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濕體質的三種祛濕方法

1、拔罐療法

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這種療法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具有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癒疾病的目的。而且拔罐相對操作方便,很適合在家中自我養護身體,祛除濕氣。

2、鍛煉運動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濕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循環,增加水分代謝。

3、飲食調理法

蔥、姜、蒜是我們家用最普通的幾種調味料,它們在為我們的菜餚增加味道的同時,還有著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在春天裡,萬物生發,本身就應該多吃一些蔥、姜、蒜,而針對體內的濕氣,我們還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5種健脾祛濕食物

1、綠豆

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濕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藥。

2、薏仁

是緩和的清熱祛濕之品,中醫常用其來治療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症。

3、紅豆

是利水、消腫、清熱佳品,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燥濕、補心健脾、養肝益腎。

4、黃瓜

能清熱解毒、生津止渴,並且富含多種維生素、纖維,是難得的排毒食品。黃瓜還能促進新陳代謝、美白皮膚、抑制脂肪形成。

5、苦瓜

具有清涼解渴、清熱解毒、清心明目、益氣解乏、益腎利尿的作用。苦瓜中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含有清脂、減肥的特效成分,可以加速排毒。據研究發現,它還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中醫祛濕的穴位

腋窩的極泉穴

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火毒,應常常去按揉,或者撥動,一般不少於36下,最少一天兩次,以疏通經絡,還可起到調理睡眠和解決心臟不舒服的問題,包括白領經常不明原因出現的心悸、胸悶狀況。

肘窩的曲池穴

位於肘橫紋外側端,屈肘,當尺澤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於此。現代常用於治療肩肘關節疼痛(或者肩周炎)、上肢癱瘓、高血壓、蕁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甲狀腺腫大、急性胃腸炎、感冒發熱、咽喉炎等。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分鐘左右,以感覺到酸脹為宜。

膝窩的委中穴

位於腿窩的中心點上,這裡有個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裡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腰痛等疾病的發生。所以平時在可以按揉此穴位,每次撥動或者敲打不少於36下。

血海穴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兩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坐在椅子上將腿繃直後,會在膝蓋內側看到一個凹陷的地方,凹陷上方隆起的肌肉頂端就是血海穴。作用:可輔助緩解月經不調、閉經、氣逆腹脹、濕疹、皮膚瘙癢、貧血等狀況。

祛痰祛濕灸哪個穴位

這個穴道的位置在祖輩和消退交界的位置中,橫紋中間的凹陷位置就是解溪穴了。這個穴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全身祛痰祛濕的穴位,進行艾灸之後能夠有效的解決下半身水腫的問題,最好能夠每天進行艾灸十五分鐘左右。

脾濕的人吃什麼祛濕

大米100克、薏米50克、山藥1根、芡實米40克。薏米和芡實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將浸泡好的薏米,芡實放入鍋中,倒入1500ml清水,大火煮開後,調成小火煮30分鐘,然後倒入大米繼續用小火煮20分鐘。帶上橡膠手套,將山藥去皮(否則山藥的黏液會讓手部發癢),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鍋中,再繼續煮1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