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長應教育兒童勿將諸如豆類、珠子和果核等塞入耳道。遇到蚊蟲之類的小蟲飛入或爬入耳朵里,不要用器械直接取出,而應用酒或油滴入耳內將小蟲迅速淹斃或殺死後再取出。
二、跳水姿勢不正確,導致氣壓變化,引起鼓膜穿孔。
三、不正確擤鼻有可能把鼻涕擤到中耳里去。正確的方法是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分次運氣,壓力不宜過大,一側擤完了,再擤另一側。
四、飲食不合理,吸菸飲酒,過度焦慮勞累,心情不好,不參加體育鍛煉,不積極防治心血管疾病,會加速老年性耳聾的發生。
五、乘飛機、潛水或高壓氧艙治療中,不注意做吞咽動作,導致氣壓損傷性中耳炎的發生。
六、正確的方法是外耳道口用消毒棉球堵塞,以防外來細菌侵入。
七、俗話說:「耳不挖不聾」,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因其可能造成耳道壁的損傷,嚴重的會傷及中耳和內耳,致使耳聾。
八、在用藥之前要注意有無耳毒性。
九、常在噪聲環境中,且不帶防聲耳塞或耳罩,易患噪聲性聾。聽隨身聽(如MP3等)音量過大和持續時間過長,也會導致聽力下降。
十、嬰幼兒喝奶時,其頭位過低,或在其哭鬧時餵奶,分泌物和奶液容易經咽鼓管進入中耳導致感染。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中藥太苦可以加糖服用嗎?
中藥湯劑效果很好,但是味道比較苦澀,不用說孩子,就是大人喝著都困難。於是有人想,為掩蓋難以下咽的苦味,可不可以在湯藥里加點糖呢?這種只顧爽口而不顧療效的做法在醫學上是不提倡的,因為輕者降低療效,重者還會產生副作用。
在每個方劑中,組成的藥物皆有「酸、苦、甘、辛、咸」的不同,藥性也有「寒、熱、溫、涼」的差異。而糖類也具有一定的藥性及療效,具有潤肺和中、補脾緩肝的功效,可用來治療肺燥咳嗽、口乾舌燥、中焦虛、胃痛的病症,因此中醫也把糖類作為一味中藥。
首先,多食糖會助熱,如果病人具有腹脹中滿、濕熱停滯、舌苔厚膩等症狀時,一般嚴禁加糖,以避免不良反應。
其次,白糖性涼、紅糖性溫,如果把白糖加入溫熱藥劑中,或把紅糖加入寒涼藥劑中,都會減弱藥性,阻礙藥效的充分吸收,影響療效。
再次,中藥的化學成分比較複雜,糖類特別是紅糖,含有較多的鐵、鈣等元素,中藥中的蛋白質和鞣質等成分可與之結合,發生化學反應,使藥液中的一些有效成分凝固變性,繼而產生渾濁、沉澱,不僅影響藥效,而且危害健康。
最後,有些藥通過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腺分泌,從而更好地發揮療效。如黃連就是通過味覺分析器的興奮,進而提高食慾中樞的興奮,反射性地引起胃液分泌增加,從而發揮健胃的作用。如果加糖,就會失去這種作用,也就達不到治療的效果了。
洗臉水溫冷暖次序有講究
正確的潔膚應做到既清潔又不損害皮膚,是護膚美容的基礎。而適當的水溫則是皮膚清潔的重要條件,水溫過冷與過熱對皮膚的滋養都不利。水溫過冷(20℃以下)對皮膚有收斂作用,使人精神振奮,但長期使用過冷的水潔膚會引起皮膚血管收縮,使皮膚變得蒼白、枯萎,皮脂腺、汗腺分泌減少,彈性喪失,出現早衰。水溫過熱(38℃以上)對皮膚有鎮痛和擴張毛細血管的作用,但經常使用會使皮膚脫脂,血管壁活力減弱,導致皮膚毛孔擴張,皮膚容易變得鬆弛無力、出現皺紋。
合適的水溫應在34℃左右,略高於皮膚溫度,但低於體溫,用手試,有溫熱感,但不會覺得燙。這種溫水,既能潔膚,又對皮膚有鎮靜作用,有利於皮膚的休息和解除疲勞,對皮膚無傷害。
正確的洗臉方式應採用溫水和冷水交替的方法,即:溫水清洗面部→順著面部肌肉紋理走向塗抹清潔劑(洗面奶或皂類等),時間不宜過長,以3-4分鐘為宜→用溫水將清潔劑洗去→用冷水沖洗面部。採用這種溫水和冷水交替的方法,不僅能達到清潔皮膚的目的,而且通過水溫的冷熱變換,可使皮膚淺表血管擴張和收縮,增強皮膚的呼吸,促進面部的血液循環。
十二時辰養生法則
回南天居家保健四大貼士
警惕:吃肉越多骨質越易疏鬆
聞水蒸氣能治療多種疾病
感冒之後,鼻塞、嗓子疼等症狀依舊讓人受不了。近日,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刊文指出,不吃藥,利用些自然療法就可以解決感冒症狀。
赤腳跑步更健康
科學家進行一系列數據分析,他們發現,即使在堅硬的地面,赤足跑者與地面的衝擊力依然較小,因此對雙腳的撞擊力也比穿鞋而習慣腳後跟落地的人小。光腳跑步的腳步彈性也更強,對小腿和腳部肌肉的運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