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作為中醫的一種特色療法,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顯著。然而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刮痧,也並不是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適合刮痧。那麼刮痧療法都有那些注意事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簡單的刮痧手法
1、病人取舒適體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並用溫水洗淨局部。
2、用邊緣光滑的湯匙(或調羹、銅幣等)蘸上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或清水均可),在需要刮痧的部位單向重複地刮。
3、刮痧順序一般是由上而下,或由身體中間刮向兩側,或每次都由內向外,不得來回刮動。每次每處大約需刮20下左右,直到皮膚出現深紅色斑條為止。
4、刮痧部位通常只在病人背部或頸部兩側。根據病情需要,有時也可在頸前喉頭兩側,胸部、脊柱兩側、臂彎兩側或膝彎內側等處刮痧。也可按照病情需要選擇適合的部位刮痧。
5、每一部位可刮2~4條或4~8條「血痕」。按部位不同,「血痕」可刮成直條或弧形。刮痧之後,應用手蘸淡鹽水在所刮部位輕拍幾下。
6、應用較小的刮匙,可在穴位處施術。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天突、曲池及背部的一些腧穴。在穴位處刮痧,除了具有刮痧本身的治療效果外,還可疏通經絡,行氣活血。本法適用於腹痛、煩亂、胃腸型感冒、暑熱噁心,以及因痧所致的肌肉或全身酸痛。
刮痧的5項注意,具體介紹如下:
1、刮痧治療時應注意室內保暖,尤其是在秋冬季應避寒冷與風口。
2、刮痧出痧後30分鐘以內忌洗涼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處進行再次刮試出痧。再次刮痧時間需間3-6天,以皮膚上痧退為標準。
4、刮痧出痧後最好飲一杯溫開水,並休息15-20分鐘。以補充氣陰。
5、以下人群慎用或忌用:孕婦;白血病,血小板減少者;皮膚高度過敏,或患皮膚病如硬皮病的人;心臟病出現心力衰竭者、腎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腫者;醉酒、過飢、過飽、過渴、過度疲勞者。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瘦不下來因體內有毒 中醫按摩+食療排毒
很多人想減肥卻怎麼也瘦不下來,其實減肥跟排毒有關。機體排毒工作做好了,自然而然就瘦了。機體的排毒方法有很多,下面小編就來教你中醫排毒減肥方法。
中醫按摩排毒方法:
1、捏揉手指疏通經絡
沒事的時候可以經常捏揉手指頭,因為在手指頭的兩側,分布著人體經絡的井穴,井穴一般是經絡的端點。
捏揉手指頭能夠疏通經絡、調節陰陽。
2、小腹排毒三妙招
小腹是人體的中心,所以對平衡氣血起著關鍵的作用。
每周一次拍腹排毒在肚臍兩邊脂肪最豐厚,或摁上去有脂肪結塊的地方,用雙手手掌連續拍打10分鐘,稍用力,以拍出紅、紫、青、黑等不同顏色的淤斑為度,這是內在寒濕火毒淤滯的表現。拍完以後馬上喝一杯溫水,加速排毒。每周拍打一次,連續拍打幾次後,會發現淤斑逐漸減少,到最後基本上淤斑不會再出,這樣便是起到作用了。
每天兩次敲天樞敲天樞穴(肚臍兩旁,旁開三橫指處)可通腸道、排宿便,腸道通,脂肪不會堆積,順暢代謝。每天至少兩個時間段去敲打,每次敲打5~10分鐘,至小腹發熱為止。
排毒該怎麼吃?
1、多吃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吸附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雜質,清潔血液,經常食用還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污染物質。
黑木耳也是非常好的清腸排毒食物,而且經過風乾的食品遇水後膨脹,會給腸道帶來更多水分。不過,對於排便困難者,藉由吃一頓黑木耳通便是很困難的,除非加大量或者輔助運動方式。
2、空腹喝涼牛奶
空腹喝冰牛奶可通便,一是因為冷的刺激會加速腸道運動,二是牛奶中有大量乳糖,而一半以上中國人都缺乏牛奶吸收所需的乳糖酶。所以喝牛奶後,乳糖沒有消化就進入了結腸被迅速排出體外。
3、每天一餐用水果代替正餐
假若平日你一直食用較多的米飯,那麼一個月內每天一餐以水果代替正餐,月底時小腹平坦得讓你驚嘆。
因為水果的纖維素含量比較高,而且水果中還含有一些果膠,會使大便變軟,對排便有幫助。但是,對於那些腸道問題比較嚴重的人來說,靠水果清腸排毒效果不會太明顯。
兒童拉肚子如何應對?實用中醫推拿法巧治五種腹瀉
中醫認為,兒童具有「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的特點,稍有不慎便出現各種不適。小兒腹瀉是指小兒大便次數增多,質稀薄甚至如水樣,多見於3歲以下嬰幼兒,高發於夏秋季,是兒童最容易患的「小兒四病」之一。
林曉潔教授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
小兒腹瀉常分五類型 對症推拿更有效
家庭醫生在線編輯採訪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曉潔教授,她表示小兒腹瀉常分為寒濕瀉、傷食瀉、濕熱瀉、脾虛瀉和驚嚇瀉五種類型,中醫推拿治療小兒腹瀉療效顯著,一般每日治療一次,三次為一療程。
一、寒濕瀉
家庭醫生在線編輯了解到,寒濕瀉臨床表現為: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腸鳴腹痛,口不渴,小便清長,面色淡白。舌苔白膩或薄白,脈濡,指紋色紅。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補脾經,補大腸,推三關,揉外勞宮,摩腹,揉臍(補法),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揉足三里。以下選取手部的補大腸,腹部的揉臍,臀部的揉龜尾三種手法為例,詳解具體的取穴和操作手法:
1、補大腸
定位:食指橈側緣,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操作:從食指尖直推向虎口。
2、揉臍
定位:臍。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
3、揉龜尾
定位:尾椎骨端。
操作: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
二、傷食瀉
傷食瀉臨床表現為:腹脹腹瀉,瀉前哭鬧,瀉後痛減,大便量多味酸臭,伴納呆、口臭、腹痛、嘔吐酸腐。苔厚或垢膩,脈滑。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補脾經,揉板門,運內八卦,摩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揉天樞,清大腸,揉龜尾。以下選取腹部的摩中脘、揉天樞兩種手法為例,詳解具體的取穴和操作手法:
1、摩中脘
定位:在前正中線上,臍上四寸。
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
2、揉天樞
定位:腹部,臍旁兩寸。
操作:用拇指端揉。
三、濕熱瀉
濕熱瀉臨床表現為:腹痛即瀉,急迫暴注,色黃褐熱臭,伴身熱、口渴、小便黃赤。苔黃膩,脈滑數,指紋色紫。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清脾經,清胃經,清大腸,清小腸,退六腑,推下七節骨,揉天樞,揉龜尾。以下選取手部的清胃經、清小腸、退六腑三種手法為例,詳解具體的取穴和操作手法:
1、清胃經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或魚際橈側赤白肉際處)。
操作:自掌根向拇指根方向直推。
2、清小腸
定位:小指尺側邊緣,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線。
操作:自指根直推向指尖。
3、退六腑
定位:在前臂尺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又稱推六腑。
四、脾虛瀉
脾虛瀉臨床表現為:久瀉不愈,或經常反覆發作,面色蒼白、食欲不振,大便夾有不消化奶塊或食物殘渣,或食後即瀉。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指紋色淡。
常用的推拿治療手法有:補脾經,補大腸,摩腹(補法),揉臍(補法),推三關,揉百會,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捏脊。現以頭部百會穴為範例,具體的取穴和操作手法如下:
揉百會
位置:後髮際正中之上7寸,兩耳之間。
操作:用拇指端揉。
五、驚嚇瀉
驚嚇瀉臨床表現為:受驚後即瀉,便色青,晝則驚惕,夜則哭鬧不安或緊依母懷,毛髮豎立,山根色青。苔薄白,脈弦或乍來乍數,指紋色青。
常用的推拿治療手法有:推肝經,掐揉五指節,揉、搗小天心,補脾經,補大腸,摩腹(平補平瀉),推上七節骨,揉龜尾;若久瀉不止者,加揉臍及龜尾,擦七節骨。以下選取手部的推肝經、掐揉五指節、揉/搗小天心、背部的擦七節骨四種手法為例,詳解具體的取穴和操作手法:
1、推肝經
定位:食指末節羅紋面。
操作:往返直推。
2、掐揉五指節
定位:掌背五指第一指間關節。
操作:拇指甲掐之稱掐五指節;用拇、食指揉搓稱揉五指節。
3、揉、搗小天心
定位:在大小魚際交接處凹陷中,又名魚際交。
操作:用指端揉,稱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稱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間關節搗,稱搗小天心。
4、擦七節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長強)成一直線。
操作:用手掌緊貼七節骨皮膚,稍用力下壓並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線往返摩擦,使之產生一定的熱量。
專家簡介:
林曉潔,廣東省第二中醫院治未病(健康體檢)中心主任,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全科醫師。廣東省保健協會理事,廣東省體檢預防保健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兒科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女醫師協會 女性健康保健專家委員會委員。
從事兒科疾病診療及中醫預防保健工作近三十年,主要研究全科中醫預防保健及中醫體質辨識、健康養生管理以及兒童疳積、厭食、反覆呼吸道感染、多動症、兒童輕微腦功能失調綜合症、高血壓、糖尿病的診治、中西醫預防保健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本文指導醫生:-
林曉潔教授 主任醫師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兒科門診
擅長疾病:治療兒童厭食、疳積、消化不良及潰瘍、久咳...[詳細]
中藥女貞子可養肝明目 專家推薦5款食療方
女貞子又名冬青子,是女貞樹的果實,多生長在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地方,主產於甘肅、陝西以及長江以南的江浙一帶等地。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是這樣描述女貞子的:「此木凌冬青翠,有貞守之操,故以女貞狀之」。該藥味甘微苦澀,性平,具有補肝腎、安五臟、強腰膝、止虛汗的功效,是烏髮、明目、治療神經衰弱的常用中藥材。
蟲草花止血化痰 教你選購兩個訣竅
蟲草花是北冬蟲草的簡稱,也叫蛹蟲草或蛹草,俗名不老草,是蟲,菌結合的藥用真菌,現代珍稀中草藥,北冬蟲夏草屬於真菌門,子囊菌綱,肉座菌目,麥角菌科,蟲草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