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之一:
體力勞動者不用運動
經常參加體力勞動的人,一般身體都比較強壯有力。但是,不論哪種勞動,身體常常只能按照某種固定的姿勢來活動。因此,只有參加活動的那部分骨骼、肌肉得到了鍛煉和發展,其餘部分用力較小或根本沒有用力,就得不到鍛煉。同時,負擔過重的肌肉,還容易出現疲勞,發生勞損。單調的沉重的體力勞動很枯燥乏味,會使情緒低落。某些工種由於職業關係,容易發生職業病。比如,久站工作的交通民警、理髮員、教師等,容易發生下肢靜脈曲張。
因此,如果能在勞動之餘,適當參加體育運動,上述這些弊病將會得到克服。因為體育運動是全身的運動,血液循環加快,可以促進消除由體力勞動而產生的局部疲勞。如果針對職業病,進行適當的醫療體育運動,對治療有很好的輔助作用。總之,體力勞動不能代替體育運動,而體育運動卻可以彌補體力勞動之不足,並且能防止某些職業病的發生,提高健康水平。
誤區之二:
運動後不做整理活動
運動以後,特別是劇烈運動以後應該做整理活動。否則,會因為馬上停止運動而出現意外。有人曾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讓100名男子在活動跑台上進行強度很大的運動,並讓這些人一下跑台就站立不動,結果當場就有17人暈倒。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劇烈運動會使身體內部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比如,心臟跳動加快、肺活量增加、新陳代謝旺盛等。但這些變化不是隨著運動的停止而立即消失的。另外,儘管劇烈運動時呼吸已經加快加深,但氧氣還是不夠提供身體需要的。因此,欠下了一筆「氧債」。運動後的整理活動,有利於調整身體內部的變化及還清「氧債」。
劇烈運動時,由於肌肉的不斷收縮,不斷壓迫在肌肉中經過的靜脈血管,可促進血液回流到心臟。倘若停止了腿部肌肉的運動,下肢靜脈血管就失去了肌肉收縮時對它的擠壓力,不利於下肢靜脈的血液回流到心臟,使循環血量減少,容易發生運動性暈厥。由此可見,劇烈運動後必須做整理活動,否則會影響健康。
誤區之三:
冬天運動會得關節炎
關節炎有許多種,其中以風濕性關節炎最為常見。而風濕性關節炎多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後,引起變態反應造成的。溶血性鏈球菌經常感染人的上呼吸道、扁桃體、鼻竇、中耳等處,尤其在冬春季節里,當人體受涼、過度疲勞,這種細菌更容易乘虛而入。細菌進入人體以後,成為一種抗原成分,除能引起感染部位發炎以外,還會刺激人體的免疫系統產生特異性抗體。這種特異性抗體可以殺滅溶血性鏈球菌,有利於疾病的痊癒。但有時抗體與抗原結合在一起,形成抗原抗體複合物,可以使人產生過敏反應。風濕性關節炎就是感染溶血性鏈球菌後,產生抗原抗體複合物,引起人體過敏而造成的。因為鏈球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在冬春季比較多,故許多人認為是因冬季進行體育運動造成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大的誤解。
冬季進行體育運動,可以增強身體對寒冷氣候的適應能力,不會因受涼而感冒。在某種程度上,還有預防風濕性關節炎發生的意義。當然,冬季進行體育運動前,應注意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不要把衣服脫得太多,運動時要養成用鼻子吸氣、用口呼氣的習慣,運動之後要及時穿好衣服。遇有颳風、下雪、氣溫太低時,應暫停運動或改在室內進行。
誤區之四:
老年期開始運動為時已晚
到了老年後才開始運動,同樣會有效果。國外有人對20~30年間完全不參加體育運動,也不從事體力勞動的60~70歲老年人進行觀察,在為期八周的體育運動後,發現這些老年人的心肺功能顯著改善,工作能力增強,肌細胞內各種酶的活性也提高了。以往認為只有在年輕人身上才得到的效果,老年人也同樣能夠得到。可見,認為老年期開始運動為時已晚是個誤解。
運動可以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延年益壽,這主要因為運動不僅是依靠各種組織器官的協調及共同作用而完成的,同時,在運動中也使各種組織器官得到了鍛煉。因此,各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得到加強,比如心臟跳動強而有力,每次心搏的輸血量增多,肺活量提高,骨骼肌肉變得粗壯有力,中樞神經系統、大腦皮質也變得靈敏。衰老的主要表現就是各器官的功能減退,通過運動,各器官的功能都得到了加強,自然就延緩了衰老的進程。
不過,老年人參加運動時,要注意從小強度開始,逐漸增加運動量,並學會做好自我監測。
編輯推薦:
注意這些容易出錯的鍛煉方式 讓你的運動適得其所
運動養生有講究 警惕騎自行車健身的七大誤區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春捂」應注意「下厚上薄」 15℃以上不用捂
「春捂」之說緣何?
「春捂」,即在春季氣溫剛轉暖時,不要過早脫掉厚衣服,寧可捂著點,使身體產熱散熱的調節與冬季的環境溫度,處於相對的平衡狀態。否則由於初春咋暖還寒,氣溫變化大,過早穿著單薄,一旦氣溫降低,身體會難於適應,抵抗力下降,加上春季細菌病毒活躍,更易誘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春季傳染病。女性過早換裙裝,還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
從古至今,善於養生的專家們都十分重視「春捂」的養生之道。民間常常流傳著「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的俗語。專家認為,「春捂」這種民間的傳統習慣有一定道理,特別是在早春時節,咋暖還寒,「捂」著點兒較容易適應季節的變化,但也要恰當為之。
春捂?需「下厚上薄」
古人在長期的生活與勞動實踐中認識到,寒多自下而生,因此中國古代養生家提出了春令衣著宜「下厚上薄」的主張,《老老恆言》也有「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之說,既養陽又收陰,與自然氣候變化協調一致,可謂「天人相應」。這也與現代醫學所認為的人體下部血液循環較上部為差,易受寒冷侵襲的觀點相吻合。
所以,春季穿衣首要照顧好「首足」兩頭,以防風寒侵襲,不要過快穿上衣袂飄飄的春裝和單鞋。比如,不少女孩一到春季就開始穿短裙單鞋,這對身體很不好: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匯,小腿內側為肝、脾、腎三陰經,外側為膽、胃、膀胱三陽經,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一定要注意保暖。縱然偶爾升溫,也應從上身遞減衣物,這樣可避免關節炎、氣管炎等疾病的發生。
春捂?別捂過頭
「捂」帶有一點熱的意思,即衣服仍應適當多穿一些,但是不能出汗。春季氣溫時高時低,如果升溫了還里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汗多也容易生病。因而「春捂」並不是衣服穿的越多越好,而是強調脫衣要「遞減」,即衣物增減既要視天氣的變化情況而定,也要根據自身的體能素質。
春季氣溫日差較大,早晚較冷,此時可適當捂一會兒。而晴日的中午時刻,氣溫一般都在10℃以上,此時可適當減衣服。一般來說,15℃是春捂的臨界溫度,超過15℃就要脫掉棉衣,否則就會超出身體的耐熱限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適應不了,對健康不利。
從皮膚看看你肝有沒有問題
1、皮膚橙黃色,常見於重度肝炎。
2、皮膚黃綠色或褐綠色,常為肝內膽汁淤積,肝內或肝外膽道梗阻所致。
3、皮膚黃染並進行性加深,多為胰頭癌、膽道系統癌腫或原發性肝癌。
4、皮膚色素加深:出現面色灰暗發黑,尤以眼眶周圍明顯。醫學上稱為色素沉著。這是因為肝臟病變引起的黑色素代謝障礙所致。
5、腹壁靜脈曲張:正常人腹壁靜脈一般都看不到,或者只隱約可見。當肝臟發生疾患時,由於腹部靜脈回流阻力增大,發生淤血而曲張,可出現以臍為中心放射狀向四周延伸,嚴重時可伴有腹壁水腫,出現皮膚緊繃感。
6、蜘蛛痣:是皮膚小動脈末端分支擴張所形成的血管痣,常見於顏面、頸部、前胸、手背和肩部等處。呈鮮紅色,大小不一,可由針頭大小至數厘米大小不等。
其特徵是,有一中心點,周圍有輻射狀擴張的毛細血管,形似蜘蛛,故稱蜘蛛痣,中醫又稱為蟹爪。當用細棒一端壓迫痣中心時、全痣消失,放開後又會出現,這一點可與其他血管痣相鑑別。據資料介紹,男性體表有蜘蛛痣者,85%的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臟組織病變,其中約30%為肝硬化。
7、手掌出現斑狀發紅,特別是掌心兩側邊緣的大、小魚際肌及指末端最明顯,其特點是加壓時退色,減壓時又出現。這多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的特異性表現,故醫學上稱其為肝掌。
一般認為,蜘蛛痣和肝掌的發生與人體內性激素增高有關。肝病時體內分泌的性激素不能及時有效地降解與滅活,從而導致體表小動脈充血、擴張。當不明原因出現上述任意一種或多種皮膚血管表現時,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是不是患了肝臟疾病。
春季七種舊病易復發 慎吃發物引病重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很多舊病會在此時發作。因此,每到這時,很多人都會注意不吃「發物」,以免引起或加重疾病。
春困或是6大疾病症狀 簡單三招教你制服春困
四季交替,人體機能也會做出相應的調整。眼下氣溫越來越高,皮膚毛孔舒展,大腦供氧相應減少,很多人成天無精打采、昏沉欲睡,犯起了「春困」。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春困可是某些疾病的報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