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上糖尿病還有多久可以活 戒了這5點有人活到106歲

糖尿病目前還沒辦法治癒,這是讓患者悲傷但不得不接受的一個現實。所以很多糖友在得知自己患病的同時會擔憂一個問題,就是,我還能活多久,會痛苦的病逝嗎? 可見糖尿病折磨的不止是患者的身體,消磨的還有求生的精神啊!其實,對於這個擔憂患者還是過於害怕了,糖尿病現在還沒辦法治癒,但是只要控制得當還是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正常人的壽命水平的。空口無憑,舉例為證,出生於美國北達科州GladysDull從1924年就開始注射胰島素,那時候她才6歲,她帶病安然的生活了80多年,且比她哪些沒患上糖尿病的兄弟姐妹都要長壽。而在2007年的時候美國糖尿病協會也介紹過一對兄弟的案例,這對兄弟都患有1型糖尿病,兩人的病史加在一起已經154年了,依舊健康的生活著,接受採訪時哥哥Gerald已經90歲,弟弟Bob86歲。還有報道稱目前世界上最長壽的糖尿病患者壽命高達106歲,遠遠超過正常人的平均年齡。這些並不是個例,美國2000年統計時已有2200人自患糖尿病起存活超過50年。所以糖友在治療時多加注意還是可以健康長壽的,那糖尿病患者治療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的主任醫師趙益業教授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專家答疑解惑平台上提醒網友在治療時需要注意這些。

糖尿病患者治療過程有這5大戒

1、戒降糖過度

糖尿病患者往往比較擔心高血糖,事實上,低血糖的危害也不小,輕者表現出心慌、出汗、頭暈、癱軟無力的症狀,重者會嚴重損害中樞神經,導致意識障礙、昏迷,乃至死亡。而且,低血糖會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加,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導致如心肌梗死、腦血栓等心腦血管意外。另外,長期慢性低血糖,還會導致智力障礙,甚至痴呆。

2、戒節食過度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對降低血糖、控制體重十分重要。但是,飲食治療不等於「飢餓療法」,飲食治療是要在保證病人基本生理活動所需營養的前提下,適當限制食物的總熱量,同時保證營養平衡。過度節食或者偏食,將會引起營養不良、貧血、飢餓性酮症,並會降低機體的抵抗力。過度節食還會引起低血糖後血糖反應性升高,不利於血糖的平穩控制。另外,飲食控制應因人而異,對明顯消瘦、患消耗性疾病或者妊娠期的糖尿病患者,應當適當放寬飲食控制標準。

3、戒運動過度

運動也是糖尿病的基礎治療方法之一,它對糖尿病的益處是多方面的。比如:可以增加機體熱量的消耗,改善胰島素抵抗,降低血糖;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等等。但運動要循序漸進,掌握好運動方式和運動強度,否則,也會適得其反。劇烈的運動,特別是無氧運動可興奮交感神經,導致兒茶酚胺等胰島素拮抗激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升高。此外,運動時間過久、運動量過大(特別是在空腹狀態下),會顯著增加低血糖的危險。

4、戒思慮過度

許多糖尿病患者心理負擔很重,對自己的病情焦慮悲觀,有的人經常失眠,結果導致血糖升高或波動。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正確對待疾病,既不能不重視,也不能被疾病嚇倒,應力求保持心理平衡,以助血糖的平穩控制。

5、戒減肥過度

肥胖是導致糖尿病的獨立危險因素,超重者減肥有助於減輕胰島素抵抗,提高降糖藥物的療效。但是,也並非越瘦越好,糖尿病患者減肥的程度應當以符合標準體重為宜。因為過於消瘦會導致營養狀況惡化,機體免疫功能下降,對低血糖的自我調節能力下降,結果使低血糖的危險性增加。

本文指導醫生:

趙益業 主任中醫師

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科

擅長疾病:中西醫結合診斷、治療高血壓、冠心病、心律...[詳細]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處暑來臨溫度變化大 養生需注意4點

每年處暑一到,就代表著秋天即將到來。進入處暑節氣,天氣非常的乾燥,很多人不能適應這樣的天氣,這個時候要做好養生保健的工作。

處暑有什麼變化?

1、氣溫下降

處暑節氣,單單用氣溫開始走低來描述是不夠的。氣溫走低僅是其中的一個現象。產生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首先應是太陽的直射點繼續南移,太陽輻射減弱;二是副熱帶高壓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蒙古冷高壓開始躍躍欲試,出拳出腳,小露鋒芒。

2、秋高氣爽

開始影響我國的冷高壓,在它的控制下,形成的下沉的、乾燥的冷空氣,先是宣告了中國東北、華北、西北雨季的結束,率先開始了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氣--秋高氣爽。處暑期間,真正進入秋季的只是東北和西北地區。但每當冷空氣影響我國時,若空氣乾燥,往往帶來颳風天氣,若大氣中有暖濕氣流輸送,往往形成一場像樣的秋雨。每每風雨過後,特別是下雨過後,人們會感到較明顯的降溫。故有:「一場秋雨(風)一場寒」之說。北方南部的江淮地區,還有可能出現較大的降水過程。氣溫下降明顯,晝夜溫差加大,雨後艷陽當空,人們往往對夏秋之交的冷熱變化不很適應,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呼吸道、腸胃炎、感冒等疾病。

3、秋老虎

夏季稱雄的副熱帶高壓,雖說大步南撤,但絕不肯輕易讓出主導權、輕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區,剛剛感受一絲秋涼的人們,往往在處暑尾聲,再次感受高溫天氣,這就是名副其實的"秋老虎"。對於剛剛走出三伏,並且遭遇嚴重伏旱的地區,如果繼續受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往往容易形成夏秋連旱,使秋季防火期大大提前,需要警惕。需要說的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往往在秋老虎天氣結束後,才會迎來秋高氣爽的小陽春,不過要到10月以後了。在此期間,全國各地的暴雨總趨勢是減弱的。

處暑時節各地有什麼習俗?

對於沿海漁民來說,處暑意味著漁業收穫。「休漁期」結束,魚蝦貝類發育成熟,可以捕獲到種類繁多的海鮮。此時,一帶舉行盛大的開漁儀式,歡送漁民開船出海。開漁節時候,原本帆檣林立、千舸錨泊的靜態海面,瞬間成為機器轟鳴、汽笛長鳴、百舸齊發的活躍場景。

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據說普度活動由開鬼門開始,然後豎燈篙,放河燈招致孤魂;而主體則在搭建普度壇,架設孤棚,穿插搶孤等行事,最後以關鬼門結束。時至今日,已成為祭祖的重大活動時段。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處暑過,暑氣止,就連天上的那些雲彩也顯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時濃雲成塊。民間向來就有「七月八月看巧雲」之說,其間就有「出遊迎秋」之意。

還有些地區有放河燈的習俗。河燈也叫「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燈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紅《呼蘭河傳》中的一段文字,是這種習俗的最好註腳:「七月十五站長統計是個鬼節;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纏綿在地獄裡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著路。這一天若是有個死鬼托著一盞河燈,就得托生。」

福州人有句俗語,叫作「處暑一過臉覷厝」。「厝」指有錢人在城裡的大房子,「臉覷厝」就是臉要朝著自己在城裡的家看,意思是「處暑」到了,外出「避暑」的人要打道回府了。過了處暑這個節氣,人們的飲食起居就要有所變化。老福州人的生活習俗是,在處暑的時候要吃龍眼配稀飯。處暑時節,也是龍眼大量上市的時候,龍眼偏溫性,有益心脾、補氣血、滋補養氣的作用。老一輩的吃法就是剝一碗龍眼,混著稀飯一起吃。

處暑應該如何養生?

1、要堅持適量鍛煉,鍛煉活動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適量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

2、早睡早起,睡好子午覺,保持充足睡眠。處暑節氣正是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自然界中陰氣增強,陽氣減弱,人體的陽氣也隨著內收,「秋乏」也就隨之出現。而睡眠不僅可以消除疲勞,還能使大腦、身體得到充分休息,是養生美容的重要方法之一,應充分利用睡眠來調養身體。

3、多喝水、多喝粥,預防秋燥美容顏。處暑後,天氣較為乾燥、少雨,人體會因此不適,發生諸如皮膚緊繃、起皮脫屑、毛髮枯燥、嘴唇乾燥或裂口、大便乾結等秋燥現象。而、多喝水、多喝粥正是預防秋燥的好方法。

4、保護臍部,預防疾病。處暑節氣過後,天氣漸涼,肚臍部位的表皮最薄,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如果對臍部防護不當,寒氣都很容易通過肚臍侵入人體,引發身體不適。而寒氣如果在小腹部位積聚太多,還會導致各種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方面的疾病。

這是一份專為糖尿病患者量身定製的每日餐單

中午吃什麼,晚飯吃什麼,明天吃什麼。可能是很多正常人每天都會思慮的問題。但是,對於有疾病在身的人,就要比平常人還要想得多一點,就是我能吃什麼,能吃多少。例如向來以需要嚴格控制飲食出名的糖尿病患者。對於糖友來說,每天吃喝成了一個心頭的難題,怕一不小心就吃錯,吃過,加重病情。那麼,糖尿病患者到底能吃什麼,吃多少?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的主任醫師陳燕銘教授就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專家答疑解惑平台上為糖友們解答過此類問題。

糖尿病患者飲食有三宜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在飲食方面需要克制,下面的幾類食物就是適合糖友們在日常多食用:

1、宜控制糖的攝入,蛋白質和脂肪可以和平時一樣,飢餓時以蔬菜、肉食充飢,可吃雞毛菜、小白菜、大白菜、油菜、青菜、萵筍、空心菜、水芹菜、韭菜、藕、白蘿蔔、西紅柿、瘦肉、豆類、雞蛋、花生等;

2、宜多吃清淡蔬菜和具有治療作用的食品,如山藥、冬瓜、小麥、綠豆、枸杞頭、馬蘭頭、菊花腦、豬肚、豬胰;

3、宜以木糖醇、糖精、甜葉菊調味代糖;宜用豆油、花生油、茶油、菜籽油、玉米油等素油作烹調油。

糖尿病患者每日食譜分配

陳燕銘教授表示其實糖尿病患者並沒有絕對不能吃的食物,只要每天按照所需總熱量合理分配飲食,糖尿病人也能品嘗各種美味佳餚。具體如何搭配,如下:

1、在糖尿病患者一天的營養攝入中,碳水化合物應占55~60%,脂肪應少於30%,蛋白質則應占15~25%。除了日常吃的米麵,可多選粗糧,如蕎麥、燕麥、小米,能供給豐富的B族維生素,而且其中的粗纖維對降糖、調脂、通便很有好處。

2、在總量不變的前提下,少量多餐,每日至少進食3餐,最好進食4~6餐。熱量及碳水化合物應均勻分配。

3、對於進行藥物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除3次正餐外,應有2~3次加餐: 加餐時間可安排為:上午9~10 時,下午3~4 時、晚上睡前1小時。

糖尿病不是小事,但是患者也不需戰戰兢兢。只要做到飲食規範,定期檢查病情,服用藥物,每天的生活依然可以健康安穩。

本文指導醫生:

陳燕銘教授 主任醫師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科

擅長疾病:對糖尿病及其併發症、肥胖症、甲狀腺疾病等...[詳細]

秋乏來襲愛「釣魚」? 6招讓你精神抖擻神采飛揚

秋天開始了,小夥伴們是否很容易感到疲憊、乏力、想睡覺?嗯,沒錯,這就是傳說中「春困秋乏」中的「秋乏」。

嚴重鼠標手或可致永久性殘疾 正確的護理方法有這4個

現代人生活跟工作都離不開電腦,而我們的手腕關節也會在這長期用鼠標的過程中容易關節麻痹、痙攣、疼痛、腫脹。醫學上把這種跟傳統手部損傷不相同的症狀群稱為「鼠標手」。而過於嚴重的「鼠標手」可能會導致手部永久性殘疾,其實很多人有鼠標手的現象但是不知道自己已經是鼠標手。所以耽誤了診治的時間,那麼現實中,我們該怎麼自測自己得了鼠標手呢?又該如何護理?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骨傷科的副主任醫師徐洪璋曾在家庭醫生在線「健康十萬個為什麼」專家答疑解惑平台上向網友們科普過此類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