避免。此外,剛出鍋的高溫食物加上酒、麻辣的刺激也易使咽部黏膜充血、淋巴濾泡增生,吞咽時產生異物感。食物應溫熱入口,避免太燙,並多喝水。

3、吃海鮮,身上瘙癢。最常見的原因是海鮮不新鮮了,如果吃新鮮衛生的海鮮也會出現這類症狀,那應該是對海鮮蛋白質過敏,應避免食用。

4、吃瓜子,嘴裡起水泡。這種烤的食物往往太干太咸,一方面過於粗糙劃傷口腔黏膜,另一方面形成局部高滲透壓脫水造成炎症。吃此類食物時應儘量選原味的,最好不要直接用口嗑,並控制每次吃的量。

5、常吃快餐,口唇起泡。如果是嘴角、外周有小水泡,很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口唇疱疹。經常吃快餐的時候也正是工作壓力大、免疫力下降的時候,此時應該注意休息,冰敷、清洗水泡,甚至使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如果是嘴裡出現白色的潰瘍,那可能是缺乏鐵、鋅、維生素B12、葉酸等原因引起的,此時重點在於緩解疼痛,可以局部敷蒙脫石散並用抗菌的漱口水,少吃酸辣的刺激性食物。另外,快餐中精製穀物、糖分較多,容易造成維生素B2缺乏,進而出現口角炎。最根本的預防措施是多吃些粗糧、水果、蔬菜等營養豐富的食物。

6、常常大魚大肉,牙齦出血。成天大魚大肉的人往往蔬菜水果吃得少,維生素C缺乏會使膠原蛋白的合成出現問題,造成牙齦、黏膜出血。此外,一些肉類比較容易塞牙,水果高糖分的殘渣也容易使細菌滋生造成炎症,長久下去產生牙石,造成牙齦出血。這種情況下,除了少吃魚和肉外,還應該飯後漱口,每天刷牙、用牙線。

7、吃甜食,長痘痘。痘痘學名痤瘡,目前有非常明確的證據顯示,高血糖負荷飲食會加劇痤瘡,其機理可能是雄性激素水平與血糖水平呈正相關,皮脂分泌又受雄性激素調控所致。因此長痘痘的朋友不妨想想最近是否冰激凌、糕點吃太多了,如果是,應該減少食用。

8、吃辣,肛門燒灼。辣椒素受體被辣椒素激活會後產生痛覺,甚至刺激肌肉反應、增加血液流速,雖然不見得是壞事,但比較敏感的人還是容易引起不適,比如拉肚子、肛門燒灼等。這種症狀不到兩天就會得到緩解,但要想避免,需要少吃辣椒。

北京機關單位室內PM2.5中度污染 如何防範PM2.5

北京市愛國衛生辦公室昨天公布了本市151家機關單位吸菸情況摸底調查,結果顯示,機關單位中領導班子吸菸率接近75%。同時吸菸導致辦公區域內空氣污染嚴重,PM2.5平均值為中度污染。

貼秋膘要葷素搭配 少吃肉也要多吃蔬菜

目前,雖然立秋已過,但是天氣仍然非常炎熱。按照習俗,立秋過後要「貼秋膘」,但是由於氣溫高,很多人怕多吃肉會上火。那麼,「貼秋膘」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現在的天氣是否適合多吃些肉?請看中醫和營養學專家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