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進補多吃什麼食物

1、枸杞

冬季是補腎的好季節,而枸杞是補腎佳品。枸杞性味甘平,歸肝、腎經,能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生津止渴,對腎臟和肝臟都是寶。在空氣乾冷的冬季,眼睛易乾澀、流淚,常吃枸杞還能緩解這些症狀。

2、大棗

大棗對身體好處不少,民間有「一日吃仨棗,一生不顯老」的說法。中醫認為,大棗性味甘溫,能補中益氣、養血安神,是冬季上佳的滋補品。它富含鐵元素,可促進血液循環,病後體弱、貧血患者以及冬季手腳冰涼的女性都適合用大棗調理身體。建議把紅棗在鐵鍋里炒黑後泡水喝,可治療胃寒、胃痛。紅棗水裡加入桂圓,可作為茶飲,有補血、補氣的功效。

3、白蘿蔔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白蘿蔔是冬季的時令蔬菜,也是養生的好食材。中醫把肺看做「嬌髒」,是外邪首先侵襲的地方,立冬後需特別呵護。白蘿蔔性涼,味甘辛,歸肺、胃經,對肺胃有熱、痰多、氣脹食滯、消化不良、大小便不暢的人尤其適用。在食用上,它有兩個最佳搭檔:如想發揮止咳效果,就將白蘿蔔和冰糖搭配,共同達到除痰潤肺、和中止咳的作用;如想抑制咽喉發乾、疼痛的症狀,可把白蘿蔔與青果煎煮後當茶飲,能很好地緩解肺胃熱盛引起的咽喉腫痛。

4、紅糖

冬季強調溫補,紅糖性溫、味甘,入脾經,能「溫而補之,溫而通之,溫而散之」,具有化瘀散寒、暖胃健脾、緩解疼痛的功效。對體寒虛弱、造血功能下降的老人,尤其是大病初癒者,紅糖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是物美價廉的補品。而且,紅糖是未經精煉的粗糖,保留較多維生素和鐵、鋅、錳等礦物質,營養價值較高。

5、蓮藕

寒冬時節,正是鮮藕應市之時。冬季天氣乾燥,吃些藕,能起到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作用。鮮藕除了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外,蛋白質和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的含量也很豐富,還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對治療便秘,促使有害物質排出,十分有益。七孔藕澱粉含量較高,水分少,糯而不脆,適宜做湯;九孔藕水分含量高,脆嫩、汁多,涼拌或清炒最為合適。

6、梨

梨因鮮嫩多汁,含有85%的水分,酸甜適口,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等,被稱為「天然礦泉水」,自古就被尊為「百果之宗」。冬季空氣乾燥,水分較少,若能每天堅持食用一定量的梨,能緩解體燥,生津潤肺。

7、山藥

山藥不僅有「神仙之食」的美譽,還有「食物藥」的功效。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能有效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8、百合

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其營養成分豐富,有蛋白質、維生素、胡蘿蔔素及一些特殊的有效成分,如澱粉、多糖、果膠以及多種生物鹼,對抑制癌細胞增生有一定的療效。百合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等功效,成為冬季食用之上品。

9、桂圓肉

桂圓亦稱龍眼,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的滋養補益作用,可用於心脾虛損、氣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驚悸、眩暈等症。桂圓肉含鐵量相當豐富,可用於貧血的食療中,一般煲湯、煮粥為宜。但桂圓肉屬於溫熱食物,對於孕婦、兒童不適合。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立秋之後男性排毒重於進補

飲食排毒

通過合理飲食,排除體內的有毒物質。

一是肝臟排毒: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食用胡蘿蔔、大蒜、葡萄、無花果等來幫助肝臟排毒。

二是助腎排毒:腎臟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過濾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廢料,並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黃瓜、櫻桃等蔬果有助於腎臟排毒。

三是潤腸排毒:腸道可以迅速排除毒素,但是如果消化不良,就會造成毒素停留在腸道,被重新吸收,給健康造成巨大危害,魔芋、黑木耳、海帶、豬血、蘋果、草莓、蜂蜜、糙米等眾多食物都能幫助消化系統排毒。

咳嗽排毒

立秋過後,空氣乾燥,空氣中漂浮的粉塵、有害氣體與金屬微粒以及工業廢氣中的毒性物質較多,這些有毒物質通過呼吸侵入肺泡與支氣管,既損害肺臟本身,又可從這裡潛入血液而「株連」全身。因此,不妨藉助主動咳嗽法予以清掃。

具體做法是:每天清晨、中午或睡前,到室外選擇一處空氣清新之處,做深呼吸運動。深吸氣時緩緩抬起雙臂,呼氣時使氣流從口、鼻噴出,咳出痰液,如此反覆做10遍,每做完一遍後進行幾次正常呼吸,防止過度換氣。只要每天堅持這樣做,肺部就可保持清潔。

運動排毒

合理運動能加快人體新陳代謝,幫助皮膚和肺臟排毒。

一是快步走:我們每天都要走路,只需在走路時加快速度,儘可能大地擺動和舒展手臂,就是最簡單方便的排毒運動,它可以刺激淋巴、降低膽固醇和高血壓。

二是練瑜伽:瑜伽是頂級的排毒運動,能夠幫助血液循環,潤滑關節,通過把壓力施加到身體各個器官和肌肉上,來內外調節身體,展開排毒行動。

三是跳起來:彈跳可以刺激淋巴系統排毒,鬆弛緊張的情緒,降低膽固醇,改善循環和呼吸,甚至驅除人體致命的蜂窩組織炎。

立秋後飲食進補需要注意什麼

忌虛實不分

中醫的治療原則是虛者補之,不是虛症病人不宜用補藥,虛症又有陰虛、陽虛、氣虛、血虛之分,對症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適得其反,會傷害身體。保健養生雖然不像治病那樣嚴格區別,但起碼應把用膳對象分為偏寒偏熱兩大類。偏寒者畏寒喜熱,手足不溫,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脈沉細。偏熱者,則手足心熱,口乾,口苦,口臭,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質紅,脈數。若不辨寒熱妄投藥膳,容易導致「火上加油」。

忌多多益善

任何補藥費用過量都有害。認為「多吃補藥,有病治病,無病強身」是不科學的。如過量服用參茸類補品,會引起腹脹、不思飲食;過服維生素C,可致噁心、嘔吐和腹瀉。

忌重「進」輕「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葷腥,餐餐大油膩,這些食物代謝後產生的酸性有毒物質,需及時排出,而生活節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無規律甚至便秘。故養生專家近年來提出一種關注「負營養」的保健新觀念,即重視人體廢物的排出,減少「腸毒」的滯留與吸收,提倡在進補的同時,亦應重視排便的及時和通暢。

忌恆「補」不變

有些人喜歡按自己口味,轉服某一種補品,繼而又從多年不變發展成「偏食」、「嗜食」,這對健康是不利的。因為藥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療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會影響體內的營養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個臟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減退,需要全面地系統地加以調理,而且不同的季節,對保健藥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據不同情況予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恆補不變,一補到底。

男人不能胡亂進補 補腎壯陽要適當

中老年人如果想針對性的選擇一些食補方法,首先要了解常用食物的性味和特點。例如大米、苡仁米、綠豆、赤小豆,其性偏涼;小米、牛肉、羊肉、黃鱔其性偏溫;羊肝、雞肝有養血明目作用;鳥雞、鴿肉、麻雀有滋補肝腎的作用;瓜果梨桃有除煩止渴功效;海產類則富含各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紫菜、海帶還有軟堅散結的功效。

男人體虛的進補方法

調查研究指出:我國成人超重率為22.8%,肥胖率為7.1%,其中有不少是屬於虛胖體質。肥胖是導致許多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