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是中醫治療疾病的手段,因為其簡單方便,按摩也是百姓日常保健的手法,經常見到人們動不動就揉兩下。其實按摩方向不同效果也不同。中醫按摩穴位的原則是實證時應該順時針按摩,是為了瀉,虛證時應該逆時針方向按摩,是為補。
按摩該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當胃腸不舒服時,足三里是經常使用的一個穴位。但是要區分實證和虛證,當實證時,也就是患者舌苔發黃,舌苔較厚、口臭便秘等,此時按摩右側足三里時,要從左側開始,順時針按摩。按摩腹部能夠治療便秘就是這個道理,這是因為順時針按摩是順著結腸位置的走向,通過按摩刺激增加結腸蠕動,使糞便到達直腸部,刺激腸壁神經感受細胞傳入大腦,產生便意。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過分飢餓或飽餐的情況下進行,體弱者可採用平直仰臥位進行按摩。
反之,如果患者是舌苔淡、舌苔較薄,容易腹瀉。那麼就要採取逆時針按摩。逆時針按摩能是逆著結腸方向,這樣是為了補,阻止腹瀉。但是到底是虛證還是實證,很多患者很難自己辨別。建議患者應該先到中醫院辨清自己體質後再自己實施按摩。
小貼士:
(1)按摩方向應同肌肉走向一致:沿肌肉生長方向,輕緩地,有韻律地耐心進行,皺紋同肌肉走向是呈直角的,手與皺紋呈直角運動,也就是順著肌肉的走向。如果皺紋是橫向的,就豎著按摩;皺紋是縱向的,就橫著按摩。
(2)按摩使用的手指:按摩時以中指和無名指在皮膚上輕輕畫圈,輕到再輕就無法觸摸的程度,手指移動要有韻律感,切忌過分摩擦表皮。
(3)按摩的時間不宜過長,一般控制在5分鐘左右。在毛孔張開時按摩效果最好,所以最好在洗澡或潔面後按摩。此外,用熱毛巾敷一下也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
冠心病常出現心絞痛、心律不齊、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中醫認為,發生本病的主要原因是「氣滯血淤」,與心肝脾腎等髒功能失調有關。
按摩方法
1.預備式
取坐位,腰微挺直,雙腳平放與肩同寬,左手掌心與右手背重疊,輕輕放在小腹部,雙目平視微閉,呼吸調勻,全身放鬆,靜坐1~2分鐘。
2.按揉大椎穴
將右手中指指腹放於大椎穴上,食指、無名指、小指等附於穴位旁,適當用力按揉0.5~1分鐘。
功效 振奮陽氣,通絡鎮痛。
3.拿捏肩井穴
用一手拇指與食指、中指對合用力拿捏對側肩井0.5~1分鐘。雙肩交替進行。
功效 放鬆肌肉,活血通絡。
4.捏腋前
將一手拇指放在對側腋前,其餘4指放在腋窩下,對合用力捏拿腋前肌肉0.5~1分鐘。雙側交替進行。
功效 活血通絡,疏經止痛。
5.摩揉膻中穴
將右手掌掌根緊貼膻中穴,適當用力順時針、逆時針摩揉0.5~1分鐘。以局部發熱為佳。
功效 寬胸理氣,清心除煩。
編輯推薦:
延年益壽的五大按摩法
找准穴位 做個居家按摩師
按摩防感冒 省錢感冒療法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秋季排毒看準時機選中醫刮痧
如果工作中有頸椎不適的情況,可以自行簡單刮痧祛除不適。刮痧之前首先要準備好刮痧板。刮痧最好是用水牛角、砭石或玉石。因為水牛角和玉石本身就是中藥的一個材質,有活血化瘀、行氣散氣的作用,在家裡如果沒有這種刮痧板可以就地取材,只要邊緣光滑的,比如一元的硬幣,還有瓷勺、甚至碗的邊緣,只要邊緣光滑就行。
古代刮痧多應用於治療夏季和秋季時病,如中暑、外感、腸胃消化道疾病。大多數學者認為,刮痧是推拿、針灸、拔罐、放血等療法變化而來。而在當今,刮痧的功能多用來防病保健的。
保健刮痧手法更簡便,操作更安全,主要針對疾病早期預防、病後康復、功能性病症以及亞健康症候、減肥美容、消除疲勞、提高機能等。保健刮痧主要應用範圍如:頭痛、頸痛、肩痛、背腰痛、腿痛、感冒、牙痛、便秘、腹瀉、食欲不振、痛經、疲勞、失眠、養顏美容等。特別提醒應謹慎選擇刮痧,因為刮痧方向、次序、手法、強度、時間以及操作前後注意事項都是非常有講究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確保顧客的健康和安全。如果刮痧師操作不規範就容易出現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的情況。
刮痧是以中醫皮部理論為基礎,用刮痧板在皮膚相關部位刮拭,以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淤之目的。但是自己刮痧療病時應掌握刮痧的禁忌症,防止出現意外。
一、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全身浮腫者。因為刮痧會使人皮下充血,促進血液循環,這會增加心肺、肝腎的負擔,加重患者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二、孕婦的腹部、腰骶部禁用刮痧,否則會引起流產。
三、凡體表有癤腫、破潰、瘡癰、斑疹和不明原因包塊處禁止刮痧,否則會導致創口的感染和擴散。
四、急性扭傷、創傷的疼痛部位或骨折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加重傷口處的出血。
五、接觸性皮膚病傳染者忌用刮痧,因為這會將疾病傳染給他人。
六、有出血傾向者,如糖尿病晚期、嚴重貧血、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和血小板減少患者不要刮痧,因為這類患者在刮痧時所產生的皮下出血不易被吸收。
七、過度饑飽、過度疲勞、醉酒者不可接受重力、大面積刮痧,否則會引起虛脫。
八、眼睛、口唇、舌體、耳孔、鼻孔、乳頭、肚臍等部位禁止刮痧,因為刮痧會使這些黏膜部位充血,而且不能康復。
九、精神病患者禁用刮痧法,因為刮痧會刺激這類患者發病。
刮痧除了要看適用人群,還要看準時機。
第一,飯後一個小時才可刮痧,太飽或肚子太餓、過度疲勞患者忌刮痧;
第二,血友病、出血性紫癜和其他出血疾患者不能進行刮痧治療;
第三,皮膚病患者不適合刮痧療法;有水腫、糖尿病及心臟病患者忌刮痧;
第四,低血壓、低血糖、過度虛弱和神經緊張特別怕痛的患者需要輕刮痧;
第五,孕婦、嬰孩或幼童在合格醫師指導下接受刮痧。
同時,由於刮痧多少對皮膚存在一定的損傷,所以刮完後2~3天內患處出現疼痛感,屬於正常反應。
編輯推薦:
秋季排毒 中醫刮痧來幫你
眼部刮痧 你聽過嗎
感冒刮痧並不好 有關刮痧錯誤認識
中醫診問診切有講究
問診是中醫診法的重要一環,它對分辨疾病的陰陽、表里、寒熱、虛實能提供重要的依據。
自覺症狀主要靠問診,問診並有助於他覺症狀的發現,問診的一般內容及主訴大致與西醫問診相同,首先抓住主訴,即病人就診時自覺最痛苦的一個或幾個主要症狀及時間,圍繞主訴的症狀,深入詢問現病史,則需根據中醫的基本理論,從整體出發,按辨證要求,搜集資料,與西醫問診的重點有所區別。
(一)一般問診
包括姓名、性別、年齡、婚姻、職業、籍貫、住址等。
了解一般情況,可取得與疾病有關的資料,不同的年齡、性別、職業、籍貫等可有不同的生埋狀態和不同的病證,如麻疹,水痘,百日咳多見於小兒;青壯年患病以實證多見;老年人體弱久病以虛證多見,婦女除一般疾病外,還有經、帶、胎、產等特有疾病。長江以南的江湖岸區有血吸蟲病;蠶桑地區則多見鉤蟲病。矽肺、鉛中毒、汞中毒與職業病有關。
(二)現病史
起病到就診時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及治療經過。
1.問起病
起病的原因、過程及症狀,發生症狀的部位及性質,突然發病或起病緩慢,發病的誘因。
了解疾病的經過和主要症狀的特點及變化規律,例如是持續性還是間歇性,加重還是減輕,性質有無變化,病程中是否經過治療,曾服何藥,有何反應等等。
了解起病的過程,對於掌握疾病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指導辨證治療,有重要意義。
2.問現在症狀
(1)問寒熱:惡寒、發熱常是某些疾病的主要表現,注意有無惡寒、發熱、時間、發作特點和惡寒發熱的關係及輕重。
①惡寒發熱同時並見,多為表證或半表半里證。
惡寒重,發熱輕,多為表寒證;
發熱重,惡寒輕,多為表熱證;
惡寒與發熱交替出現,稱寒熱往來,多為半表半里證。
②發熱不惡寒,多為里熱證。
高熱、口渴,尿赤,便秘,為里實熱證;
久病潮熱,五心煩熱,骨蒸勞熱,多為陰虛內熱證。
③畏寒不發熱,怕冷,手足發涼,體溫低,為陽虛里寒證。
(2)問汗:注意有汗、無汗、出汗時間,發汗部位,出汗多少及特點。
①外感病發熱惡寒而有汗者,為表虛證;發熱惡寒而無汗者為表實證。高熱大汗出而不惡寒者為里熱盛。
②日間經常出汗,活動後更甚,汗後自覺發涼,氣短乏力,稱為自汗,多為氣虛陽虛;入睡後出汗,醒來汗止,稱盜汗,多屬陰虛。
③出汗局限於頭部,可見於熱不得外泄,鬱蒸於上的濕熱證;半身出汗、多屬氣血運行不周。
④全身汗出,大汗淋漓不止並見身涼肢冷,屬陽氣欲絕的亡陽證。
(3)問飲食
注意詢問是否口渴,飲水多少,食慾食量,喜冷喜熱,以及口中異常味覺及氣味等。
①口渴與飲水:
口渴多飲,且喜冷飲,屬實熱、
口不渴不喜飲,或喜熱飲,多屬虛寒證;
口渴不喜飲,多為濕熱;
口乾咽燥但飲水不多,多屬陰虛內熱。
②食慾與進食:
食慾減退,久病多為脾胃虛弱,新病多為傷食、食滯、或外感夾濕而致脾胃氣滯;
食慾亢進,多食善飢,屬胃火亢盛;
飢而不食,多屬胃陰不足。
病中能食是胃氣未傷預後較好;病中食量漸增,為胃氣漸復,病雖重也有轉機。
③口中異常味覺和氣味:
口苦多見於熱證,特別常見於肝膽鬱熱;
口酸腐多屬胃腸積滯;
口淡無味為脾虛濕盛;
口咸多屬腎虛;
口有臭味多屬胃火熾盛。
(4)問大小便
①大便:問排便次數,時間,糞便性狀及伴隨症狀。
便秘:便次減少,排便困難,糞便量少,乾燥而堅硬。新病便秘,腹滿脹痛,多屬實證、熱證;久病,老人或產婦便秘,大便難解,多屬津虧血少或氣陰兩虛。
腹瀉:便次多,糞便稀軟不成形。多為脾胃虛寒。黎明即瀉,多屬脾腎陽虛;泄瀉如水,為水濕下注;泄下如噴射狀,肛門灼熱,為濕熱瀉;大便膿血,里急後重,為痢疾,多屬大腸濕熱;大便色黑,為內有瘀血;便血鮮紅,肛門腫痛,為血熱;便色暗紅,面黃乏力,為脾不統血。
②小便:問小便色、量、次數和伴隨症狀。
小便短赤:小便量少,色黃而熱,多屬熱證;小便短少,不熱,可見於汗吐、下後或其它原因所致津液耗傷。
小便清長;小便量多而色清,多屬虛寒證,也可見於消渴證。
小便頻數不禁或遺尿;多屬氣虛或腎氣不固。
尿痛或尿頻尿急:多屬膀胱濕熱,或伴尿血、砂石則為淋症。
排尿困難:點滴而出為癃證,小便閉寒不通無尿為閉證,突然發生癃閉,點滴外流,尿味臭,兼有小腹脹痛或發熱,屬實證;尿量逐漸減少,甚至無尿,伴腰酸肢冷。面色光白,屬虛證。
(5)問疼痛及不適:
①部位:頭、身、胸、脅、腹、少腹、腰、關節等不同部位的疼痛或不適反應不同臟器的病變。
頭痛,以後頭部、枕部為重,連及項背,為太陽經病;前額疼痛連及眉棱骨為陽明經病顳側頭痛、偏頭痛,為少陽經病,巔頂痛牽引頭角,為厥陰經病。
身痛、全身酸痛,發熱惡寒,多屬外感,久病身痛,多屬氣血不足。
胸痛,伴發熱咳喘,咳痰多為肺熱;久病胸痛反覆發作,多為胸陽不振,夾有氣血痰飲瘀阻。
脅痛,屬少陽證,或為肝氣鬱結。
上腹(胃脘)疼痛,多為脾胃病或食滯。
腹痛多為腸病、蟲積、或大便秘結。
少腹疼痛,多為肝脈郁滯,或為疝氣,腸癰,婦科疾病。
腰痛多屬腎虛。
關節疼痛多為病邪陰於經脈。
②性質與程度:
遊走疼痛,多為病邪阻於經脈。
沉重、酸困、腫脹、多為濕證、
冷痛、怕涼,痛劇,多為寒證;
熱痛,怕熱,紅腫,多為熱證;
疼痛脹滿,持續不解,多為實證;
隱痛、綿綿痛,時痛時止,多為虛證;
竄痛、脹痛、時重時輕,多屬氣滯;
刺痛、劇痛、痛有定處,持續痛,多屬血瘀。
③一般說,暴痛多實,久痛多虛。
疼痛拒按為實證;喜按為虛證。
喜溫為寒證;喜涼為熱證。
食後脹痛加重為實證;食後疼痛緩解為虛證。
④注意與其他症狀的關係,如噁心,嘔吐,噯氣,虛恭以及大小便、月經等與疼痛的關係。
切診是指醫生用手在病人身上作某種形式的診察,或切或按,或觸或叩,以獲得辨證的資料。切診包括脈診和觸診兩個部分。
(三)脈診
脈診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動脈以了解病情的內在變化也稱切脈或診脈。
脈為血府,貫通周身,五臟六腑的氣血都要通過血脈周流全身,當機體受到內外因素刺激時,必然影響到氣血的周流,隨之脈搏發生變化,醫者可以通過了解脈位的深淺,搏動的快慢、強弱(有力無力)、節律(齊否)、脈的形態(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現而測知臟腑、氣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長的情況以及疾病的表里、虛實、寒熱。如病變在肌表時呈現浮脈;病變在臟腑時,呈現沉脈;陰證病候時陽氣不足,血行緩慢,呈現遲脈;陽證病候時血流加速,呈現數脈等。脈診是中醫辯證的一個重要依據,前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是中醫獨特的診法。但在臨診中也有脈證不符的特殊情況,如陽證反見陰脈,陰證反見陽脈,因此把脈診作為唯一的診斷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須強調四診合參,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確的診斷。
1.切脈的部
免疫力越強愈好?
免疫力是指人體識別和消滅外來入侵的病毒、細菌等異物、維護體內環境穩定的能力,同時還能處理衰老、損傷、死亡、變性、基因突變、被病毒感染的自身細胞。簡而言之,免疫力就是人體識別和清除「異己」的生理反應。免疫力太強會破壞自身。
中藥未必要趁熱喝 教你喝中藥技巧
中國醫藥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我國人民長期同疾病作鬥爭的極為豐富的經驗總結,對於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有著巨大的貢獻。但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一些喝中藥技巧未必就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