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夏季疲勞常按三個穴位

太陽穴

位於眉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後約一橫指凹陷處,按摩此穴不僅能提神,還可緩解頭痛症狀。

具體方法是:用雙手拇指或食指分別置於兩側太陽穴,做輕柔緩和的環形轉動,持續30秒。此法適用於各類人群,但注意不可用力過度,以感覺酸脹即可。一般按摩的次數可多可少,可視大腦的疲勞程度來進行調整。

百會穴

位於頭頂正中央處,按摩此穴可提神醒腦、升舉陽氣。

具體方法是: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疊按於百會穴,緩緩用力,以有酸脹感為宜,持續30秒,同時可做輕柔緩和的環形按揉,反覆做5次。

風池穴

位於頭後頸部兩側凹陷處,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按摩此穴除可提神外,還能緩解眼睛疲勞,特別對長時間在電腦前工作或長時間伏案的人效果更好。

具體方法是:保持身體正直,頭後仰,兩手拇指分別置於兩側風池穴,做環形轉動按揉1分鐘,以有明顯的酸脹感為宜,反覆做5次。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產後盜汗怎麼辦

產後盜汗怎麼處理?產後盜汗怎麼辦?專家告訴我們說,處理產後盜汗應該按照盜汗的不同種類分門別類的進行治療。

產後盜汗怎麼辦

1、生理性盜汗:不需要特別的處理,在數日後會自行好轉。但在出汗時,毛孔張開,易受風寒,引起感冒。應注意要及時擦乾汗液,注意皮膚清潔,如汗濕衣服要即行更換。

2、病理性盜汗:如出汗極多,或出汗持續時間長,可在中醫指導下用中藥補氣止汗,大夫會根據情況辨證給藥,切忌自行亂服藥。

小兒盜汗服什麼藥好?

盜汗是指睡熟後出汗,醒生汗止。盜汗分為兩種,一種是屬生理性的;一種屬病理性的。在治療時,首先應明確診斷,才能針對性的用藥。

生理性盜汗是由於小兒新陳代謝旺盛,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健全,調節功能也欠完整,所以當孩子睡熟後有時出汗現象,但不伴有其它症狀;孩子的精神、飲食、面色、大小便都正常,對此尚無需治療,過段時間就會自愈。病理性盜汗,多見於結核病和佝僂病。如果病兒在出盜汗的同時還會伴有其它症狀,如伴有低熱、咳嗽時,可能是患了肺結核;伴有睡覺不踏實、煩躁易怒、腹脹、出汗有酸味、尿味刺鼻等,很有可能是佝僂病的早期。對此,應及時找醫生診治。

祖國醫學認為盜汗多因表虛不固,氣陰虛熱等原因所引起。在治療時應分清病因。

表虛不固的特點是,以自汗為主,伴有盜汗,病兒神倦無力,面色少華,手、足欠溫,舌質淡舌苔薄白。治療時,應選用具有益氣固表作用的藥如:」玉屏風散」,它是由黃芪30克、防風30克、白朮60克,共研成細粉,和勻後備用。用時周歲以內的小兒每次1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後餵服;2—4歲每次2—3克,日服2次;5歲以上每次可用5克,日服2次溫開水調勻後服。玉屏風散中的黃芪能補氣固表,白朮健脾益氣、資氣血之源。兩藥全用氣旺表實則汗止。方中的防風能走表祛風,而且還能協助黃芪益氣御風,所以玉屏風散,治療因表虛不固引起盜汗、自汗有很好的療效。

氣陰虛弱的特點,以盜汗為主,也伴有自汗,汗出較多,病兒消瘦、口乾、精神萎靡不振、哭聲無力,手足心熱,睡覺不實,舌質淡舌苔少。治療時應選用具有益氣養陰作用的藥,如」生脈散」或」生脈飲」。它是由人參、麥冬、五味子所組成。其中人參補肺益氣以生津止渴,麥冬能養陰生津,清虛熱而除煩躁,五味子具有酸收肺陰止汗而生津,並可安神寧心,所以治療因氣陰虛弱所致盜汗的理想藥。用生脈飲時,周歲內的小兒每次服1/3瓶,口服2次,2—5歲每次服1/2瓶,日服2次。另外對於孩子出盜汗又查不出任何原因者,可用五倍子適量或五倍子加明礬共研成細粉,用溫開水或醋調成糊狀,敷於肚臍上,每日一次,據觀察效果,此法也很好。

敷毛巾放鬆眼睛 5種方法消除眼疲勞

每天眨眼300次。在睜眼凝視變動快速的電腦屏幕時,眨眼次數會減少到每分鐘4~5次,造成淚液分泌嚴重不足,就會出現眼睛乾燥酸澀的症狀。因此特意眨眼,對眼睛的保護非常有效。一般而言,每天特意眨眼300次比較合適,不僅有助於促進淚液分泌,而且能緩解眼球乾燥酸澀的症狀。

盜汗的自我調養

中醫認為,盜汗多由於陰虛火旺、迫汗外泄或氣陰兩虛、不能收斂固攝汗液而引起,若日久不愈,則更加耗傷氣陰而危害身體健康;"汗為心液",若盜汗長期不止,易耗傷心陰。所以,盜汗者應積極治療,同時還要特別注意自我養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