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報道,35歲的英國健身公司「Barefoot Running UK」創始人安娜·圖姆斯(Anna Toombs)推崇光腳跑步,卻因此在街頭遭到無數噓聲。當她跟搭檔大衛·羅賓遜(David Robinson)在倫敦的公園和人行道赤足跑時,路人無數次嘲笑他們:「你們的鞋子呢?」
「人們像看怪物一樣看著你。」羅賓遜說。這一話題已經成為全球性爭議,不少生理學、病理學或者生物學的科學家也加入到討論中。在最近於倫敦舉辦的一場運動科學會議中,大部分人都西裝筆挺,但也有人赤足而來,進行了為時兩個小時的討論,話題就是關於光腳跑步好與壞。
「這是極端化的爭論,存在你可以稱做赤足福音派的一方,以及反對派。」南非開普敦大學運動生理學專家兼中長跑教練羅斯·圖克爾(Ross Tucker)說。
生來就跑?
現時赤足跑的潮流主要來自一本書《Born to Run》,這是克里斯多福·麥克道加爾(Chrisopher McDougall)的作品。麥克道格爾在書中講述了跟墨西哥塔拉烏馬拉人一起度過的日子,這個民族的人能夠赤足長跑,而且經常速度很快,據說他們很少遇到普通人跑步會遇到了膝蓋傷病困擾。
爭議主要集中在一個問題上,穿著腳跟加墊、設計了支持腳步結構的跑鞋,是否極大改變了人們的運動方式,導致更容易造成傷病?赤足跑的支持者認為,最原始的方式能夠讓雙腳用最多肌肉、最有彈性的部位,也就是腳掌前半部分著地,而不是像許多穿著鞋子的人那樣用腳跟落地。
去年的《自然》期刊進行過一次研究,哈佛大學的進化生物學教授丹尼爾·利伯曼(Daniel Lieberman)找到了人類祖先如何在數百萬年時間內赤腳、或者只穿鹿皮鞋狩獵,而可以避免腳部因為撞擊地面的衝擊力受傷。來自英國和肯尼亞的科學家研究了習慣光腳跑步的運動員、習慣始終穿鞋跑步的人、以及曾經穿鞋後來改為赤足跑的選手。他們發現赤足跑手常以前足落地,然後再放下腳跟,而穿鞋的人則習慣用後跟著地,因為那裡有鞋子的鞋跟保護。
光腳與穿鞋的區別
科學家進行一系列數據分析,他們發現,即使在堅硬的地面,赤足跑者與地面的衝擊力依然較小,因此對雙腳的撞擊力也比腳後跟落地的人小。光腳跑步的腳步彈性也更強,運用小腿和腳部的肌肉更有效。
利伯曼博士在參加會議前特意在倫敦泰晤士河畔光腳跑了一圈,但他強調,光腳跑步是否能降低受傷風險,還不好說:「很多人都提及熱情、趣事、情感或者收入方面的問題,但實際上還沒有足夠的數據足以說明赤足跑是好是壞。」
但包括利伯曼在內的許多學者都用實際行動加入了支持赤腳跑步的行列,例如美國自由大學的丹尼爾·豪威爾(Daniel Howell),他是生物學教授,因為酷愛赤足跑,被學生稱作「赤足教授」,據說他生活中95%的時間都不穿鞋。豪威爾博士自認是個極端者,過去6年幾乎都是光腳,無論任何天氣、任何地形,他都試過赤足跑,跑動歷程數以千里計。
豪威爾不喜歡叫鞋子「鞋」,他把鞋子視為一種設備。「光腳才是自然的狀態,是最自然的。」豪威爾教授說,「跑步和走路,從生物力學角度來說是非常複雜的,如果你在腳上增加了設備,就會改變它們。當你添加了設備,就改變了站立、行走和跑動的方式,這種改變是不自然的,通常都有負面影響。」
鞋子還是設備?
在現代競賽中,大部分運動員都腳踏運動鞋,不過,也有赤腳的先驅者贏得好成績。1960年,埃塞爾比亞的奧運馬拉松傳奇人物阿貝貝·比基拉(Abebe Bikila)贏得個人的第一塊金牌,2小時15分17秒跑完馬拉松,他就是光腳的:1984年,南非光腳運動員佐拉·巴德(Zola Budd)創造了世界紀錄,他以15分1.83秒的時間跑完5000米。
不過,受僱於運動品牌愛世克斯的體育足療醫生兼國際研究顧問西蒙·巴爾托德(Simon Bartold)堅稱,無論是業餘還是職業運動員都應該穿鞋:「我非常傾向於穿鞋,它們確實能提供保護,在取得更好成績方面也會帶來真正的優勢。」
然而,包括愛世克斯和耐克、紐巴倫和薩克尼等運動鞋品牌並沒有放過藉助光腳跑步賺錢的機會,它們推出了「赤腳跑鞋」系列,號稱穿著鞋子能有跟赤腳同樣的感受和作用。不過,豪威爾教授認為即使這樣也是不夠健康的:「對大部分人而言,在大部分環境下,大部分時間內,赤腳都是最健康、最自然的模式。」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邊走邊吃早餐 你的脾胃很受傷
生活中常有工作時間和吃飯時間相矛盾的時候,有人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既不耽誤事情,又不耽誤吃飯,即手拿食物邊走邊吃。
既不耽誤事情,又不耽誤吃飯,即手拿食物邊走邊吃。這種方法效率雖高,但於身體不利。因為手拿食物在室外邊走邊吃,很容易將空氣中的塵埃、微生物以及有害氣體吃到肚子裡,這對健康非常有害,也極不衛生,道路上車來車往、塵土飛揚,細菌、病毒、蟲卵、花粉等都會落到食物上。在其他公共場合,如公共汽車的扶手、座椅,公用電話,或是幹活接觸的工具,都沾有很多細菌。若不洗手就拿食物,細菌和病毒會沾染到食物上。況且,邊走邊吃也不夠雅觀。
1、影響消化。
雖然我們在任何環境下都可以咀嚼、吞咽食物,但在身體忙於應付耗費較大的肌肉活動時,血液供應會從胃腸等消化系統轉移到肌肉,會引起消化不良。
2、誘發消化系統炎症
邊走邊吃的食物只是乾食,缺乏必要的湯水滋潤,對口腔、咽喉和消化道都會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如果經常採取這種方式吃飯,勢必誘發這些部位的炎症。
3、安全問題
邊走邊吃的時候,人們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吃上面,忽略了路面的情況,容易帶來安全問題。
既然邊走邊吃危害這麼大,我們不妨想個辦法調整一下自己的時間安排。
例如,早晨早起10分鐘,做事動作麻利一些,給吃早餐留下足夠的時間。坐著吃飯是最好的一種姿勢,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能被更好地吸收,身體內進行物理消化和化學消化的器官就會協調得更好。而人的大腦只要指揮消化系統就可以了,從而使胃腸更加舒服。
春天吃甘蔗慎防中毒
霉變的甘蔗毒性很大,裡面含有一種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中毒後的症狀也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為主。
一般來說,在吃了甘蔗2—8小時後,出現嘔吐、頭暈、頭疼、視力障礙,進而四肢僵直等現象,就是甘蔗中毒的明顯症狀,嚴重的還會導致昏迷和死亡。專家指出,品質好的甘蔗肉質清白、味甘甜。未成熟的甘蔗收割後如果儲存不當,容易發生霉變。霉變甘蔗外皮失去光澤,質地較軟,瓤部顏色比正常甘蔗深,一般呈淺棕色,有酒糟味或酸霉味。
其實,只要吃的時候仔細挑選,是完全可以避免中毒的。而且,甘蔗還是一種很有營養的水果,鐵含量豐富,而鐵對女性缺鐵性貧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因此,甘蔗也被人稱為「補血果」。另外,甘蔗還是口腔的「清潔工」,它含有大量食物纖維,反覆咀嚼時就像用牙刷刷牙一樣,可以起到清除口腔細菌的作用。
中醫上認為,甘蔗有滋補清熱的作用,對於治療低血糖、便秘、反胃嘔吐、肺燥引發的咳嗽、氣喘等病症有一定療效,還能緩解咽喉疼痛。但是,有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及消化不良的人以及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高枕有憂 頸椎很受傷
「高枕無憂」這句話已經是婦孺皆知,但是,高枕是不利於睡眠健康的。因為過高的枕頭會墊高頭部,當人仰臥時,會迫使脖子向前屈,使人在睡眠中一直處於「低頭」狀態。長此以往,就會轉變頸椎正常的生理彎曲,使得肌肉疲勞性損傷及韌帶牽拉勞損,產生痙攣、炎症等,並湧現頸肩酸痛、手麻、頭昏等症狀,從而誘發頸椎病。
懶人隨時隨地7個養生妙招
養生並不一定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金錢和精力,居家生活中的小動作也是養生的方式之一。在家中通過簡單的動作就可以達到養生保健、增強免疫力的目的,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