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性為何下半身胖?

雌激素分泌紊亂,壞習慣讓你胖

  讓你散發女性魅力的雌激素,是讓下半身變胖的罪魁禍首。餓一頓飽一頓、亂服減肥藥、意外懷孕等,都會讓雌激素分泌紊亂,導致脂肪在腹部和大腿部位堆積,下半身越來越胖。

  因此,按時就餐、不亂服減肥藥和積極避孕,都是防止下半身發胖的關鍵,尤其是避孕藥。大多數人以為長期服避孕藥會變胖,其實這是誤解。過去避孕藥中雌激素含量高,長期服用的確會導致體內脂肪堆積。但近幾年改良後的新型口服避孕藥中,雌激素含量已由過去的150微克降至30微克,甚至20微克。這種僅含超低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藥,完全不會讓你變胖。

 

${FDPageBreak}

蹺起二郎腿,一邊悠哉一邊胖

  此刻,你可能正窩在沙發里,蹺著腿在讀這篇文章。無論在家還是在辦公室,如果你蹺著腿坐一整天,會阻礙腿部血液和淋巴循環,導致下半身浮腫。再不好好做浮腫護理,比如按摩,下肢靜脈會漸漸突出,嚴重影響下身循環,導致脂肪增厚,連肌肉都會僵硬。

  因此,除了改掉蹺腿這種不良坐姿,不要老坐著不動,還要積極做下身按摩。可以每天洗過溫水澡後,用身體專用按摩精油按摩小腿或足底,無論扭捏或按壓,都可以及時緩解下半身浮腫,防止脂肪堆積。

 

${FDPageBreak}

性感太「緊身」,胖得穿不上

  緊身牛仔褲、束身內衣等緊身衣物,甚至迷你裙、無袖衫等性感穿著,都會讓下身發胖。因為太緊身的服裝會阻礙腿部正常運動,還會阻礙腰腿部位血液循環;短裙則會使腿部受涼,同樣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脂肪堆積。因此想防止下身變胖,一定要做好腿部保暖,不穿太緊的裙子、褲子。

 

${FDPageBreak}

趿拉趿拉走路,小腿拼命胖

  平時沒時間運動,走路上下班也可以健身。但走路姿勢不對,或鞋子穿得不對,不僅減不了肥,還可能變得更胖,甚至嚴重影響足部健康。比如走路趿拉趿拉,就完全無法燃燒腿部脂肪,反而小腿會變得更粗壯。正確走路姿勢是,腳後跟貼到地面,腳尖則要有踢地感。最好不要穿高跟鞋快速走路,否則不僅會讓雙腳承受更多壓力,連脊椎都會跟著吃不消,晚上回家還會腰酸背痛。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性生活貧乏的男性易得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患者增多主要與過度飲酒、服用某些含雌激素類藥物及睪丸功能障礙有關。

    酒精很容易使肝臟代謝功能受損,而肝臟承擔著男性體內雌激素的分解、排泄任務,過量飲酒最終會導致雌激素在男性體內積蓄,引起乳房肥大,增加罹患乳腺癌的幾率。數據顯示,愛喝酒的男人得乳腺肥大的幾率要比常人高15%。睪丸功能障礙和服用含雌激素類藥物,也會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過高,使乳房肥大。

  由於男性胸部比較平坦,乳房組織比女性少,就算只長了個2厘米-3厘米大的腫瘤,癌細胞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侵入皮膚、肌肉、腋下淋巴結以及身體的其他器官。因此,男性患乳腺癌後癌細胞的擴散時間一般只有幾個月,加之人們對男性乳腺癌的防範意識差,很多患者一經發現就已經是晚期。

  專家提醒,如果男性對自己肥厚的乳房產生困惑,可以通過觸摸的方式辨別。男性乳房突出是病還是脂肪堆積,摸起來是不一樣的。如果乳房摸起來成癤狀或出現硬塊,這可能是乳房內產生了豐富的乳腺,就必須進行檢查,尤其是中老年男性,一旦發現乳房腫塊應及時去專科醫院檢查以免造成誤診,延誤診斷和治療。

  小編提示:當男性乳房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該儘快進行診斷:

  結塊和腫脹感

  皮膚凹陷和起皺

  乳頭內陷

  乳頭或者乳房皮膚泛紅,乳頭大小出現異常

  乳頭溢液

  最新一期的《英國癌症雜誌》報道,性生活貧乏和性衝動頻率過低的男子得乳腺癌的概率比正常人要大。

  一個科研小組在希臘進行了實地調查。工作人員對23例患乳腺癌的男性病人與76名正常人進行了對比研究,詳細地研究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性生活狀況和家族遺傳病史等方面的差異,得出了男子性衝動頻率過低可能導致乳腺癌的結論。

  進一步的研究表明,睪丸激素過低可能是性生活貧乏男性易患乳腺癌的罪魁禍首。如果該理論成立,醫學人員將可能找到預防和治療乳腺癌的方法。

  男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女性低得多,現在英國每年約有250名男子得乳腺癌。但由於男性通常不會意識到自己患這種疾病,所以被發現時往往因為到了晚期而難以治療。

編輯推薦

小心:乳腺癌「年輕」了

誘發「乳腺癌」八大因素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健康

  

    第一大原則——儘量讓米「淡」

  一方面,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油脂,以免增加額外的能量,也避免餐後更多地升高血脂。因此,炒飯最好能夠少吃,加香腸煮飯,或者用含有油脂的菜來拌飯,也應當儘量避免。另一方面,儘量不要在米飯當中加入鹽、醬油和味精,避免增加額外的鹽分,否則不利控制血壓和預防心血管意外。

  這裡要解釋的是,加入醋、用紫菜包裹、中間加入蔬菜和生魚一類做法是符合清淡原則的。醋本身可降低血糖反應,並能幫助控制血脂;紫菜和生魚也是對心血管有利的食材。故而,只要同時不吃過鹹的菜餚,紫菜飯卷是相當適合慢性病人食用的主食。

  健康米食一日推薦:

  早餐:黃瓜三文魚紫菜飯卷4個,牛奶1杯,柑桔2個

  午餐:燕麥黑米白米飯,木耳炒黃豆芽,清蒸魚,紫菜番茄雞蛋湯

  晚餐:自製雜豆八寶粥(無糖),芝麻醬拌菠菜,香菇炒豆腐,青椒炒胡蘿蔔絲

  第二大原則——儘量讓米「粗」

  所謂粗,就是儘量減少精白米飯,也要少吃糯米食品。它們的血糖反應過高,對控制血糖和血脂均十分不利。只有吃足夠多的纖維,才能有效地降低米飯的消化速度,同時可以在腸道中吸附膽固醇和脂肪,起到降低餐後血糖和血脂的作用。這樣也可以讓人吃得慢一些,食量小一些,有利於控制體重。實際上,慢性病人大多數都是脂肪超標的類型,控制體重是飲食調整措施的第一要務。

  一些營養保健價值特別高的米,如糙米、黑米、胚芽米等,都有著比較「粗」的口感。雖說「粗」有益健康,但每天吃百分之百的糙米飯,口感上覺得不適,難以長期堅持。因此,在煮飯的時候,不妨用部分糙米、大麥、燕麥等「粗」糧和米飯「合作」,口感就會比較容易接受。最好先把「粗」原料先在水裡泡一夜,以便煮的時候與米同時成熟。

  無論是糖尿病人,還是高血脂症患者、高血壓患者、脂肪肝患者等,都不應當吃過多的精白米作為主食。糖尿病人要求選擇血糖上升速度較慢、血糖負荷較低的主食;高血壓病人要求選擇儘量不帶鹹味的主食;脂肪肝患者要求膳食纖維豐富的主食,高脂血症患者要求選擇有利於降低血脂的主食。

  第三大原則——儘量讓米「亂」

  在烹調米飯米粥的時候,最好不要用單一的米,而是米、粗糧、豆子、堅果等一起上。比如說,紅豆大米飯,花生燕麥大米粥等,就是非常適合慢性病人的米食。加入這些食品材料,一方面增加了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另一方面還能起到蛋白質營養互補的作用,能夠在減少動物性食品的同時保障充足的營養供應。

  當然,更要緊的是,這樣做能有效地降低血糖反應,控制血脂上升。其中豆類與米的配合最為理想,因為豆中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其中的澱粉消化速度非常慢,還含有一些延緩澱粉變成葡萄糖的成分,如單寧和植酸等,對於預防慢性病最為有效。

  第四大原則——儘量讓米「色」

  白米飯固然晶瑩可愛,但也意味著不含有抗氧化物質,維生素含量很低。如果選擇有色的米,並用其他的食品配合米飯,讓米飯變得五顏六色,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其營養價值。比如說,煮飯時加入綠色的豌豆、橙色的胡蘿蔔、黃色的玉米粒相配合,既非常美觀,又提供了維生素和類胡蘿蔔素抗氧化成分,特別有利於預防眼睛的衰老;又比如說,選擇紫米、黑米、紅米與白米搭配食用,也能提供大量的花青素類抗氧化成分,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

  總之,因為大米是每天都要大量吃的食品,它的營養保健價值如何,與每個人的健康關係極為密切。如果每天都想到這些吃米飯的健康原則,日積月累,不知不覺就能起到防病抗衰的作用,對慢性病人極為有益。

長假選一天宅在家 健康蝸居全計劃

照理說,宅女們足不出戶,應該能「捂」出令人稱羨的白雪肌,可現實中不少宅女肌膚不白反黃,元兇就是因為動得少加上熬夜,讓循環和代謝就變差。這樣一來,率先就會遭到黑眼圈、眼袋攻擊,再來就是整臉乾燥,同時毛孔也會放大,氣色當然也變「菜」。下面,小編就為這些擁有不良生活習慣的蝸居女們精心推薦一個健康一天的全計劃,愛美的宅女們一定要好好學習了。

手指動一動趕走腦中風

資料表明,近70%的腦出血患者發生在右腦半球,因人們習慣於使用右手,從而使大腦左半球得到鍛煉,因而容易使大腦右半球腦血管壁變得脆弱,所以,右腦半球比左腦半球血管發生出血、缺血、栓塞的可能性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