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濕的人吃什麼祛濕

山藥薏米芡實粥

山藥、薏米、芡實是同氣相求的兄弟,都有健脾益胃之神效。但用時也各有側重,山藥可補五臟,脾、肺、腎兼顧,益氣養陰。又兼具澀斂之功。山藥其性甘平,氣陰兩補,補氣而不壅滯上火,補陰而不助濕滋膩,為培補中氣最平和之品。薏米,健脾而清肺,利水而益胃,補中有清,以去濕濁見長。芡實,健脾補腎,止瀉止遺,最具收斂固脫之能。山藥、薏米皆清補脾肺之藥,然單用山藥,久則失於粘膩,單用薏米,久則失於淡滲,惟等分並用乃久服無弊。芡實是健脾補腎的絕佳首選。若能與山藥同舟共濟,那補益的效果就更佳了。

大米100克、薏米50克、山藥1根、芡實米40克。薏米和芡實洗淨後,用清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淨後,用清水浸泡半小時。將浸泡好的薏米,芡實放入鍋中,倒入1500ml清水,大火煮開後,調成小火煮30分鐘,然後倒入大米繼續用小火煮20分鐘。帶上橡膠手套,將山藥去皮(否則山藥的黏液會讓手部發癢),切成3毫米厚的片,放入鍋中,再繼續煮10分鐘即可。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

竹筍西瓜皮鯉魚湯鮮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濕降濁的功效,同時能適應於濕腳氣,症見足脛浮腫麻木,沉重無力,身重睏倦,小便短少,大便不暢。湯中鮮竹筍性涼,味甘、微苦,其補益力雖遜,但清爽味美,更主要的是具有開膈消痰、通利二便之效,使痰濕穢濁之物從大、小二便排出,尤適於大便干硬量少者;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水輕身,配伍竹筍既可增強其利水之力,又可保留其味道之甘美;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利濕熱、健脾利水;眉豆、鯉魚所含的蛋白質及維生素B1等均甚豐富,既能健脾利水,又可使湯品清香可口;生薑性溫味辛,既能辛散水氣,又可使竹筍之通利而不傷脾陽。

如果看到這裡還沒有解决問題,請繼續往下看:

清熱祛濕的茶飲推薦

雙花飲

主料:金銀花500克 菊花500克 山楂500克

輔料:蜂蜜5000克

做法:

1、將金銀花、菊花擇選乾淨,用水淘洗後放在潔淨的鍋內,山楂擇選後洗淨,一同放在鍋里,注入清水(約30公斤),用文火燒沸約半小時,即可起鍋,濾出煎液待用。

2、將所需蜂蜜倒入乾淨的鍋內,用文火加熱保持微沸,煉至色微黃,粘手成絲即成。

3、將煉製過的蜂蜜緩緩倒入熬成的汁內,攪拌均勻,待蜂蜜全部溶化後,用紗布二層過濾去渣,冷卻後即成。

健康提示效用:銀花、菊花同用能解暑熱、清頭目,配山楂消飲食,通血脈又增酸味,入蜂蜜加營養,補中氣又合甜酸。用於傷暑身熱、煩渴、眩暈、火毒目赤、咽痛、瘡癤等症。可作高血壓、高脂血症、冠心病、痢疾、化膿性感染患者之飲料,更是夏季優良的清涼飲料。

絲瓜花蜜茶

功用:清肺化痰止咳。

主治:肺熱喘咳,痰黃,粘滯不爽,氣急,口乾。

製法:將絲瓜花洗淨,放入蓋杯中,用沸水適量沖泡,蓋悶15分鐘。調入蜂蜜,趁熱頓飲,或分2次飲用。每日1~2劑。

久坐便秘怎麼飲食調理?

1、主食攝入量不宜太少。吃得少腸道內形成的食物殘渣就少,排便的次數就會減少,容易形成腸道內水分回吸收增多,而致大便乾燥,不易排出,產生便秘。

2、平時適當多吃一些粗雜糧。粗雜糧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可以在腸道中保持水分,促進腸蠕動。

3、養成每日喝酸奶的習慣。酸奶可以補充益生菌,調節腸道中的有害菌。而且酸奶還有輕度的致腹瀉的作用,可以對抗便秘。

4、飲食不宜太清淡。少油時間久了也會因為腸道中的殘渣缺乏脂肪的潤澤而出現排便困難。

5、多吃蔬菜水果,補充膳食纖維。蔬菜水果是膳食纖維的一個重要來源,含膳食纖維高的蔬菜水果包括菜豆、蘋果、梨、草莓、土豆、番茄、柿子椒、蒜苗、青蒜、韭菜、空心菜、綠豆芽、大白菜、小白菜等。

6、少吃對身體有刺激的辛辣食品。如濃茶、咖啡以及含有大量胡椒粉、咖喱粉、辣椒粉等的食物。

7、多飲水,尤其是蜂蜜水,少飲酒。

8、食物不要過於精細,更不能偏食,增加膳食中的纖維素含量,如五穀雜糧、蔬菜(蘿蔔、韭菜、生蒜等)、水果(蘋果、紅棗、香蕉、梨等)。

9、飲食中攝入適量植物脂肪,如香油、豆油等,或食用含植物油多的硬果,如核桃、芝麻等。

四款排毒祛濕粥

將藕片與綠豆共同煮粥,臨熟加入薄荷攪勻,可用於皮膚感染。竹葉粥:竹葉10克(鮮者加倍),清水適量,浸泡5~10分鐘後,水煎取汁,再加大米50克煮粥,待熟時,調入白糖,再煮沸即成。

祛濕的3大刮痧穴位

在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距脛骨前緣二橫指(拇指)。作用:中醫認為濕必生痰,此穴位可以化痰濕、清神志,尤其適合初秋里濕邪較盛的人群,可輔助緩解痰濕誘發的胸腹痛、嘔吐、便秘、眩暈、煩心、面浮腫、四肢腫等狀況。